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月牛栏 :1996年迟子建所著的短篇小说

更新时间:2024-09-20 14:53

《雾月牛栏》是迟子建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乡土人家的苦难经历。继父因一时冲动加之于继子身体的伤害,使这个八岁的孩子丧失了记忆,变得痴憨。男人冲动的一拳使其陷人深深的负疚之中,并开始了痛苦、漫长而绝望的赎罪之路。

1998年《雾月牛栏》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作品简介

小说讲述了宝坠的生父在打草时,因被毒蛇咬伤而丧了命。于是继父走进了他和母亲的生活。在一个雾月的夜晚,继父与母亲在大雾的包裹下尽情欢愉时,却被半夜醒来的宝坠看见了。这一幕,特别是第二天面对宝坠对夜晚所见的坦率直言,继父感到了巨大的羞辱,竟恼羞成怒,失手打了宝坠一拳。宝坠的头磕在牛栏上,这个聪明活泼的继子从此沦为一个智障儿童。继父懊悔难当,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赎罪之路。宝坠虽然什么也记不得,却本能地对那屋子和人心怀惧怕,从此再不回屋子里睡觉,不再和人住在一起。在接下来的八年中,继父深受良心的煎熬,在自责与忏悔中失去了自我。他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继子宝坠,几乎将所有的精力和爱都倾注于这个“不懂人事”的孩子身上。然而,这些努力却始终没能换回宝坠的回应,反而对妻子和女儿的心灵造成了伤害。最终继父含憾而终,但他的死却换来了宝坠和整个家庭的新生。

创作背景

在20世纪末,出现了时尚写作的热潮,时尚写作因为和方兴未艾的网络写作合流,对短篇小说写作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当然也改变了短篇小说的走向。一些名作家的创作也慢慢洗落铅华回归本色的写作。其中迟子建的《雾月牛栏》在反映人性的深刻和多样方面,叙述平实,起承转合,自然精致。

迟子建来自冰天雪地的中国最北端——黑龙江省。她的笔从未离开家乡广袤的平原山川,她书写黑土地上鲜活的人物,字里行间刻画出浓墨重彩的历史和丰富多姿的现实。1987年,迟曹植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合办的研究生班。3年寒窗苦读,迟子建毕业后,依然选择回到黑龙江。她调入省作协,成为一名专职作家。以故乡为依托作者创作了《雾月牛栏》。

角色介绍

宝坠的继父

宝坠的继父并不是个天生的恶人,他从一开始就疼爱这个孩子。然而像所有的继父必须面临的一样,宝坠的存在本身就使他感到尴尬。宝坠的灵性无疑又给他的性爱生活带来了麻烦,所以,当宝坠毫无遮拦地说出母亲与继父做爱“像牛倒嚼的声音一样”时,恼羞成怒的他挥拳打昏了宝坠。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拳使宝坠彻底地丧失了记忆并沦为一个弱智的孩子。为了补救自己的过失,他每天给宝坠送饭,跟他说话,希望能打开他记忆的闸门。三九天,他半夜起来给宝坠的炕填柴。宝坠喜欢金黄色的南瓜灯,他就每年新年送他一盏然而,这一切都减轻不了他心灵的压力。他没有对其他人说出宝坠痴傻的真正原因,但他又不能摆脱这一后果对自己良心的谴责。他对此事怀有罪恶感,但为了逃避惩罚不敢直白地道出;另一方面,他善良的本性又驱使他赎罪般地疼爱这个孩子。最后,他被自责的重压摧毁了,以死亡为代价换取了永远的安宁。

宝坠的母亲

宝坠的母亲是个家庭妇女。没有受过教育,也就不懂得三从四德。为夫守节的观念是没有的,再嫁的目的也很简单—养家、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这倒比许多经过伪饰的爱情要单纯得多,也实际得多。如果没有宝坠的突然呆傻,她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个知足的女人。然而,不幸的是儿子突然弱智后,丈夫也莫名其妙地失去了性能力。于是,她变了,变得丑陋、爱唠叨、肮脏而又脾气暴躁。这似乎是个自私而又丑陋的形象。当宝坠的继父去世后,李二拐要把碍眼的宝坠送到金矿去看点时,宝坠的母亲愤怒了:“他叔活着时对宝坠比亲生的还好,谁要拿宝坠不当人看,这辈子就别想再踏我的门槛”。一个善良的母亲形象鲜活地凸现出来。宝坠的母亲在失去第二个丈夫后。终于懂得了自己该珍惜些什么,并把全部的情感—迟到的母爱倾注到两个孩子身上。宝坠继父的死,使她得到了解脱。恨没有了,爱便失去了负重感,自然而然地得到升华。

