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忠 :明朝礼部尚书

更新时间:2024-09-20 22:54

赵秉忠(1573-1626年),字季卿,号𡸷阳,青州府青州市(今山东省青州市益都镇)郑母村人,明朝礼部尚书

赵秉忠自幼聪慧,十五岁时补府学生员,二十四岁中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参加殿试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官至礼部尚书。朱由校天启三年(1623年),因东林党人与魏忠贤斗争受牵连,辞官。天启六年(1626年)去世。崇祯三年(1630年),追复原职,加太子太保光禄大夫,谥文敏。按大臣规格重新安葬。

赵秉忠一生勤奋,立著颇多。并精通书法、篆刻。著有《江西舆地图说》一卷,《𡸷山集》25卷。在沂山等地留有多处题记。范市兵认为赵秉忠的治国思想是具有卓越的前瞻性意识的,作为一位初出茅庐的青年俊才,其思想能达到如此高度,实属难得。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赵秉忠,字季卿,号𡸷阳,出生在一个文人之家,他的曾祖父赵绅、祖父赵通虽然都没有做过官,但是都比较重视对子孙的教育,父亲赵僖曾担任文水县丞,后官至礼部右侍郎,生性笃厚、喜爱读书,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的影响之下,赵秉忠从小就性情耿直,勤奋好学。

高中状元

赵秉忠自幼聪慧,十五岁补府学生员。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参加乡试,中举人。第二年在殿试中取得一甲第一名,被万历皇帝钦点为当科状元。进士及第后,赵秉忠被授翰林院修撰。但不久因父亲去世,回乡丁忧3年。

逐步升迁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担任礼部会试同考官,取中后来的抗清名将孙承宗。万历四十年(1612年),赵秉忠升任詹事府庶子,出任江南乡试主考官,取中的张玮、姚希孟、周顺昌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赵秉忠也因为取士得人、为官清廉、办事得力而逐步升迁。历任侍读学士,担负为皇帝讲解经学的任务,詹事府詹事,掌管詹事府,官至礼部侍郎礼部尚书

晚年经历

天启三年(1623年),东林党人同魏忠贤展开斗争,名臣杨涟弹劾魏忠贤的奏疏出自赵秉忠门人缪昌期之手,缪昌期下狱论死,赵秉忠受到牵连。魏忠贤数次当面责问,赵秉忠不为置辩,便多次上书请求致仕还乡。皇帝批准了他的辞呈,派驿官护送他回家。回乡后不久,就受到刘钟英案的牵连,以“与刘钟英久倚门户”的罪名,同被削官夺俸。天启六年(1626年)去世。崇祯三年(1630年),朝廷追复原职,加太子太保,按大臣规格重新安葬。

人物成就

赵秉忠的成就之一就是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殿试中,拔得头筹,高中状元。这应是他本人的高光时刻。而更大的成就,就是在他多次作为朝廷派出的主考官时,为国取士,发现了一批人才,比如:孙承宗张玮姚希孟周顺昌等,他们都成为后世的一代名臣。其后赵秉忠为神宗讲解经学的过程中,经常向神宗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神宗虽然不是每一一个提议都会采纳,但对于赵秉忠的才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治国思想

《赵秉忠殿试卷》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份明朝状元卷,其作者赵秉忠的治国思想完全体现在他的答卷的字里行间。他的治国思想主要有:其一,“以实心行实政”,“实心”就是指君王要勤奋,不能懈怠;“实政”就是指国家的根本大法要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方向,综合起来说就是君王要勤奋,不能荒废政事,要大力推行国家的根本大法,使之深入人心,才能有效的规范和制约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其二,认为君王过分追求严格的督查制度不可取,这样会导致自己逐渐被蒙蔽,最后偏离了自己的主观愿望;君王应该控大局、放小事,具体的事情应该交给具体实施者去做。其三,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实心”和“实政”的内容。赵秉忠认为不能固守于陈规俗套,应该积极地面对现实世界的具体矛盾,以不断发展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谋求正确的治国理论和措施。

人物作品

人物评价

据《青州市志》记载,朱由校朱由校评价赵秉忠“忠心耿耿”。

范市兵评价赵秉忠说:“他的治国思想是具有卓越的前瞻性意识的,作为一位初出茅庐的青年俊才,其思想能达到如此高度,实属难得。”

人物轶事

赵秉忠自幼勤奋好学,而且脾气梗直,未成年即考上了府学秀才当时的山东省学政刘毅是个办事十分严格的人。有一次刘毅在昌邑县主持考核秀才学业成绩的考试,发现有个考生将夹带放在鞋子里,对他严加处罚还不说,并从此规定:以后考生进场一律赤脚。后来,考到益都县时,正值隆冬,考生们都不敢违拗,只好咬着牙一个个赤脚站在雪地里,等候入场。赵秉忠也在其中。他觉得严肃考场纪律是应该的,但这样做太过份了,就毅然跨上台阶,施礼毕,大声质问刘学政道:“刘大人!为什么因为一个人行为不端就连累所有的人呢?难道这就是贤者为国家考选人才的入门规矩吗?您看大家冻得多可怜!”刘毅听罢一惊,连忙改容谢过道:“贤契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本学政知罪了!”于是立即宣布废除了这一规矩。对于赵秉忠的仗义执言,在场的秀才们无不感激和佩服。

相关文物

赵秉忠殿试卷

山东省青州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明状元赵秉忠殿试卷。该卷通高47.6厘米,每折宽14.1厘米,天头8.6厘米,地脚3.3厘米,中间行文高35.7厘米,全文共2460字,均用馆阁体小楷写成,字迹工整无一处笔误。三层宣纸装裱,封面、封底系全绫装裱。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唯一一份现存的明代状元卷真迹,被誉为青州市博镇馆之宝。

赵秉忠的殿试卷是研究明代社会的重要文献,也是古代科举制度的真实写照,具有重要的文学文献价值。此卷填补了明代宫廷档案关于科举的空白,其语文学的意义不言而喻;它还是一件珍贵的文学作品与书法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其中的思想更是当时学术的真实反映,体现当时的学术思想有深刻的宋明理学痕迹,同时又受到阳明心学的影响。赵秉忠殿试卷是一份集治国理念与文学修养于一身的珍贵明代文献。

赵秉忠诗碑

赵秉忠诗碑立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夏,碑体有损毁。该碑为长条式横碑。碑文行草,阴刻,字体飘逸大方。

家族成员

参考资料

..2023-05-26

明状元赵秉忠殿试卷.青州市博物馆.2023-05-26

..2023-05-31

赵秉忠.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2023-05-31

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卷有多强大?2460字无一误笔真不是传说,这位“古代学霸”是谁?.北晚在线.2023-05-27

..2023-05-2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