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月光的行板 :迟子建创作的中篇小说

更新时间:2024-09-20 17:40

《踏着月光的行板》是迟子建创作的中篇小说作品,2003年发布于《收获》中,2004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2021年由作家出版社再次出版。

《踏着月光的行板》讲述了一对来自农村,在不同城市打工的小夫妻,中秋节这天意外得到了休假,相思中不约而同前去探望对方,指望给对方一个惊喜,却相互扑空失之交臂,只能电话约定在返程的路上,通过相向而行的车窗相望。2022年4月,《踏着月光的行板》入选伦敦书展“走出去”重点书潜力书。

创作背景

写作背景

迟子建爱人在世时,经常在假日陪丈夫去大庆公公家探亲。公公住在大庆的让湖路区,从哈尔滨去让湖路,基本都是些逢站必停的慢车。在慢行列车上,相遇最多的就是那些神色黯然、衣着破旧的民工。有一次乘坐慢车从让湖路返回哈尔滨,车厢中那些旅人疲惫的神色,因夕阳的映照而变得格外的安详与温和。这温暖的画面让迟子建心有所动,于是对她的爱人说,要写一篇发生在慢车上的故事的小说。可惜她的爱人没有读到它。小说中那对民工夫妻的感情很大程度上倾注了迟子建对爱人的怀恋。

小说最初的标题是《慢车协奏曲》,迟子建把它发给了《收获》杂志后,李小林老师说这个标题不是很好,于是改为《踏着月光的行板》。

作者简介

迟子建,女,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市。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四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迟子建卷》四卷和三卷本的《迟子建作品精华》。曾获得鲁迅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文等出版。

内容简介

《踏着月光的行板》讲述的是一对离开故土进城打工的夫妻,因为分隔两地,他们想见对方时只能坐火车去对方所在地探望。为了节省买票的开支,他们通常选择坐慢车。在中秋节那天两人都意外得到了一天假,因为想给对方一个惊喜,不约而同前去探望对方,结果互相扑空,为了不让中秋节这天的假期浪费,也不想对方白来一趟,两人又通过火车回到各自打工的地方,结果再次遗憾错过。最后因为太想见到对方,为着一场浪漫的约会,两人又重新坐火车出发,想再去对方的城市探望,结果心愿又一次落空,一天下来,两人分别坐了4趟火车,想象中的团圆泡了汤,眼看一天的假期就要结束了,双方只好在慢车上通过两辆火车相会的短暂时刻隔窗对望,算是情感的慰藉。

人物介绍

林秀珊

林秀珊在大庆让湖路区的一家毛纺厂的食堂打工,她中等个,圆脸,肤色黝黑,眼睛不大,鼻子有些塌,五官长得不出众,但因为她面目和善,还比较耐看。因多年来一直喝地表水,让牙齿变成了一口黄牙。她省吃俭用不肯乱花一分钱,每到开工资的日子里,林秀珊总要去一趟银行。她会留下一百元钱作一个月的零用钱,其余的都存起来。除了到换季时节,她平时几乎不添置新衣裳。她用最便宜的牙膏和香皂,从来没使过化妆品。林秀珊不喜欢快车,因为快车比慢车票贵,而且高速运行的特快往往使旅客看不清窗外的风景,而坐在慢车上,却能尽情饱览沿途风光。由于爱看风景,林秀珊在购票时总要对售票员说一句:“给我一张靠窗口的。”

王锐

王锐瘦高个,棱角分明的脸,鼻梁挺直,眼睛不大。在他17岁的时候,就相中了林秀珊。他会瓦工活,在哈尔滨市的恒基建筑公司当建筑工人。每次探望林秀珊,他都要穿上那套花了70元在夜市买的藏蓝色西装,它面料低劣,做工粗糙。为了与林秀珊短暂的相聚,每次都要在相聚后的凌晨三点起床赶往工地。王锐害怕别人抢走林秀珊,当他知林秀珊单位传达室的老李对林秀珊有好感的时候,他想马上去找林秀珊,在传达室停一下,让老李看看他为妻子买的丝巾,让他明白他对她的爱有多么深。电视台来了两个记者,想采访一下打工者的待遇问题。王锐听从工头的话,采访很顺利,并得到一百块的奖励,工友们却说他的样子像电影中的叛徒。他暗想金钱和女人确实能拉拢和腐蚀人,一百元钱和林秀珊,就能让他堂而皇之地为别人唱赞歌。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踏着月光的行板》中浪漫爱情背后的辛酸以及浓浓的乡土家园眷恋,也是当下所有人都面临的考验。我们告别故土、告别亲人,乘坐一趟火车,并不只是为了旅行,而是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追求理想的背后,必定有各方面的困难,但生活需要诗意,正如标题中的“行板”一词。这个词语原只用在音乐领域,指的是含有优雅情绪的稍缓的速度。这看似与故事中夫妻二人急着相遇的心态截然相反,但既然是踏着月光的行板,那就应该好好欣赏沿途的风景,故事重点自然是在坐火车的路上而非追求相遇的结果。其实这也跟每个人的人生一样,我们今天之所以生活得如此努力,并非要追求最终的结果,而是更享受努力过程中的点滴美好。

