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县 :中国云南省昭通市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3-08-16 12:46

巧家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昭通市下辖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国土面积324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巧家县常住人口为44.91万人。

巧家县地处云贵高原北部,金沙江河谷深切割地带,金沙江、牛栏江以礼河三条河流穿境而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亚高山深切割地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巧家古称“堂琅”。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置堂琅县。清雍正五年(1727年)置会泽县,治巧家汛。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县,巧家厅改巧家县。1950年4月,巧家县人民政府成立。截至2022年,巧家县下辖2个街道,11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白鹤滩街道

巧家县是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重要节点,位于滇中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昆明-成渝-长三角经济走廊的结合部,2022年巧家县经济总量位居昭通市第四,第一产业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绿色能源产业为巧家县的工业支柱产业,境内有三峡集团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电新能源等大型企业。2022年,巧家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4.2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6.2:43.7:3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1903元。巧家县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格巧高速穿境而过。

巧家县是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湖湘文化与本土区域文化交融地,是云南省革命老区县,境内遗存的石匠房栈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毛毡制作技艺、巧家朱氏唢呐锣鼓等五个项目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巧家县是滇东北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巧家马树湿地公园、魁阁塔等旅游景点。

名称

巧家系彝族部落首领名。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置巧家抚彝同知,析会泽县一部归其辖治。道光四年(1824年)置巧家厅,隶东川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县,巧家厅改巧家县至今。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最迟不晚于距今4000~3000年的商周时期,已有先民在今巧家县地这片土地上定居,从事开发经营活动。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在今巧家、会泽县东川区一带设堂琅县,属犍为郡

东汉永初元年(107年)置犍为县属国都尉,辖朱提、汉阳二县,原堂琅地归属朱提县。建安二十年(215年)改犍为属国为朱提郡,领朱提、南广镇、汉阳、南秦、堂琅五县。

东晋太宁元年(323年)成将李骧宁州,宁州刺史王逊姚崇迎战于堂琅,骧军败。两晋、南北朝时期,堂琅县建置、隶属无变化。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六年(586年)置开边县。大业初年(605年)复名堂琅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于故堂琅县置唐兴县,属恭州。八年(625年),恭州更名曲州。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南诏王蒙世隆设东川部。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大理国段思平设东川大都督,为六节度之一。

元丰三年(1080年)大理国三十七部首领纷纷割据,居今东川的乌蛮自号阅畔部。

元朝先后隶属问畔军民总管府、东川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东川路,隶云南等处行中书省

明清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东川土酋禄鲁祖授东川知府衔,准世袭。同年,设东川卫指挥使司。洪武十七年(1384年)东川土知府升为东川军民府,改隶四川布政使司。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云南巡抚邓漠奏准,东川土知府并受云南节制。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东川土知府禄氏奏请献土设流。雍正四年(1726年)东川府改隶云南布政使司。同年,乌蒙土酋禄鼎坤率众攻巧家,米粮坝、马书俱遭兵祸。雍正五年(1727年)置会泽县,治所龙格,定赋额。雍正六年(1728年)会泽县移东川府附廓,移府经历分防巧家,迁东川营右军守备分扎。同年,鄂尔泰平定法戛土目禄天戛叛乱,废六营长。九伙目地,改置四乡八里,分属巧家经历,者海典史,则补、待补两巡检司。雍正十年(1732年)于巧家营建木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月二十三日,东川发生强烈地震,巧家营木城倾。翌年,改建土城。乾隆六年(1741年)拨金沙江西岸原隶四川之披沙二十一寨归东川管辖,于木期古建置土城,移则补巡检司驻扎,护卫京铜水运。嘉庆十六年(1811年)于鲁木得设巧家抚彝同知,析会泽县之归治、善长、向化三里及披沙21寨旧名庆成里归其辖治。道光四年(1824年)巧家厅正式建置,隶东川府。咸丰七年(1857年)凉山各属土司武装屡次过江袭扰巧家,滇、川两省当局合力会攻。同治元年(1862年)冬,太平军赖裕新部经由会泽入巧家,农历冬月初四攻占厅城,后渡金沙江入川。同治二年(1863年)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由鲁甸渡牛栏江入巧家,攻占厅城。夏初,渡金沙江入川。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县,改巧家厅为巧家县,设县公署。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四川会理籍人凌空,假滇军胡若愚部名,渡江夺占县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九军团由会泽县进抵金沙江边,6~7日在树桔、汪家坪渡金沙江北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置巧家县,隶属云南省昭通专区。1952年1月,县属金沙江西岸景星、大同两个乡及六城坝、骑骡沟等村划归四川省宁南县。5月,县属金沙江西岸淌塘、青山、黄坪、老口、松坪、铁厂等6个乡和虐姑、蒙姑镇2乡各1个村划归四川省会理市。1954年11月,会泽县七区所属碧山、拖坑、干冲等3个乡划归巧家管辖。1963年4月,因兴建大桥水库,省政府决定将县属的杨梅山、河桥、水磨、黄草坪、白沙地、白龙磨、地得卡、树补等8个公社划归会泽县

