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 :岷江的最大支流

更新时间:2023-04-16 21:23

大渡河(藏语:རྒྱལ་མོ་རྔུལ་ཆུ་,四川彝语:ꍩꍠꒉꄿ),中国长江上游水系岷江的最大支流,别名有沫水、铜河、大渡水等,是著名的峡谷河流。流域范围在99°42′E至103°48′E和28°15′N至33°33′N之间,它发源于四川省和青海省交界的果洛山,上源为杜柯河、阿柯河和梭磨河,汇合后称为大金川,在丹巴纳入小金川后始称大渡河。靠近河口处,大支流青衣江汇入,最终在乐山市城南注入岷江。全长1062千米,流域面积达到9.07万平方千米。另有说法干流全长为1074千米,流域面积77153平方千米(不含青衣江)。天然落差达到4177米,年径流量为48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为3373万千瓦,可开发容量约为2460万千瓦。其主要支流有南桠河、尼日河、绰斯甲河、梭磨河、革什扎河、小金川、金汤河、瓦斯河、田湾河等。

大渡河的河谷演化历史可分为上新世以后的准平原期(N2)、早更新世以后的宽谷期(Q1~Q2²)和自中更新世中期以来的峡谷期(Q2²)三个阶段。大渡河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其地势高低起伏巨大,区内高山峻岭、河流深切、沟谷深。大渡河上游属于高原高山气候,平均气温约为12至15摄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00至700毫米。中下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明显,降水量丰沛。作为干旱河谷的植物区系,大渡河流域的植被表现出强烈的热带亲缘和温带区系的后期影响,以及突出的中国-喜马拉雅山脉成分和一定的地中海-中亚残留成分,而中国特有属比例明显偏低。大渡河流域的动物资源尤其是鱼类资源也较为丰富。

大渡河的峡谷河段占全河70%以上。大渡河建有龚嘴水电站,是四川省重要林区和石棉、云母的最大产地,森林蓄积量约占四川总量的19%,同时也是四川木材水运的主要河道。大渡河流域拥有贡嘎山、金口大峡谷等景点。大渡河也是1863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和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强渡大渡河的地方。

2023年3月30日,大渡河流域枕头坝二级水电站、沙坪一级水电站成功实现围堰同步截流,建设迎来重要节点。

命名

别名有沫水、铜河、大渡水等,古称沫水、水、峨水等。

“沫水”或许是最早用来称呼大渡河的名称。在北魏时期,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沫水》中记述:“沫水出广柔徼外,东南过旄牛县北,又东到越巂灵道县出蒙山南,东北与青衣水合,东入于江。”

“大渡河”这个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大渡水或大度水的变体。然而在西汉时期编写的《汉书地理志》中,大渡水指的是青衣江,也就是现在的青衣江。因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大渡河就像“沫水”一样,既指现在的大渡河,又指现在的青衣江。另一方面,铜河则是大渡河下游的另一个名称,从峨边彝族自治县开始便被称为铜河。铜河的名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由于山中盛产铜矿而得名,另一种则传说西汉人邓通曾在此地开采铜矿并铸造钱币(被称为邓通币)而得名。

位置境域

大渡河发源于四川省青海省交界的年保玉则国家公园,自北向南纵贯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市,流域范围在99°42′E至103°48′E和28°15′N至33°33′N之间,全长1062千米,流域面积达到9.07万平方千米。

大渡河上源为杜柯河、阿柯河和梭磨河,汇合后称为大金川,在丹巴县纳入小金川后始称大渡河。靠近河口处,大支流青衣江汇入,最终在乐山城南注入岷江。以泸定县、铜街子为界,大渡河可分为上、中、下游段。其中,泸定以上为上游,集水面积为58943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集水面积的76.2%;泸定至铜街子为中游,区间集水面积为17440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集水面积的22.5%;铜街子以下为下游,区间集水面积为1017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集水面积的1.3%。

历史变迁

结合大渡河的河谷地貌特征和区域构造格架,大渡河的河谷演化历史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准平原期(N2):在上新世以后,青藏高原进入夷平期,形成巨大的掀斜式准高原。大渡河流域位于该平原的东部,地势高低有别,呈现出北西高、南东低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准平原的海拔高程大约在500至1000米之间。

(2)宽谷期(Q1~Q2²):进入早更新世,断块之间的活动加剧,第一期夷平面开始解体,大渡河流域进入间歇性抬升的过程,形成三级剥夷平面。谷坡逐渐变得宽缓,其中在一级剥夷期,在泸定县到姑咱河段和汉源县到石棉到挖角河段形成了早期更新世的古湖,最终在中更新世中期,即距今约50万年前,形成了宽谷谷底。

