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

更新时间:2023-05-12 15:07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芈姓(一作姓),屈氏,名平,字原,又字灵均、正则,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熊通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一说屈氏的来源是西周前期的楚国人屈紃),楚国丹阳归(今宜昌市)人,出身贵族。

屈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二十岁完成《橘颂》,入兰台宫成为楚王的文学侍臣。公元前319年开始着手准备推行改革,前318年由文学侍臣晋升为左徒,得楚怀王信任,参与商议国家大事,及外交事务。后因上官大夫和旧贵族的挑拨,受楚怀王疏远,改任三闾大夫,负责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节日以及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管理、教育。后因坚持联齐抗秦,被楚怀王流放至汉北,反对楚顷襄王与秦联姻被流放江南。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旧历端午节,得知楚国郢都被破,怀石自沉汨罗江,终年62岁。

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在《诗经》的四言体和当时中国南方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出“骚体”;以奇异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开拓了浪漫文学作品的写法;继承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他的浪漫主义精神影响了陶渊明李白苏轼李贺等后世作家。他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他开创的骚体诗歌为后世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著有《离骚》《天问》等作品,他的作品出现以后,“风”和“骚”就成为中国古人对诗歌所悬出的两个最高标准。他君臣契合,举贤授能的”美政“思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坚守在自己的国土的爱国精神,给后世作家作出了示范。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人物生平

出身与早年经历

楚宣王三十年(前340)正月初七日,屈原出生在楚国归(葵,通)乡屈原村(今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屈原村)香炉坪,与楚怀王同为芈姓后代,是熊通熊通的儿子子瑕的后人。子瑕封于屈地,以屈为氏。父亲屈易,字伯庸,任大莫敖之职,是一个具有文化修养的人。屈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知识丰富,能看清政治形式变化,又善于外交辞令。屈原在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完成作品《橘颂》。冠礼之后,入兰台宫讲习《诗》《书》,成为楚王的文学侍臣。

变法求新遭诽谤

屈原生活的战国时期,号称七国。楚国在楚悼王时期开展吴起变法,国力日益强大。楚悼王死后,吴起被复辟的贵族杀死,改革停止。秦国坚持推行商鞅变法,国力强盛。七国中,国力较强的秦、楚、齐都想争雄称霸,统一中国。公元前319年,屈原与楚王商议之后,开始着手准备推行改革。

公元前318年(楚怀王十一年),楚、魏、赵、燕、韩五国共同出兵进攻秦国,怀王被推为纵长。同年,屈原由文学侍臣晋升为左徒,很得楚怀王的信任,常参与商议国家大事,颁发命令,接待宾客,应对诸侯等事。这年,楚怀王让屈原起草楚宪令,重新制定楚国政治法令,以法治精神改革内政大事。屈原拒绝了上官大夫提出的修改条文意见。上官大夫向楚怀王进谗言,诬陷屈原。在上官大夫和旧贵族的挑拨之下,楚王对屈原心生嫌隙。渐渐疏远屈原。楚怀王十三年至十五年间,屈原虽身在朝廷,却被楚怀王削去左徒职务。

忠君直谏遭疏远

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秦惠文王想讨伐齐国,让张仪出使楚国。张仪用重金通过靳尚贿赂怀王宠妃郑袖,怂怀王断绝与齐国的外交关系,愿意让出商於(今河南淅川县一带)600里地给楚国。楚怀王同意,楚、齐关系破裂。最后楚怀王只领到了6里地。十七年(前312年),楚怀王起兵攻打欺骗他的秦国。在丹阳、蓝田损兵折将8万余人,丢失国土600余里。怀王只好派屈原出使齐国,修复楚、齐关系。

秦国发现楚国派屈原出使齐国,便派人到楚国求和,同意归还侵占的汉中土地。楚怀王因为恨张仪欺骗他,不要土地,只要张仪。楚怀王答应了秦国的求和,使屈原的连齐游说付诸东流。楚怀王十八年(前311年),屈原从齐国回来,劝谏楚怀王杀了张仪。张仪已经用重金贿赂靳尚郑袖,让楚怀王放走了他。楚怀王听从屈原劝谏,派人追赶张仪,但为时已晚。此次劝谏,屈原重新获得楚怀王信任,出任三闾大夫,负责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的事务、节日以及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管理、教育,但不让他参与国事。屈原三十岁左右,开始创作《离骚》。