在这个叙述得有些感伤又有些温暖的故事里,我们读到了他们身为边缘人的尴尬痛苦,读到了他们在底层挣扎的苦涩人生,也读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阳光与温情。文章的整个基调都是温馨的,虽然在一些生活细节的描写上夹杂着太多的无奈与苦涩,但两位主人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或多或少地化解了那种痛苦。作者却并没有将故事叙述得太过悲观,她让我们见证了这对平凡夫妇那坚贞不渝的爱情,见证了他们身为普通人性格背后特有的高尚,更让我们见证了一对普通夫妻背后的隐忍和坚持。 

在《踏着月光的行板》中感受最深的不仅是人物的善良,小说更是对爱情的讴歌。他们可以贫穷,可以低微,但只因为有爱,他们便达到了幸福的极致。想起林秀珊,王锐就有一股格外温馨的感觉,林秀珊抚摩着口琴,就像触到了王锐柔软温润的唇。在男女主人公的深情回忆和现实思恋中铺展开的生活的点滴,有一种朴素的美和动人的力量。他们背井离乡,抛亲别雏,来到城市后又不能天天相守,做的不是体面的工作,工资也低得可怜,但他们仍认真地活着,好好地爱着,也正因这辛酸才折射出了爱的伟大动人之处。在这里,爱不是攀高附贵,爱不是趋势逐艳,爱是一种温暖的体贴,理解的宽容,是平凡日子里的相濡以沫。

《踏着月光的行板》(以下简称“踏”)在“夫妻对访”的大故事进行中穿插了二人车上所忆所历的片断性情节,用小故事连缀、填充大故事,全文气脉流畅,毫无凌乱瓜葛之感。迟子建的作品从着意于情节的完整性,而是执着于情节背后的人物意义,这在评论界已是共识。《踏》文同样是对故事背后人性善的歌唱,表现着迟子建一贯的歌者姿态。林秀珊主动拿自己买给丈夫的口琴给即将临刑的犯人吹奏,使其在人生的尽头重温了生命的温暖;王锐好意告诫同路人当心扒手,被人冲动之下揍青了眼眶。作者对笔下小人物的生活体验是相当深刻的,其心理描写十分到位:王锐在查票风波中被带进餐车,事实澄清后,见王锐十分委屈,乘警就让他免费坐在那里,免得出去挨挤,但“王锐可不想坐在那里,他想回到原先站的地方,他要把车票给拥堵在茶炉旁的乘客看,他没有撒谎,他是清白的!”这是一种可爱的善良劲儿;林秀珊打算把分得的毛毯拿去卖一百二十元,好给丈夫买把口琴。当老熟人拿一百元买她的毛毯时,她“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这比自己要卖的少二十块呢,她仿佛看见中泽锐的口琴有几个小孔不会发音了,但她嘴上却说‘太多了!太多了’!”这是一种可爱的虚伪劲儿。而这些又都是乡下人特有的淳朴和善良。迟子建对这种“真实的生活”有着洞彻之见,人物形象分外丰韵生动

艺术手法

故事情节也许太过巧合和夸张,叙事稍显拖沓,但读来仍有一种震撼:还没有人这样站在平等的立场,细致的写出了农民的丰富的内心审美感受,文中林秀珊敏锐的审美感觉描述得真切自然。作者并没有回避现实、回避艰辛。写现实,不一定代表写粗俗。

《踏着月光的行板》取关注社会下层普通民众的视角,表现小人物相濡以沫的夫妻亲情,采用了反巧合的情节构思,取得艺术效果。小说叙事艺术体现在集中统一的总体构思上,叙事的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从王锐初中毕业到儿子已经四岁),地点从千里之外的下三营子转移到哈尔滨市大庆市,内容涵盖这对年轻夫妇的成长史、恋爱史、婚姻史、生活史,以及社会底层普通民众斑驳的众生相,可谓历时漫长、背景广阔、生活繁复、头绪众多。

《踏着月光的行板》作者采用浓缩时空、一线串珠的方法,以这对小夫妻的一天奔波为情节主干和有限的动作线,以展示普通人的真实人生和温馨朴素的人性美为聚光点,通过他们的旅途见闻、回忆感受和叙述者的解说旁白拓展叙事时空,用故事连故事、故事套故事的方式将过去和现在、历史和现实交织合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较为开阔的背景和较为宏大的气势,而全部内容又显得贯通一气、浑然一体。

