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博村 :迤博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01:46

该行政村隶属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白鹤滩镇,国土面积3.35平方公里,属于坝区。适宜种植玉米蚕桑甘蔗等农作物。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为主。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白鹤滩镇,地处白鹤滩镇东边,距白鹤滩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白

鹤滩镇道路为油路,交通方便,距县1.5公里。东邻咪吐,南邻莲塘,西邻北门,北邻七里。辖春长、迤博区等1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60户,有乡村人口3733人,其中农业人口3230人,劳动力175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44人。全村国土面积3.35平方公里,海拔920-1100米,年平均气温20.2℃,年降水量823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等农作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79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为主。

自然资源

截至2010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367亩(其中:田152亩,地1215亩),人均耕地0.42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3037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0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8亩,主要种植芒果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7.2亩,其中养殖面积5.7亩;草地155亩;荒山荒地431.8亩,其他面积27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

全村有584户通自来水,有323户饮用井水,有15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4%)。有1060户通电,有28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90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26%和8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5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98户(分别占总数的70%和65%)。

该村到白鹤滩镇道路为油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建有集贸市场2个。拖拉机66辆,摩托车219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67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6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6亩。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86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63户;建有小水窖15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06户。全村有2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有3个自然村已通路;有2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2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2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7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4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2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4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26万元,

占总收入的31.9%;畜牧业收入319万元,占总收入的28.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765头,肉牛45头,;渔业收入6.5万元,占总收入的0.6%;林业收入23.8万元,占总收入的2.4%;第二、三产业收入272.92万元,占总收入的28%;工资性收入172.4万元,占总收入的7.5%。农民人均纯收入3766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劳务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9.7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3人(占劳动力的6%),在省内务工85人,到省外务工38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巧家县境内。2010年生猪、蚕茧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34.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4%。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芒果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960户,共乡村人口3230人,其中男性 2452人,女性1281人。其中农业人口3230人,劳动力2356 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苗族壮族混居地),其中汉族 3019人,苗族37人,其他民族174人。

到2010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056,参合率95.50%;享受低保 67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72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2公里。该村建有公厕2个,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23户,占农户总数的2.2%。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3753平方米,拥有教师61人,在校学生1120,距离中学1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20人,其中小学生441人,中学生179人。

村务公开

该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方式公开。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06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268.73亩,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方式公开财务。

基层组织

截至2010年底,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4人,少数民族党员2人,其中男党员68人、女党员16人。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

发展重点

该村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蚕桑特色产业,种植面积480亩;发展养殖业,发展猪1630头、牛62头、羊115只;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力24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500元增加到4000元。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