两次放逐

楚怀王二十年(公元前305年)左右,秦楚联合,互通婚姻。屈原坚持联齐抗秦,直谏怀王。屈原多次直谏楚怀王。楚怀王对他的态度越来越疏远。

怀王二十八年(前301),秦与诸侯兵进攻楚国,杀唐昧,取重丘。次年,秦再次进攻楚,杀楚军二万人,将军景缺死。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秦国一面出兵攻打楚国,连取楚国八城;一面约楚怀王去秦国的武关(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与秦昭襄王会晤。屈原得知后,拦车死谏,认为秦国乃虎狼之国,行事无端,建议楚王不要前往。楚怀王不听劝谏,把屈原放逐汉北。他听从儿子子兰不应当失去这次与秦国交好的机会的主张,一进武关便被秦国军队软禁起来,逼他割地。楚怀王逃到赵国。害怕秦国的赵国不敢收留他,怀王又被秦兵掳去。怀王被囚秦国,楚顷襄王继位,任命子兰为令尹,对秦执行投降政策。顷襄王二年二月,怀王客死秦,屈原作《哀郢》。

顷襄王三年(或四年)(前296年或前295年)秦楚绝交,屈原回到朝廷。

顷襄王接位第七年(前292年),楚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屈原反对,并指斥子兰对怀王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顷襄王十三年前后,屈原被流放、湘一带。

自投汨罗江

顷襄王十九年(前280年),秦军伐楚,夺去上庸和汉北一带地方。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白起攻克楚国郢都,楚顷襄王出逃东保陈城,苟且度日。郢都被秦军攻破的消息传来后,屈原被迫向东方逃难。屈原来到了玉笥山下的汨罗江畔。国家前途无望,个人理想毁灭,又适逢战火,命途多,屈原写完《怀沙》于旧历五月初五,怀石跳入长沙附近的罗江,终年62岁。公元前223年,楚被秦国吞灭。

代表作品

屈原的作品被称为“楚辞”“屈赋”或“屈骚”。但由于有关屈原的史料太少,学者们对屈原作品的探讨各执一端,无法确证屈原所有作品。选几篇有代表性的作品简介如下:

离骚》是屈原最早的作品,是中国第一首浪漫主义抒情长诗,详细的记录了屈原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屈原对于自身人生感受以及其对于自身独特人格的鲜明特点的表达。《离骚》一文的精神内核是屈原爱国忠君思想的体现。其以坚定的意志去切实地感知与觉察国家与人民未来的命运。诗篇中的忠怨之情,高洁的人格。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的起点。

《天问》写于屈原晚年。屈原对于社会以及人性已经有了深刻的认知,诗歌创作的技巧也已高度成熟,具有极高的文学性以及思想性。《天问》全诗由问答构成,约一百七十个提问,每一个问答之中都包含有神话故事。其用辞平实,所采用的大多是当时的民俗传说;结构与层次构思巧妙,林云铭评价其“点染呼应,步步曲尽其妙。”

《九歌》是一套祭祀神鬼的舞曲,是歌辞、音乐、舞蹈混合而成,是中国古代歌剧的雏形。《九歌》总的格调轻松愉快,内容真实地反映了楚国的社会生活与民情风俗,同时将作者个人情感融入了集体情感之中,将个人意识化入了集体意识之内。明代的胡应麟在《诗薮》中赞叹:“和平婉丽,整暇雍容,读之使人一唱而三叹者,《九歌》等作是也。”

《九章》是包括九篇诗歌的总题,主要是屈原流放汉北以及迁往江南期间所作的抒情诗歌。有人认为这些诗歌不是一时的作品,是由后人辑录在一起的。《九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离骚》大体相近,但更多的是采用写实的方法,叙述了诗人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它是了解和研究屈原生平思想的重要材料。其中《涉江》为代表的记行记实性诗章,开创了中国游记文学的先河。其对沅水上游两岸景物的描述,几甚成为后来范山模水的范例,这种记游文学后经元结与柳宗元的光大使其成为潇湘文学的一大特色

人物思想

政治主张

屈原的政治思想核心是实现“美政”。屈原的“美政”思想是在广泛地接受儒、法、墨、道各家思想影响的基础上自立一家,追求君臣契合,举贤授能;主张实行政治改革,联齐抗秦,完成天下一统。在政治改革中关注民生、系心于民,提出奖励农耕增加赋税,奖励士兵促进国家的军事实力;举贤授能,促进上通下达,破除君臣、臣民之间的隔阂,实行德治;禁止臣子之间结党营私。修明法度,实行法治,废除贵族的部分特权。在外交上主张联齐抗秦,统一天下。这符合楚国的利益和当时的时代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的进步思想,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高度。

