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绎 :邓绎

更新时间:2024-09-20 19:55

邓绎(1831年―1900年),清代湖南武冈州(今武冈市),1848年就读长沙城南书院;咸丰年间曾在武冈率乡勇抵御抵御太平天国军队的围攻;同治三年,被左宗棠聘为督府幕僚,授浙江省候补知府;同治五年还乡服丧;光绪四年,往浙江、江苏省江西省三省实地考察时政;光绪八年至十七年,先后主讲长沙校经堂、河南致用书院、武昌两湖书院等;光绪十八年,应两广总督张之洞的聘请,主讲广东河林课吏馆;光绪十九年,还居故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大甸湾故居病逝,享年69岁;著有《藻川堂文集》、《行军杂记》、《约言》、《恳言》等。

人物简介

邓绎(1831―1900),又名辅绎,字葆之,又字辛眉、纬龙,小名洪生;清武冈州南乡大甸湾(今武冈市大甸乡大甸村)人。

1831年生,为邓仁次子,邓辅纶弟,与邓辅纶、王闿运、李徨仙、龙汝霖被誉为“湘中五子”;聪颖强记,五岁能诗。少遭母丧,父赴远任,与兄相依;十四岁入州学;十七岁与兄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少年气盛,好论兵事,曾被取为生,但在科举中颇不称意,后遂弃绝此途。

咸丰二年(1852)省亲南昌市,寓居府斋娱园,与王运、孙月辈始究倚声填词,其父见之,以有损丈夫壮志训诫,自此辍作。

咸丰十年(1860)冬,太平天国朱衣点进攻武冈市,邓绎督乡勇坚守城池;翌年,训练乡勇保胜军100余人,抵御太平天国石达开的进攻;同治二年(1863),与人赴江西信州办盐差,曾子左宗棠幕府。左督师浙、闽,奏请以邓绎掌管营务,从征于嘉应,大获全胜,得员外郎衔,为浙江省某地知府,并赏花。

后来赏花翎一事颇遭曲折,邓以为有负平生之志,又与人不合,于是辞不赴任;同治五年元月,其父逝世,邓返乡服丧,僻居云山,博览群书,写成《云山读书记》28卷;光绪四年,专程赴浙江、江苏省江西省考察,又补续两卷,完成“宏简之学”;邓身在乡间,心系时事。

同治末年至光绪初年,邓绎主讲于武冈养贤精舍,光绪八年(1882)应陈宝箴之邀主讲河北省致用书院,作《警士铎言》以为规箴 ,引领河北儒风;不久,两广总督张之洞读《警士铎言》,以为“笃雅粹”,并“敬佩良深”,即书邀邓铎赴潮洲讲学;邓已受武冈市州尹沈孟南之请讲学于武冈,故辞谢,时为光绪九年(1883);光绪十五年左右 ,邓绎在广州柯林、虞苑之间为张之洞训导官吏;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在武昌区创建两湖书院,光绪二十年至光绪二十一年,邓讲学于两湖书院,任现学教习。

光绪十九年(1893)还居故里,闻知道光十三年(1833)知州王景章为扩建州署,筹措资金,于正耗银外,每亩又加征200文后,沿袭连征60余年,农民不堪重负,怨声载道,申告无门;邓乘湖南巡抚陈宝箴武冈市视察之机,激烈陈词,备言其害,力主废征,陈宝箴令知州丁兰正立即废征;州人欢呼雀跃,拥至邓府道谢。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邓绎卒于武冈大甸故里,享年67岁(一说卒于1897年)   。

人物思想

在思想上,邓绎宗尚儒学,他“颇好程朱,近王夫之”,有宋学倾向,在《谭艺》中对近代兼取汉宋学风大为赞赏。然而邓绎思想中早有背离道学之倾向;他博通子史,而于经少所发明,思想上并非专宗《六经》;他轻视八股,早年不赴试;兄长去世,而他在武昌,竟不奔丧,非儒者之行为,颇受人讥笑。

从《时务撮要·序言》中看,邓绎已受到西方思想影响,他不仅论及天下大势,同时说到英吉利的政治:“男女皆得为国主,惟长幼为序”。可见他的儒家思想并不纯。

与兄邓辅纶相比,邓绎的诗文声名次之,但自有其过人之处;治学兼宗汉宋,宋学影响更大。于诗歌不废以文为诗,宋诗派倾向显明;他说:“以文为诗者始于屈原之《离骚》,而杜、韩之诗歌继之以辞章之变,化随世代,因而古今不能限隔。性睿智而希圣者观其通,众人则束缚于绳墨之不暇耳。”  

人物著作

邓绎诗作甚丰,今存诗仅千首,多感时抚事之作,风格朴素自然,体现了“与古为新”的艺术追求;其诗论集中表现在《谭艺》一书,主张“诗法自然”,认为“诗为乐心”,乐以动情,故说诗以“情”为主,诗生成于“文化”,“文章之妙,协气天人。”

邓绎另著有《藻川堂文集》12卷、《行军杂记》3卷、《约言》1卷及著有《恳言》、《诵书分目》、《读书说》、《读书诸言》、《藻川堂谭艺》等教育专著多种,时称“通儒”。  

人物评价

王闿运在《邓郎中墓志铭》说:“曾、胡讲武,二邓昌文”,将二邓与曾国藩胡林翼并论,虽说欠当,但也可见评价之高。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