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唐代诗仙李白所写的诗作

更新时间:2024-09-20 16:31

《蜀道难》是唐朝李白李白创作的乐府诗,属于浪漫主义流派,体裁为杂言古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至五年。

在这部作品中,诗人描绘了古蜀道的艰险,表达了对国事的隐忧,体现了积极入世的姿态和对社会的关切。

在《蜀道难》这部作品中,李白运用了赋的写作方法,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展现了蜀道之艰险;行文上,《蜀道难》结构严密,句式骈散交织、参差错落,利用多样的句式传达强烈而多样的情感。文学发展上,《蜀道难》问世后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歌行体应运而生,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社会价值观上,这首诗塑造了唐朝超越世俗的价值观与功名观。诗人坚守是非,不把富贵作为人生最终的追求,而把是非这种价值观作为人生的基本诉求,使盛唐气象为之一新。

关于《蜀道难》这部作品,不同朝代的学者都对它的开创性做出了积极评价,如唐代孟棨认为《蜀道难》“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仙’。”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篇作品的写作风格对后人的创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明代郝敬认为:“太白长歌,森秀飞扬,疾于风雨,本其才性独诣,非由人力。人所不及在此,诗教大坏亦在此。后生学步,奋猛亢厉之音作,而温柔敦厚之意尽,露才扬己,长负气、辞人所以多轻薄,由来远已。

创作背景

据考证,《蜀道难》产生之后, 自唐、宋、元、明、清以来,共产生了六种主题说。在这六种主题说中,目前可以成立的说法“别无寓意说”、长安送别友人说、 感慨仕途坎坷说三种说法没有明显的史实误,因而可以成立。但是, 这三种说法到底哪一种更为合理,目前学术界暂时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

根据王达津《唐诗丛考》里的观点,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蜀道难》创作于李白罢官及游岐之时,即唐天宝四至五年间(公元745-公元746年间),是为送别孤身入蜀求官的友人所作。唐天宝年间,边将跋扈,乱象已有预兆,蜀地易守难攻,中唐刘辟等人先后据蜀叛乱或割据,因此蜀地割据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不得而知。开元二十七年冬,章仇兼琼担任此地治理者,随后发展成称霸一方的势力。后他与鲜于仲通杨国忠勾结,进一步削弱了中央对此地的控制权。此后,统治此地的军阀严武也一位嗜杀之人。

据《资治通鉴》记载:天宝三载,李隆基曾言:“朕不出长安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据《资治通鉴》记载,李林甫在任期间:“凡才望功业出已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已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李白在政治上怀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遭到李林甫等权贵忌恨,在此境遇下,李白相继写下了《行路难》《蜀道难》等作品。

原文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全文翻译

蜀道的高度,简直是无法逾越的传奇。攀越它,你需要登天的勇气。回望历史,仿佛还能遥望到古蜀国的开国之君蚕丛和鱼凫。杳然消逝的时间长流,是有四万八千岁的年月那么长吗。长得像一个不曾醒来的梦。在远古的传说中,五壮士举起开山的石斧锤,忽然山崩地裂,他们用躯体向蜀道献祭,换来了天梯和石栈的相连。又过了多少年后,寂静的蜀道中有一只孤鸟,贴着天空的肌肤,飞向了峨眉峰顶。这是一个让夜晚惊悚的梦,直刺云天的险峰可以触摸日神的六龙之车,万丈深渊的幽谷却咆哮着急流回旋。在这里,鸟雀失去了羽翼,猿猴遗忘了攀援。梦中人战战兢兢登上山石重叠的盘泥岭,伸手攀着天上的参、井二星佝偻前行,他喘息的声音飘荡夜空,在幽暗的峰顶像一场暴风骤雨。西行的路上,你何时会归来呢。多想提醒你,这蜀道的峭壁悬崖可千万不要攀登。此刻,只见得雌雄悲鸟在林中哀啼,听得杜鹃科的啼声使月色下的空山落满了银白的霜雪。多么难攀的蜀道,比登天都难。闻此消息的人儿,仿佛一朵花一夜间苍老了容颜。远道而来的人,也许正骑着一匹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但迎接人的只有高耸入云的险峰,只有枯松倒挂的悬崖,只有飞瀑急流、万壑轰鸣,惊险如此,又何必要来呢。然而更为惊险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关,若此地把守的不是朝廷将兵,那一定是豺狼横行、匪徒猖,他们将是你无法逃脱的噩梦,无法度尽的劫波。攀越蜀道,好比一场登天的逆旅,成都市虽好,西行的你,不如归去。