文学思想

文学精神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在忧愁幽思之中愤而作《离骚》以述胸中之志,用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诗人情怀,开拓了迁文学的一条新道。他在《离骚》中批评楚王反复无常,偏听偏信,误国误民,在《九章·抽思》中指责了怀王的虚骄自用和性格多变,大胆批评楚王的失政和昏庸。对楚国贵族进行了批判,寄希望于贤人志士明辨是非。

爱国主义

“朝秦暮楚”“士无定主”的战国时代,名士们虽有“故国"的概念,却并没有必须忠于祖国的道德约束和法律规范,“周游列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生存方式。但屈原在政治上受排挤,受到生命的威胁,始终眷恋令他烦恼且愤恨的王朝与政府。在屈原的时代,爱国与忠君是统一的。屈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坚守在自己的国土上,是个深怀爱与恨的爱国者和殉道者。

文学成就

创建骚体文学

屈原在《诗经》的四言体和当时中国南方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出一种句式长短不齐、参差错落、鲜明生动、灵活多变的新诗体,后人称之为“骚体”。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创新。这种诗歌体式,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叙事铺陈,既有现实的写照,又有浪漫的情调,增加了思想容量,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成了汉赋以后中国各类文学形式均可模拟的形式,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屈原让诗歌从集体歌唱的民歌跨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新诗体在篇幅上、句法上、表现方法上有了许多发展。在屈原创作作品之前,如《诗经》和散见于各种典籍中的歌谣,大都采自民间流传的集体口头创作,内容单纯,篇幅短小。屈原采用民间文学的形式,在篇章方面,把《诗经》的短章发展为结构严整的长篇。有的抒情诗里,穿插着故事性情节,如《离骚》的设女劝责、灵氛占卜、巫咸降神,同时还出现了主题基本相同的组诗。在句法上,运用楚语方言,吸收流传于民间的中国神话,创造出句式句法参差灵活的新形式。并运用“托物以讽”的手法,层层深入的铺叙描述来反复抒情。在语言上吸收了大量的楚地方言,丰富了诗歌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加节奏感和音乐美。语助词“兮”的大量运用,促进句式变化,表达感叹抒愤的语气,富有抒情意味和感染力。大量运用双声、叠韵、重言字,如“零落”“纯粹”“謇”“”“岌岌”“法离”、“缤纷”“婵媛”“婉婉”“委蛇”等,使音调更加婉转而凄凉,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悲伤情绪。

开浪漫主义先河

屈原的诗歌以奇异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各种意象的描绘,开拓了浪漫文学作品的写法。屈原的作品大量吸收神话和传说,运用自己的幻想,组成自己所需的的故事情节、诗歌境界,诗中往往奇特幽深。为中国文学开辟了另一影响深远的传统,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如《离骚》以国家社会的现实状态当做前提,展示出充满幻想与神秘的色彩的浪漫主义氛围,开创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先河。文中日神为他驭,月神为他导路,雷师为他准备行装,甚至风鸟、飞龙、云霓都供他自由驱使,扶桑,咸池,不周,都是他所至的地方,想像之大胆,构思之奇特,幻想之丰富。

开创“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

屈原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诗经》中的比兴是一首诗中的片断,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是独立存在的客体。屈原开始把物与我、情与景交融起来,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情感、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扩大了诗歌的境界和表现力。在《离骚》中香花美草类的比兴有二十五种,此外还有不少的禾本科杂草、动物、服饰、男女恋人、媒人等等,呈现了比兴的丰富性。他以“美人”或喻楚王,或自喻;以鲜花香草表示高洁,用高冠奇服表示超俗,用高丘求女表示追求,以自然之物比喻人之性情。以美丽芳香的事物比喻公正廉沽勤劳崇高的品德,而以恶臭的东西比喻卑鄙自私贪婪奸的习性。

人物关系

后世影响

文学

骚体诗影响后世辞赋兴起

屈原的骚体诗歌除两字顿的节奏外,大量地创造和使用了三字顿的节奏,打破四言句式的诗歌作品,在它参差不齐的各种句式中,包括了五、七言诗的胚模,为后世五、七言诗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扩充了诗歌表现力对后代的影响,发展了民间艺术。汉代的赋——骚赋、汉赋(包括大赋、骈赋),汉代的诗——汉乐府、汉楚歌谣等都直接承继了骚体诗。诗、词、曲和其他文艺形式在这里得到的养分。屈原的作品出现以后,“风”和“骚”就成为中原地区古人对诗歌所悬出的两个最高标准。

