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鲁士 :蒲鲁士

更新时间:2024-09-21 00:10

蒲鲁士(William Nesbitt Brewster),美国传教士,生于1862年12月5日,卒于1918年11月22日。他在中国传教26年,期间翻译了《新约圣经》,采用赣语罗马拼音书写,对中国基督教发展产生了影响。蒲鲁士还创办了多项教育和医疗机构,包括西式中学和兴仁医院,并参与了兴化市大复兴。他的工作不仅限于宗教领域,还涉及社会福利和农业发展,如设立积谷仓收贮粮食和向美国出口荔枝。蒲鲁士的贡献被认为是赣语卫理公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

人物经历

1888年蒲鲁士毕业于波士顿大学,随后前往新加坡传教。由于适应困难,他被重新派往福州教会传教站。在福建省期间,他结识了伊丽莎白·费舍小姐,并与之结婚。

光绪十六年(1890),蒲氏来莆田市主持美教会。同年,创办福音书院,自任院长,经常到街道、乡镇传教。二十三年(1897),在城内开设美兴书坊,经售宗教书刊。二十四年(1898),创办罗文《奋兴报》,广泛宣传教义。当时,废科举,立学堂。他顺时而动,创建西学堂,设英文、数学、格致等课程,兼授儒家经书和《新、旧约》,并选送学生到美国留学。次年(1899),开设美兴纺织局,给教会学生提供工读条件。

光绪二十九年(1903),蒲氏带莆田陈紫荔枝苗回国,种植于佛罗里达州,后传至巴西、古巴等国,被誉为“果中皇后”。

光绪三十一年(1905),蒲氏在城厢区开办美兴印书局,印刷用罗马字母切兴化市音的基督教经籍,自任局长。又在涵江区创办兴仁医院,自任院长。同年,在兴化教会内设讼事议事部,教友及其亲戚有涉讼事件,须先由议事部调查核实,然后处理,从而干涉中国司法主权。三十二年(1906),在福音书院内附设师范学校,为教会培养师资,自任校长,教员兼各乡传道。三十四年(1908),又创办汉文《奋兴报》,并出版汉文《新旧约全书》和承印各界的印刷品,自任总经理。同年,建新孤儿院于城内仓后巷。

宣统二年(1910),蒲氏成立戒烟社,协助政府禁止鸦片,受到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的嘉奖。次年(1911),倡设公益社,调处民事纠纷,进一步借此干涉中国地方事物。

民国元年(1912),蒲氏赴婆罗洲,与当地政府订约,在沙捞越划地一块,诱拐莆、仙两县教友前往垦荒。并强迫参加垦殖的人捐出收入的十分之一给兴化教会。次年,建立面粉加工厂黄石市。4年,创办兴善轮船公司,置备水上木制汽船,往来于城、涵两地。5年,募修东石堤。

民国6年,蒲氏回国前,曾借教会势力,在东埭、蒲岭一带强行购买田地近二千亩,租给农民耕种,并设立积谷仓收贮粮食。回国后不久,病卒,终年54岁。

主要作品

蒲鲁士著有多部作品,包括《新中国的演变》(1907年)、《基督徒征服的代价》(1908年)、《中国南部的现代五旬节》(1909年)、《兴化丰收的禾秸》(1910年)和《卫理公会人的负担》(1913年)。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