地理

位置境域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02°52′~103°26′,北纬26°32′~27°25′,东与曲靖市会泽县接壤,南与昆明市东川区毗邻,西隔金沙江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宁南、布拖、金阳县相望,东北隔牛栏江与昭通市鲁甸县昭阳区相邻,北长98千米,东西宽57千米,幅员面积3245平方千米。

气候

巧家县处低纬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蒸发量大,土壤干枯,空气十分干燥,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最低月均温12.2℃,最高月均温27.3℃,极端最低温-0.4℃,极端最高温42.7℃;在夏秋,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9%,县境北部海拔2500~3000米地带,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左右,最高年可达2000毫米,县境年平均降雨量801.4毫米,相对湿度52%,降水日110.5天,年日照时数2169.6小时,≥10℃的积温7720℃。

地质

地质构造

巧家县大地构造属川滇经向构造体系,位于川滇经向构造带北段东缘与其东侧滇东“多”字型构造的结合部,由南北向构造朝北东向构造组成全县的主干构造。南北构造主要指药山构造带、小江构造带,皆是一系列褶皱和断层组成。断层有大箐断层、锅泥厂断层、小河街断层、小田断层等;褶皱有药山向斜、半箐背斜、狮山向斜、白沙沟倒转背斜、干冲背斜。小江构造带的断层、皱.曲如棉纱湾断层、大垮山向斜、干屯向斜、山店背斜。小江构造带以小江断裂为主体。北东向构造,包括北、东向构造,主要是东坪构造带。

长城系末期的晋宁运动席卷今巧家县地,褶皱运动形成古老的南北向构造形迹。震旦系初期,今东坪、谓姑一带出现内陆湖盆或滨海环境。震旦系中期的澄江运动,东坪、谓姑发生褶皱,东坪出现第一次冰川运动,形成南沱组地层。晚震旦系陡山沱期,海水浸漫到东坪一带;到灯影期,淹没谓姑。寒武系时期,北东南构造带以北西缓、南东陡逐渐上升。南北向小江古隆起与北东向罗马口古隆起在大宝厂斜接复合,形成半封闭潟湖海湾

奥陶系红石岩期,继续接受海相沉积。中奥陶一晚奥陶期沉积后,海水撤退,出现北东向小河街孤岛。志留系晚期,海水退缩,形成东坪海湾、大宝厂海湾。泥盆纪早期,海浸逐渐扩大。泥盆系末期,海水退却,出现北东向罗马口隆起,与南北向小江构造斜接。石炭系海水退却,早二叠系海浸扩大,再次淹没。二叠系末,海退成陆。三叠系末期,海水全部退出,接受风化剥蚀,为纯陆相发展时期。中生代末期,滇东北发生强烈挤压、褶皱和断裂,地质构造基本定型。至第三纪末、第四纪初,整个滇东北普遍急剧上升,剥蚀、深切地貌发育。

地层

巧家县地层发育较完全,元古界一古生界一中生界一新生界,皆有分布。元古界前震旦系长城系黄草岭组,出露于东坪田家湾,上覆澄江组,不整合,震旦系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及其支流经过的大洼、松梁、阿噜、松坪、海口。古生界寒武系主要分布于小河、新田、安邦等地。奥陶系由细碎屑岩硫酸盐岩组成的滨海——浅海相沉积,出露于小河街、药山西侧、小羊棚子等地。志留系在小河街、大毛坡、背风、大宝厂、蒙姑镇一带分布较广。石炭系在凉风台、茶棚子、鲁纳田一带零星分布,主要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下部具砂页岩和含煤沉积。二叠系主要分布在药山向斜两翼,拖姑、双河等地均有出露。三叠系出露于大寨及石膏地一带,为一套紫红色河湖相沉积的泥岩砂岩砾岩。侏罗系在大寨有零星分布,连续沉积于三叠系之上。白垩系出露于海口一带,以一层砾岩不整合于侏罗系之上。新生界第三系在东坪街有零星分布,主要为一套湖沼相含煤沉积。第四系在沿河谷、沟口、谷坡地及平缓的山脊分布。