(3)峡谷期(Q2²):自中更新世中期以来,随着青藏高原快速的上升,大渡河流域进入间歇性的强烈上升阶段,形成了3至6级的阶地。在丹巴县以上,6级阶地得到了发育,这些阶地以宽谷为主。而在丹巴以下的河段,4级阶地得到了发育,以峡谷为主。在鲜水河断裂、大渡河断裂、龙门山断裂、棒达断裂、甘洛县断裂和金口河区断裂等断裂活动的伴随下,大渡河谷沿线形成了许多成群分布的大型至巨型地震滑坡。由于地震滑坡所导致的堰塞效应,形成了宽-峡相间的河谷地貌,这一现象在得妥至黄金坪河段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甘洛断裂一直持续活动,维持了汉源古湖的堆积至今。其上盘形成了著名的金河大峡谷。目前,得妥至黄金坪河段是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河段,这里保存着巨型地震滑坡和地震崩塌堆积物。

大渡河河谷的走向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整个流域以石棉为界,石棉以上河段受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控制,主要是受到鲜水河断裂和大渡河断裂的控制,因此河谷呈现南北走向。而石棉至汉源县河段则受到甘洛县断裂的控制,甘洛断裂的逆冲运动在该区形成了断陷盆地,从而形成开阔的河谷,呈现出近东西走向。汉源下游河段受到金口河区断裂等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控制,整个河谷的走向也近似于东西方向。

地理特征

气候

大渡河流域分布于两个气候区,上游属于川西高原气候区,而中下游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在同一气候区内,气候的垂直变化非常显著,导致流域内的气温和降水总体趋势由北向南升高和增加。大渡河的降雨量受北方冷空气和西南季风的影响,5到10月是雨季,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至90%,而暴雨则多发生在6到9月,经常是夜雨。

流域内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地区,各地区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有所不同。上游河谷地区的平均气温约为12至15摄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00至700毫米;中游河谷地区四季明显,平均气温约为13至18摄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700至1200毫米;而下游的平均气温约为17摄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300毫米,水汽供应充足,降水量丰沛。

地质

大渡河流域跨越了松潘-甘孜藏族自治州地槽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两个地质构造。这个区域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地质构造单元:

(1)松潘断块

金汤以北是一个三角形地块,被鲜水河、龙门山断裂和秦岭断裂带所环绕。该地块自北而南分布着多个褶皱束带,包括“红原弧”、“小金弧”和“金汤弧”等构造。每个弧形褶皱束由许多陡倾角的线性褶皱和冲断带组成。该地块上的古生界和中生界广泛遭受了区域变质。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和酸性岩体群在该地块上分布,这些岩体单个岩体近南北向,而整体则呈现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向雁行展布。

(2)川滇南北向构造带

该区域的北部位于东经102º至103º30′之间,主要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压性和压扭性断裂带、复式背斜以及规模较大的中酸性岩浆岩带构成。

(3)甘孜-康定断块

该地区位于流域的西侧,包括康定市冕宁县木里藏族自治县一线以西,属于甘孜地槽。从早古生代三叠纪,该地区沉积了一套厚达40000米的浅海相和火山碎屑岩。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期间,形成了一套非常明显的反“S”形褶皱和断裂。这些褶皱和断裂非常紧密,构成了该地区的地质特征。三叠系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在印支和燕山时期,岩浆岩沿着背斜轴部或断裂侵入。自第三纪以来,该地区主要以断块式强烈上升运动为主,地震频繁,构成了强震震中密集区。

(4)川中台拗

大渡河在五渡溪以东进入四川盆地,主要构造线展布为燕山-喜山期的北东向或北北东向的褶皱群,同时伴随着同方位的断层。尽管地表没有强烈活动的断裂带出露,但地质构造相对较简单。

其中,大渡河中段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频繁发生。例如在出路沟流域,存在多条区域性断裂,其中磨西断裂的影响最为显著。磨西断裂是一种区域性左旋压扭性活断层,在出路沟流域内呈帚状分布。从沟口向内,主要有安顺一公益海断裂、鹿子坪断层、西油坊一子耳山断裂和湾坝河断裂等具体断裂或断层,这些断裂或断层均近南北向横切出路沟。由于受以上断裂挤压作用影响,出路沟流域内断裂带附近的岩层比较破碎,不良地质现象频发。

地形地貌

大渡河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其地势高低起伏巨大,区内高山峻岭、河流深切、沟谷深邃。该区最高海拔为7556米(贡嘎山主峰),最低海拔为461米(大渡河出口),最大相对高差为7095米。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大渡河干流由北向南流至石棉折向东,形成“L”字形。

