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枕 :古代由木头制成的圆枕

更新时间:2024-09-20 11:35

警枕是枕头的一种。一般地说,古代有一种木头制成的圆枕,实际上是一小段圆形的木头,当人们一熟睡,因为翻身头很容易从上面滑落下来,因此就警醒了,这种圆枕称为警枕,也有的说法叫醒枕。

起源

警枕起源很早,古代的经书《礼记》中提到一种“熲”(字或作颖)的用具,汉代郑玄解释做警枕。可见它在先秦时就有了,原文如下:

《礼记。少仪》:笏、书、脩、苞苴、弓、茵、席、枕、几、熲、杖。

东汉郑玄注云:苞苴,谓编束,萑苇以裹鱼肉也。茵,著也。熲,警枕也。荚,也。如笛,三孔,皆十六物也。左手执上,上阳也。右手执下,下阴也。

隋唐陆德明释文云:苴,子余反。茵音因。熲,京领反,注同,警枕也,又反。编,必绵反。菅音奸。苇,于鬼反。裹音果。著蓐,上音伫,下音辱。

清阮元勘云:熲杖,宋监本亦作熲,岳本同,闽监毛本,熲作颖。石经同,氏集说同。嘉靖本熲误。注放此。石经考文提要云:按九经三传沿革例云:疏本作颖,释文及建诸本作熲,监本及兴国作*。释文以警枕之熲其旁下从火,又未知监本兴国本字其旁下从禾者,以何本为据。今熲颖二字,皆依释文。据此则宋监本巳作颖,从正义,谓颖是颖发之义。刃之在手谓之为颖,禾之秀穗亦谓之为颖。枕之警动,亦谓之颖。故其字从禾。然释文最古,且警枕与刃,字有分别,故珂依之。宋本九经、南宋巾箱本、余仁仲本、刘叔刚本、仪礼经传通解、礼记言,并作熲。按今释文熲字,各本亦不同,叶影宋本作熲,公库本作*,通志堂本作颖,与唐石经合○按段玉裁云:熲葢与炯同,熲之言,耿耿也,故为警枕,诗言“耿耿不寐”是也。颖误俗。

唐孔颖达疏云:笏书至左手○笏也,书也,脩脯也,苞苴也,弓也,茵也,席也,枕也,几也,颖以圆木为枕,警枕也,杖也,琴也,瑟也,戈有刃者,椟也,谓戈之有刃者,以椟韬之。筴,蓍也。其执之皆尚左手者,言执此诸物,皆尊尚左手。左手在上而执之,右手在下而承之。苞苴,谓编束萑苇以鱼肉者,案既夕礼云:苇苞长三尺。内则云:炮取豚,编萑以苞之,是编苇以裹鱼及肉也,亦兼容他物,故禹贡云:厥包桔柚。孔丛子云:吾於木瓜之惠,见苞苴之礼行。茵著蓐也者,谓茵是以物所著之蓐,言有著者谓之曰茵,故既夕云:茵著用荼,谓茅莠也,用荼以著茵也。云颖警枕也者,以经枕外别言颖,颖是颖发之义,故为警枕。

古籍中的记载

用圆木做的枕头,熟睡则欹动,容易觉醒。《礼记·少仪》“茵、席、枕、几、熲”汉 郑玄 注:“熲,警枕也。”孔颖达 疏:“云颖警枕也者,以经枕外别言颖,颖是颖发之义,故为警枕。”《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鏐 自少在军中,夜未尝寐,倦极则就圆木小枕,或枕大铃,寐熟辄欹而寤,名曰‘警枕’。”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警枕》:“钱镠 用警枕,司马光 亦用警枕。兴王贤相,勤劳正相同也。”

历史名人

“折中不睡龙”

——警枕

何谓“警枕”?请读读下边的一些故事。

司马光警枕励志:相传,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著《资治通鉴》时,天天秉烛到深夜,凌晨又伏案提笔,十九年如一日。他怕因困乏睡过了头,就睡在一个光滑的圆木枕上,只要一翻身,头便落枕,即被惊醒,继续伏案,故名曰“警枕”。

同代人富弼,年轻时在故乡洛阳天宫寺内读书,亦勤苦奋勉,夜用圆枕,以求自警。后为宋代著名宰辅。

警枕,宋人多用之,然而,却不自宋代始。

五代十国时,钱镠勤于军政,未尝一日安寝,即以圆木为枕,时名之曰“折中不睡龙”。折中,即不偏不依;不睡龙,即龙(指吴越王)不得安然熟睡。

“警枕”一词也不自五代始,早在汉代,学者蔡邕即曾作《警枕铭》,文曰:

应龙蟠蛰,潜德保灵。

制器象物,示其有形。

哲人降鉴,居安虑倾。

这里的警枕,不是圆的,而是蟠蛰的应龙之形,应龙为有翼的神龙。它的神力能遨游九天之上,可却蟠居蛰伏,一动不动,意在不显露自己的神异之德,而暗暗地保存自身的灵性。这警枕是以物象形,以形示警,告诫世人,居安思危,临高虑倾。

东汉季世是动乱的年代。士人多隐逸蛰居,以求自保。作者蔡虽深谙此理,可是,他自己却蟠也不成,蛰也不成,终被卷入政治漩涡,为政敌所杀害,留下个孤女蔡文姬,使她受尽人间苦难。

警枕也有自身的演变、发展史。汉代是肖形的,起座右铭的作用。五代十国至宋,是圆木枕,是实用的。另外,还有一种,似乎也当列入警枕类,它的作用类似今之报时的闹钟,名曰“神鸡枕”。

《云仙杂记》载:唐朝宣城市(今属安徽省)有个妓女,名叫史凤。她接客视人有差,特别看重的,令住迷香洞,有神鸡枕、锁莲灯;次者,则只予交红被、传香枕。

那神鸡枕有何奇异呢?原书未详。明人所著《华夷考》中却有较详细记述:

有名武孟者,得一瓦枕。枕之,闻其中鸣鼓起雷,一更至五更,次第不差,既闻鸡三唱而晓。至暮复然。武孟以为鬼物,举而碎之,见其中机局,以应夜气。有识者谓为“诸葛行军枕。”

同一传说,还有另一版本:

有渔翁从水中捞得一瓦枕,枕之,每至五更,即闻金鸡报晓。有一天,渔船旁停靠了一只大粮船,粮商晨闻鸡鸣,却不见鸡影,便来问渔翁。翁以枕示之。粮商欲借一试,翁予之。果然,五更刚至,即闻枕中鸡声喔喔。粮商以为是件异宝,欲以全船粮食与渔翁交换。渔翁同意了,即将粮船换走。那粮商得了异宝,又试了几夜,分毫不爽。他很好奇,想知道其中的奥密,一天,竟将瓦枕打破。结果,除了几片瓦砾外,还有一张字条,上写:

诸葛行军枕,雍正二年损。

渔翁发了财,粮商蚀了本。

这些传说,当属民间文学。然而,神鸡枕、鸡鸣枕以及诸葛行军枕的种种传闻,却反映了古代人的科学幻想。这在今日已不难做到,连小小手表上都可以附装报时装置,制个装有录音的鸡鸣枕又有何难呢!可是,在古代,能提出这种科学幻想,也是难能可贵的吧?我六十贱辰,有挚友送我一金鸡报晓钟,置之枕侧,黎明之时,它即喔喔长鸣,可以说,古人那神鸡枕的幻想,今已成为现实。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