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津桥 :蒲津桥

更新时间:2023-09-22 18:44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以西的秦国为了进取河东就在蒲州一带修建了蒲津桥。但这句话就来源于蒲津桥所在的黄河两岸,它似乎就是对蒲津桥命运的预言。依靠当时的条件,重达六十吨左右的蒲津桥铁牛是难以移动的,有人以次认为出土的铁牛不是唐朝遗物。

基本简介

战国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 257年)初作“河桥”于蒲津;其后西魏、隋、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仍号“河桥”。唐始称蒲津桥,《唐六典》天下河桥有三,此其一。北宋时犹时坏时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以西的秦国为了进取河东就在蒲州一带修建了蒲津桥。以后的历朝历代又不断翻修扩大蒲津桥的规模。到了隋唐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终于使古老的蒲津竹索浮桥不堪重负,一座更牢固、更宏伟的蒲津浮桥呼之欲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强盛而繁华的朝代,李隆基在位的盛唐时期则是这一朝代的巅峰。蒲津桥是从首都长安通往黄河以东的交通枢纽,河东的盐、铁等等又是长安不可或缺的物资,蒲津桥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起来,连蒲州城也跟着沾了光,成为全国六大雄城之一。于是唐玄宗下令把竹索浮桥改建成铁索浮桥。蒲津桥的用铁总量占当时全国年产量的近五分之四,可见改建蒲津桥工程是当时全国的重点工程。

中国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来比喻世道变迁、盛衰无常。但这句话就来源于蒲津桥所在的黄河两岸,它似乎就是对蒲津桥命运的预言。唐朝过后,随着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东移,国都一直在东部的开封市杭州市南京市、北京等地游动,长安则逐渐衰落。失去了交通要道的地位,使蒲津桥终于从冷清走向衰亡。唐宋以后,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的乱砍滥伐,洪水泛滥,河道忽东忽西,蒲津桥多次被淹到大水中,蒲津桥终于最终消失。

为了让蒲津桥遗址重见天日,永济市原博物馆馆长樊旺林历经一年多的勘探和走访老人、查阅史书,1989年,终于在蒲州古城西门外偏北的地方找到了铁牛的踪迹。随着铁牛等大型铁器群的出土,一座宏伟的古代浮桥似乎真的出现在世人眼前,但又引发出一系列新的未解之谜。最令人关注的谜团就是唐朝的铁牛为什么会跑到宋代地层上?依靠当时的条件,重达六十吨左右的蒲津桥铁牛是难以移动的,有人以次认为出土的铁牛不是唐代遗物。为了确定铁牛的确切铸造年代,考古人员通过流印试验终于证明出土的大型铁器群都铸造于唐代。然而还有黄河西岸的四头铁牛呢,它们又沉没在什么地方呢?读不完的蒲津桥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虽说蒲津桥是一座古代桥梁,但在今天它仍然不失辉煌的气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