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翔 :西班牙国家美术协会会员

更新时间:2024-09-21 03:33

赵春翔(1910年-),出生于河南省书香世家,毕业于河南第一师范学校艺术系和杭州艺专(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他的绘画作品独具风格,兼具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色彩和西方现代艺术精神。2022年,香港艺倡画廊主办的“德沛宇宙:赵春翔绘画作品展”在巴黎Galerie Adler画廊隆重开幕,引起了巴黎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和轰动。

人物经历

赵春翔最让人敬佩的是其对艺术创作的坚持,终其一生,始终孜孜不倦。1955年取得西班牙政府两年奖学金,自此足迹踏遍马德里巴塞罗那,法国巴黎,而后落脚纽约。经过十年面壁,冥思苦想,勤学苦练,终于独辟蹊径,卓然成家,以西方抽象表现主义手法创作中国水墨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广受各地私人与美术馆收藏,如所罗门·古根汉美术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台北市立美术馆等。

赵春翔作为国际艺术家之一,1932至1939年间就读于河南省第一师范学校艺术系及国立杭州艺专,师从早期油画大师林风眠潘天寿,被林风眠称作“最杰出的学生之一”,他的同学中有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油画名家。曾经荣获16项奖项,其作品亦被林风眠与滕固两任校长收藏,1939年参加南京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人物水彩画奖。1956年代获西班牙政府奖学金到马德里进修,成为西班牙皇家美术协会会员。随着艺术声名的与日俱增,对中国传统文化怀着深厚感情的赵春翔立下了将古老的中华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结合起来的宏大志向,决心努力探索出一种充分体现这种结合的绘画艺术形式。为此,他毅然离妻别子,于1958年只身奔赴纽约,过起了十分清贫孤寂的自我放逐生活。赵春翔集中华文化修养和西洋艺术熏陶于一身,用理性思维把不同绘画语言汇集在水墨画中。三十年中探索并发展新的绘画风格,并结识同时期美国艺术家如李奇登斯坦与罗斯科等人。早在1962年,赵春翔的5幅画就被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永久收藏,成为古根汉姆美术馆首次收藏的当代华人艺术作品,但生前他极不愿意出售自己的画,因而少为人知。1963年,赵春翔代表台湾参加纽约所罗门·古根汉美术馆举行个展及演讲,并在美国各家画廊及博物馆等地举行展览及演讲活 动。1980年返台举行个展,于1984年成立个人画室。1989年赵春翔移居台湾,后又曾移居四川成都,1991年12月在台湾去世,享年81岁。

自2000年以来,赵春翔的作品就开始在艺术品市场中亮相,共上拍作品23件,其中成交14件,成交率为61%,总成交金额为1308.8526万元。由于赵春翔的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国际,因而其作品市场也以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市场为主。早在2000年,其《抽象'88》就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中以167.9835万元成交,2004年香港苏富比推出的《阴阳》成交价为82.68万元。而到2006年春季,赵春翔的作品价格涨幅极为明显,高价频出,如香港佳士得有限公司春季拍卖推出的《生命交响曲NO.10》(1973年作)和《抽象》(约1960年代作)分别以180万元和156万元成交,在纽约苏富比秋季拍卖中,赵春翔更以一件《夏之盛》(1970年作)创下383.728万元的高价,刷新了个人作品成交价格的纪录,再次证明了市场对其艺术作品的认可和追捧。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大事年表

1910年 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太康县

1920年 开始随父赵成修学画

1931年 毕业于河南师范学校美术系

1939年 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院,师从林风眠潘天寿。作品参展南京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水彩人物画奖

1940年 被委任中国西北文物考察团领导画家

1941-1947年 任中国西北青年团美术部主任

1948年 移居台湾台北

1951-1955年 任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

1956年 获西班牙政府奖金,赴马德里深造

1957年 成为西班牙国家美术协会永久会员:认识胡安·米罗,访毕加索故居

1958年 在欧洲作巡回展览达半年之久,后赴美国纽约

1959年 获第九十二届美国水彩画协会年展非会员奖

1972年 获纽约州特别创作协会画奖;完成纽约第5街411号大厦“东西共荣”(Harmony Betweenthe EastandtheWest)立体创作

1974年 应马里兰大学之邀,以东西艺术之比较为题作专题演讲;以色列政府邀请赵春翔选出自己三十幅作品参与教育影片“环球艺术”的制作;在布鲁克林区大学艺术系作3场专题演讲

1980年 获纽约市维雅拉企业机构(ViyellaFabrics);邀请给该机构提供八十年代的颜色;回台湾(春之画廊,台北市)开画展,是自1965年以来的第一次

1984年 在台北成立画室

1984-1989年 巡回展览于台北,纽约两地

1989年 从纽约移居香港特别行政区成都市、台北

1990年 赴港后由艺倡画廊安排,向苏立文教授及香港艺术馆馆长谭志成介绍作品,于十一月定居台湾

1991年 卒于十二月苗栗县

主要成就

赵春翔吕振羽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画家一样同为国画大师林风眠的高足。后来,在法国的赵无极、朱德群和在中国的吴冠中都已享有盛名,惟有赵春翔在自己所选择的艺术探索园地里默默耕耘,历尽曲折艰辛,忍受着清贫和孤寂。待到他终身艺术追求所产生的独特价值为世人所认识,以至在国际艺坛上声名鹊起,被公认为中原地区现代绘画大师时,他却已走完了自己的生命之旅。有人将赵春翔的人生和命运比作文森特·梵高,生前献身艺术,绝缘世俗,默默无闻,其人生价值却能在去世之后大放异彩。