浪漫主义促进后世诗歌发展

屈原作品作为中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开端,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浪漫主义精神影响了陶渊明李白苏轼李贺等作家。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是屈原创作的继承和发展。在《江上吟》一诗中,李白推崇说“屈平词斌悬日月,楚王台空山丘。”用鲜明的对比肯定了屈原的不朽。他学习屈原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大量罗织中国神话、历史人物、日月风云等入诗,构成一幅幅雄奇壮美的图画。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开辟后世表现手法

“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开辟了后世的所谓“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对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有着极大影响。例如张衡的《四愁诗》、曹植的《美女篇》、杜甫的《佳人》,以及许多咏史、咏怀、感遇、游仙的诗篇,都是直接、间接受到屈原这种作风的启发的。

思想

文学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屈原的作品体现出来的时光飞逝、美人迟暮的时间紧迫感和冷峻的死亡意识,引发人类共通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

屈原的关注民族、关心民、体察民情、情系民心的士子风骨成为后来潇湘文人所追随的一种精神楷模。如元结的《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等作品都表现了屈原的这种民之所本的政治理念,乐雷发的《乌乌歌》则反映了国家存亡关头一个在野知识分子的个人幽愤。

爱国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屈原深厚执著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精神,给后世作家做出了示范。后世学者,每当身遇民族危机、国家破亡之时,从他那里获得鼓舞和力量。汉初贾谊司马迁受到他精神上的鼓舞。唐朝李白和杜甫,都景慕屈原之为人。李白蔑视权贵、反抗现实,杜甫爱国忧民的精神,与屈原有着继承关系。中原地区历代诗人、作家,在遇到民族压迫的关头,写出慷慨激烈的爱国篇章;许多作家,在黑暗的政治时代,坚持理想,坚持斗争,崇尚节操,不隐瞒自己的爱憎,甚至在政治斗争中牺牲了他们的生命。这种精神,可以在屈原身上追溯其源。“五四”前后,屈原的爱国主义和不倦追求真理的精神,对于当时鲁迅的战斗是有力的精神武器。《离骚》《天问》《九章》等文,反映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开拓了迁谪文学的一条新道。

人物研究

生卒年考证

关于屈原生平考证的主要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屈原作品本身和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屈原出生的年月日,司马迁《屈原列传》没有记载,唯一的根据是屈原《离骚》中的“摄提贞于孟兮,惟庚寅吾以降”,摄提是寅年,孟陬是寅月,庚寅是寅日,“贞”与“正”通。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首次提出屈原生于寅年寅月寅日。但古代历法种类繁多,以不同历法为根据推算屈原的生年,结果就不一样。林庚在其《屈原生卒年考》和《民族诗人屈原传》及其附表中,考定屈原生于楚威王五年(公元前335年),卒于楚顷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终年40岁;曹耀湘在其《屈子编年》中,考定屈原生于楚宣王十五年(公元前355年丙寅),卒年为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终年77岁。在郭沫若在世的时候,通用的是采用郭沫若的“岁星纪年”推算;郭沫若去世后,《中国大百科全书·屈原》改用浦江清的“木星周天密率倍数”法推算。

生年考证

南宋朱熹作《楚辞集注》,认为屈原生于寅月寅日,却未必生于寅年。清代学者邹汉勋用殷历推算,首次考定屈原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前343戊寅)正月二十一日;清代学者陈旸用周历推算,在《屈子生卒年月考》的考证,同近代学者刘师培用夏历在其《古历管窥》)中的考证结果相同,考定屈原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姬扁二十六年的三月二十二日(寅年寅月寅日);游国恩在其《楚辞概论·屈原传略》中,考定屈原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正月寅日,后来在其《屈原》一书中修正了原来的意见,改为楚宣王三十年(公元前340年);郭沫若在其《屈原研究》中,用“岁星纪年”即“太岁超辰法”推算,考定屈原生于楚宣王三十年(前340)正月初七日;浦江清用“木星周天密率倍数”的方法推算,考定屈原生于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日;胡念贻在《屈原生年新考》中肯定了浦江清的推算法,推算屈原生于公元前353年正月二十三日。

