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年 :蔡长年

更新时间:2024-09-21 01:57

蔡长年(1916年4月3日-1994年2月8日),江苏扬州人,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开展信息论研究的先行者,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就业于重庆国民政府交通部第一区长途电话工务处,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并在多伦多贝尔电话公司工程部任访问工程师;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初回到中国,在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第二区电信管理局工务处任处长;1949年在天津南开大学电机系任副教授;1951年晋升为南开大学教授,兼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55年进入北京邮电大学任教,先后担任教授、有线电信工程系主任、副院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出版了中国国内第一本《信息论》专著;1981年被批准为电子学与通信学科首批博士生导师;1994年2月8日逝世于北京市

蔡长年重视信息论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组织研制了中国第一代数据传输设备,并在语声信源理论、语声信号处理与识别等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生平

1916年(民国五年)3月6日,蔡长年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父亲蔡鑫是行政机关的文。由于父亲多病,长期失业,家庭经济入不敷出,因此,蔡长年的童年生活十分清贫。

1924年(民国十三年)春,蔡长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附小春季一年级。

1925年(民国十四年),因贫困辍学一年,1926年他的大哥蔡昌年有了工作,家庭经济稍有好转,他才继续入五师附小三年级,其后,三易小学与初中,每次跳级一学期。

1931年(民国二十年)秋,进入省立扬州中学读高中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高中毕业后,因成绩优秀经考试获得天厨味精厂厂主设立的清寒子弟奖学金,加上其大哥经济上的支持,才得以顺利地在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学习。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从交通大学毕业,就业于重庆国民政府交通部第一区(湘、黔、粤、桂)长途电话工务处,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从事中国长途通信网的设计、安装、运转。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蔡长年先后在美国康纳尔大学进修,在多伦多贝尔电话公司工程部任访问工程师,参与了该公司的实际工程,使其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均得到了提高(至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底)。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初,蔡长年回到中国,在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第二区(苏、浙、皖)电信管理局工务处任处长。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美国学者仙农创立了“信息论”新学科,蔡长年意识到这门新学科的巨大生命力并竭力在中国国内传播信息论。

1949年8月,蔡长年在天津南开大学电机系任副教授。

1951年,晋升为教授,兼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1952年—1955年,任天津大学电信系教授,有线电信教研室主任。

1955年,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并于1955年—1966年兼任有线电信工程系主任,1979年—1984年兼任副院长。

1958年,主持研制成了中国国内第一台晶体管3路载波机样机,为中国载波机的研制、生产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1962年,与他的学生汪润生合作出版了中国国内第一本《信息论》专著,很快被多所高校选为教材。

1978年,中国电子学会恢复活动,蔡长年重新筹建了信息论专业学会(后改称专业分会)。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蔡长年成为电子学与通信学科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8年7月,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专业学会与跨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信息论分会共同组织了1988年北京国际信息论专题讨论会。

1994年2月8日,逝世于北京市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成就

1964年,蔡长年参加并领导国家科研项目“6401”工程中的数据通信部分,研制出中国第一代1200/2400比特/秒的数据通信系统。该系统后期转至邮电部507厂生产,为中国“东方红”卫星及以后的卫星监测作出了贡献。

20世纪60年代,蔡长年和他的科研室将信息论的理论应用于先进的数据通信技术,在建立中国现代化数据通信系统的工程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成绩。

20世纪70年代,蔡长年再次组织并领导科研小组,与他人共同开发出4800比特/秒回波调制数据传输设备,作为传递地震数据的设备,交付项目委托单位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试用。上述数据通信设备,在中国国内属首创,并接近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时代,由于高科技的需要,语声处理与识别成为中国国内学者关注的热门课题。蔡长年老当益壮,率领一批博士生、硕士生,针对语声处理与识别中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技术展开了攻坚。

20世纪80年代,蔡长年完成了三项科研任务:邮电部重点项目“语声信号处理基本技术研究”;国家教委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语声处理基本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适应滤波理论和应用”。完成论文共计25篇,并在语声发音系统的物理模型、语声失真测量、基音提取、语声参量编码、语声综合、语声识别和说话人证实七个方面取得了有一定水平的研究成果,开发出若干计算机软件,其中有些处于中国国内先进水平,个别与国际水平相当。另外,研制成的通用信号处理系统,其软件优于中国国内同类产品,并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学术交流

1980年,在恢复学术活动后的首次信息论学术会议上,蔡长年宣读了《三十年来的信息论》,系统地总结了信息论建立以来30年的重大进展,并指出了在中国宜于优先发展和研究的方向。这篇文章从一个侧面起到重建信息论研究队伍,吸引青年工作者的作用,从而使中国信息论研究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时期。

• 学术论著

1962年,蔡长年等编著的《信息论》一书出版,这是中国关于信息论的第一本专著,被当时很多高等学校选作研究生教材,它也是中国信息工作者的启蒙参考书,对中国信息论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撰有《论回波调制》、《群路语声的量化噪声》等论文,合著《信息论》、《数据传输原理》   。

人才培养

• 教授课程

1956年,蔡长年率先在国内开出《信息论》课程,他一共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15门课程,每当年轻教师开设新课有困难时,他凭着自己的坚实功底,率先讲授第一遍。

• 教学改革

蔡长年在担任北京邮电大学有线电信工程系主任的十多年期间,他对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无一不仔细过问,修订了电话、电报通信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重视信息论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 学科规划

蔡长年在间接参加编制中国十二年(1956年—1967年)科学规划时,他建议将信息论的研究列入规划,并提出选题以应用为主。经蔡长年建议,在北京邮电学院建立了研究信息论的科研室,招收了研究生,培养了青年教师。

• 教学成果

1987年,蔡长年主编教材《数据传输原理》被评为邮电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989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1956年开始,蔡长年历任北京市一至五届及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中国电子学会成立,蔡长年领导创建了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专业委员会,并担任该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第一届理事、名誉理事,中国电子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学与计算机卷编委会委员,信息论分支编写组主编,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会士评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电子学报》编委会主任委员。

人物评价

蔡长年是中国开展信息论研究的先行者、长期致力于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先生重视信息论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组织研制了中国第一代数据传输设备,并在语声信源理论、语声信号处理与识别等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蔡长年先生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学识和才华,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北京邮电大学这片热土,对这位在北邮发展史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教育家和著名学者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评)

1987年,蔡长年在《电子学报》上发表了“论中国电信集团技术的发展”一文,认为它是论述中国电信最全面的珍贵资料。随即译为日语,并加译者前言,发表于日本《海外电气通信》   。 (日本电信专家福本吉高评)

蔡长年对教育事业忠心耿耿,在教育、科研战线上呕心沥血、辛勤耕耘50年,为电信部门培养了一批批工程技术人员,为中国通信服务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瑞增评)

后世纪念

• 蔡长年先生铜像

2015年9月11日上午,蔡长年先生铜像落成仪式在北京邮电大学校本部举行。

• 蔡长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

2016年7月13日,蔡长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邮电大学教三楼长年报告厅举行。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