地形地貌

巧家县地处云贵高原北部,金沙江河谷深切割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走向北北东,南南西,北东南西向。全县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9%,县境最高点药山主峰轿顶山海拔4041.6米,最低点溪洛渡水电站库区淹没线海拔600米。河谷多为“V”型峡谷。县境属亚高山深切割地貌,分高山山原,中山山原,低山河谷阶地。低山河谷阶地为溶蚀、侵蚀地貌,面积169.89平方千米。岩溶比49.61%。中山岩溶山地和中山山原地貌为中山岩溶地貌,中山岩溶山地溶岩面积349.93平方千米,岩溶比61.35%。中山山原岩溶面积514.06平方千米,岩溶比54.28%。高山山原地貌岩溶面积435.51平方千米,岩溶比38.99%。山中有平坝,平原有深谷。崇溪海坝、马树坝子海拔均在2400米以上;在药山海拔3000米以上地带有“U”形谷。

巧家县境内山脉属云岭南干分支,自寻甸梁王山来,又分为尖山山系,玉屏山山系,云露山山系。在三大山系派生出的数百座山岭中,主要的56座,有药山、赖石山、大红山、轿顶山等。

水文水利

水文

巧家县位居金沙江中下游的东岸,与东部牛栏江由北至南,呈人字型成双分布。全县过境河流三条:金沙江、牛栏江、以礼河。境内河流均属金沙江一二级支流。据统计,境内河流流域面积大于30平方千米的河流20条。河流总长度649千米,平均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有河流0.20千米。

金沙江系长江水系之上游,由县境南蒙古乡小江口进入巧家境内,沿县境西部边缘向北流经8个乡后流向昭通炎山境内。境内流长139千米,历史最高水位673.06米,最大流量25800米/秒;最低水位648.67米,最小流量825米/秒;多年平均流量4030米;水深最深为28.4米,最浅为4.1米。

牛栏江云南省省内较大河流之一,属金沙江一级支流。源于嵩明县嘉利泽,流经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宣威市会泽县、由东部包谷墙红岩入境,沿县之东北部边缘,在红山的牛栏村汇入金沙江,境内流长79千米,最大流量2740米/秒,多年平均流量158米/秒。

以礼河,发源于会泽县待补镇,自炉房谷德村入镜,西北向流经蒙姑镇、炉房、崇溪、金塘等地,于金塘双河村入金沙江。全长100千米,过镜流长34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6080万米,折算为多年平均流量1.93米/秒。

巧家县地下水多以泉水沿构造带和河谷切割最低浸湿基面排泄加入河川径流。枯水期调查,全县大小泉点共462处,泉水总流量12.8立方米/秒,估算年产水量达4.937亿立方米。岩溶山区多以泉水集中排泄;非岩溶地区多以潜水沿沟排泄,泉点少,流量小。

水利

巧家县境内有巨型水电站——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此外有大型水电站1座、中型水电站1座、小型水电站35座,总装机60.54万千瓦。截至2020年,累计建成各类水利工程6692件,新增蓄水库容3894万立方米,耕地有效灌溉率提高至39.85%。

白鹤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第二个梯级水电站,坝址位于四川省宁南县云南省巧家县境内,距巧家县城约41千米,上距乌东德坝址约182千米,下距溪洛渡坝址约195千米。水库正常蓄水位825米、库容190.06亿立方米、水库面积216.49平方千米,坝高289米、坝顶高程834米,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624.43亿千瓦时,单机容量、抗震参数、地下洞室群规模等均居全球第一。水电站于2017年7月31日获国家核准,主体工程于2017年8月动工建设,计划于2021年5月下闸蓄水,2021年7月1日首批机组投产发电,2022年底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土壤

巧家县共8个土纲、13个土类、18个亚类、44个土属、66个土种。半淋溶土土纲含3个土类、面积484890亩,燥红土类、褐红土亚类主要分布在蒙姑镇、金塘、新华、巧家营等乡海拔1200米以下,大寨、茂租镇、东坪等乡海拔1100米以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褐土土类、燥褐土亚类主要分布于牛栏江沿岸的包谷、老店、铅厂、新店等海拔1200米以下,马树镇、炉房、崇溪、中寨等乡海拔1200米以下。红色石灰土类、红色石灰土亚类主要分布于巧家营、大寨、崇溪、中寨4个乡的高二半山区。

铁铝土纲面积1195990亩,含山原红壤、红壤性土、黄红壤3个亚类。山原红壤亚类要分布在包谷垴、铅厂、老店、新店等乡海拔1500~2200米,新华、金塘、蒙姑镇等乡海拔1200~1800米地带。红壤性土亚类仅分布在岩脚、噜布两个村。黄红壤亚类分布在新华、巧家营、金塘、蒙姑等乡海拔1800~2400米地带。淋溶土土纲含黄棕壤、棕壤、暗棕壤3个土类、3个亚类,面积2163860亩,是巧家分布最广的土壤。黄棕壤土类分布在新华、金塘、巧家营、蒙姑乡海拔2400~3000米以外地带。棕壤分布于新华、巧家营、养麦地、金塘、铅厂等乡海拔3000~3300米地带。暗棕壤分布在环绕药山、大红山海拔3300~3700米地带。

