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光兰 :袁光兰

更新时间:2024-09-20 23:55

袁光兰(1918年9月2日-2020年8月26日),江西省兴国县人,1931年4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先后参加了长征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战士、班长、青年干事、指导员、团政委、邢台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省军区“五七”干校副政委、邢台军分区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人物简介

袁光兰(1918.9.2-)男,赣州市兴国县崇贤乡霞光村人。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先后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战士、宣传员、班长、青年干事。参加了长征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15师通信营政治指导员,政治部巡视员,供给部军需科政治协理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鲁南三分区警卫团三营政治教导员,赵县二大队政治委员,华东后备兵团教导师三团、二野特种兵三团政治处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军委炮兵训练基地暂编八团政治委员,第四炮兵学校政治部组织部科长,九团政治委员,河北省军区邢台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军分区顾问组副组长,省军区“五七”干校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55年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2015年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6年荣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 。   1981年离休,休养在邢台军分区第二干休所。

人物事迹

难忘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勇往直前

70多年的光阴,足以让一个人遗忘许多东西,但有些记忆是刻骨铭心、难以磨灭的。长征,对于袁光兰老人来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1931年4月,13岁的袁光兰在家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从此,他的命运与人民军队的发展和国家的兴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袁光兰是江西兴国县人,小时候家里很穷,从很小开始就给地主家放牛、割草,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幼小的心灵里早早播下了为穷人翻身打天下的强烈愿望。12岁那年,他光荣地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4月,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踏上了革命的征途。1934年10月,他所在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一部在江西于都县集结突围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他勇敢作战,出生入死,在战斗中头部负伤。在得不到足够医疗条件救治的情况下,仍然凭借顽强的毅力,走完了长征全过程。

长征中,爬雪山是最为艰苦的时期

之一。直到今天,89岁高龄的袁光兰老人仍然记忆犹新:翻越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前,很多战士都没见过雪山,包括他自己在内还有些好奇,感觉山不是特别高,但是越走越感到空气稀薄,呼吸困难。而且,山上天气变化也非常快,一会儿刮风,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又变成鹅毛大雪,战士们穿得都是单衣,还有人打赤脚。到半山腰,有些人就已经走不动了。很多战士坐下去就没能再站起来,眼睁睁在人们眼前牺牲了。从那时起,部队要求任何人都不能坐下来,战士们手拉手,互相搀扶着慢慢走。袁光兰老人说,此时此刻红军战友间亲密的阶级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没受伤的扶着受轻伤的,受轻伤的扶着受重伤的,年长的拉着年幼的,大家相互帮助,努力使每一个人都不掉队。

在翻越雪山的过程中,袁光兰还经历了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当时,由于身体受伤,他走在了队伍后面。正赶上军团长彭德怀前来巡视部队收容情况。彭德怀一眼就看到了袁光兰:“小鬼受伤了,来,骑上我的马走。”说着,彭德怀一把就把袁光兰抱到了自己的马上,并招呼警卫员牵着马前进,自己步行到别的地方巡视了。

袁光兰坐在马上感动得掉下泪来。他看到周围有比自己伤得重的战友在徒步前进,再也不愿在马上坐着了,坚决要求下来自己走。警卫员拗他不过,只好把他抱下来,但是要求他拽着马尾巴走,因为这样省些体力。就这样,袁光兰拽着马尾巴爬过了雪山。

长征胜利后,袁光兰还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鲁南反扫荡等战斗,隶属于八路军115师。解放战争中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济南市、淮海、渡江和西南剿匪等战役,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1955年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袁光兰:长征虽苦,我们从未沮丧

袁光兰说,长征创造了一个历史奇迹。

身板硬朗,精神铄,一身朴素而干净的衣服。10月7日,记者见到了88岁的袁光兰老人,这位13岁就入伍的“小红军”在部队总共生活了50年。

“老爷子爱看战争片,一看就给我们讲当时战争的故事。他还特别节俭,每到冬天,他都会拾起几十年前的棉服穿上。”在记者的采访中,袁光兰老人的保姆偶尔忍不住插嘴说。

70年的光阴,足以让一个人遗忘许多东西,但有些记忆是刻骨铭心、难以磨灭的。长征,对于88岁的袁光兰来说,“就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于都河:5座浮桥渡8万红军

1931年4月,13岁的袁光兰参加红军时,“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在第二次反围剿中伤亡比较严重,人员乏。”袁光兰当时加入了独立第六师。之后,独立第六师变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集团军,二十军与第七军整编为第七军,直到长征时,又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

