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蓉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03:19

赵小蓉,女,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资源与环境学院副系主任。

人物介绍

赵小蓉,博士,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70年1月 生于扶风县。 200092

工作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通讯地址: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共

邮政编码:100094; 3362 3039

E-mail:zhaoxr@cau.edu.cn 研

教育简历 kaoyantj

1988.9-1992.7 西北大学生物系微生物专业 理学学士 彰武县

1996.9-1999.7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和水科学系 农学硕土 研

1998.9-2001.7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和水科学系 农学博士 同济大学四平路

工作简历 考

1992.7-1996.8 陕西省秦光制药厂中心化验室工作,任中心化验室主任 专

2001.7-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期间曾对法国英国的有关研究所和高校进行过访问。正门

主要研究领域:土壤与环境微生物生态学 33623 037

主讲课程:本科生选修课《土壤微生物学》 同济

学术兼职 研

北京市土壤学会土壤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共济

中国原生动物学会会员 网络督察

国际交流 48号

2003.11 法国发展研究院、法国农学院、巴黎十二大等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 48号

2004.07 英国洛桑研究所、草地与环境生态研究所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院

2006.01-2007.01获Rothamsted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Award资助,在英国洛桑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主要科研究工作简历

1992:工业废水中酵母菌的种群结构

1996-1999:硕士学位研究课题——解磷细菌的生态分布及其与纤维素分解菌的相互作用

1998-2000:参加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原生动物在土壤氮磷高效利用中的调控作用(6971003)” ,20万元。

1999-2001:博士学位研究课题——微生物的解磷机理用其影响因素

2000-2004: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1.3潮土水盐运动过程与水肥高效利用机理(1999011803)” ,400万元。

2001-2005:参加“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区域持续高效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12:北方旱区防沙型农业持续发展模式与技术研究(2001BA508B12)”, 70万元。

2002-2004: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新型多功能生物有机肥的研究与开发(2002AA245031)”,

2002-2004:参加国家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大型人工土壤生态反应器的探索性研究(2002CCA00800)”,15万元

2003-2005: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北方半干旱集雨补灌旱作区(内蒙

清水河县)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2002AA2Z4221),150万元。

2002-2004: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生动物在土壤磷素转化和运移中的作用(40171055)”,22万元。

2003-2006:德国自然基金委项目: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草地可持续性研究子课题:C- and N-pools in soils depending on grazing 管理学 in the Xilin river catchment area in Inner Mongolia ,300万欧元。

2002-2006:参加中英合作项目“Is China sitting on a ‘磷酸盐 time-bomb’? ”

2004-2006: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石灰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及C/P比的影响因素(40301023)” ,25万元。

2005-2007:参加欧盟项目:Safe and High Quality Food Production using Low Quality Waters and Improved Irrigation Systems and

Management,700万欧元。

近10年来所获奖励:

1997年被评为中国农业大学校级“优秀学生干部”。

1998年被评为优秀硕士研究生,获准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2000年获中国农业大学“郭兆明奖学金”。

2003-2004年度获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2005年获北京土壤学会“优秀论文”。

主要研究领域介绍:

近几年来,主要研究集中在土壤微生物与养分的物质循环与转化方面,主要集中在有机磷的矿化、无机磷的溶解、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周转等方面。在解磷微生物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主要调查了农田、草地、林地、菜地四种不同生态环境的土壤及玉米与小麦根际土壤中解磷细菌的数量和种群结构;研究了细菌解磷能力及其测定法;研究了几种纤维素分解菌与对滤纸和稻草粉的分解作用以及解磷微生物与纤维素分解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夏玉米根际解磷微生物随玉米生育期的数量及种群变化规律;微生物的解磷能力及其与培养液酸度和所分泌的有机酸的种类、含量之间的关系;无菌条件下,解磷微生物在玉米根际的定殖能力;影响微生物解磷能力的因素;微生物的解磷机理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不同有机物质对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影响,不同有机磷及无机磷水平对微生物生物量碳/磷比的影响等。

发表文章:

1. 陶水龙, 林启美, 赵小蓉 (1998).土壤微生物量研究进展. 土壤肥料,159(5): 15~18。

2. 林启美,赵小蓉, 孙焱鑫,姚军 (2000). 四种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解磷细菌数量及种群分布. 土壤与环境, 9(1): 34~37 。

3. 赵小蓉, 林启美, 孙焱鑫,王幼珊,张有山,张美庆 (2000). 纤维素分解菌对不同纤维素类物的分解作用. 微生物学杂志, 20(3): 12~14。

4. 林启美, 赵小蓉, 孙焱鑫,姚军,张有山 (2001). 细菌解磷能力测定方法的研究. 微生物学通报, 28(1):1~4。

5. 赵小蓉, 林启美, 孙焱鑫,张有山,王幼珊 (2001). 小麦根际与非根际解磷细菌的分布. 华北农学报, 16(1): 111~115。

6. 林启美, 王华, 赵小蓉等 (20001). 一些细菌和真菌的解磷能力及其机理初探. 微生物学通报, 28(2): 26~30。

7. 赵小蓉, 林启美 (2001). 微生物解磷的研究进展. 土壤肥料, 3: 7~11。

8. 林启美, 赵小蓉, 孙焱鑫,张有山,王幼珊 (2001). 纤维素分解菌与无机磷细菌的相互作用,生态学杂志, 20(3): 69~70.