关于大渡河流域地形地貌的分类,学界至少有两种分类。一种观点根据河床纵坡降比,将大渡河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为典型的“V”字形侵蚀河谷,河谷附近缺乏堆积地貌,河床平均海拔为1.5-2千米。中、下段对应于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的河谷段,呈“U”字形,海拔高度为0.5-1.5千米。谷深为0.7-1.4千米,谷地中发育6级河流阶地。大渡河干流中段沿大渡河断裂带发育,这是一个地形地貌陡变带,它构成了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界。以西地区为高山区,平均海拔高度大于5千米;东部地区为大相岭中高山区,平均海拔高度为3.5千米;河谷与山顶面之间的相对高差达3千米。

另一种观点根据河谷两侧构造地貌发育特征,将大渡河流域分为四个地貌区。第一区为河源高原宽谷区,位于色达-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起伏高原上。地势缓和,山顶浑圆波状起伏,高原面保存完好,地表平均海拔约为4500米,外营力以融冻剥蚀和风力作用为主。第二区为上源与上游高山(原)峡谷区,指河西寺以下至泸定县的大渡河上游,为典型的高山峡谷。河谷主要位于变质岩及岩浆岩地区,河间山原面整齐,海拔约为4000-4200米,谷地狭小,切割深度逐渐增加至2000米以上,呈现出高山嶂谷地貌。第三区为中游高山、中山峡谷、盆地区,得妥至大岗山水电站,乌斯河至金口河区三峨山四峨山等河段为峡谷,汉源县至石棉、加郡至泸定等河段为盆地,其余连接河段则多为宽“V”形或“U”形谷。第四区为下游低山、丘陵宽谷区,自铜街子至大渡河河口,海拔多在750米以下,相对高差一般在200米以下,河道弯曲,河谷平缓宽阔,谷底宽1000-5000米,河槽宽600-1200米,河口处呈辫状河流,漫滩、阶地、叉流、砂丘发育,水流平稳,平均比降1-3‰,具有游荡型河谷地貌特征。

土壤

大渡河河源区由于热量条件差,以湿润寒冷为特点,木本植物少,广大地区为矮生丛草覆盖,有机体残留形成草甸土,河谷滩地由于排水不畅,沼泽发育呈草甸土草原景观。地面坡度小,流水作用比物理风化作用弱。因此,河流含沙量一般在0.100-0.300千克每立方米,年平均水蚀模数为50-200吨每平方公里。

按地貌分为高山峡谷区和山原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主要土壤类型有:褐土、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沼泽土、新积土。

土壤分布大致分为川西东部峡谷土区、西中北部高山土区、川西北高原草甸沼泽土地区等三个地区。

川西东部峡谷土区

川西东部峡谷土区主要包括大渡河和岷江河谷,涵盖茂县(茂汶)、汶川等县,地层为泥盆系。该区的土壤在低谷坡地上主要为燥褐土;山地的中上部则为山地棕壤,是森林分布的主要带。燥褐土和山地棕壤土壤中矿物质和养分丰富。

西中北部高山土区

西中北部高山土区西南部为大渡河上游大金川、雅砻江及其支流鲜水河、理塘河等深切的高山峡谷区,该地区的土壤类型包括褐土、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灰化棕色针叶林土和高山草甸土。土壤垂直分带明显,从下到上分别为山地褐土(海拔2200~2800米)、山地棕壤(海拔2800~3500米)、山地暗棕壤或山地灰化棕色针叶林土(海拔3500~4100米)以及亚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土(海拔4100~4800米)。海拔3900~4600米的平缓山地耕地仅分布于河谷阶地和洪积扇上,母质多为冰水堆积物,化学风化深,土质粘重。

川西北高原草甸土沼泽土地区

川西北高原草甸沼泽土地区高原面保持较完整,地表起伏缓和。大渡河、岷江上游从区域内流经,水流缓慢,河曲发达,沼泽分布较广。该地区的土壤类型包括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沼泽土和部分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和亚高山草甸土交错分布,有明显的草根层和腐殖质层,低山土质瘦弱,而丘陵、平坝和缓谷的土壤较为肥沃。沼泽土主要分布于黑河、白河沿岸及低山、丘陵之间的低洼地带,土层长期积水,有机质不易分解,厚度可达1米左右,上层泥烂、冷湿。高山寒漠土分布在高原山顶、阳坡或低洼地带,常和沼泽土成复区分布,土壤具有厚层泥炭和冰冻层特征。

生物

植被

作为干旱河谷的植物区系,大渡河流域的植被表现出强烈的热带亲缘和温带区系的后期影响,以及突出的中国-喜马拉雅山脉成分和一定的地中海-中亚残留成分,而中国特有属比例明显偏低。植物区系沿着西南-东北方向呈梯度变化。干旱河谷的植被类型和结构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受到低温和降水季节性限制的影响较为明显。稀树草丛和肉质灌丛是干热河谷的典型类型,而落叶小叶灌丛、常绿灌丛和常绿硬叶林则是干暖河谷的优势类型。在干温河谷中,暖性针叶林和落叶灌丛占优势。干旱河谷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呈现出以大尺度分异为主的空间格局,地理隔离效应明显高于环境异质性的影响。干旱河谷是入侵植物分布广泛而丰富的地区。