高山土土纲含亚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两个类。亚高山草甸土面积21060亩,占县土面积的0.44%,划属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寒漠土1500亩,为石子土属,土层浅薄,分布在海拔4000~4040米地带。水成土土纲有沼泽土类,沼泽土亚类,面积3500亩,分布于药山保护区中海拔3600~3800米的地方。半水成土土纲分为潮土土类、脱潮土亚类,分布在马树河、荞麦地河沿岸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带及尹武坝子。面积73800亩,占县土面积的1.54%。

初育土土纲种的紫色土土类,面积178380亩,占县土面积的3.72%。中性紫色土亚类,面积54960亩,占县土面积的1.14%,主要分布于新华、金塘、蒙姑镇、大寨等乡海拔2100米以下地带。酸性紫色土亚类,面积123420亩,占县土面积的2.58%,主要分布在铅厂、老店、大寨、茂租镇、东坪乡海拔较高或半湿润条件地区。人为土土纲为水稻土类,含3个亚类、11个土属、19个土种。育型水稻土亚类,面积54840亩,占县土面积的I.14%,是巧家的主要水稻土。分布于全县海拔2200米以下、有水利灌溉的地方。潜育型水稻土亚类,面积530亩,分布在七里、莲塘一带的“烂泡田”。淹育型水稻土亚类,面积4440亩,全县的雷响田均属此。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巧家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巧家县有耕地66855.35公顷,园地16891.94公顷,林地152039.97公顷,草地43328.71公顷,湿地869.5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759.29公顷,通运输用地4383.2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055.9公顷,其他土地19415.79公顷。

水资源

巧家县县境多年平均降水总量35020万立方米,年径流量15.060亿立方米,含地下水5.36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471.5毫米。过境河流年均入县水量1274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289亿立方米。境内河流属山区型河流,坡陡流急,落差大。以全县大于25平方千米的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31.97万千瓦。其中,以礼河、荞麦地河、马树河的水能蕴藏量占全县的55%。可开发利用的水能为9.6万千瓦、占水能总量的30.03%。

矿产资源

巧家县已发现的矿产35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8种,其中铅、锌、铝、铜金属矿产储量大、品位高,伴生镉、锗、镓、、银等矿产。现已探明以铅锌矿为主的矿产资源储量达150多万吨,铝矾土500万吨,铜矿床38个。非金属矿有石膏矿碳酸钙重晶石方解石晶体、莹石、花岗石稀土、磷块等,品质优、储量大,其中石膏矿储量达3亿吨、石灰石储量超过100亿吨。

森林资源

2020年森林资源监测,巧家县森林面积达到204.4708万亩,活立木蓄积达到73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2.68%。境内用材林以云南松、华山松为主,栎类次之。主要分布在县内二半山地带。防护林以云南松、华山松、栎类为主,分布于县内水土流失治理区。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巧家县境内野生植物约有163种,725个属,837个种,其中藤类植物11个科,17个属,20个种;裸子植物7个科,16个属,21个种,被子植物门145个科,692个属,约800个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15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1种:白皮五针松;属国家二级保护的4种:如银杏、子三尖杉、鹅掌嵌、杜仲观光木;属国家三级保护的有9种:厚朴、凹叶厚朴、华南五针松(原变种)、三尖杉等。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杜仲属、桐属、巴山木竹等13个中国特有属,有攀枝花苏铁等约20种中国西南特有种,有巧家五针松等10种药山自然保护区特有物种。有保护植物52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46种,省级保护植物6种。

动物

巧家县境内兽类约有近60余种,隶属6目19科,其中地栖性嘴齿目动物约10余种。鸟类共有13目30科83种,其中非雀形各目共21种,占25.30%,雀形目62种,占74.70%。按居留类型计,留鸟19种,占22.89%,夏候鸟52种,占62.65%,旅鸟10种,占12.25%,冬候鸟2种,占2.41%。鱼类共计116种,分别隶属于5目14科,鲤形目的种数最多,有91种。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陆栖脊椎动物262种,其中两栖类动物13种,爬行纲20种,鸟类164种,兽类6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云豹金猫、班羚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灵猫小灵猫、马冠鹿、水鹿等27种。

生态功能区

截至2023年7月,巧家县有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马树镇省级重要湿地2个自然保护地。