宝坠

宝坠在雾月里被继父打伤后,变成了一个愚笨的孩子。他“不断地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而且贪吃贪睡,逢到有雾的日子就泪水涟涟。”家里人不知内情,只认为他是痴呆了。宝坠也完完全全地忘记了继父打昏自己的一幕,只是本能地开始逃避人,情愿住在牛棚里与牛厮守。他的痴傻很大程度在于一种自我封闭。如果说继父的善良在于念念不忘伤害了宝坠这一事实而尽力去补救的话,那么宝坠的善良就在于他把那凶狠的一幕,赶到了“一片黑暗里”。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蒙昧的传统观念对人性的禁

在小说中,迟子建向读者展现了乡土的闭塞和受蒙昧传统观念影响的生命个体。宝坠一家的悲剧从表面上看是一场偶然事件所导致的,但内里却有着深刻的必然性。蒙昧的思想正是这一悲剧的根源。文中受蒙昧传统思想禁锢的代表就是继父。他既是这一思想的牺牲品,也是其代言人。继父本是个善良的人,虽然顶着继父的头衔,却一直视宝坠为己出“他第一次见到这孩子时就喜欢上了他。他生得虎头虎脑,很爱笑。”这是继父善良品性的自然流露,但继父的思想却深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首先,这种蒙昧思想影响体现在父权制对人性的压抑上。在父权制及其相应的宗法观念中,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物,女性的价值在于其对男性和家庭的意义,而不在于她本身。虽然在小说中,作者没有直接点明继父对宝坠的母亲也极好。但从他的思想困惑中,读者却能够发现继父对这一观念的感知和因此受到的重压。当他刚与宝坠母亲结婚的时候,“由于新婚,他几乎每夜都要和女人在一起如果月光好,他就能看清宝坠熟睡时的脸。宝坠每翻一下身或发出一声梦吃,他都要为之一抖,觉得已故的男主人的阴魂还在角落里监视他”。可见继父的思想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很深。他的不安和羞愧,正在于他感到自己动了别人的“东西”。继父并不是压抑女性的父权制的代言人,但他却深受这种观念影响,受困于其中。因此,他仍然觉得自己对这个家来说是个外人,即使在顺应天性时,也会有忐忑感。其次,蒙昧意识对人性的禁锢还体现在继父对“性”的复杂情感上。继父内心既有对性的渴望也有对性的羞耻感。这种复杂的情感和“继父”这一特殊身份,使得人物总是处于自我分裂的矛盾当中“有一天晚上,他们被大雾包裹着尽情地欢娱”,然而,当宝坠“坐起来看着他们跃动的影子”“宝坠的笑声彻底摧毁了他的激情,他胆怯地从女人身上哆哆嗦嗦地下来,觉得受到了莫大的羞辱”。从中可见乡土蒙昧的道德观念在人物身上的巨大影响力。继父从性爱中得到快乐,但又对这一欲望抱持着否定的态度。因此,宝坠纯真无邪的笑在继父眼里却充满了鄙夷和羞辱的味道。当宝坠将那声音形容为跟牛倒嚼一样时,继父更是无法忍受将自己等同于畜生的“羞辱”。正是继父难以自抑冲动才向不谙世事的宝坠挥出了那一记重拳,拉开了悲剧的序幕。