大渡河流域及雅砻江流域中所调查的水电站工程区以及周边现有植物共计133种,其中乔木41种、灌木44种、草本34种、藤本14种。

动物

大渡河流域共有鱼类111种,分属于7目17科73属,其中鲑形目、鲡形目、鳉形目、合鳃目各1科1属1种,鲤形目4科55属82种,鲶形目4科9属17种,鲈形目5科5属8种。鱼类种类以鲤形目、鲶形目和鲈形目为主,共计107种,占大渡河鱼类种类的96.4%,余下的4目4种则占比较少,仅占6%。

大渡河上游和河源鱼类区域主要由适应高原宽谷和高山峡谷环境的鱼类组成。上游区域饵料生物较为贫乏,河段鱼类种类数相对较少,但比较稳定,通常维持在10到13种。上游区域主要分布裂鱼类、条鳅亚科鱼类和鮡科鱼类等鱼类。在四川省省内的53%河段分布着10%到13.5%的鱼类。中游河段分布鱼类85种,包括7目16科的鱼类,有些鱼类同时出现在上游和下游。鱼类种类数通常为51到60种,四川省内的41%河段分布着40%到45%的鱼类。河段上游段即泸定县—石棉河段,鱼类种类数从13种增加到51种,而下游段即龚嘴—沙湾河段,鱼类种类数从60种增加到107种。下游河段分布鱼类96种,包括6目16科的鱼类,其中以中国江河平原鱼类最多,不仅有分布广泛的平原鱼类,也有中印山区类群和中亚高山区类群。河段鱼类种类较多,四川省内的5%河段分布着96%的鱼类。

此外,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8种,经济鱼类63种。其中川陕哲罗鲑为我国独有鱼类,是长江上游濒危珍稀鱼类之一,是青藏高原唯一大型土著鲑科鱼类,也是哲罗鲑属鱼类中分布最南的种类。

大渡河流域还有雪豹、岩羊、牦牛、水鹿、毛冠鹿等动物。仅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有兽类103种,属7目25科。其中啮齿目7科29种,食肉目7科25种,食虫目3科20种,偶蹄目3科12种,翼手目2科11种,兔形目2科3种,灵长目1科3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金丝猴属、云豹、雪豹、豹、白唇鹿、牛羚等7种;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猕猴、藏酋猴、小熊猫、兔狲、金猫、猞猁、黑熊、林麝、马麝、水鹿、大灵猫、斑羚、鬣羚、岩羊等14种。

自然保护区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包括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稀有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该保护区建于1963年,于1975年获国务院批准将面积从2万公顷扩大至20万公顷。它位于四川省汶川县,邛崃山脉东侧、岷山西侧,属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气候为温凉的高原类型。植被的垂直分布很明显,海拔1600~1800米是亚热带绿阔叶林,1600~2000米是山地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2100~2600米是针阔混交林,2600~36000米是针叶林带,3600~4400米是高山灌丛草甸,4400~5000米是高山流石滩植被,5000米以上则是高山寒冻冰雪带。

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主要是以放牧为主,家畜包括黄牛、羊和牦牛等。野生动物往往对人为干扰的耐受性较低,通常采取回避措施。随着人为干扰范围的不断扩大,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了压缩。虽然与狩猎和伐木等其他人为干扰相比,放牧家畜被认为是干扰程度较低的人为活动,但是其干扰程度依然值得关注。因此,在保护区内,禁止狩猎和伐木等活动,但是对于放牧活动则往往不受限制。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的主要对象是大熊猫、牛羚、金丝猴属等珍稀动物及森林生态系,建于1978年,面积4万公顷,位处龙门山西北侧青川摩天岭南麓,属青川县工农乡。区内地形复杂,谷地最低处海拔仅1250米,周围矗立有3000米以上山峰,最高峰大草坪达3864米。群山之间,平地小而少。但由于受到高山保护,使保护区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雨量充沛,冬暖夏凉。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600米以下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带;1600~2100米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2100~2400米为针阔叶混交林带;2400~36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带;3600米以上为高山灌丛与高山草甸。保护区的动物资源不但丰富,而且特产动物较多;有兽类42种、鸟类124种、爬行类6种、两栖动物9种,共18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虎、云豹、豹、绿尾虹雉7种。1987年调查,牛羚有480~500头。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猕猴、藏酋猴、金猫、林麝、水鹿、大灵猫、鬣羚、斑羚、红腹角雉、血雉、蓝马鸡、红腹锦鸡、多种鹰、雕、类和两栖类的大鲵等。