9. 赵小蓉, 林启美, 孙焱鑫,张有山,张美庆 (2001). 玉米根际与非根际解磷细菌的分布特点. 生态学杂志, 20(6): 62~64.

10. 赵小蓉, 林启美, 李保国 (2002). 溶磷菌对4种难溶性磷酸盐溶解能力的初步研究. 微生物学报, 42 (2):250~255.

11. 赵小蓉, 林启美, 李保国 (2002). C、N源及C/N比对微生物溶磷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8(2): 197-204.

12. Lin Qi-mei, Zhao Xiao-rong, Zhao Zi-juan, Li Bao-guo (2002). Rock phosphate solubilization mechanisms of one fungus and one bacterium.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9(1): 1023-1028.

13. 林启美, 赵海英, 赵小蓉 (2002). 溶磷微生物对不同磷矿粉的溶解能力. 中国农业科学, 35(10): 1232-1235.

14. 林启美, 赵海英, 赵小蓉 (2002). 4种溶磷细菌和真菌溶解磷矿粉的特性. 微生物学通报, 29(6): 24~28

15. 张昕, 林启美, 赵小蓉 (2002). 风化煤微生物降解 I 菌种筛选及转化能力测定. 腐植酸, 3: 18~23

16. 张昕,林启美,赵小蓉 (2002). 风化煤的微生物降解,II 作用机理,腐植酸, 4: 15-19。

17. 张昕, 林启美, 赵小蓉 (2003). 风化煤的微生物转化:III 预处理对其影响. 腐植酸, 1: 7-11.

18. Zhao Xiao-rong, Lin Qi-mei, Li Bao-guo (2003). Diversity of 磷酸盐dissolving microorganisms in corn rhizosphere.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2): 222-228.

19. 赵小蓉, 林启美, 赵紫鹃, 李保国 (2003). 一株曲霉属Aspergillus 2TCiF2溶解磷矿粉的动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8(3): 43-46.

20. 赵小蓉, 林启美, 李保国 (2003). 微生物溶解磷矿粉能力与pH及分泌有机酸的关系. 微生物学杂志23(3): 5-7.

21. 杨惠, 黄元仿, 林启美, 赵小蓉, 吕贻忠 (2003). 风化煤的化学氧化及产物的抗蒸腾生理. 腐植酸, 2 : 10-13.

22. 孙焱鑫,林启美,赵小蓉(2003)3种纤毛门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有效氮磷含量的影响。生态学报, 23(6):1230-1233。

23. 孙焱鑫,林启美,赵小蓉(2003)原生动物与解磷微生物协同解磷作用。生态学杂志,22(3):84-86。

24. Liu Hai-Ming, Zhao Xiao-Rong, Li Gui-Tong, Lin Qi-Mei(2003). A porous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protozoa movement with glass bead.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China. 2(6): 629-633.

25. Liu Hai-Ming, Zhao Xiao-Rong, Li Gui-Tong, Lin Qi-Mei(2003). The importance of three protozoa in corn straw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transformatio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8): 886-889.

26. 赵小蓉, 林启美, 赵紫鹃, 李保国 (2003). 一株节杆菌溶解磷矿粉的动态. 微生物学杂志, 23(5): 12-14.

27. 程淑琴, 赵小蓉, 林启美 (2003). 一株曲霉属在石灰性土壤磷素转化中的作用. 微生物学杂志, 23(5): 5-8.

28. 孙焱鑫,林启美,赵小蓉,邢礼军,王幼珊(2003). 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4种原生动物的分布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36(1): 1399-1402.

29. 钟晓英, 赵小蓉, 鲍华军, 李浩浩, 李贵桐, 林启美(2004).我国23个土壤磷素淋失风险评估:Ⅰ. 淋失临界值。生态学报, 24(10): 2275-2280.

30. 文倩, 赵小蓉, 陈焕伟, 李贵桐, 妥德宝, 林启美 (2004).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37(10):1504-1509

31. 文倩, 赵小蓉, 陈焕伟, 李贵桐, 妥德宝, 林启美 (2005).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氮的分布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38(1):91-95

32. 文倩, 赵小蓉, 陈焕伟, 李贵桐, 妥德宝, 林启美 (2005).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磷的分布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38(2):327-332.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