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豹 :豹属豹的一个亚种

更新时间:2023-03-16 12:52

远东豹(学名: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别名东北豹、满洲豹、韩国豹、阿穆尔豹、金钱豹、西伯利亚豹,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的黑龙江省吉林省东部珲春及周边区域,远东豹数量稀少,并且受到栖息地丧失和人类捕杀等威胁。2022年,远东豹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远东豹体重60~100千克,体长90~180厘米,是北寒带地区体型仅次于东北虎的大型猫科动物,也是豹(Panthera pardus)体型最大的一个亚种,除了体型,远东豹与豹的其它亚种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其被毛更厚、爪子更大、腿更长以及皮毛上黑色斑纹面积较大、间距较宽。

远东豹常栖息于多岩石的阔叶林、杉柏木阔叶林或者常绿冷杉林中,动作敏捷,善于爬树。它们喜欢独居,每只远东豹有50~300平方千米的领地面积。远东豹喜在夜间捕猎,主要捕食獐鹿和梅花鹿,也会吃野猪、马鹿、麝和驼鹿,是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有助于维持物种比例和生态平衡。

命名

形态特征

在北方寒带地区,远东豹的体型仅次于东北虎,成年远东豹的体重为60~100千克雄性雌性略大,体长为90~180厘米;尾长82厘米;肩高为78厘米。远东豹身躯均匀,视、听、嗅觉均很发达。头小而圆,虹膜呈黄色,瞳孔在强光照耀下会收缩为圆型。锋利且大的犬齿有利于其捕捉并撕扯猎物。舌头表面长有许多的角质化的倒生小刺,便于从猎物的骨头上刮下肉;四肢矫健;黄色的毛被上布满黑色的环纹斑点;斑点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也很像中国古代的铜钱。头部的斑点更为密集且小,背部的斑点较大。前足5趾,后足4趾,爪子是灰白色的,可伸缩。

远东豹的皮毛异常厚实、茂盛,在冬天可以长达7厘米,毛色因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冬季苍白,夏季微红,而且由于远东豹是所有豹子亚种中生活在最北端的环境中,在冬季它的毛色比其他的亚种更加苍白。

远东豹雄豹前掌掌垫印宽度约为6.5~7.5厘米(很少能达到8厘米),雌豹的前掌掌垫印宽度为5.5~6.5厘米(很少能达到7~7.5厘米)。跟随雌豹的幼豹的掌垫印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豹的年龄,但一般为4.5~5.5厘米左右。与其他的猫科一样,远东豹的爪子通常都会缩起来,所以一般在地上见不到爪印。远东豹的足迹一般宽为15~18厘米,成年远东豹的平均步幅约为40~45厘米。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历史上远东豹大量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的黑龙江、吉林两省、朝鲜半岛北部的丛林茂密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据专家分析远东豹仅分布于俄罗斯。朝鲜半岛以及中国吉林省黑龙江省已基本不存在远东豹。2014~2015年,在中国吉林东部珲春及周边区域、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发现远东豹的踪迹。2015年中国北京师范大学虎豹团队通过标志调查和红外相机记录了黑龙江省东南部的远东豹的踪迹。

栖息环境

远东豹生活在温度和降水量变化很大的温带森林地区,常栖息多岩石的阔叶林、杉柏木阔叶林或者常绿冷杉林,偏好红松林、阔叶林和树林,活动区域的海拔一般位于200~1800米,冬季更倾向于活动在开阔林多岩石的朝南陡坡区域,对栖息地的选择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在野生动物丰富的地方,远东豹不迁徙或仅进行垂直迁徙,尾随有蹄类动物群。

生活习性

远东豹喜欢独居,主要在夜间捕猎,白天较不活跃。动作敏捷,善于爬树,但不喜欢游泳。远东豹经常喜欢跟随鹿群活动,沿封冻的河床或水流冲击而成的林间道路行动。与东北虎不同之处,在于它一般不到高山冰雪区猎食,所以远东豹一般在积雪较浅的山麓的南坡活动。

家域

远东豹个体领地大小变化明显,一般在50~300平方千米之间。不同个体的领地之间可能会存一定程度的重叠,但领地具体大小与猎物丰富程度有关,领地意识强。

觅食行为

远东豹是肉食性捕食者,主要捕食獐鹿和梅花鹿,但也会吃野猪、满洲马鹿、麝和驼鹿。它们会伺机捕食野兔、獾、貉、家禽、老鼠,甚至是年轻的欧亚亚洲黑熊

远东豹通常通过令猎物窒息的喉咙咬伤或颈部咬伤的方式来完成捕猎。捕猎时有两种主要的进攻方式,一种是隐蔽在树上等待从树下经过的猎物;另一种是偷袭,先悄悄地接近猎物,再突然跃出,将其猎物抓住。远东豹的奔跑速度可达58千米每小时,有极强的跳跃能力,可以跳6米远3米高。

远东豹会将捕获到的猎物拖到僻静之地隐藏起来。远东豹和虎一样,它们不用树叶或雪掩埋猎物,在其活动路线上会留下刨的痕迹。远东豹会把吃不完的猎物挂在较高的树枝上,这样既不易腐烂,也不易被其他的动物偷吃,待食物缺乏的时候再回来慢慢吃。