流域水系及特征

水系组成

干流河段

大渡河发源于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四川盆地西部的过渡地带,是岷江最大的支流之一,也是长江的二级支流。由三条主要支流组成,即梭磨河绰斯甲河、足木足河(脚木足河)。干流河道全长为1062千米,全流域集水面积为77400平方千米。另有说法干流全长为1074km,流域面积77153平方千米(不含青衣江)。天然落差达到4177米,年径流量为48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为3373万千瓦,可开发容量约为2460万千瓦。足木足河和绰斯甲河在两河口汇合形成干流,即大金川。从此向南流经,直至汇入小金川丹巴县,方始称为大渡河。因此,这一段河段被称为河源段。大渡河流域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区间。其中,泸定县以上为上游,集水面积为58943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集水面积的76.2%;泸定至铜街子为中游,区间集水面积为17440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集水面积的22.5%;铜街子以下为下游,区间集水面积为1017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集水面积的1.3%。

主要支流

大金川

大渡河上游河段位于中国四川省的境西北部,沿线区域从金川县的可尔因至丹巴县章谷镇的河段被称为大金川,而在丹巴汇入小金川后,这一河段就被称为大渡河。大金川的流域面积为4048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为16.7亿立方米。

小金川

小金川是大渡河中游左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夹金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小金县和丹巴县之间。它由北源的抚边河和东源的沃日河流经小金县老营汇合而成,北源是正源。小金川全长151千米,流域面积524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32.4亿立方米。它流经的地区河道深切,河床比降大,平均达到15.4‰,水能理论蕴藏量为65.2万千瓦。流域内地形多为山地,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此外,小金川还有许多重要的支流,例如沃日河、抚边河等。

梭磨河

梭磨河是大渡河东源脚木足河左岸的一级支流,也是大渡河三源之一。它发源于红原县壤口乡的文波沟,并以鹧鸪山分水岭,与杂谷脑河相接。上游称为壤口曲。梭磨河在马尔康市镇城段乡境内的羊拱山西北麓称为壤口尔曲,在壤口以下则被称为梭磨河。河流穿过刷经寺、马尔康镇、梭磨乡卓克基,在左岸注入纳足沟。最终汇入脚木足河于热足下游2千米处。梭磨河的全长为182千米,流域面积为3027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坡降为10.2‰,总落差为1860米。马尔康水文站控制着梭磨河流域面积为253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50.3立方米每秒(47年),水位变幅为2.2米。据调查,1946年7月9日的洪峰流量为539立方米每秒。此外,梭磨河流域内多为山地,森林、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支流包括沃日河、抚边河等。

绰斯甲河

绰斯甲河,位于大金川的右岸。绰斯甲河源头位于壤塘县吾依乡克久村黑桥,向南流经壤塘县、马尔康市以及金川县,最终在双江口与脚木足河汇合。绰斯甲河全长401千米(自壤塘西穷沟口至双江口河长为214千米),流域面积15964平方千米(其中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为13326平方千米)。沿途河段经过的地区环境优越,是该地区的重要粮仓。

足木足河(脚木足河)

足木足河是大渡河的上游,源头位于四川省青海省两省交界处的年保玉则国家公园。大渡河是长江上游岷江水系最大的支流,其源头有三个:东源梭磨河出自鸪山西北,西源绰斯甲河(多柯河)和正源脚木足河(麻尔柯河、阿柯河)均源自阿尼玛卿山脉的果洛山东南麓。三个源头在可尔因汇合后称为大金川,向南流经丹巴县县,在接纳小金川后称为大渡河,最终注入岷江于乐山市。脚木足河全长852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7万平方千米。其流经马尔康市日部乡康山乡草登乡龙尔甲乡脚木足乡。在嘉绒语中,“脚”是“山谷”的意思,而脚木足即为“河谷中的大填子”。

水文特征

径流变化

大渡河流域5~10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量的80%,6~9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量的60%。一年中2月份径流量最小,汛期(6-9月)的丹巴、瀑布沟在8月份最少,沙坪以6月份最少。上游丹巴最大值46.21亿立方米,最小值4.55亿立方米,相差90%;中游瀑布沟最大值68.54亿立方米,最小值9.24亿立方米,相差87%;下游面雨量最大值83.93亿立方米,最小值10.92亿立方米,相差87%。差距最小的是中游,最大的是上游,中游最稳定。

大渡河径流的年内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均一性。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匀的参数均较为接近,没有明显的偏大、偏小数值,可见流域流量年内分配不均一性不会随着时间(年代)发生太大变化。其中丹巴和瀑布沟20世纪70年代略微偏小,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和现在的月径流略微有所增加,沙坪二十一世纪初以前变化不大,2010年以后月径流变化表现得更加平缓,主要是在2010年建成瀑布口水库后,对下游的调节和蓄水作用所致。

