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道论 :优波底沙所著经书

更新时间:2023-09-26 17:01

《解脱道论》十二卷,罗汉优波底沙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汉译本收录于历代大藏经中。学者考证此书可能系传承至斯里兰卡南传佛教中无畏山寺的观点。

内容简介

【解脱道论】

梵名Vimokṣamārga -śāstra 。凡十二卷。阿罗汉优波底沙造,南梁梁代僧伽婆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内容,系依坐禅人解脱之阶次,分别解释戒、定、慧等解脱法门。共有十二品,即:因缘品、分别戒品、头陀品、分别定品、觅善知识品、分别行品、分别行处品、行门品、五通品、分别慧品、五方便品、分别谛品。第一品至第三品谈戒,叙述三学、八正道、破三十四法障碍道、八行四观、十三头陀等僧人修行之戒律与途径;第四品至第九品谈定,叙述四禅及十不净想、十念、十一切入、四无量心、四大食、不净想等三十八行处之种种修定方法;第十品至第十二品谈慧,阐说四谛、五阴、十二入、十二因缘、十八界等佛教教义。

此书被认为是觉音撰《清净道论》之重要理论依据。据日本学者长井真琴之研究,本书与巴利语之《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类同,然《清净道论》所举之多数譬喻,本书则阙如。[法经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六、根本佛典の研究(长井真琴)]——[ 佛学大词典]

【解脱道论(Vimuttimagga) 】

小乘佛教论书。优波底沙著。成书于2世纪左右。作者被尊为阿罗汉(论师),生平不详。汉译本为南梁梁代扶南(今柬埔寨)沙门僧伽婆罗译,12卷。历代各版汉文大藏经均收录。此论分别论述佛教的戒、定、慧三学的重要涵义。阐述戒律是修持佛法的阶梯,持戒摄心,以防止身、口、意所作的恶业;然后通过止心于一境、不使散动的禅定修习,澄心静虑,排除一切妄念,即可获得智慧。因此,慧是严谨持戒,勤修禅定的结果,起了通达事理、决断疑念、破除迷感、论证真理的作用。本书基本上是经、律、论三藏要义的总述,其中心哲学思想是“乐离缚、离无明”,通过戒、定、慧三学的修持,求得自我解脱,达到涅境界。(童玮)——[ 中国百科全书(佛教篇)]

【解脱道论】

十二卷,优波底沙罗汉造,萧梁僧伽婆罗译。有十二品。说出离解脱之要道者。作者为巴利佛教传灯祖之一人。此书为由巴利语译者佛音之净道论先驱也。体裁亦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其他摘录

《解脱道论》为优波帝沙(Upatissa)造,僧伽婆罗译(A.D.515),本书与巴利本《清净道论》(Uissuddhimagga)佛音(Buddhaghosa)造之关系,已于长井真琴博士之「根本佛典之研究」及干泻龙祥博士「国译一切经、论集部七」之解题中有所说明,其要点是巴利本为A.D.五世纪由佛音增补改订者,因此汉译本保持了较多古型。但不能说汉译之原本是此论最古的型式。因为著者Upatissa最迟也是A.D.二世纪的斯里兰卡人,而汉译却含有大乘或发达的大众部之要素。即:在行门品中叙述了大乘系佛法中的佛十八不共法,或叙述上座之十波罗蜜却说出菩萨摩诃萨之语。汉译本与巴利本之内容大致相同,但记述之顺序不同,故其构成意图亦有差异。

本书内容是对修禅者所说的戒定慧等解脱道之解释,几乎都是教说与术语之解说。若就修禅之顺序与方法,而将本论与巴利本或其他小乘禅定经典籍一比较,即可发现发达的层次而颇为有趣。

——摘录自《大正大藏经解题》第二十章论集部解题([日]大正大藏经索引编辑委员会着;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编译委员会译)

(注:原书此页右数第九行与第十一行颠倒了,录入时对此进行了纠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