蒋宏贵 :编剧

更新时间:2024-09-20 21:29

蒋宏贵,男,1942年出生,射阳县人。江苏戏曲学院编导班毕业。中共党员。国家一级导演,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戏曲导演学会理事。代表作品《鸡毛蒜皮》、《十品村官》等。

个人简介

蒋宏贵,男,1942年出生。国家一级导演,编剧。1956年从艺,历任射阳县淮剧团副团长、盐城市淮剧团团长、盐都区文化局艺术股长、盐都县文化局剧目工作室主任。

他导演的《鸡毛蒜皮》获1995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优秀演出奖、导演奖、文化部第六届"文华"新剧目奖、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入选作品奖;

导演的《是是非非》获江苏省首届戏剧节优秀导演奖,江苏省第二届淮剧节优秀导演奖、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导演的《心的承诺》获江苏省第二届戏剧节导演奖;

导演的《来顺组长》获江苏省第三届淮剧节优秀导演奖。省级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获第十九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小戏小品导演奖和第一、二、三届江苏省戏剧节优秀导演奖。

夫人朱桂香,1963毕业于盐城鲁迅美术学院表演专业,国家一级演员。1980年盐都区淮剧团(现为盐城市淮剧团)恢复建团,朱桂香先后任副团长、名誉团长职务。

代表剧目

《半车老师》

11月25日晚,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在苏州市闭幕,由市淮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淮剧《半车老师》在29个参赛剧目中脱颖而出,喜获本届戏剧节最高奖项——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主演梁锦忠获优秀表演奖。

该剧由我省知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陈明和本土著名编剧袁福荣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蒋宏贵担任导演。加工修改后的《半车老师》,延续了市淮剧团“小人物、小事件、小制作”的“三小”模式和轻喜剧风格,刻意淡化了不少悲喜剧的说教痕迹,通过一位老师希望学生回归童年纯真的呼喊,与观众产生共鸣,使得感情流露更加真挚,戏剧情节更为流畅。

在本届中国戏剧节上,《半车老师》获得多方瞩目,来自中国文联、中国剧协的专家对《半车老师》给予热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大赛评委、著名戏曲评论家李春喜说,该剧具有鲜明的喜剧性和抒情性,流淌着浓郁的里下河地区地方风情,情节推动自然而流畅,没有明显的人为痕迹,而且繁简有序、疏密得当。

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姜朝皋说,该剧塑造了一位乡村教师的生动形象和高尚品格,让人不禁想起了李贽的《童心说》。塑造的人物很质朴,关系设置很合理,特别是“拔头发”的细节,动人心弦,情感流露充沛、真挚、浓烈。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孟冰认为,对于“诈捐”、“诚信”这样的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处理好它,需要智慧。该剧运用喜剧的构思进行处理,是巧妙和真诚的。而且最后的舞台呈现如此扣人心弦,主创人员是下了功夫的。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原副书记王蕴明说,《半车老师》没有运用传统的“误会法”讲故事,它的喜剧性完全来源于田老师性格本身。而且这个戏大气、洗练、韵味、诗意,具有淮剧特色,有现实意义,触及了时代的脉搏,是历史的诠释。

《鸡村蛋事》

2月6日,正是元宵佳节。当晚,我县淮剧团编创的大型现代淮剧《鸡村蛋事》在县大剧院隆重献演。宁夏大剧院内座无虚席,精彩的演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鸡村蛋事》以保滩镇养鸡专业村故事和我县大学生村官扎根新农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创业事迹为创作素材,主题新颖,阳光向上,展现了新一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故事从村支书常有法六十岁生日说起。那一天,村民们送来一面锦旗,上书“不为人民服务”。原来,几年前,常有法带领村民家家养鸡,上规模、发鸡财,把村子建成市县有名的养鸡村。谁知,近些年市场变化,村民们鸡、蛋积压。纵然点子想尽,还是难敌市场,常有法变成了常无法。女儿常莹莹大学毕业,回村当了村官。常莹莹为了解决鸡村蛋事,以80后大学生独有的智慧,纠缠学姐乡长、求助分手男友、生产无醇鸡蛋、创建乡村蛋业……常莹莹解决了鸡村蛋事,却失去了一段爱情。

该剧以轻喜剧的手法,塑造了常莹莹这一大学生村官可信可爱的形象,勾勒出一群新农村里的“新农民”,一则父债女还的故事,一段女承父业的旅程,一出苏北新农村的喜剧。在去年10月落幕的第六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上,淮剧《鸡村蛋事》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优秀剧目奖,并获编剧、导演、舞美、灯光、主演等10个单项优秀奖和作曲、音乐伴奏、伴唱等6个单项奖。这是全省唯一一家获得奖项最多、层次最高的县级剧团,创县级淮剧团在省淮剧中国艺术节历史最好成绩。在去年12月底结束的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上,该剧荣获优秀剧目等七项大奖。

《家有长子》

剧情简介

苏北九龙河畔,九龙口村,老支书病重之际,给三个儿子留下了意外的债务——一年前,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他牵头办起了彩砖厂;厂子倒闭,共欠下全村老百姓的集资款二十七万三。

病榻之上的老支书奄奄一息却不肯瞑目,因为他记挂着欠账、记挂着全村人的生计、记挂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老支书的三个儿子闻讯赶回,夏家长子大暑是一名在上海打工的退伍军人,他深知父亲的心思,提出“父债子还”,由夏家三兄弟偿还所有欠债,在夏家掀起了轩然大波。二儿子二暑在南方做建筑工头,有一些积蓄,但是他认为此举并不合理,不愿偿还;三儿子三暑夫妇是走乡串村的业余演员,手头拮据,更是不敢应承。而夏大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普通打工者,独自带领亡妻留下的女儿,村里姑娘腊月爱他朴实可靠,等他多年,若是独自扛起还债重担,将累及女儿,伤害腊月……

在现实和困难的压力下,在良心和责任的拷问下,作为夏家长子,作为共产党员的夏大暑辗转反侧,艰难抉择,终于在父亲面前作下承诺:“二十七万三,我一个人还!”老支书含笑闭目,夏家的父子、手足之情也在此刻得到升华,感动所有人……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