水能资源

大渡河的天然落差达到4177米,年径流量为48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为3373万千瓦,可开发容量约为2460万千瓦。设有28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7000兆瓦,年发电量达1158亿千瓦时。大渡河流域是中国国家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也是长江流域防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库容最大的瀑布沟水库库容达到54亿立方米,流域总库容超过150亿立方米,相当于1000个西湖水量的储存量。

水质

大渡河干流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具体而言,足木足河断面的铅和粪便大肠杆菌指标达到了Ⅲ类标准,其他指标达到了Ⅱ类标准。双江口坝址下游断面的主要监测指标均达到Ⅱ类标准,仅五日生化需氧量指标达到Ⅲ类标准。金川坝址下游断面的总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指标达到了Ⅲ类标准,其他评估指标达到了Ⅱ类标准。猴子岩坝址上、下游断面的评价项目均达到Ⅲ类标准。大岗山坝址上、下游断面的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Ⅱ类标准。瀑布沟坝址上、下游断面的评价项目在上游均达到Ⅲ类标准,在下游均达到Ⅱ类标准。深溪沟、枕头坝、沙坪二级、龚嘴和铜街子坝址上、下游断面以及大渡河干流下游末端断面的所有评估因素均达到Ⅲ类标准。

然而依旧存在一些与水环境相关的问题:(1)大渡河流域河道边堆放了较多的弃渣,且未采取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2)多数水电站坝前和大渡河的一些支流发现了大量的浮游垃圾;(3)大渡河流域多数地段在汛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对大渡河干流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补给类型

大渡河流域泸定县县以上的上游段,部分山峰常年积雪,气温相对较低,属于高原山区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500~750毫米,主要为降雪,积雪期长达5个月。而泸定至石棉的中游段,则得益于发源于贡嘎山的海螺沟燕子沟的河水补给,右岸地区的年降水量为1,200~1,500毫米。而石棉县以下的下游段,年降水量更高,可达1,400~1,900毫米。

人类活动

水电开发

大渡河水量丰沛,落差集中,干支流共有149条,水系总理论蕴藏量达到3367万千瓦,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干流。干流全长1062千米,全流域集水面积为77400平方千米(不含青衣江),年径流量为470亿立方米。大渡河干流上游为泸定以上,中游为泸定至铜街子。由于大渡河流经不同的气候区,枯水季节接纳了部分高山融雪补给,因此径流量年内变化较小,水量稳定充沛。大渡河地理位置距离负荷中心近,建库条件好,保证了电站较好的发电特性。

大渡河的水能资源蕴藏量名列中国十二大水电基地的第五位,共规划了22级电站开发,其中包括8个1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或特大型电站,可开发容量为2340万千瓦。此外,瀑布沟、双江口和下尔呷三大巨型调节水库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对提高四川省水电站群的调节能力,改善四川及华中电网有限公司电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具有独特的开发优势。

深溪沟水电站

深溪沟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汉源县甘洛县交界处的大渡河中游,是大渡河22级规划开发方案中的第18个梯级。该电站主要用于发电,并兼备上游瀑布沟水电站的反调节作用。电站利用落差40米,总装机容量660兆瓦,共装有4台165兆瓦的轴流转桨式机组,年利用小时数为4900小时,年发电量达到32.4亿千瓦时。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为660米,库容为0.32亿立方米。该工程防洪标准按百年一遇设计,流量为9400立方米每秒,千年一遇校核,流量为10800立方米每秒。深溪沟水电站枢纽建筑物从左至右依次布置有:左岸挡水坝段、3孔泄洪闸、1孔排污闸、河床式厂房、右岸接头坝段、窑洞式安装间和两条泄洪冲沙洞等建筑物。主体工程量包括土石方明挖466万立方米、石方洞挖18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166万立方米、钢筋制安6.8万吨、金属制安1.25万吨、锚杆锚索13.5万根、固结及帷幕灌浆10.24万立方米、回填灌浆7万平方米,以及排水孔3.58万立方米。

大岗山水电站

大岗山水电站是大渡河干流中的一座大型水电工程,位于四川省西部石棉县境内,距离泸定县城约72千米的上游和距离石棉县城约40千米的下游。其上游与规划中的硬梁包水电站相邻,下游与规划中的龙头石水电站相接,是大渡河干流规划调整推荐的22级方案中的第14级电站。

大岗山水电站工程以发电为主,同时也具备防洪、拦沙等综合效益。该坝址两岸山体雄厚,谷坡陡峭,基岩裸露,自然坡度一般为40°至65°。该电站控制流域面积达6.27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的81%,多年平均流量为1010立方米/秒,电站正常蓄水位为1130米,最大坝高为210米,总库容为7.42亿立方米,装机总容量为260万千瓦。与瀑布沟水电站共同构成大渡河流域最大的两个梯级电站,也是规划中“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基地。