1934年10月,袁光兰所在部队从福建省赶往江西于都县,“我们只知道当时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部队一定要往外突围,但不曾想到底走向哪里,不曾想要走多久多远,不曾想将要去的地方是怎样的一片天,更不曾想最后竟然走了二万五千里,反败为胜,夺得全国胜利,创造了一个历史奇迹。”

古名为贡水于都河紧靠县城,当时中革军委总部工兵营等单位在河面上架有5座浮桥以备突围。据史料记载,红军渡过于都河的总人数是86859人,其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17805人。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袁光兰老人说:“我们在那里稍稍休整后,于10月16日晚出发了。临走时,老百姓说,打了胜仗还回来”。向前,向前,迎着蒙蒙的暮霭,听着越来越小的水声,渐渐地,那声音被急行军的脚步声代替了。

湘江战役:惨烈战斗染红江水

“大家的印象基本一致,湘江战役损失最严重。”问起哪场战役印象最深,袁光兰老人拿着本报关于长征的报道说。

1934年11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86000余人在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进抵湘桂边界。这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和湘桂粤军阀已集中30万强敌,在湘江以东地区布下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欲将中央红军“包围全歼于湘江东岸地域”。11月25日,中革军委发布作战命令:过湘江时,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为右翼,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左派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为后卫,八、九军团等部策应,从两翼和后卫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过江。

“当时,上有敌机轰鸣,前有敌军进攻,而我们必须守住阵地,形势异常紧迫。部队就通过工兵所搭的浮桥与敌人在界首渡口上展开了战斗”。忆起那场战斗,袁光兰老人眉头紧锁,“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今天你占住山头,明天我又把它抢回来,双方都在为据点而战。最终,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红军完成了阻击任务”。

袁光兰老人说,在这场“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战役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那一仗着实惨烈,当时湘江水都是红的,以至于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食湘江鱼,十年不饮湘江水。但这丝毫没有打击我们的斗志,我们的精神都很饱满,大家同仇敌忾,我们都心存这样的信念:把中国国民党军队击败,建立苏维埃政权,将老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所以“红军战士从来没有感到过沮丧,即使面对如此惨烈的处境。”

遵义会议乌江扎寨防敌渡江

为保障遵义会议的召开,袁光兰和他的战友在乌江附近懒板凳处扎寨守护,“防止敌人渡过乌江”。在乌江守卫的休整期内,兼管宣传的袁光兰开始在当地发动群众,号召大家入伍以补充兵力。

湘江战役让红军遭受重创,遵义会议之后,整编后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各师部已撤销,全军团3个师已被整编为第十、十一、十二和十三共4个团。袁光兰从师部政治部分到第十三团。

攻夺会理市:头部中弹眼睛受伤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会理城郊召开,红军主力休整,以三军团围攻会理,牵制敌人,迫使城外敌兵撤进城内。

袁光兰老人回忆说,当时的情报显示,会理县城内敌人只有一个团,并且战斗力偏弱,比照自己的十三团,“拿下它问题不大”。但实际情况远不是想像的那样简单,会理县城不仅分内外两城,而且武器弹药供给充足,“上面还有飞机,既为对方补充物资,又攻击我们。”驻守会理的中国国民党军队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用棉花浸透煤油引火,烧尽城外民房,以扫清“射界”;搜缴城外群众口粮,运进城内,备坚守之用;对有不满言论的士兵,立即惩处。

袁光兰就在此次攻城拔寨中受到飞机炮弹的攻击,“我的左眼几近失明,额头中间位置还有一处往外鼓,里面是炮弹皮”。

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再也不能额外损失有机力量的红军决定放弃,最终他们绕城而走。

大渡河畔:与敌竞跑智夺先机

强渡大渡河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占了先机。”

谈起大渡河,袁光兰脸上浮现一丝轻松。老人说,当时红军已经破解了敌人的电报,所以赶在前头占领了先机。“当时我们的先头部队身穿中国国民党军服,与河对面的国民党军队‘遥相呼应’,我们知道了他们的番号,知道了他们的行程,一天240里地,最终把他们落在后面,取得了胜利。”

70年的岁月,昔日13岁的少年如今已成老人。如今,袁光兰老人已是儿孙满堂,“4个子女有3个都从部队转业”,老人每天都坚持走路锻炼,闲下来时在外面与老同志聊聊天,回家后拿个马扎在后院独处一会儿,“想想那段日子,想想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友们。”

抚今追昔,老人感叹中显得很知足:“长征是我经历的最艰苦的岁月,四五天的行程只有不到1斤的粮食可供食用,穿的是破损不堪的草鞋,现在的日子真是值得珍惜!”

人物逝世

2020年8月26日,袁光兰同志(老红军),因病于在石家庄市逝世,享年102岁。

参考资料

老红军袁光兰逝世:先后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澎湃新闻.2020-12-0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