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缺 :中国当代诗人

更新时间:2024-09-20 23:18

赵缺(1977年6月1日—),字无咎,上海人,中原地区当代著名诗人、骈文家。他倡导新国风创作,并提出“诗词四化”(时代化、精品化、大众化、市场化)、“大乘诗词”、“时尚诗词”、“娱乐诗词”、“国学策划”等概念。赵缺非常注重文艺技巧,认为技巧比内涵、意境更为重要,因此在当今诗坛引起了极大争议。曾开办诗词讲座及网络诗词论坛。诗坛后起之秀殊同(本名高松,与徐晋如伯昏子檀作文曾少立等人,并称为甘棠六子)、发初覆眉(本名许方冬子,曾与秦鸿嘘堂等人,一起被评为2008年北京中华诗词(BVI)峰会优秀青年诗人,但最终拒绝领奖)、杜斌(曾参加2007《中华诗词》青春诗会,名列诸生之首)等人,皆曾列于门下。

文学历程

1、少时家近孔子庙书市、古籍书店,颇得书香熏陶。十二岁前,多读古典小说,如《红楼梦》《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皆得消闲玩味。十二岁后,好读文言文学,如《耳中人》《随园诗话》《资治通鉴》等,皆得下酒佐餐。

2、十三岁时突发奇想,试作古典诗句,勉合今韵而已,皆不成篇。

3、十五岁时,私慕别校一女生,乃彻夜作诗以悦之。不遂。复彻夜作诗以怀之。未几,获王力诗词格律》,稍知作法,技艺乃进。此时诗词,皆缘情、书怀之作。

4、十七岁时,为香烟小贩,恐惧警差之迫;二十岁后,为保险推销,忧愁业务之难。当此二时也,惶惶且郁郁,块垒难消,每欲发之于诗,唯有心无力,不得其法,未成佳作。

5、二十五岁时,初登网络诗坛,与诸网友为文字交,乃以次韵酬答为能事,常一日步韵七律十余首而不倦。

6、二十七岁时(2003年),提倡“新国风”现实主义诗词创作,诗友多响应之,乃创立“彼岸诗社”,教初学者作诗。

7、三十一岁时,受邀于上海市朱屺瞻艺术馆”开办诗词讲座。《浙江日报》记者为之专题采访,并于6月1日发表报道《新国风——旧体诗描绘时代新画卷》。同年,为《空林子自选诗》作序。

8、三十二岁时(2008年),为振兴诗词赴京,并与友人推出“国学策划”概念。同年,为《古韵新风——高占祥诗歌选》作序。

9、三十三岁时(2009年),2月,文怀沙遭《人民日报》编辑李辉质疑,赵缺在《北京晚报》发表文章,痛斥李辉,并取笑李辉不懂“私淑”含义,国学知识连文怀沙的弟子都远远不如。7月,为《林之行剧 本集》作序。11月,应敦煌市政府之邀,担任“《敦煌赋》全球征稿活动”终审评委。

10、三十四岁时(2010年),3月,在参加《敦煌赋》宣传活动时,公开指责当今诗词文赋大奖赛中,头奖空缺或内定之潜规则,引起《北京晨报》《新民晚报》等媒体的关注及报道。5月,与高占祥合作撰写、出版《新千字文》,6月16日端午节,《新千字文》首发仪式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隆重召开,《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8月上旬,赴九江讲学,引起《浔阳晚报》《长江周刊》等媒体的关注及报道。8月中旬,赴敦煌参加《敦煌赋》全球征稿活动颁奖典礼,负责主持《敦煌赋》研讨会,并为二等奖得主颁奖。

11、三十五岁时(2011年),为高占祥《双百诗词集》作序。策划、筹备“燕堂诗社”成立大会。

12、三十六岁时(2012年),庞中华书写的《新千字文硬笔书法字帖》出版,赵缺与高占祥、庞中华及吉林出版集团领导共同出席图书发布会。

13、三十七岁时(2013年),出版《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此书考证严密、行文幽默、观点惊人(如“执子之手是男人之间的约定”),出版之前,就已引起《华西都市报》《中华读书报》《光明日报》手机报、《华商报》《乌鲁木齐晚报》、安徽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等各大媒体的报道。

14、三十八岁时(2014年),1月,《北京晚报》刊登报道《国学顽主》,详细介绍了赵缺的学诗经历及学术观点。12月,岳麓书社出版赵缺新作《孝经正译》,此书受到了顾秀莲、王军、常振明等名家的推荐。

15、四十岁时(2016年),赵缺诗集《无咎诗三百》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此书得到了张贤亮汪国真赵忠祥庞中华周其凤孔庆东等名家的亲笔推荐。

媒体报道

2007年开始《浙江日报》《新民晚报》《新闻午报》《华西都市报》《郑州晚报》《安庆晚报》《北京晚报》等媒体,纷纷对赵缺及新国风作出专题报道。

学术问答

◎“新国风”答疑

1、新国风是什么?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国风精神,在当代生活中的体现。

2、新国风与国风的本质差异。

国风:平民初创,但须依赖于文人的采集、删改、编辑,否则艺术性可能比较低下。

新国风:平民本身拥有接近文人乃至超过文人的诗歌创作技巧,因此,新国风无须文人加工,是自成气候的平民诗歌。

3、新国风作者与杜甫及白居易等新乐府作者的区别。

杜甫:一位在社会动乱中贴近平民生活的官僚文人;

白居易:一位工作责任心强(言官),关怀平民生活的官僚文人;

新国风作者:一群拥有诗歌创作技巧的平民。

4、新国风产生的社会背景

A、教育普及: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农民、工人、小贩等底层平民也受到文化教育(识五千以上字),因此具备了掌握诗歌创作技巧的可能;

B、社会开放: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为新国风的取材与创作,预设了广阔的空间背景;

C、媒体平台:网络让草根阶层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当新国风在网络诞生并逐渐成熟后,开始被其他媒体所关注。

5、新国风与“民间疾苦”诗的关系

新国风是平民阶级吟唱自己的生活。当然不乏苦涩。然而,由于新国风作者是这种苦涩生活的亲历者,故而无须摆出“人文关怀”的身份,作出悲天悯人的哀怜状态。因此,新国风中的悲苦,往往是“含泪的微笑”。平民生活,也并非只是悲苦,欢快、闲适、幽雅等情调,乃至对于世界人生的内心思辩,同样可以出现在新国风作品之中。

6、新国风的艺术要求

古为今用。既不拘泥于摹古,更不执着于创新。

格律严谨、语言流畅、内涵深沉。力求“一目可爱,十目堪玩”、“外行读之有味道,内行读之有门道”。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