画廊主办的一场轰动艺展

一场独具风格的,既充满着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色彩,又洋溢着西方现代艺术精神的绘画展在巴黎揭幕,这就是由香港艺倡画廊主办的“德沛宇宙:赵春翔绘画作品展”。展览自6月2日在巴黎Galerie Adler画廊隆重开幕以来,轰动了巴黎文化界。前来参观的法国观众络绎不绝,他们纷纷表示为展览所表现出的中原地区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之间的成功结合所震撼,赞不绝口。前来参观并为展览所深深吸引住的观众还包括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先生。这场展览使法国观众认识了一位生前寂寞而又成就斐然的华人艺术家,认识了一种将中华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精神成功结合起来的绘画艺术形式。展览共展出赵春翔不同时期创作的绘画精品80余帧,题材包括竹林、鸟、鱼、阴阳符号,以及运用西方拼贴手法的抽象作品。展出作品色彩纷呈,具有很强的视角冲击力,充分表现了画家独特的艺术追求,展示出其艺术探索的轨迹。

精神生活

赵春翔的妻子刘雪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1944年二人在西安市结为连理。婚后不久,生下一子一女。他们各有公职,又适逢战争年代,分居多而团圆少。40年代晚期,夫妻俩先后到台,把长子赵红“扔”在了河南老家。后来赵春翔赴欧居美,女儿嫁到香港特别行政区,一家四口,分居四地。夫妻二人一起生活,总共不到5年。漫长的独居岁月,不和谐的感情生活,并没有使他们产生改变这种名存实亡关系的动机。刘雪琴压缩了一个女人对幸福的所有憧憬,埋头工作,一个人承担起扶养女儿的重任,后来女儿出国留学,她就“过着掩门苦度残生的凄清岁月”。居海外35年的赵春翔,在纽约华人画家眼中,是个一生未婚的“老独头”。作画、钓鱼之余,他排遣孤独的方法是在斗室种花养鸟,或者到中央公园快步走路,有时趁夜深人静,独自跑到纽约市郊的汉森大河公园“枯坐达旦”。

艺术探索之路

60年代初,抽象表现主义由盛而衰。而后粉墨登场的是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艺术、照相写实主义艺术、过程艺术、大地艺术、人体艺术、观念艺术等等。被抽象表现主义激发了灵感但并没有被这个画派所认可的赵春翔,一度不知所措。经过一段时间的停顿和思考,他放弃了油画,专心画中西合璧的彩墨画。他不放弃宣纸、墨和毛笔这些水墨画材料,但强化了颜色。除了植物性的中原地区颜料外,他特别选中了丙稀。在强调个性和强烈表现的纽约艺术风气的影响下,赵春翔又常常加入磷光色,赋予作品以眩目的跳动感。这样,他就彻底放弃了传统水墨画的淡泊、含蓄而超逸的特性,而代之以广告式的直露、通俗,以及现代派式的不和谐性。

在风格上,赵春翔经历了具象-抽象-具象间抽象三个阶段。赴纽约之前基本是具象表现风格,60年代初一度近于抽象,60年代中期后渐渐回归具象,但局部常保留抽象几何形块面或与抽象的色点、色块、色线,是一种具象而间抽象的风格。其具象部分,无论人、鸟或花,大都没有完整的形,也没有光照的时间感和纵深的空间感。讲究书法性、程式性的传统笔法已经不多,而代之以更加自由率意的勾画和泼墨。其抽象部分,大都是黑色或彩色的方、圆、点、滴或符号。这些具象因素与抽象因素或并置,或叠加,视觉反差很大———仍然是不和谐的,但正是这种不和谐形成了赵姓作品不同于他人的特点。

寻梦

对故土与中国文化的精神追寻,是赵春翔艺术的内在支柱。其画中可辨认的形象与符号,包括阴阳、八卦、鱼、青蛙、松、竹、荷、牡丹、弄岗报春苣苔呀呀葫芦、鱼、鹤、鸡、长咀鸟、山水、同心圆、红十字、人物等。其画题,有哲学意味的“太初有道”、“阴与阳”、“道”、“静观世态”、“循环不息”、“慈辉普佑”等,有伦理意味的“爱”、“母爱”、“母与子”、“鸟与蛋”、“傲气”、“自傲”、“宗族”、“家庭”等,有借物抒情的“鸟的春天”、“竹林唱晚”、“鱼与荷花”、“风的细诉”等。而所有这些,都陈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眷念。证实了他的西方化形式所包裹的,是一个中国人的灵魂。

赵春翔自己强调的「胸无成竹」、「笔在意先」最足以印证其心路历程。

参考资料

远方的行星:赵春翔艺术展.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2024-07-0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