思想内容

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人化用晋朝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暗喻当地军阀如凭险叛乱则将危害百姓,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在开元天宝,唐代社会虽然还维持着表面上的繁荣,但已逐渐失去对各处的藩镇和边地控制,藩镇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力量。诗人察觉到了这种危机的存在。因此,当他描绘蜀道艰险的时候,便自然地产生了对社会危机的忧虑。这种忧虑则集中地表现在“侧身西望长咨嗟”一句中。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也证明了《蜀道难》中诗人的忧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积极入世的精神

《蜀道难》既歌咏壮丽河山,又关注现实,体现了诗人积极入世的浪漫主义精神。诗人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诗中从历史、神话传说、山川险阻、政治忧患等多角度、全方位描写、夸张、渲染蜀道之难,却并不使人感到感伤、忧郁和畏惧,体现了诗人主观世界的宽广胸怀、好奇性格、傲岸精神。

艺术手法

以赋入诗

《蜀道难》中描写蜀道“险”的部分,展现了诗人“以赋入诗”的写作手法,如为了表现“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说“尔来四万八千岁”, 比扬雄《蜀王本纪》“从开明上到蚕丛, 积三万四千岁”的记载, 凭空增加了一万四千岁; 为了突出地势之高, 可以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扪参历井仰胁息”、“连峰去天不盈尺”。诸如此类极度夸张的手法, 与汉代以还的辞赋作家善于铺张扬厉的描写有着深切的关联, 这种“竞于使人不能加也” (《汉书·扬雄传》) 的手法, 正是赋家的传统。

大胆的夸张

诗人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脸,砾崖转石万壑雷”;写到蜀地的历史则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写到人的惊恐则是“使人听此凋朱颜”,诗人写山写水写情写事,都运用了艺术的夸张。这些夸张的艺术方法,突出了蜀道山水的本质特征,达到了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效果,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展现。

神奇的想象

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评论李白的作品说:“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纵逸”,就是想象的飞腾。殷认为李白《蜀道难》的想象力量奇特,不是一般的艺术想象,而是纵横变幻、层出不穷、出人意料的。在李白的想象里,出现了“六龙回日”——把太阳和高山联系起来;“连峰去天不盈尺”——站立在群山之上;“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回到了历史岁月中。他的想象在高山、深谷、月夜、白昼,借助丰富的艺术想象,他在天地之中寻找到适合于表现蜀道山川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六龙回日、黄鹤之飞等奇特的形象,并且围绕表现作品思想情感的需要,把它们组织在诗篇之中。

强烈的情感表达

“噫吁嚱”一句没有实在意义,仅是感叹。此后诗人增加内容“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蜀道之险则得以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从“噫吁嚱”到“难于上青天”,作品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从单一的感叹到逐渐强烈的变化过程这些表现惊叹的句子,因为它们都是紧接具体描绘之后的诗人的具体感受,所以能引起读者共鸣,从而加强读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即使是那些山川形象的具体描绘,也是在强烈的情绪支配下进行的。我们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这些诗句时,会感到磅礴的气势和强烈的感情力量。这种感情是产生于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而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来。自然景物就涂染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而诗人的主观情绪也就获得了鲜明的形象性,情与景达到了统一。

语言形式多样性

《蜀道难》是乐府古题,这种诗歌体裁没有固定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等格律的严格限制,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采取适当的语言表现形式。诗人充分地运用了这一体裁的特点,使诗的语言形式更加自由。全诗的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长短错落不齐,这是为内容所要求的。诗的前半部多用长句,气势奔放畅达,夸张的表现了蜀道的高山险川。后半部写到剑阁的险恶环境时,多用四字绝句,跳荡有力,在这种语言节奏中表现了惊恐紧张的情绪。语言形式的变化多端,乃是为表现不同形象和不同情绪服务的。《蜀道难》中诗人的情感强烈而多变,多样的语言形式则正好符合诗人的情感表达特点。

严密的结构

全诗可分为四段:从开头到“天梯石栈相钩连”为第一段,表现蜀道的不同寻常的险峻;之后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以手抚膺坐长叹”为第二段,通过描绘山势的高危,烘托蜀道的艰难;再后从“问君西游何时还”到“胡为乎来哉”为第三段,通过渲染蜀道沿途的荒凉悲凄之气,进一步表现蜀道的艰难;最后从“剑阁县峥而崔嵬”到结尾为第四段,描写了蜀中要塞——剑阁的形势险要,诗人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一文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作品影响