龚嘴水电站

龚嘴水电站是位于大渡河上的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峨边彝族自治县交界处的一个水利枢纽工程,以发电为主。它控制的流域面积为76130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77400平方千米的9.3%。水库正常蓄水位为528米,实际总库容为3.45亿立方米,水库属于山区河道型,有效库容为1.018亿立方米,可以进行日、周调节。在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为1490立方米/秒。坝址地质构造南北向,位于龚嘴宽缓背斜核部东侧。

矿山开发

大渡河流域存在大量矿产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红色花岗石资源、金矿等。

在大渡河中游的汉源县、石棉、荣经、天全县泸定县等五个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花岗石资源。大部分优质石材产于大相岭、黄草山及二郎山森林公园,这些矿产资源可采≥3立方米荒料的花岗石。

大渡河金矿田位于扬子地台西缘中段,分布在南北长约6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的范围内,沿康定大渡河两岸形成了著名的“金谷”。该区域已经发现了近百处岩金矿床,其中规模较大的矿床有三金矿、黑金台子金矿、白金台子金矿、黄金坪金矿等,探明储量超过30吨。不同级别的普查储量及资源量总计在100吨以上。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

大渡河中游主要是指从汉源到丹巴县的一段河流。这段河流位于横断山脉成都平原之间的过渡区,由中山、高山和峡谷交织而成,岭谷高差超过1500米。河谷深刻,谷深、坡陡。河谷内人口密集,阶地谷坡上经常耕作。左岸是背风坡,冬春温干少雨,坡面开裂,植被稀少,夏秋暴雨集中,从而使区域内的侵蚀和堆积地貌相当发达,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右岸的雨水较多,降雨量充足,因此,河谷以下300米的地区为河流提供大量的固体物质。此外,该河段的河床比降大,水流夹带着沙石的能力强,能够搬运大颗粒物质,所以河床经常发生推移。此外,漂流木对河床的撞击也会导致河流泥沙含量显著增加。多年平均含沙量一般在0.200-0.600千克每立方米之间,水蚀模数为100-500吨每平方千米,最大可达500-700吨每平方千米。

大渡河下游地区是低山峡谷,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区。由于人口稠密,许多山坡已被开垦和耕种,导致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加剧,特别是在暴雨和大雨的情况下更为严重。平均含沙量一般为0.5千克每立方米以上,其中流沙河的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2.19千克每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蚀模数为1570吨每平方千米。此外,牛日河、松日河等支流也带来了大量泥沙,使得大渡河下游段沙量增加。

地质灾害

滑坡

滑坡的成因是区域构造、河谷切割和水渗入。大渡河流域发现了801个滑坡,其中小型滑坡占总数的42.02%(337个),中型滑坡占总数的37.91%(304个),大型滑坡占总数的16.21%(130个),特大型滑坡占总数的3.74%(30个)。据统计,大渡河流域的滑坡主要以中小型为主,特大型滑坡数量相对较少。

崩塌

大渡河流域共有301个崩塌,其中小型崩塌占总数的48.17%(145个),中型崩塌占总数的39.53%(119个),大型崩塌占总数的11.30%(34个),特大型崩塌占总数的1.00%(3个)。可以看出,大渡河流域的崩塌以中小型为主,特大型崩塌相对较少。

泥石流

大渡河流域共有756条泥石流沟,其中小型泥石流占总数的40.48%(306条),中型泥石流占总数的46.03%(348条),大型泥石流占总数的10.98%(83条),特大型泥石流占总数的2.51%(19条)。结果显示,该区泥石流主要以中小型为主,大型及以上泥石流相对较少。

潜在不稳定斜坡

大渡河流域共有354个潜在不稳定斜坡,其中小型的占总数的43.91%(155个),中型的占总数的47.31%(167个),大型的占总数的8.50%(30个),特大型的占总数的0.57%(2个)。从统计结果可知,在大渡河流域,潜在不稳定斜坡主要以中小型为主,大型及以上的相对较少。

大渡河流域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有多个,包括小流域气候的影响、地质构造的集中和不均匀发育,以及岩土体类型的地区性差异等。在强降雨的作用下,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容易导致大量区域性的群发地质灾害。例如,1994年7月22日丹巴县县城周边、2005年6月30日泸定杵坭乡、2009年9月12日泸定雨洒坪和2008年7月21日石棉县回隆乡等地,均发生了群发性的泥石流。

环境保护

政策措施

2019年,汉源县制定并印发了《汉源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定方案》,将县域内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旨在保护环境和提高养殖质量。在此方案指导下,汉源县已关闭并搬迁禁养区内10个规模养殖场,并完成了限养区和养殖区976个问题场的整改。为了实现畜禽粪便污水的资源化利用,2018年全县新建了2265立方米的沼气池,并设置了3575米的管网,实现了种养结合、分户收集的目标。

