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辛格 :赫尔辛格

更新时间:2023-09-25 13:56

赫尔辛格(丹麦语:Helsingør;瑞典语:Helsingör),在英语中传统上被称为埃尔辛诺(Elsinore),是丹麦西兰岛东部的一个城市。根据2023年1月1日的数据,赫尔辛格市的人口为63399人。赫尔辛格与瑞典的赫尔辛堡隔厄勒海峡相望,两城之间有渡轮通行,共同构成了以哥本哈根马尔默市为中心的厄勒海峡地区的北部。赫尔辛格是商业和造船中心,拥有纺织机制造和酿酒业。其城堡克隆堡是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的背景。

历史沿革

赫尔辛格的名字被认为源自“hals”这个词,意为“颈部”或“狭窄的海峡”,指的是现在的赫尔辛格和瑞典赫尔辛堡之间厄勒海峡最狭窄的地方。人们首次在1231年瓦尔德马尔胜利者国王的《丹麦人口普查书》中被提及为Helsinger(可能意为“海峡的人们”)。中世纪以前,赫尔辛格只是一个商人卖金的市集,直至13世纪初,第一座教堂圣奥拉夫教堂建成。赫尔辛格大教堂最古老的部分可以追溯到13世纪,显示了当时的赫尔辛格渔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城镇。

赫尔辛格如今所知的形式是在1420年代由丹麦国王埃里克·波美拉尼亚建立的。他在1429年设立了厄勒海峡税,这使所有通过海峡的外国船只都必须缴纳通行费,这构成了丹麦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二。埃里克用这些收入建造了克隆堡,1580年代扩建并更名为克隆堡。所有船只都必须在赫尔辛格停靠,对货物征税并向丹麦王室缴纳通行费,这为该镇带来了显著的贸易。到1672年,赫尔辛格已经成长为丹麦第三大城市。

约翰·伊萨克森·庞塔努斯(Johan Isaksson Pontanus,《丹麦历史》, 1631)为赫尔辛格编写了一个长篇且部分虚构的历史。1857年,厄勒海峡税在《哥本哈根公约》中被废除,所有海军国家同意支付一次性费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赫尔辛格是丹麦犹太人口在大屠杀期间救援的最重要的运输点之一。阿道夫·希特勒下令在犹太新年罗什哈沙纳那天,即1943年10月2日,逮捕并将所有丹麦犹太人运送到集中营。当纳粹德国驻丹麦外交官乔治·费迪南德·杜克维茨(Georg Ferdinand Duckwitz)在1943年9月28日得知这一命令时,他与政治和犹太社区领袖分享了这一消息。丹麦人民利用“埃尔辛诺缝纫俱乐部”(丹麦语:Helsingør Syklub)作为信息传递的掩护,形成了一种地下铁路,将犹太人从受到严密监视的哥本哈根码头转移到更远的地方,特别是赫尔辛格,距离中立的瑞典赫尔辛堡只有两英里。数百名平民将他们的丹麦犹太同胞藏在自己的房屋、农场阁楼和教堂中,直到他们能够将他们登上丹麦渔船、私人游艇和渡轮。在三个晚上的时间里,丹麦人将超过7,200名犹太人和680名非犹太人(犹太人的家庭成员或政治活动家)偷运到瑞典的赫尔辛堡和马尔默市的安全地带。

交通

赫尔辛格和瑞典斯堪尼亚的赫尔辛堡之间的汽车渡轮线路每天每个方向有超过70次的发车。这条路线被称为HH渡轮路线,历史上由几家航运公司运营。汽车渡轮码头与城镇的主要火车站相连。从车站,每20分钟有一班火车开往哥本哈根。火车也开往希勒勒和吉勒莱。城市及其连接的郊区内还有另外六个车站或火车站。除了赫尔辛格站和渡轮码头外,还有Snekkersten站、Espergærde站、Mordrup站以及通往吉勒莱线路上的Grønnehave、Marienlyst和Højstrup火车站。通往哥本哈根的E47高速公路就在城市边界外开始。该镇及周边地区还有一个本地和区域巴士网络。

经济

赫尔辛格船厂曾是赫尔辛格的地标,覆盖了城镇和克隆堡之间的整个区域。它成立于1882年。在1957年的鼎盛时期,它拥有3,600名员工。最后一艘船在1983年离开船厂,同年因巨额亏损而关闭。Wiibroe啤酒厂成立于1840年,是丹麦第二家装瓶啤酒出货的啤酒厂,仅比嘉士伯晚三年。Wiibroe在赫尔辛格的最后一批啤酒是在1998年酿造的。嘉士伯继续以Wiibroe Årgangsøl的标签酿造啤酒。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