暴力下的人性扭曲

在小说中,宝坠毫无恶意的言语却对继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摆脱羞耻感,失去理性的他采用了最直接和粗暴的方式暴力。这一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情感—宣泄的作用,但却对宝坠造成了长久的伤害。继父的暴力不但没能为其挽回尊严,消除阴霾,反而使其陷入了更加深重的枷锁当中。一方面,他没有勇气去坦诚自己的过失,而只能在内心忏悔,在行动上弥补。另一方面,继父的“偏心”,甚至对其他家人的冷遇,也造成了亲情的失衡,剥夺了女儿与妻子被爱的权利。可见,暴力带来的伤害不仅是对个人,也是对整个家庭;不仅是一时之痛,也是长久的隐痛。首先,暴力的直接承受者是无辜的宝坠。暴力不但剥夺了男孩的社会属性,也使其失去了感受亲情之爱的能力。宝坠在受到暴力残害前,是个性格开朗、聪明伶俐的孩子。然而经过这场变故的宝坠醒来时,他“目光呆滞,母亲喊他宝坠时他也不知道答应”,他变得“贪吃贪睡”“逢到有雾的日子就泪水涟涟”。宝坠潜意识里对人的惧怕,正是因为继父那突如其来和无缘无故的暴力。对于宝坠来说,虽然在他人眼里他仍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但对其本人来说,则已经完全割裂了这层联系,也剥离了自己作为社会人的全部属性。作者对宝坠这一人物的设计是独具匠心的。在继父的暴力造成宝坠智障后,他成为一个低于常人的弱者。但在小说中,遭到伤害后的宝坠反而是一个“智者”的形象。一方面,他不仅记得如何熟练地把拴牛的绳子系成梅花扣,还懂得怎样去照管那些牛,怎样与牛沟通。对于一个正常孩童来说这些都是不简单的任务,而宝坠处理起来却能够有条不紊。智障状态下的宝坠对于这些农活都游刃有余。从这个角度上看,宝坠并没有失去爱的能力和被爱的需要。而是他“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无常。另一方面,更加能够体现出宝坠“智者”形象的是他对人事的透彻洞察。宝坠拒绝继父临终时让他进屋睡的请求,因为会“再来个活的叔和她住一起”“他都要死了,谢他,他也记不住多一会儿了,还累脑子”。可见,宝坠这一人物形象又是超越了常人的。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人物形象,揭示了世俗生活中的普通人,饱受的各种道德礼法羁绊的不自由状态。其次,暴力对继父也造成了巨大的创痛。继父和母亲新婚的时候意气风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可是经过这次事件后,整个人都变了。他不敢把实情告诉母亲,内疚盘踞在他心头,压得他喘不过气,他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牢笼,并终身未能走出。为了赎罪他拼命地付出,想要恢复内心的宁静,继续坦荡地生乡舌“他默默地把牛屋装修起来,为宝坠盘了一铺火炕”“每天给宝坠送饭,跟他说话”三九天为宝坠填柴,除夕给宝坠换新衣,亲手给宝坠糊灯笼。继父在赎罪的过程中,彻底地迷失了自我。甚至在女儿和妻子身上都无时无刻不看到自己的罪恶。这不但使整个家庭处于阴霆之中,继父也在良知的折磨下,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暴力所导致的家庭悲剧看似偶然实则出于必然。暴力在这里被作者赋予了象征性意义,它所表明的正是蒙昧意识、迂腐的思想对个体的壮害和人性的扭曲。并且,作者用这一家庭悲剧阐明了它深广的影响力和毁灭性。

血脉亲情的温暖与力量

在《雾月牛栏》中,作者虽然讲述的是一场生命悲剧,但同时也以此展现了人性中所蕴涵的温暖和力量。亲情和爱能够化解一切心灵的症结,使人们开始崭新的生活。继父的死将蒙昧与狭隘也一同带入了地下。但他对宝坠的爱,却在女儿和妻子身上得到了继承和延续。不是因恕罪而起的爱,变得纯净、真挚和发自于内心。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温暖和有力的。首先,对于宝坠的母亲来说,她最初留给读者的印象是一个纯粹的自然主义者。她的生命简单得只有吃喝、劳作和性。作为一个农村的普通女性她比当过兽医学的“文化人”继父更少地受到世俗道德的羁绊。她在丈夫死后改嫁,对性更加坦荡。继父刚刚过世,她就招待继夫李二拐父子在家吃饭。虽然她看似冷漠,但这并不表明她情感上的麻木。她虽然嘴上不断呵斥着“窝囊废”,但却始终对卧病在床的男人悉心照料。她始终对宝坠强调继父对他好,要懂得感恩和回报,可见其重情重义。但母亲对宝坠的爱得到进一步升华,却与继父有着根本的联系“他叔活着时对宝坠比亲生的还好,谁要拿我的宝坠不当人看,这辈子就别想再踏我的门槛。”可见,母亲能将宝坠的利益摆在最前面,不仅是因为与后者的血缘关系,更在于继父对宝坠的爱,对母爱的催化和激发作用。其次,血脉亲情也最终将兄妹之间的情感由恨和隔膜转变为爱与沟通。手足情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感情。宝坠的妹妹雪儿,因父亲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宝坠身上而怨恨他。她从不叫宝坠哥哥,当父亲纠正她时,她反问,“傻子也算哥?”在她心里,宝坠和牲畜没什么两样,更像是家里养的一头牛。但在继父去世后,她却依了父亲的叮嘱,开始叫宝坠哥哥,陪他聊天“‘跟牛不能这么论。’雪儿耐心地解释,‘人才分兄弟姐妹。’”雪儿已经改变了从前将宝坠视为“牛”的立场,而将他当做自己的家人看待。雪儿看似突然的转变,揭示了她内心深处对家庭亲情的渴望和本性的善良。综上,《雾月牛栏》虽然着眼于人性弱点所带来的生命悲剧,却又于其中透射出希望和暖意,体现出作家一贯的温情立场。小说中可以读出作者对耕耘于黑土地之上的劳苦大众的理解、关注与同情,热爱和依恋之情。