之后,天文学家同楚辞学家一道参与屈原生年的考证,根据天文知识和地下文物资料进行再推算。汤炳正考定屈原生于楚宣王二十八年(前342年)夏历正月二十六日。陈久金考定屈原出生于楚宣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1年)周历正月庚寅日。郭元兴考定屈原生年与汤炳正同,生日定为夏历十月初一日。潘啸龙考定屈原生年与陈久金同,生日按“周正”定为前341年正月初二,即“夏正”前342年十二月初二日。据《哀郢》《怀沙》及《史记·楚世家》推测其卒年月日,黄文焕考定为楚顷襄王十年(前289),林云铭考定为顷襄王十一年(前288),蒋骥定考为顷襄王十三四年或十五六年(前286-前283),刘梦鹏考定为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

卒年考证

屈原卒年考证依据主要是有关史实和屈原作品本身。《史记·屈原列传》没有明确记载屈原卒年,只是提到贾谊刘恒前元三年(前177年)作《吊屈原赋》。这是关于屈原卒年的最早的记录。明代,黄文焕文焕《楚辞听直》根据屈原被流放和《哀郢》“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等,断定屈原自沉于楚顷襄王十年(前289年)。清林云铭《楚辞灯》将楚怀、襄二王大事与屈原事迹一并考证,断屈原卒年为顷襄王十一年(前288年)。蒋骥考证屈原卒年比这个时间要早。“五四”以后,梁启超、陆佩如等则推测屈原沉江的年代为顷裹王九或十年(前290或289年),没有实证。钱穆认为屈原投水而死,是顷襄王三年(纪元前二九六年),屈原四十岁。聂石樵判定屈原的生命终结于楚襄王十四年,即公元前285年。

左徒职掌考证

屈原任职的左徒是一个怎样的官,学者们有不同的考证。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屈原列传》说:“左徒盖今左右拾遗之类。”从八品谏官。有学者考证左徒一般由王族担任,是负责内政外交的秘书长。大多学者据黄歇由左徒晋升令尹这一史实,以为左徒之职仅次于最高行政长官令尹,如欠打新、游国恩、郭沫若、聂石樵等都持这种观点。姜亮夫认为是职位比较高的,与汉制太常相似的职位,林庚则说左师是太傅之类的官。赵逵夫在《左徒·征尹·行人·辞赋》一文中考证“徒”、“尹”二字是双声假借,“左徒”是中原国家所谓“行人”,是指负责外交的官员。汤炳正说左徒是左登徒,姚小鸥认为左徒是太仆之类的官,王一军从左徒执行职务考证,左徒即左司徒之略写。

作品考证

屈原的作品到底有几篇,楚辞学家们莫衷一是。东汉班固的《汉文·艺文志》说“屈原赋二十五篇”,但未列篇名;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列出屈原作品《离骚》《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九歌·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湘君》《湘夫人》《国殇》《礼魂》)、《天问》《九章》(九篇:《惜颂》《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远游》《卜居》和《渔父》等二十五篇,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有记载的是《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及《怀沙》五篇。

胡适为首的新派说,认为这二十五篇中只有五篇是屈原的作品,其余二十篇还没有可靠证据证明是屈原的作品。其中《远游》被认为结构与司马迁的《大人赋》相似,有些语句相同,不是屈原的作品。《卜居》《渔父》是十分熟悉屈原的同时代楚人所做。作品中大部分内容是屈原同卜者、宋教仁的对话,代表了屈原的思想,计入屈原的作品中。

其中《招魂》,司马迁游国恩、郭沫若等认为是屈原的作品。王逸认为是宋玉的作品;《大招》是景差的作品;《九辩》没有定论。

子女数量考证

关于屈原有几个子女,主要有六种说法。

“四子”说:《衡阳屈氏宗谱》《中华姓氏源流史》,邵阳市清代乾隆修撰的屈氏家谱,四川泸县、双流区的清代屈氏族谱均记载屈原有四子。邵阳清屈氏族谱还记载了四子的名字:长子承开,次子承元,三子承天,四子承贞。

“三子”说《耀州志》与安徽东至县黄荆村保存的乾隆四十一年屈氏族谱记载屈原有三个儿子。一个记载屈原死后,他的3个儿子都进入秦国,在耀州区的,改姓孙,隋唐医学家孙思邈是其后裔;在韩城市的,改姓房,阴阳家房寅时是其后裔;居蒲城县的,仍然姓屈。黄荆村屈氏族谱则记载:长子称孟师文华公,次子称忠虞武安公,三子称季敏孝思公。

“二子”说北京国家图书馆和江苏大学常熟市图书馆珍藏的《临海屈氏世谱》记载屈原的儿子,一个叫屈署,一个叫屈,又称屈侯鲋,临海屈氏是屈原后裔。

“一子一女”说清代长沙府志》和《桃江县志》记载屈原有一女名叫绣英,也称纬英,其墓在益阳市花园洞。明代《蕲州志》记载屈原有一个俗名“黑神”的儿子。清同治年间的《益阳县志》则说屈原有一个俗名“俗呼凤凰神”是儿子。

