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云层的晴朗 :2009年迟子建所作的小说

更新时间:2024-09-20 17:17

《越过云层的晴朗》是中国当代作家迟子建创作的长篇小说,于2003年4月首次出版。该作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条大黄狗涅的故事,跟随过六个平凡而奇特的主人,它通晓人性,与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直至最后它因拍电影而死去时,仍深深怀念每一个它深爱的人。小说通过狗的眼睛观察人间百态,狗的形象在作品中传达了迟子建对动物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悲悯情怀。此书荣获2003年澳大利亚杰姆斯·乔伊斯基金会“悬念句子文学奖”。《越过云层的晴朗》于2009年9月1日由作家出版社再版。

内容简介

《越过云层的晴朗》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条惹人喜爱的大黄狗涅槃的故事。它跟随过六个平凡而奇特的主人:在人前从不说话却喜欢与狗说话的勤杂工小哑巴、年复一年含泪给陌生男人生孩子的上海市女子梅红、只身从大城市躲到偏僻的大烟坡擅长做变相术的文医生、对水性杨花的母亲恨之入骨的酒馆女老板赵李红。它通晓人性,与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直至它拍电影死去时,仍深深怀念着第一个它深爱的人。

创作背景

《越过云层的晴朗》创作于2002年,此时距迟子建与她的“大黄”(爱人姓黄,属狗)结婚已隔四年。这一年,她38岁,正是创作最旺盛的时候。

2002年5月3日,迟子建的爱人在奔赴塔河县途中突遭车祸,在爱人去世后,她又做了关于一条大黄狗的梦,用迟子建的话说,“这部长篇似乎冥冥之中就是为爱人写的悼词”。虽然内容与他没有直接的关联。其实是写了一条大黄狗涅槃的故事。

角色介绍

涅槃,作为一条通晓人性的狗,有它的敏感和尊严,有它的落寞和孤独,它讨厌人们对待动物居高临下的方式,也看不懂这个复杂多变充满困惑的世界。它也曾从年轻时的身姿挺拔、毛发油光滑亮、身手敏捷到衰老成腿脚发软、眼神发虚、听力不济,平静接受衰老、奚落和呵斥,最后在拍电影的片场,它的灵魂越过云层,离开了这个在它眼中只有黑白两色的人间。

作品鉴赏

思想内容

小说用狗的眼睛观察世态人生,弥留之际,它感受到:“我很快越过云层,被无边无际的光明笼罩着,再也看不到身下这个在眼里只有黑白两色的人间了。”底层人物圈映射在狗眼里的,所有的人性之恶破坏着这个世界的温情。

小说以一只狗作为“文革”生活的叙述者和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以狗道见证人道,以狗眼再现“文革”背景下极地百姓的生存现状,以狗的遭遇讲述人的堕落与苦难。

迟子建在后记里提到,《越过云层的晴朗》是短篇小说《花瓣饭》的“补缺”。

“‘伤痕’完全可以不必‘声嘶力竭’地来呐喊和展览才能显示其‘痛楚’,完全可以用很轻灵的笔调来化解”。通过自身的涅槃才能穿越人世间的层层迷雾,穿过命运无常的阴云,把最后一抹暖意留给读者。

艺术特色

该小说采取倒叙的方式展开,一开始就写出了一条年老体衰的老狗阿黄在它第六个主人也是最后一个主人家里的生活。它是从训练场被人领养的,辗转了6个主人,它的主人大都死的死、散的散,年老的时候,它常常满怀深情回忆跟每位主人的生活,以及和他们生活时所看到的别样世界。

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动物视角作为第一人称,叙述纷繁多姿的人世,并采用倒叙式的故事结构娓娓道来,呈现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东北。

构思新颖独特,寓重大时代冲突于日常生活中,在散漫、松驰、美妙的讲述中,展现了东北金顶镇一带的巨大变迁和风土人情。

没有剑拔弩张的冲突,却包含了伤痕文学以来最动人的悲喜剧因素。用轻灵的笔调把意识形态和人性的尖锐冲突,重举若轻地化解在精彩的细节描写中。

小说采用迟式格调,在轻松叙事背后能够感受到重重的低气压情绪和无限的哀伤。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迟子建,女,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漠河市。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以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一级作家。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以及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迟子建随笔自选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和三卷本的《迟子建作品精华》。曾获得鲁迅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语等出版。迟子建还担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其作品《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