艺术手法

叙述空间

叙述空间是小说人物活动的场所以及故事展开的地域,如同现实小说中一切人物和情节是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人物和情节。作家往往是从他所熟悉的客观空间中选取小说相对确定的叙述空间,因此作家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小说描绘出那片未曾沾染都市污浊的原始风景,或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或是浓密无人烟的森林,冬季则是被皑皑的白雪覆盖一切。但是作家又不单单停留在自然风景、民间风俗描写刻画的层面,而是让读者在自然的描摹中感受人与人情感的交流以及展现人性的复杂,从而深入探究作家创作的艺术世界的精神内核。迟子建呼吁人类重返“诗意的栖居”,即文学不仅要再现自然,还要实现自然的“复魅”。《雾月牛栏》中的雾就充当了“复魅”的自然力。“复魅”并不是倡导人类简单地归于原始世界的愚昧,而是帮助人类摆脱当今工业时代科学主义对人类的心灵禁锢,感受自然的美好和纯真,内心恢复对自然的敬畏和信仰。

“儿童”视角和“傻子”视角结合

《雾月牛栏》中的宝坠是一个八岁的孩童,他用儿童的眼光观察着自然世界的同时也体味着身边的人和事。新婚不久的继父和母亲的激情场面被半夜醒来的宝坠看到,并发出嘻嘻的笑声,使得迷信的继父惊慌失措。当第二天继父追问此事时,八岁的孩子无所顾忌地说:“看见叔和妈叠在一起……你们弄出的动静怎么跟牛倒嚼的声音一样。”继父蹿上牛槽,一拳将宝坠打倒,宝坠的脑袋重重地磕在牛栏上。这成了继父和宝坠痛苦灾难的开始:继父走上了自我毁灭的救赎之路,而之后宝坠常常陷入失忆之痛,不断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而且贪吃贪睡,逢到有雾的日子就泪水涟涟,并且他每次解或结牛栏上的梅花扣时都怦然心动,仿佛这个瞬间曾发生过什么重大事情,另外他还本能地感觉到牛反的声音中包裹着什么重要的事情,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起什么,宝坠就这样陷入失忆的深渊不能自拔,成了常人眼里的“傻孩子”。

“傻”成为了另一种有意味的叙事策略。“傻”使得宝坠不再具有正常人的思维,也就意味着超越和自由,由此宝坠具有了一种脱离常规的局外人眼光,从人情伦理的规约中解脱出来。“傻”体现在宝坠身上主要表现为多客观而少感情,继父临终时,宝坠被母亲拉到屋里,希望他能和继父多待些时间,但宝坠问完继父最想问的问题后,却时刻惦记着给三头牛再添些夜草,所以他就转过身朝外屋走,母亲哽咽着挡住宝坠的去路,说:“你不谢谢你叔这些年对你的养育之恩?他都要死了。”宝坠说:“谢他,他也记不住多一会儿,还累脑子。”人对于自己生长于其中的家庭都带有深厚的感情,很少有人能抱定一种情感的中立,但“傻”可以令宝坠“不爱不恨”,因而可以看到最核心的真实;“傻”使得宝坠获得了一种相对独立的立场,具有了超越其生长于其中的情感伦理体系的规约。“傻子”作为一个不合社会规范的形象,其本身也构成了对现实的否定力量。“傻子”作为独特的“这一个”,他的力量在于他不受社会等级秩序的限制,他既作为局内人又作为局外人谈论事情;他们貌似失常却十分清醒,看似荒诞却有着离真理最近的言行。用“傻孩子”兼做故事的叙述者,关键时刻孩子做出的回答,常使读者猛然醒悟,而且也隐含了这样的判断:人的社会化程度低,精神教化程度低,就更多地保留了人的自然本性,也更能体现作者隐在的价值观。借助“傻孩子”的叙事视角,感知宝坠对于成年人观察和理解生活的臼的超越;通过宝坠对于生活的感知,别有洞天地发现生活本真的一面;透过孩子眼中的世界进入孩子心灵世界,以此进入作家的创作世界,领悟作家在创作中对于自然人性的追求。倾听日产天籁在某种意味上就是倾听“自然人”。