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涉及9个乡镇34个行政村,保护面积20141公顷,由药山和杨家湾两个独立片区组成。保护区植被有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干热稀树灌草丛、灌丛、草甸8个植被,其中原生植被类型、濒危物种构成的群落、冰川遗迹上发育的沼泽化草甸三类植被需重点保护。保护区有维管植物191科、680属、1406种,保护区主要地质遗迹燕山期至喜山期中晚阶段的古夷平面第四纪冰期遗迹、深切河谷、西南地区奥陶系单位巧家组。

自然灾害

巧家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灾、洪涝、倒春寒、冰雹、大风等。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全县易旱地带是江边河谷、二半山区,特别是江边河谷,暴雨洪灾常引发泥石流。

2010年7月13日凌晨4时许,巧家县小河镇因突降暴雨引发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截至14日14时30分,造成小河镇富民街房屋冲毁15户,17人死亡,28人失踪,43人受伤,受灾人数达1200余人。2017年8月3日凌晨2时许,巧家县老店镇大岩洞村因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导致2户6间房屋倒塌、4人失踪。2019年9月5日凌晨4时40分许,受强降雨影响,巧家县小河镇马鞍村烂泥箐村民小组发生滑坡自然灾害,导致2户9人失联。

巧家地处小江断裂、莲峰断裂、则木河断裂的交汇重接部位,晚近地质时期以来,构造活动强,地震频繁。2020年5月18日21时47分,在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造成巧家县3人死亡、24人受伤。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巧家县下辖2个街道,11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白鹤滩街道。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巧家县户籍人口总户数21.19万户,总人口61.4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3.6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33.3万人,女性人口28.15万人,常住人口44.91万人,出生率为9.52‰,死亡率为10.50‰,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3.3%。

根据巧家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巧家县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6353人,占总人口的23.01%;15-59岁人口为287261人,占总人口的62.15%;60岁及以上人口为68559人,占总人口的14.8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0646人,占总人口的10.96%。

民族

巧家县境内主要居民以汉族为主,有汉族、回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等16个民族,截至2020年末,少数民族人口3.32万人。汉族主要居住在城镇,彝族多定居在海拔1500-2600米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苗族主要居住在马鞍、竹山、拖车等村,布依族人口集中在巧家营、小河等地。

语言

巧家方言有4个方言点,即新华镇话、马树话、蒙姑话、东坪话。马树话包括马树乡全境及包谷垴、老店、崇溪、铅厂乡的一部;蒙姑话仅包括蒙姑乡南部;东坪话包括东坪、茂租、大寨、小河、六合、红山乡;其他乡镇属于新华镇话。巧家方言声母20个,29个韵母,县内4个方言点,新华镇话有29个韵母,没有撮口呼韵母;马树话31个韵母,蒙姑话29个韵母,也没有撮口呼韵母;东坪话有33个韵母,有撮口呼韵母。巧家方言有4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巧家方言基本没有儿化韵,只有儿音节,名词性语素重叠,构成名词,重叠形式是“AA”。

宗教信仰

巧家县境内主要宗教有道教、佛教、基督教。道教传入无考,人数亦不详。佛教传入巧家,约在清康熙。县地最早修建的寺庙,为原县属三甲、五甲的观音庙,均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基督教清末民初传入巧家,先后有意大利籍、法籍传教士在县城和今马树乡噜布村建立教堂。继后又有南斯拉夫王国西班牙籍神职人员到巧家传教。

经济

综述

巧家县是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重要节点,位于滇中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昆明-成渝-长三角经济走廊的结合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2022年巧家县经济总量位居昭通市第四,第一产业种植业为主,主要为水果、蔬菜、坚果、中药材、肉牛、生猪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绿色能源产业为巧家县的工业支柱产业,境内有三峡集团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电新能源等大型企业。

2022年,巧家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4.22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7.7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3.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3.4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6.2:43.7:3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1903元。

第一产业

巧家县农业主导产业为蚕桑、特色蔬菜、生猪,优势特色产业为石榴、中药材、马铃薯等,农业主产玉米、水稻、小麦、大麦等粮食作物,蚕豆、马铃薯、甘蔗、花生、烟叶、棉、麻油桐、葵花籽、核桃、松子花椒、蚕茧等经济作物,以及蔬菜、水果、羊毛、畜产品等。

巧家县境内有万亩连片的冷凉蔬菜、蚕桑、烤烟、草莓、核桃、花椒、马铃薯基地各1个,千亩连片的甘蔗、火龙果、软籽石榴、杨梅、中药材、水果繁育、仿野生食用菌、荷兰豆、花椒新品种基地各1个。巧家红糖于2020年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2年,巧家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29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33.48亿元,林业总产值1.02亿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7379公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7457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9294公顷,粮食总产量达21.46万吨。

