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基金会 :1973年在香港设立的私人慈善机构

更新时间:2024-09-21 10:32

邵逸夫基金会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于1973年在香港设立的私人慈善机构,其宗旨是协助促进教育、医疗和艺术事业的发展。截止至2008年,邵逸夫捐助内地事业的资金达32亿元,受惠学校及教育项目近5,000个,遍布31个省、市及自治区,“逸夫楼”也遍布中国大地。

简介

邵逸夫基金会是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于1973在香港设立的私人慈善机构,其宗旨是协助教育、医疗和艺术事业之发展。邵逸夫先生对内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情有独钟,不遗余力,自1985年起,该基金会与教育部合作,每年向内地提供巨额教育捐款,历年资助的金额累计超过30亿港元,修建大学、中小学教育项目超过4500个,受惠学校遍及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

邵先生爱心助学,在中华大地传为美谈。该基金会还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亚洲、欧美等国家和其他地区,开展有关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援助工作,并设立奖学金等项目。该基金会向内地教育赠款情况介绍 1985年以来,邵氏兄弟基金会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支持内地教育事业发展,迄今赠款金额累计达262,995万港元。教育部与邵氏基金会合作,采取捐款与项目单位资金配套的做法,共同建设了大学、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的3808个项目,涉及项自有: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艺术搂、学术交流中心等。

相关资料

由邵氏基金会捐建的教学设施,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商事案件标准、市、自治区,为支持内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宝贵贡献。近年来,为配合国家西部开发的伟大战略,该基金会的捐赠,重点支持了西部的大中小学的教育设施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值一提的是,每当内地一些省份遭受自然灾害时,邵逸夫先生都及时地向灾区慷慨捐赠,用于灾区中小学校舍的重建工作。雪中送炭似的援助,令灾区师生永远铭记。长期以来,教育部和内地有关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及大学,高度重视邵氏兄弟基金会的捐款项目建设,各单位通力合作,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认真建好每一个项目截止目前,已建成的邵氏项目大多成为当地标志性的学校建筑,是师生理想的教学、科研场所,发挥着良好的效益。 2002年11月15日,“邵逸夫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邵逸夫奖”现设天文学、数学、生物学与医学三个奖项,该奖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第一届颁奖已于2004年举行。颁奖原则: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宗教信仰,而以其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性成果。且该成果对入类生活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为宗旨。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一设立就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

邵逸夫奖

邵逸夫奖于2002年11月成立,并由“邵氏基金会有限公司”管理及执行。

邵逸夫奖为国际性奖项,得奖人应仍从事有关的学术领域,在学术研究、科学研究及应用上有突破性的成果,或对文化艺术有杰出贡献,或在其它领域有卓越之成就。评选原则主要考虑候选人之专业贡献能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素,丰富人类精神文明。

邵逸夫奖现设三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奖、生物学与医学奖和数学科学奖,每项奖金一百万美元。提名及评审程序于每年九月开始,翌年夏天宣布颁奖典礼并于同年秋季颁奖。

邵逸夫简介

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原名邵逸夫),香港特别行政区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

邵逸夫祖籍宁波市,1907年出生于上海市,父亲是上海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后来人称“六叔”。邵受教于美国,19岁中学毕业便随兄长邵仁枚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从此对电影制作产生兴趣。他与兄长于1920年代活跃于中国的电影业。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曾与粤剧名伶薛觉先合作,拍摄全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粤语)。1928年,邵逸夫赴星马等地协助兄长发展电影发行公司。

1958年,与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电视广播合作,培训艺员。1980年,邵逸夫成为电视广播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同期,邵氏兄弟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减少电影,于1985年卖出全部院线,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由邵氏投产至暂停制作期间计算,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2000年,马来西亚的“天映娱乐”斥资4亿港元购入760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并花费2亿港元作数码复修。

多年来,邵逸夫捐助超过数以十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香港多间专上院校的建设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逸夫书院、香港大学的邵逸夫楼、香港城市大学的邵逸夫图书馆等。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万港元予12·26印度洋地震受灾地区。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以表扬他在娱乐事业的成就,港督麦理浩爵士主持授勋。1977年获英女皇册封为KNIGHT BACHELOR,赐予犹他爵士队衔头。1990年,小行星3789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在社会公益贡献。1998年,获特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勋衔。

2002年邵逸夫创立“邵逸夫奖”,第1届于2004年举行。奖项模仿诺贝尔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3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颁授一百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第一届的数学奖得主是陈省身;天文学奖为P. James E. Peebles;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为Stanley N. Cohen、Herbert W. Boyer、简悦威和Richard Doll。

邵氏兄弟中国星集团公司合作投资11亿港元,位于将军澳工业村的“香港电影城”,预期于2005年中期开幕。影城设施包括后期制作中心、行政大楼、摄影厂、电影院及展览厅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后,将再与演员签约,投资大约2亿港元开拍约15部新戏。

邵逸夫的慈善事业:2008年中国四川发生汶川大地震,邵逸夫捐款一亿。2009年香港地区特大水灾,邵逸夫捐款一亿。为援助台湾省“8.8水灾”,邵逸夫委托其夫人到赈灾晚会现场捐款1.08亿新台币

参考资料

邵逸夫:香港影视大佬的慈善情怀.新浪娱乐.2024-06-26

40年印迹 | “宁波帮”杰出代表邵逸夫 慈善英名传四海.中国宁波网.2024-06-2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