荒诞

小说《雾月牛栏》中的这个由女人改嫁组成的新家庭,除了奔入读者眼底的个体之痛外,更多地传达了关于世界与人生的荒诞之感。迟子建笔下的大自然与边地文化充满活力、神秘与想象,她带有泛灵色彩的审美体察,为书写人生的无常与宿命打开了精神通道,并造就了文本魂系彼岸的超验色彩。这种神性思维既是迟子建赋予人生困厄的先验底色,又与乡土众生的伦理观念、世界感受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这令其笔下的人物焕发出壮硕饱满的生命原色。

《雾月牛栏》中的人事沧桑首先就来自某种异己力量的抛掷与团弄。继父是一个背负鬼神观念而难以自拔的乡民。按照“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的古训,自他婚娶宝坠母亲伊始,内心就累积着对其前夫的莫大负罪感,这种朴素的乡土伦理与幽冥想象的混合,使他在与新婚妻子的欢娱之际,始终将宝坠视为前夫的阴影,“宝坠每翻一下身或发出一声梦呓,他都要为之一抖,觉得已故的男主人的阴魂还在角落里监视他”。而他对宝坠的误伤则更像上天对其命运、对这个家庭的一次发难与玩弄。“上帝躲在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在每个人的人生关口处,悄悄地滥用它的‘支配权’,它在冥冥之中无目的、漫不经心,也可以说是随意操纵每个人的命运。”其实,继父的一记重拳,无非泄愤、遮羞而已,但在命运的巨大偶然性和不公面前,不期而遇的苦难从此降临这个村野之家,并将之抛入更为可怖的生存深渊。甚至连雪儿的降生都没有给身为父亲的他带来任何快乐,“因为他觉得雪儿的诞生与宝坠的病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不仅如此,人类自身的有限性与沟通能力的匮乏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人情、亲情关系的疏远与异化。小说,给人们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剧中人都陷入了无法沟通、彼此隔绝的生存境地,这是一种合了万物有灵、人性弱点与神秘主义色彩的异己存在与“镜像世界”,此种人生荒诞感的捕捉使迟子建小说传达出与西方存在主义小说、荒诞派戏剧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仿若的存在悖论。继父一家四口原本可以真诚、和谐地生活,不幸造化弄人竟至于斯——宝坠固然因弱智忘掉了恩怨与从前,却也因之丧失了对继父种种赎罪之举的感受力,直到继父临终时他仍不肯离开牛屋见其最后一面;母亲不知道丈夫内心的隐痛,更不了解其性能力丧失,乃至身心最终垮掉;妹妹雪儿同样被现实镜像所蒙蔽,始终因哥哥夺去了她的父爱而耿耿于怀……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倘若家人间妥善沟通,共同分忧,继父也可能免于压抑成疾,但男人缺乏自担重责的独立人格,“不敢把真实的一幕说给老婆”,无形中将自己抛出了日常生活,切断了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体谅与和谐,这才是继父人生悲剧的全部根由。在这种令人颤栗与疼痛的存在中,“现实世界”惊悚地虚无化了,它不再因知觉、感觉和触觉的真实而“真实”,而演变为一座困锁人类心灵的牢狱,奴役着每一个走不出现实幻象的个体。特别是当继父故去,宝坠彻底失忆后,这种令人发狂的生命疑难则沦为永无破解可能的死结,一切生命之在都不可阻遏地堕向虚无,这种表象与事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生存充满悖论,使个体生命变得卑微而渺小。

作品评价

《雾月牛栏》俨然是一首流动着空灵意境、质朴人性与生命尊严的温暖诗篇,它为世界之夜的多变残酷注入了美好与生机。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黄大军。

《雾月牛栏》中,迟子建以其细腻的笔触揭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人性被缚的悲剧,但悲剧中又孕育着希望。继父的死将人性的枷锁砸碎,母亲和雪儿继承了继父的爱,并纠正了其中的扭曲因素,使爱变得正常,给人温暖的感觉,而这样的爱也得到了宝坠的回应。雾月过去,牛犊的茁壮成长带来无限生机,也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师童俊。

作者简介

迟子建,女,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中国的北极村——漠河市。她父亲希望她像曹植那样富有文采,所以取名“子建”,小名“迎灯”,童年在黑龙江省畔度过。1983年开始写作,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踏着月光的行板》《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以及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随笔自选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和三卷本的《迟子建作品精华》。曾获得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语等海外译本。

参考资料

迟子建《雾月牛栏》赏析.瑞文网.2019-12-29

迟子建《雾月牛栏》赏析.第一文学网.2019-12-29

迟子建:小人物身上也有巍峨.人民网.2019-12-29

迟子建:悲苦是蜜,全凭笔酿.新华网.2019-12-2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