巧家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之一,境内有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小区2个、20万羽蛋鸡现代化养殖基地1个,千头黄毛乌金猪规模养殖场1个。2022年,巧家县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1.98亿元,肉类总产量达50789吨,禽蛋产量2376吨,猪出栏477016头,牛出栏14822头,羊出栏159690只,家禽出栏1148611只。

第二产业

巧家县工业产品主要有煤炭、铅精矿、锌精矿、、电力等。2022年,巧家县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38.36亿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12户。

巧家县的工业传统产业为矿产冶炼。2022年,巧家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水泥81.83万吨,铅精矿1018吨,锌精矿10651吨,商品混凝土31.44万立方米。

巧家县农产品加工形成以蚕桑、花椒、核桃、马铃薯等加工为主导,芒果、枇杷、石榴、小碗红糖等加工为支撑的农副产品加工体系。截至2022年底,巧家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共有农产品加工业(含个体工商户)2566个,完成农产品加工总产值1036826.2万元。2022年,蚕丝实现产量88吨。

巧家县被列入全国471个光伏扶贫工程重点实施县之一,能源开发为该县主要工业产业。截至2022年10月,已建成老店镇大岩洞风电场、老店镇三股水风电场、崇溪镇大赖石山风电场、崇溪镇新厂沟风电场、崇溪镇海坝风电场、药山镇洗羊塘风电场6个风电场,总装机达27.3万千瓦,累计发电446728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量58.24万吨。

第三产业

巧家县第三产业以社会消费为主导产业。2022年,巧家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9亿元,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完成1.01亿元、32.01亿元,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完成0.56亿元、4.33亿元。

2022年,巧家县接待游客116.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2亿元;2023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5.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86.95万元。

经济功能区

巧家县工业园区位于巧家县,占地面积155.15公顷,构建形成莲塘片区、海口片区、河玉片区3个片区的“一园三片”总体空间布局,截至2022年,园区内有3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000万元,工业增加值11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360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巧家县有各级各类学校420所,其中幼儿园209所,小学182所,初中21所,高中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90168人,其中学前教育15882人,小学38977人,初中22815人,高中11071人,职业学校1063人,特殊教育学校360人。实有在编教职工为489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85%,初中毛入学率105.99%。高考上线率99.94%,各级各类学校占地面积307.77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101.09万平方米。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巧家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数242个,其中公立二级医院2家、妇幼保健机构1家、疾控机构1家、民营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含分院)17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民族卫生所1所、村卫生所193所、其他医疗卫生机构21家。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数229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299人。

巧家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1年,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截至2023年8月,共有职工561人,设置21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巧家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个,有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为100%。巧家原创舞蹈《依依布依情》获第三届“彩云奖”,选送的节目《千针万线皆是情》分别获得昭通市第三届民族赛装文化节三等奖、组织奖、十佳传统服饰奖、十佳创意服饰奖。

体育事业

巧家籍运动员杨玉帅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田径男子1500米T46级比赛中获得冠军,李朝俊在男子田径T13级10000米决赛中获得季军,在云南省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巧家队员收获了3枚金牌、9枚银牌、3枚铜牌和一个第六名。境内有巧家县体育馆、巧家县公共体育场等体育场馆。

人居环境

2022年,巧家县新建景观节点13个、绿化点位14个、滨江大道慢行绿道9.5千米,新建垃圾中转站4座,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4%,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7%,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重要湖(库)监测水质优良率、主要河流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有口袋公园11个,绿地面积合计达到305.9万平方米,绿地率为38.4%。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巧家县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9360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2394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985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07230人,参加生育保险15179人,参加失业保险13403人,有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敬老院)9个,集中供养特困人员394人;有儿童福利院1所,集中供养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7人。

交通

综述

巧家县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格巧高速建成通车,规划建设“3铁3高”和金沙江航道、翻坝码头、港口、机场,规划建设格巧高速、会巧高速、都香高速公路、鲁巧高速、沿江高速5条高速公路和昭攀丽巧家段、东巧等铁路,都香高速、鲁巧高速、会巧高速已启动建设。

公路

截至2022年末,巧家县公路通车里程6413.1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3.78千米,国道135.47千米、省道131.15千米,全县建制村通车率达100%,村级公路硬化率达100%,村民小组通路率达90%,路面硬化率达70%。2022年11月,巧家复建等级公路正式通车,线路全长78.467千米,共有隧道14座,桥梁49座。主要公路线路为S303巧蒙公路、昭巧公路、金中公路、巧大公路等,境内设有巧家客运站。

航运

巧家县境内航运主要为白鹤滩库区航运,有蒙姑渡口、龙王庙渡口2个一类渡口,锈盘石渡口、棉沙渡口2个二类渡口,麻窝荡渡口、一家庙渡口等5个三类渡口。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巧家县有客运车辆421辆、班线客车244辆、城市公交25辆、出租车152辆。客运班线路56条,其中跨省线路8条、跨市线路6条、跨县线路4条、县内线路38条,平均日发班次214班次。