“一子”说麻城市沈家庄保存的民国七年的《熊氏族谱》记载屈原有一名“岳”的儿子。因屈原受“冤屈”而死,又因其远祖叫熊绎,于是他的这个儿子又恢复了熊姓

“一女”说湖南汨罗一带民间传说屈原有一女叫女嬃,汨罗屈原纪念馆原馆长、屈学专家刘石林写《汨罗江畔屈子祠》对此考证,也认为女嬃为屈原之女。

其他研究

出身学者一般都认为屈原出身王族子弟,聂石樵从屈原自己的作品《九章•惜诵》“忽忘身之贱贫”以及东方朔《七谏》之“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考证屈原出身“贱贫”、落魄。他虽与“楚之同姓”,但和楚王的亲戚关系已经比较远”。

屈原故里关于屈原故里有浦江清吴郁芳、喻宗汉、朱风元等人的荆州说(今湖北省江陵),郭沫若、游国恩等的秭归说。

屈原族别龙海清、龙文玉、龚维英等人认为屈原诞生于苗区,属苗姓;他的作品涉及苗语方言、苗区名物、苗区风俗等,屈原可能属于苗族

屈原的经历黄崇浩认为楚怀王为太子时,屈原当过他的老师。陈彤、尚永亮潘啸龙、路百占等等对屈原被放逐的原因、时间、次数和地点等进行了考证。浙江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学者王德华认为,屈原约于怀王十五至十六年(前314一前313年)之间被疏远,怀王十七至二十年(前312-309年)之间被疏而复用,怀王二十一年(前308年)被流放汉北;楚顷襄王元年(前298年)被遥逐江南。也有学者认为关于屈原的放逐,可能是前后两次。一次是汉北,约在怀王末年;一次是江南,约在顷襄王时期,但其年代,很难确定。

人物评价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评价:屈原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王逸在《楚辞章句序》中评价屈原: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评价: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

朱熹在《楚辞集注》中评价屈原:托为此行,周流上下,而卒返于楚焉;亦仁之至,而义至尽也。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评价屈原:继吴起之后,在楚国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是在楚国推行‘法治’的政治家,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他在文学方面成就太大了,所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他的文学成就所掩。

《楚文化史》评价屈原:老子学派的发展有两个趋向:其一是发展为庄子哲学,其二是发展为稷下学宫精气说。稷下精气说在南方的代表是屈子哲学。

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班固评价屈原:“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李白在《江上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苏轼说:“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

梁启超说:“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必推屈原。”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赞:“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郭沫若说:“他的时代的确是群星丽天的时代,而他在这个时代中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

毛泽东说:“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闻一多认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1953年,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作为当年全世界纪念的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苏联科学院院士H·T·费德林教授认为“屈原诗篇有着固有的民族特色,然而也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屈原的思想是全人类的财富。”“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不朽名字,排在中国诗歌、世界语言艺术最优秀的作者的前列。”

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科学和艺术科学院成员,亚洲研究协会成员詹姆士·R·海陶玮认为“一个大诗人(屈原),又如此追求创新,这在世界文苑中确实极为罕见”。

文艺报》在第11号社论《屈原和我们》中评价“屈原是世界性的伟大诗人,是登上世界文学史最高峰的人物之一。”

后世纪念

屈原祠(屈原庙)

湖北秭归屈原祠

屈原祠最早建于屈原的诞生地乐平里,时称屈原庙,又称三闾庙,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宋元丰三年(1080)宋神宗赵顼封屈原为“清烈公”,屈原祠改名为清烈公祠。在元、明、清时,屈原祠进行过多次修缮。1978年(《中国的祠堂与故居》记载重建时间为1975年),因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库区水位升高,屈原祠从归城东五里江边的“屈原沱”山丘,迁至县城东三里的向家坪,按原貌重建。屈原铜像立在屈原祠内正中草坪。塑像后是屈原纪念馆,采用中国民族形式建筑,大屋顶,琉璃瓦,粉白墙,上下两层。馆后还建有屈原衣冠冢。1980年屈原祠正式对外开放,1981年12月31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三峡工程,屈原祠再次搬迁,至秭归东部新县城凤凰山。2010年6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沙市江汉南路屈原祠