生长繁殖

繁殖

远东豹在三年内达到性成熟,在春季和初夏繁殖。雌性发情期持续12~18天,有时会有几个雄性跟随并争夺雌性,雌性的妊娠期约为90~95天,窝产仔数范围为1~4只幼崽。已知远东豹在野外生活的寿命为10~15年,在人工圈养的环境下能够活到20年。

生长

一些雄性远东豹在交配后会留在雌性身边并会与雌性一同抚养幼崽。新生幼崽的体重为500~700克。在第7~9天幼仔会睁开眼睛,第12~15天就能够爬行。到第二个月,它们就可出窝,开始吃肉。哺乳期持续5~6个月。年轻的远东豹有时会和他们的母亲待在一起,直到豹妈妈再次发情才会分开。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人类发展,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栖息地破碎、退化严重,东北豹种群数量及栖息地面积急剧减少。

自然分布

1997~1998年,野外个体分布数量约为50只,约有38只分布于俄罗斯,7~12只分布于中国。据国际专家分析朝鲜半岛已基本不存在远东豹。

2014~2015年,野外个体分布数量约为90只,分布于中国吉林东部珲春及周边区域、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

自2017年中国国务院同意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后,中国远东豹数量有所上升,中国远东豹种群数量达到了60只以上,当年新生远东豹幼崽有7只。

截至2019年,俄罗斯境内有121只成年远东豹,中国境内有60只远东豹。

圈养

1999年,有223只远东豹被饲养在71个动物园。

截至2019年有170~180只远东豹被圈养在动物园内。

致危因素

栖息地的丧失。森林采伐、湿地排干和农田的开垦大面积地改变了原生植被景观,已经严重威胁了远东豹的生存。在1970年至1983年间,远东豹丧失了80%的栖息地,人类滥砍滥伐、森林火灾和土地转耕是主要原因。

人类的捕杀。远东豹因有漂亮的皮毛而被人们非法猎杀,在黑市上出售。因远东豹喜捕捉鹿,经常冒险进入鹿场寻找食物,这些农场的所有者会对远东豹进行报复性或预防性的杀戮。

远东豹种群数量少,当面临疾病或环境灾难时,有灭绝的风险。

在所有豹亚种中,远东豹的遗传变异水平最低。因为野外个体很少,它们会进行近亲繁殖。近交后代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包括生育能力下降,这进一步降低了种群的生存机会

保护措施

1961年,人们制定了远东豹的圈养繁殖方案。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其他环保主义者成功说服俄罗斯政府重新规划一条待建石油管道路线,从而保护了远东豹的栖息地。阿穆尔豹虎联盟(ALTA)与地方、地区和联邦组织密切合作,在远东豹活动范围内组织了四个反偷猎小组,对远东豹进行保护、监测、研究。

俄罗斯在1999年制定了“远东豹保护策略”要求每年都要对远东豹种群进行在不同水平上的监测,并从2003开始应用自动相机监测技术开展远东豹种群调查。2003年俄罗斯远东生态区综合体的森林保护计划、在2012年为远东豹建立保护区。俄罗斯长期关注和保护其境内的远东豹种群并进行监测和研究,联邦政府还建立了2600平方公里的豹地国家公园(Land of Leopard National Park)以保护远东豹种群。

在中国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止木材的商业采伐、打击盗猎、清理猎套、监测和研究远东豹、建立新的国家公园,为实现增加远东豹的数量实施了增加狍、梅花鹿和野猪等豹类猎物数量的措施,包括野放鹿类至中国的新保护区,以重建远东豹的猎物种群

2018年中国北京师范大学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500平方公里开展“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的,系统集成现代通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对东北虎豹、野生动物以及人类活动信息和动态的实时监测。

2019年2月、11月,中国俄罗斯实现互访,签订了《关于虎豹保护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三年联合行动计划》,正式建立虎豹跨国界保护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保护等级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22年)附录I。

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CR)。

生态价值

远东豹是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因此它们有助于维持该地区的物种比例。远东豹捕食生活在其生态系统中的猎物,若没有远东豹,它们的猎物数量将猛增,从而进一步破坏周围的生态系统。

亚种对比

分类学专家普遍认为豹(Panthera pardus)共有9个亚种。

豹在中国有3个亚种,即印度支那豹华北豹和远东豹。

华南豹、华北豹以及远东豹毛色有深有浅,华南豹颜色最浓;华北豹淡一些,为浅黄色;东北豹更淡,近于乳黄色或乳白色。

华北豹分布于于豫、冀、陕东南、陕北地区等地。华南豹在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等地的一些偏远山区还有种群分布。

远东豹与豹的其他亚种的不同之处在于体型更大、被毛更厚、更大的爪子、更长的腿以及皮毛上覆有更大的、间距宽的、黑色的玫瑰花结图案。爪子比其他豹子的爪子大,更能适应西伯利亚地区严冬的厚厚积雪,腿也比其他亚种的豹要长,更能适应白雪皑皑的栖息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