人文

综述

巧家先民和周边会泽县东川区先民共同创造了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堂琅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湖湘文化与本土区域文化交流融汇,境内遗存蒙姑镇石棺墓群、乾隆“安澜吉水”摩崖石刻等历史人文遗迹,有蒙姑镇拖坑村布依族“六月六”、小河镇马鞍村苗族花山节”、大寨镇车坪村彝族火把节”等民族风情,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一方面军红九军团在巧家境内历时14天成功抢渡金沙江,被确定为革命老区县。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巧家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

石匠房栈道

石匠房栈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巧家县蒙姑镇小江与盐水沟交汇处北4千米,修建于万丈悬崖之间,被称为云南省最古老的隧道。始建于清代乾隆,巧家县乡绅刘汉鼎出资修建,在悬崖峭壁间用铁锤子开凿出来的宽2米左右,长3000米的古栈道。后因洪水泛滥,石桥冲毁。清光绪七年(1881年),江西籍商人王世泰、贾永顺等再次捐资,在峭壁中凿石通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完工,栈道初开,名“刘公桥路”。后因数百石匠在开凿过程中不畏寒暑,食宿于石穴中。为铭记开凿者的功绩,便取名石匠房。

七兴坊

七兴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巧家县白鹤滩街道巧家营社区,建于民国八年2月(1919年),牌坊呈“凸”字形,坊墙为磨面清水砖墙,属“金包银”墙体,其砌筑方式为“空斗式”,单檐硬山顶,筒瓦屋面,高7.5米、宽12.8米、壁厚1.26米。设三门,中门高3.4米、宽2.2米;中门左右两门高2.81米、宽1.4米;中门顶阴刻行书“七興坊”,左右两门顶北部刻书“流芳千古”南部刻书“金江环抱”。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巧家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1项,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8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6人,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6人。

尹武刺绣

尹武刺绣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是一种具地方特色、融彝族汉族民间文化为一体的刺绣样式。该项目主要分布在巧家县老店镇尹武村。是融合彝族、汉族民间文化为一体的刺绣种类,主要采用直针和别针,特点是图案多样,其配色对比鲜明,色调厚重,极具少数民族风格。根据服饰使用功能的不同,有背带花、手花、鞋花、帽花、围腰花、老鞋花等;根据描绘对象的不同,有千层牡丹、石榴花土豆花、枣子花、桃子花、玫瑰花等。

巧家朱氏唢呐锣鼓

朱氏唢呐锣鼓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巧家县及周边地区影响较为广泛的民俗音乐。朱氏唢呐锣鼓以家族口传心授,父逝子承,吸纳本地唢呐优点,逐渐形成了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朱氏唢呐锣鼓演奏时主奏的唢响有一对,比一般民间常见的唢呐稍长,78厘米左右;哨口用麦秆,空管音高为降B调,音色低沉、浑厚。吹奏时还配有1支或2支海笛。2支唢呐一支为上手, 多翻高音;一支为下手, 多跌低音;一高一低,忽分忽合,或齐奏,或变奏,海笛穿插其间,甚为悦耳动听。演奏速度在一支曲牌的不断反复中逐渐增快。锣鼓有1个堂鼓、1 面大锣、1 副小钹和2面小马锣。锣鼓多作为唢呐的配器为唢呐做伴奏,也可独立演奏。朱氏唢呐锣鼓曲牌丰富,仍有完整的曲牌50余首。不同的演出场合,选用不同的演奏曲牌。

习俗

布依族“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传统节日中较为隆重的节日,有过“小年”之说。“六月六”当天,各家各户带上五色糯米饭三角粽子公鸡纸马等祭品,带上小孩,三三两两来到自家秧田的田坎上水出口处,焚香添酒杀鸡祭田,将鸡血滴在纸马上,插纸马。意为雄鸡吃尽蝗虫,粮食获丰收,马驮不尽。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苗族“花山节”

花山节云南省苗族盛大的传统节日。“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来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宣布“踩花山”节开始的那一刻,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彩旗迎风招展,一对对身着艳丽服饰,打着五彩缤纷花伞的苗族青年男女,就开始对唱山歌,跳三步舞、踏脚舞、狮子舞,相互倾吐爱情。另外,还有芦笙对调、斗牛、赛马、武术表演等比赛项目,优胜者都披红挂彩。

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云南彝族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在《太平广记》中被称为“星回节”,与古代彝族的十月太阳历有关。活动内容主要有:打牲烹肉,准备佳酿,祭献祖先神灵,邀请亲朋好友欢聚;白天举行赛马、斗牛、摔跤等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夜间人们就高举大小火把,成群结队,巡游于山冈田野,遍山火光的巡游之后,人们还会在广场欢聚篝火、弹月琴、饮酒歌舞,尽情狂欢直到通宵达旦。