2022年01月17日,四川省发布了《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督促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及有关单位认真组织实施“系统推进“三水”共治,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扎实推进净土减废行动,保持土壤环境总体稳定”等各项环境保护政策。

2022年04月29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财政厅印发了《四川省水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激励约束办法》。明确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建立对各市(州)政府水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实施水生态环境质量和空气环境质量目标任务完成考核(以下简称目标考核)和排名考核,推动各市县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水和大气环境质量目标任务,促进全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2022年07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四川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分三步走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2022年底前,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制定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启动入河排污口整治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作。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形成管理体系比较完备、技术体系较为科学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及监督管理体系。2024年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平台。

2023年04月07日,四川省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和《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制定了《四川省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行动方案聚焦持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着力提升水资源保障程度、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管控格局四大攻坚任务,进一步夯实共抓大保护工作基础。明确了九大标志性攻坚任务,要求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进一步改善长江生态环境质量。

风景名胜

贡嘎山

以贡嘎山为中心,高度达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占贡嘎山地区总数的62%。此外,贡嘎山地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位置最东的现代冰川中心之一,共有159条现代冰川。以贡嘎山为中心,形成南北长约50千米、东西宽约20千米的羽状冰川群。西南地区是该地区冰川体育旅游资源分布最多的地区,有近140条冰川,占贡嘎山地区冰川总数的90%。云海体育旅游资源有贡嘎山云海。该地区地势阶梯大,自然带谱完整,各种动植物荟萃,有伍须原始森林海螺沟原始森林康定云杉红豆杉、虫草、贝母、金钱豹、岩羊小熊猫属等丰富的生物体育旅游资源。此外,伍须海等8个水体体育旅游资源分布在该区域。在人文体育旅游方面,园景体育旅游资源更是多种多样,包括5A级的海螺沟国家森林公园、海螺沟森林公园、雅家埂森林公园、伍须海名胜风景区等。此外,还有新老贡嘎寺等建筑体育旅游资源。

金口大峡谷

大渡河发源于川西北高原,在进入四川盆地之前,大渡河穿越瓦山,形成了一个极其壮观秀丽、最深处达到2600余米的大峡谷,由前震旦系峨边群至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厚达数千米的完美地质剖面构成。峡谷区至今仍保持了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除了大渡河主峡谷,大渡河两侧还有顺水河、丁木沟、白熊沟、老昌沟、深溪沟、宝水溪等支沟峡谷,呈现出深不见底、窄如刀缝、绝壁深涧的一线天奇景。这些支沟内还发现多处盛产优质观赏水晶簇的水晶洞。

在大峡谷的北岸矗立着海拔3236米的大瓦山。大瓦山为二叠纪玄武岩构成的平顶山,地质结构与峨眉山、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相同,但大瓦山为绝壁围绕的孤山。四周绝壁的高差可达800~1000米,山顶平台面积约1.6平方千米。大瓦山是我国最高的桌状山,是登山探险、野营度假的胜地。大瓦山附近的山原面上还分布有冰堰景观。

此外,大峡谷还是苗、彝、藏、羌等多个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他们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文化特色,使得这个区域的人文气息更加浓郁。

相关文化

历史事件

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于大渡河受困,多次抢渡失败后,太平军很快出现严重粮食问题:“粮尽食及草根,草尽食及战马,兼之疟疾流行,死亡枕籍”,甚至“饥甚,觅食无所得,有相杀噬人肉者,达开莫能禁”。最后全军覆没。

1935年5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途中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后,向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一带进发,开始强渡大渡河。历史上,安顺场曾是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时隔数十年,同样的季节和地点,蒋介石下令要让朱毛红军在这里经历与冀王相似的失败。他先是派遣中国国民党嫡系将领薛岳率领十万大军追击红军,同时电令四川省军阀刘文辉合围安顺场一带。当时,驻守在安顺场的国民党第二十四军第五旅第七团将渡船及民间粮草全部收缴,试图通过“坚壁清野”战术困死红军。但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英勇善战的红军战士最终成功地强渡了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使蒋介石的企图破灭。

地区特色

漂木,即江河中流送的和沿江河储放的、由林业木材水运单位流送的各类木料。赶漂队则是根据需要设置木材诱导设施,保证漂木沿指定岸边漂流,顺利到达收漂工程的工人团体。大渡河流域的森林蓄积量约占四川19%,是四川重要林区。同时,大渡河也是四川木材水运的主要河道。但自1998年后,赶漂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漂木也逐渐变成历史。

文学作品

大渡河边蛮亦愁,汉人将渡尽回头。——雍陶《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过大渡河蛮使许之泣望乡国》

大渡河边瘴雾浓,邛崃关下木兰红。——李石《木兰》

邛峡阪曲臣车直,大渡河深帝斧明。——项安世《送胡黎州·江南客子赋西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