湖北省沙市江汉南路东侧的江渎宫,又叫佑德宫,始建年代不详,相传是屈原作三阊大夫时的居址。最初叫屈原祠,《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江渎,楚屈原大夫也。”江渎即江神,屈原投江而死,人们也就把他作为神来祭祀。南宋时重建后改名江渎宫。

湖南汨罗县屈原祠

汨罗县屈原祠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是汨罗市江边的汨罗市屈原纪念馆,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移建到距汨罗县城15公里的玉笥山。祠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354平方米。正面山墙上用17幅浮雕表现屈原生平及其作品写意。祠内分三进院落。祠正中镶嵌着五龙捧圣石雕,后殿供奉一尊屈原全身塑像

屈原墓

屈原墓原位于秭归县凤凰山屈原故里景区内,是衣冠冢,重建于清道光七年。1976年,兴建葛洲坝水电站时,同屈原祠一起搬迁到秭归老县城向家坪。按清代墓室扩建,墓门三层,青石盖瓦,鳌鱼翘角,青狮白象。墓前的门阙、石坊等,是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原物。2006年因三峡大坝兴建,将其复建到凤凰山上。

屈原故里牌坊

屈原故里牌坊位于城东迎和门外,清光绪十年(1884)建。重檐木结构,上有郭沫若1965年10月25日题字“屈原故里”。右侧并立巨型石碑两座,曰:“楚大夫屈原故里”“汉昭君王昭君故里”。

读书洞

读书洞又名洞辟书堂,是归州八景和三闾八景之一。洞室高约2米、宽4米、深3米。洞中有石凳石几,传为屈原吟诗处,故名吟诗台。《归州志·山水》载:“州城东北百二十里三闾乡,相传屈原读书洞,遗址尚存。”

屈原岗

屈原岗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位于西峡县城东南15公里回车少屈原岗村学校内。现存屈原岗碑1通,呈长方形,高185厘米,宽64厘米,厚15厘米。碑阴有清人邱铭勋撰写的碑文,碑文记载:楚怀王不听屈原劝告,攻秦兵败,在返楚途中,路经此岗,回想起没听屈原劝告而遭惨败,悔恨万分,大呼屈原。后人以此纪念屈原,把此岗取名“屈原岗”。此碑立于清宣统三年。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活动

发行邮票

1989年6月7日,中国台湾发行《中国古典诗词邮票-楚辞》邮票一套四枚以纪念屈原。票面用诗画表现《离骚》《九歌少命司》《九章涉江》《九辩》中名句。

屈原文学节

2009年5月27日,由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办屈原文学节在园源鼓里三峡格日县举行,历时近5个月。

端午文化节

2010年,屈原政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是由中国文化部,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湖北省政府联合主办的文化类节庆活动。这是“中原地区端午节”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宜昌市秭归县举办首个国家级瑞午文化节。期间,有祭祀屈原的活动。

中国屈原学会

2015年中国淮阴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六届年会在淮安市召开,同时庆祝中国屈原学会成立30周年。

纪念日

2023年正月初七,屈原2363周年诞辰纪念日,湖北秭归屈氏后裔们自发聚于凤凰山屈原祠、屈原村屈原庙前,以拜寿之礼纪念屈原。同年6月,岳阳汨罗市屈原管理区举办2023年湖南省国际文化旅游节暨纪念屈原逝世2300周年系列活动。

相关传记

相关传说

端午节由来

据《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力主变法图强触犯贵族集团的利益,加上别有用心之人的诽谤,被放逐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郢都。屈原眼看国破家亡,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明志。屈原死后,楚国百姓自发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粽子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此后,演变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神鱼送屈原

相传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条金色神鱼将他的尸体吞下,游至香溪河口,然后吐出来。香溪河口在屈原故里附近,屈原之姊便将其弟尸体安葬在香溪河口,并在此定居。秭(姊)归之名也由此而产生。

三星对半月

屈原从小爱读书。他姐姐女须,常常做着针线活儿陪伴他到天亮。为挣钱买灯油,姐姐常常等屈原睡了,把纺车移到堂屋门口,就月光纺纱纺线。一天夜里,屈原发现了姐姐的秘密,等姐姐睡了以后,悄悄起来照着月光读书。