《踏着月光的行板》在“夫妻对访”的大故事进行中穿插了二人车上所忆所历的片断性情节,用小故事连缀、填充大故事,全文气脉流畅,毫无凌乱瓜葛之感。作品不着意于情节的完整性,而是执着于情节背后的人物意义。作者回避了极端个人化的写作,也不简单重复生活,拒绝放大生活中的丑恶,不猎奇,不做先锋态。平静的娓叙如润物无声的春雨,从小说中,我们看到了现实与文学的距离。

《踏着月光的行板》,标题首先让人联想起柴可夫斯基的名曲《如歌的行板》,月光,配有音乐,便营造了一个温馨浪漫的氛围,这成为全文的情感基调。更是迟子建对笔下小人物生活的深刻体验下的又一次关于“辛酸的幸福的温馨”的表达。

《踏着月光的行板》在“夫妻对访”的大故事进行中穿插了二人车上所忆所历的片断性情节,用小故事连缀、填充大故事,全文气脉流畅,毫无凌乱瓜葛之感。迟子建的作品从不着意于情节的完整性,而是执着于情节背后的人物意义。在文中同样是对故事背后人性善的歌唱,表现着迟子建一贯的歌者姿态。林秀珊主动拿自己买给丈夫的口琴给即将临刑的犯人吹奏,使其在人生的尽头重温了生命的温暖;王锐好意告诫同路人当心扒手,被人冲动之下揍青了眼眶。作者对笔下小人物的生活体验是相当深刻的,其心理描写十分到位:王锐在查票风波中被带进餐车,事实澄清后,见王锐十分委屈,乘警就让他免费坐在那里,免得出去挨挤,但“王锐可不想坐在那里,他想回到原先站的地方,他要把车票给拥堵在茶炉旁的乘客看,他没有撒谎,他是清白的!”这是一种可爱的善良劲儿;林秀珊打算把分得的毛毯拿去卖一百二十元,好给丈夫买把口琴。当老熟人拿一百元买她的毛毯时,她“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这比自己要卖的少二十块呢,她仿佛看见中泽锐的口琴有几个小孔不会发音了,但她嘴上却说‘太多了!太多了’!”这是一种可爱的虚伪劲儿。而这些又都是乡下人特有的淳朴和善良。迟子建对这种“真实的生活”有着洞彻之见,人物形象分外丰韵生动。

出版信息

获得荣誉

2022年4月,《踏着月光的行板》入选伦敦书展“走出去”重点书潜力书。

作品评价

《踏着月光的行板》用极为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底层社会的一种温暖而持久的人伦关系,它不因经济、距离等因素而改变,足以抵御世事的艰辛。(主编杨扬评)

文字从迟子建的笔下舒缓而不经意地流淌出来,恰如她所喜爱使用的那些意象一样纯净明快,不求深复杂的含义,但求将明媚的情绪铺陈而出。使人忽然明白文字原来是有性别的。她们是迟子建心灵中孕育的姐妹,为小说的人物搭建起一片女性所向往的瑰丽天空。(青岛新闻网评)

《踏着月光的行板》这部小说从内容角度看,故事极其平凡、朴素,作者在夫妻二人坐火车的过程中,通过二人的回忆,描述这对年轻夫妇的成长史、恋爱史、婚姻史、生活史以及社会底层普通民众斑驳的众生相,在朴素而平凡的生活中,展现着文中人物身上闪烁的温暖的人性之光。如此独到成熟的故事讲述手法,是作者多年写作的沉淀。把一个故事背景延伸、拉长、精心设计,就让读者仿佛吃到一份丰富的早餐,还完整观看到面粉变成营养早餐的过程,正是这种技巧,让人从头到脚有一种满足的舒适感。(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评)

参考资料

踏着月光的行板.豆瓣读书.2020-01-06

浙江出版8种图书入选伦敦书展“走出去”重点书潜力书.百家号.2024-04-05

踏着月光的行板.豆瓣读书.2024-04-05

..2024-04-05

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新浪新闻.2024-04-05

..2024-04-05

心有挚爱当芬芳.今日头条.2024-04-05

迟子建:踏着月光的行板.中国作家网.2024-04-05

艰难时世里的苦涩与温暖——《踏着月光的行板》赏析.新浪网.2020-01-06

..2024-04-05

关于心灵的温情戏剧 ―――读《踏着月光的行板》.青岛新闻网.2024-04-05

心有挚爱当芬芳.今日头条.2024-04-0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