艺术

文学

巧家县境内流传的彝文经籍有《彝族的起源》《洪水泛滥史》《献酒经》《解冤经》《指路经》《招魂经》《占卜经》《劝善经》《历算书》《经单簿》及家谱,境内族民间文学多口头流传,古歌、苦歌、反歌、酒歌、情歌、儿歌和传说,极为丰富。其民歌曲调有古歌、情歌、飞歌、丧歌等,排笙曲调则更有代歌曲、问讯曲、敬老曲、步行曲等。

戏剧

花灯戏是巧家县域内流传比较广泛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巧家花灯戏分为“愿灯”和“耍灯”。“出灯”前系列仪式及“愿灯”表演,表达了人们的一种原始崇拜。

工艺

县内苗族擅长刺绣、挑花、蜡染等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刺绣底料既用绸缎,也用麻布、棉布,挑花则多以平布为底料;喜用大红、水红、紫红、深蓝、深绿等色调。苗族女性从小习染,蜡染是用蜡刀蘸融化的蜡汁在底料上涂画所需图案,不打底样,也不借助规、尺等工具,即兴创作。将涂画好的布料投入染缸浸染后,置于清水中煮沸。蜡液融化,脱落,图案显示,有自然形成的白、蓝色纹。蜡染制品多用以制作围裙和“花衣”。

饮食

巧家县居民饮食居家习惯每日两餐,主粮以玉米、马铃薯为主,荞、麦、大米、红薯辅之,有包谷饭、疙瘩饭等,肉食以猪肉为主,蔬菜以白菜、青菜、萝卜、南瓜、豆类、豆制品为主。特色小吃有卷粉、熨斗粑、包谷粑、稀豆粉砂锅米线破酥包子、小米猪脚等。

稀豆粉

稀豆粉以荞麦面、豌豆为主要原料制成。豌豆磨成浆与荞面烙成薄饼并切成丝,混合加食盐、葱、姜、椿等香料即可食用,食用时喜欢与油条一起食用。苦荞丝味略苦,甜荞丝味略甜。

干豆蒸腊肉

干豆蒸腊肉,是以干豆与腊肉作为主要原料,将腊肉切成片与干豆在锅中蒸熟即可食,操作简单,味香。

特色产品

巧家县主要特产有马树红毡、小碗红糖、斑铜工艺品、天然蚕丝被、巧家奇石翼柄花椒、核桃、芒果、蓝莓、枇杷、草莓、火龙果、洞藏包谷酒、红山灰豆腐、大寨芭蕉芋粉条等。

马树红毡

马树红毡是云南省东北部山区的民间纯手工制品,所绘图案融汉族苗族彝族元素为一体,图案夸张,手法简洁,造型朴拙,色彩对比强烈,因是纯天然羊毛制作,柔软舒适,防汗防潮,防风御寒保暖。

巧家红糖

巧家红糖,俗称碗碗糖。用产于金沙江牛栏江干热河谷甘蔗,以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巧家榨糖工艺历史悠久,据民国《巧家县志稿》载,清乾隆,巧家蒙姑岳氏运铜到弥勒洲竹园镇,回程引进甘蔗种植,榨红糖技术也由此而入,种植及榨红糖逐渐在巧家金沙江谷地繁衍起来。

风景名胜

综述

巧家县是滇东北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风光类旅游资源主要有马树湿地及大白路万亩杜鹃、崇溪赖石山万亩草山、中国最美丽的鸟—栗喉蜂虎金塘栖息地白鹤滩镇中村乡村旅游、县城堂琅文化广场、龙潭公园、玉屏公园、魁阁塔、巧家一中黄花美人蕉自然景观。

重要景点

巧家马树湿地公园

巧家马树湿地公园位于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距县城60千米,距马树镇中心约4千米,海拔2400米,2007年划定为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16年被列入第二批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名录,保护区面积403公顷,包括占地240公顷的大海子湿地和占地163公顷的孔家营湿地,设置了1203公顷的禁猎区,是重要水禽栖息地。

魁阁塔

魁阁塔位于昭通市巧家县魁阁梁子北部顶端。初建于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2010年3月,巧家县动工重建。次年10月,“魁阁佛塔”恢复重建竣工。该塔为剪框架结构阁楼式建筑,除门窗外,全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外廊平面八角形,外廊塔层之间以砖雕、飞、斗拱组成的塔檐相隔,塔至上而下收分至塔顶共八层,斗拱飞檐。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9年3月,巧家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1年8月,巧家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