一次,他听老师讲后羿射九日的故事后,当天夜里,他找来一个风筝,安了个低碳钢丝钩,把风筝放到月亮跟前,钩住月亮,拉下来挂在窗外柳树梢上照明。当时玉皇大帝正陪王母娘娘对月饮酒,忽然月亮不见了。玉帝立即派出众神寻找。发现月亮被一个小孩拴在熏炉坪的柳树上,玉帝马上命哮天犬去取。天狗来到了香炉坪,一口咬住了月亮。屈原看到了大喊天狗吃月亮了,惊醒了姐姐和香炉坪的人们。大家敲钟鸣锣聚集拢来把天狗吓得使劲往天上蹿。结果用力过猛,一咬牙却将月亮咬破了,一半儿月亮掉在屈原门口的平坝上,摔得粉碎。月亮被咬破了,王母娘娘怕玉帝震怒,拿出一面大圆镜挂在空中,代替月亮。她又见屈原这么好学,就顺手摘下三颗星星,丢在屈原家对面的松柏岭上,让星光照着他读书。

至今,香炉坪前,有一个半月形的水田,被称为半月田;松柏岭上,有三个并列突起的山峰,叫三星堡。人说,这些都是当时“天狗吃月亮”留下的遗迹。

照面井

相传,少年屈原无论做什么事或到哪里去,都要带一面小镜。一次,屈原在读书洞里读书,读着读着,打起瞌睡来。忽然,小镜子从他的袖筒里掉石桌子上惊醒了他。他拿起小镜一看,镜中的屈原问他想做啥。屈原赶紧集中继续学习。

又一次,屈原在耕田。耕着耕着,饥渴难忍,他停下犁头准备回家休息。忽然,他的小镜又跳出来。屈原对着小铜镜一看,镜中的屈原问他想做啥。屈原生出一股倔劲,把田耕完了。

还有一次,屈原看见一只猎人打伤的獐属准备带回家,吃上一顿。一弯腰,小铜镜掉到地上,里边的屈原问他想做啥。屈原又羞又愧,把小动物还给猎人。

后来,屈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又有学问的人,楚王召他入朝做官。为表达对亲人们的谢意,他把小铜镜留赠给他们。乡亲们欢喜地争着观看,一失手,小铜镜落到山坡上,变成了一口水井。井水清亮对着它望,活象镜子。据说,有时候里边还会露出屈原的影子。

玉米三丘

屈原被怀王放逐到汉北的时候,曾回家乡住过三个月。当时,恰逢天旱,太阳接连烤了九九八十一天。老百姓打光了山上的野兽,挖尽了山上的野菜,纷纷外出逃荒。

屈原拦住了逃荒的百姓让大家随他回去抗灾。屈原拿出从齐国换回的谷种,选了三块月牙儿似的田,又在王寨山上找到了一股泉水,掘井引泉,把谷种育成秧苗,栽满了三块月牙田。秧苗栽下的头一天,泉水还有碗口粗;第二天,只有酒杯儿粗了;第三天,泉水变得只有一根纱线那么细微了。秧田里开了裂缝,禾苗枯萎了。屈原和百姓们坐在田埂上,守在泉水边,望着渐渐干涸了的秧田和枯萎了的禾苗,心里很难受。屈原流下了眼泪,眼泪滴在干涸的泉水沟里,滴在枯焦的禾苗上。滴了屈原眼泪的泉水沟,又变得有碗口粗了;滴了屈原眼泪的禾苗又转青生长了。

三丘月牙田稻谷丰收了,百姓们从这儿弄去谷种,禾苗旺盛,年年得丰收。从此以后,屈原亲自种过的那三块月牙田被归洲的百姓叫做“玉米三丘”。

我哥回

屈原有个妹妹叫屈幺姑。屈幺姑十八岁那年,屈原被放逐到江南去了。消息传来,屈幺姑关在房里哭了三天三夜。第四天清晨,她穿着绣有翠绿柑桔叶儿的衣服,系着描有兰花瓣儿的罗裙,爬上王寨山顶,朝东南方眺望,含着眼泪呼唤:“我哥——快回哟!我哥——快回哟!”

屈幺姑在王寨山顶上望了七七四十九天,天天不断呼喊“我哥回”。屈幺姑喊哑了嗓子,嘴唇上流着一滴滴鲜血,还站在王寨山顶上朝东南方望着,喊着。

屈原在汨罗江抱石投江这一天,屈幺姑突然变成了一只羽毛金绿、嘴巴殷红的鸟雀儿。她张开翅膀,向东南方飞去,凄厉地叫着:“我哥——回哟!我哥——回哟!”从此以后,每逢端午这一天,在屈原故乡的苍山翠林里,在西陵峡的云崖雾岭间,到处都可以看到“我哥回”鸟,到处都能听见“我哥回”的鸟叫声。

艺术形象

戏剧形象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