在中国文学发展上,《蜀道难》这部作品对乐府古题发挥了全面继承作用:李白对自南梁到初唐以来《蜀道难》题材系列中的几首代表作品,从内容到艺术做到了全面吸纳,比如对萧纲诗中山长水复的描写与巴渝曲奏和岩猿啼鸣的氛围烘托,对刘孝威阴铿张文琮等人诗中铜梁、玉垒、岷峨、梁山、飞梁、栈道等蜀中名山险道的描写等等。

在作品中,李白打破了此前乐府旧题以记叙为主而绝少抒情的写法,首次以第一人称直接抒情来表达自我感受、突出个性色彩,从而进一步道出蜀道之难。

《蜀道难》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把三言、四言、 五言、七言、九言乃至一些文、赋的句法运用到诗中,因此他的乐府歌行发展成为汉魏以来的一种新的杂言体——歌行体,并影响了后世文人。

《蜀道难》相比前六首《蜀道难》多为短则二十字,最长则四十二字的短篇而言,李白以杂言为诗,其篇幅扩大,容量大增,刻画更加精细。其行文上层层铺排,如三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分别位于全篇首、中、尾三处,层层递进,在主旨乐句的反复重奏中转折腾挪。多次感叹,情感层层叠进。其长篇之中甚有赋味,此为其又一大新创。

在国际文学领域,英译《蜀道难》为探索翻译过程中互文性符号如何实现从源语到译语的传递做出了典型示范。《蜀道难》经过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指导,在翻译中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重现典义,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作品评价

关于《蜀道难》这部作品,多个朝代的学者朝代都作出了评价:唐代孟棨:“李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唐代殷璠云:“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元代范梈木天禁语》:“七言长古篇法……旧题乃篇末一、二句缴上起句,又谓之“顾首”,如《蜀道难》《古别离》《洗兵马行》是也。”;明代李沂在《唐诗援》中说到:“太白创体,空前绝后。”;清代黄生在《增订唐诗摘钞》说到:”倏起倏落,忽虚忽实。真如烟水杳渺,绝世奇文也。”

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明代郝敬在他的《批选唐诗》中称:“太白长歌,森秀飞扬,疾于风雨,本其才性独诣,非由人力。人所不及在此,诗教大坏亦在此。后生学步,奋猛亢厉之音作,而温柔敦厚之意尽,露才扬己,长慠负气、辞人所以多轻薄,由来远已。嗟乎,西日东流,又岂人力哉!但可谓之唐体而已矣。”表明自己认为《蜀道难》写作风格存在弊端。在国外,日本学者近藤元粹在《李太白诗醇》说到:“严云,提《蜀道难》篇中三致意;用‘噫吁戏’三字起,非无谓。后人学袭,便成恶道。”也表达了批判的态度。

相关争议

李白这首诗的主题曾经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大致可分作两派。一派主张具体有所指,一派则与之相反。主张具体有所指的人又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杜甫、房瑁二人在西蜀,冒犯了当时的剑南节度使严武,严武将对他们不利。这首诗是替杜甫、房瑁感到危险而作的。二、是讽刺屋朝的另一个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三、是为安禄山造反后李隆基逃难到四川省而作。反对前者的派别认为,李白是四川人,他这首诗就是歌咏四川的山水,他描写了自然的险要,也说了“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这样的警惕人的话,仅此而已。

典故轶事

李白的好友,临终时诗稿所托付之人李阳冰就说过李白“凡所著述,言多讽兴”的话,即此诗不是单纯的吟山咏水之作,而是有比兴寄托这一特点。《蜀道难》的写法可能是诗人受到了兵法的启示: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此诗“出奇制胜”的特点体现了兵法的思想。

殷璠说:“李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即表明《蜀道难》的风格与李白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

唐诗鉴赏与英译:李白《蜀道难》.英语世界.2023-07-21

..2023-10-18

杜晓勤:“盛唐之音”的背后 |《唐代文学的文化视野》.中华书局.2023-10-18

..2023-10-18

..2023-12-25

..2023-12-25

..2023-12-26

..2023-10-18

..2023-10-19

..2023-10-19

..2023-10-18

..2023-10-18

..2023-10-18

..2023-10-18

..2023-12-25

..2023-12-25

..2023-11-22

..2023-10-18

..2023-10-19

..2023-11-25

..2023-12-13

..2023-12-13

..2023-12-1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