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起 :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

更新时间:2024-09-21 19:44

郑起(1932年-2023年8月31日),黑龙江省海伦县十二区兴盛村人。共产党员,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特等功臣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郑起1946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历任司号员、副排长。1951年1月3日,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釜谷里战斗中,郑起所在的志愿军三四七团七连奉命夺取和守卫釜谷里南山阵地。战至下午4时,七连班以上干部全部牺牲,全连仅剩7人。敌军再次发起冲锋,七连弹药耗尽时,代理连长郑起吹响军号,敌军以为志愿军即将发起反冲锋,随即退回山下。最终七连坚守南山阵地一昼夜,为大部队作战赢得了时间。1983年1月郑起离休,离休前任39军116师政治部副主任。2023年8月31日,郑起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2岁。

1951年10月,郑起作为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回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观礼,并受邀到毛主席家中做客。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郑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记特等功一次。1953年1月8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人物生平

郑起出身贫寒,两岁时父亲病故,不久母亲改嫁,他和爷爷相依为命,四处讨饭为生。13岁那年,爷爷去世,郑起成了孤儿。直到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到他家乡征兵,他才真正有了依靠,结束了孤苦伶仃的生活。

刚开始,部队首长觉得他年小体弱,将他分到团部担任卫生员和理发员,郑起却执意要去号兵班。部队首长看他态度坚决,批准了他当司号员的申请。当时,每个连有“司号员”,营编有“号目”,师团级单位有“号长”。“号长”是干部,负责培训“号目” 和“司号员”。那时,当个司号员是很令人羡慕的。

1948年10月1日,郑起奉命随部队向锦州市北面重镇义县进攻,遇到敌人猛烈反击。首长命令郑起吹响冲锋号。枪林弹雨中,他艰难地爬到屋顶昂首劲吹。突然,一发迫击炮呼啸袭来,郑起被冲击波从房顶掀翻倒地。战友将满脸是血、昏迷不醒的郑起送到了后方医院。原来,一块炮弹皮从郑起左耳下部贯穿,所幸没伤到大脑。弹片取出来后,脑神经受到压迫和损害,他时常会感到疼痛难忍。可伤势稍好转,郑起就立即归队,随部队转战南北。

1951年1月3日,志愿军第39军116师347团3营7连一路穿插到汉城以北40公里的釜谷里,直面英军第29旅皇家来复枪团的后卫分队。7连官兵顽强抵抗,坚守阵地,但伤亡也越来越大。危急时刻,身负重伤的司号员郑起急中生智,用尽力气跃出战壕,吹响了冲锋号。没想到,冲上阵地的敌军突然愣住了,调头飞快向山下逃去。战场上形势陡转,援军抵达后将敌人歼灭。郑起因此荣立特等功,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1年10月,郑起作为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回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观礼,并受邀到毛主席家中做客。军号为1953年志愿军政治部在朝鲜举办展览时征集,1959年移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郑起先后担任过司号员、排长、指导员、组织股长、师政治部主任。

人物事件

苦练吹军号

“那时,部队通信手段简单,军号是主要的通信联络工具,也是部队的特殊武器。”郑老回忆说,每到冲锋时,号兵总是第一时间跃出战壕,吹响号角。“在战斗中,号兵与指挥员、轻重机枪手一样,通常都是敌人的重点狙击目标,牺牲率极高。”在郑起看来,虽然“司号员”与“司令员”差一个字,级别也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但身后都是千军万马。

郑起被分到团部的号队练吹号,接到通知,他的嘴都乐成了瓢。可学吹号并非想象中那样美妙轻松,而是枯燥、单调,甚至痛苦。“为把上百个号谱背得滚瓜烂熟,得天天苦练……”郑起回忆说,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号队长就让他气沉丹田练习“拔音”。“拔音”也是极乏味的事情,从早到晚都是“哆、咪、嗦”3个音符。开始时,使出吃奶的劲儿,憋得面红耳赤,才能吹响那么一两声。后来虽不那么吃力了,但是气短,高音顶不上去,吹出的东西也不成调调。“苦练朝夕,就是为了打仗时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遇到什么特殊情况,都能把军号吹响,能准确无误将指挥员的命令传递出去。”郑起严肃地说,战场上一旦吹错,后果不堪设想。号谱有5个基准音,为了打牢基本功,号兵必须从最低一个音符练起,直到练好了5个基准音,才开始练习代表不同命令的号谱。嘴唇肿了消,消了肿。为了适应不同的作战条件,郑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常是站在高地迎着大风练号,训练结束小号里都能倒出水来。

军号退敌军

1951年元旦前夕,志愿军发起了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郑起和战友们顶风冒雪,奔赴战场。郑起:“朝鲜战场上冰天雪地,有时候不得不在下雪时蹚水过江,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中,我们突破临津江,上岸之后,我的腿都被冻硬了。”临津江是朝鲜主要河流之一,由东向西横贯于“三八线”南北地区,江面宽100-150米。在“突破临津江”的战斗中,郑起所在7连为尖刀连,担负第一梯队的突击任务。

战斗打响后,在火力掩护下,郑起和战友们毅然跃入江中,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酷寒,7分钟渡过水深过腰、冰冷刺骨的临津江,开辟登陆场,一举占领了敌军全部前沿阵地,战后,7连被授予“突破临津江英雄连”称号。

1951年1月2日,郑起所在的钢铁7连奉命攻战釜谷里,切断议政府通往汉城的公路。当郑起和战友们借助夜色掩护抢占了釜谷里后,敌军恼羞成怒,出动飞机、火炮和坦克,发起了疯狂反击,企图打通撤退的道路。在激烈的战斗中,7连指导员、副连长和几位班长全部壮烈牺牲,连长也身负重伤失去指挥能力。当敌人再次进攻时,连长厉凤堂身负重伤,被通信员强行背离战场。临行前,他吃力地把压在身下的手枪掏出来给司号员郑起,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郑起明白连长的眼神,如今,阵地上已没有干部了,连长像似在对他说:去指挥战斗!郑起对奄奄一息的连长说:放心,阵地由我负责,坚决守住!年仅19岁的郑起临危受命,指挥连队剩下的十几名战士继续战斗。

郑起对战友们说:“大家听我指挥,我们是全军闻名的钢铁英雄连,剩一个人也要打到底!”19岁的司号员郑起主动担起了指挥责任。“司号员,我们听你的,你指到哪我们打到哪!”大家纷纷说道。“大家好好打,也要留神,明天就进汉城了!”郑起说。他把全连的6名共产党员召集到一个工事里,说:“我们的伤亡很大,能坚持战斗的人不断减少,而且与团主力的联系中断了。我们面临的困难非常严重,但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我们要像连长、指导员还有牺牲的英雄们那样坚守阵地,哪怕只剩下一个共产党员,也必须坚守!”郑起重新布置了兵力,把现有的人编成3个战斗小组,并由剩下的6名共产党员分任正副组长,分成三角形把守,自己在前面负责整个阵地的指挥。这时,敌人的迫击炮向这个高地猛烈地轰击,并连续发起了进攻,都被高地上的勇士们打退了。

激战中,轻机枪手李家福的枪管被打坏了,接着有战士喊道:没有子弹了!郑起向堑壕周围扫了一眼,发现防御阵地前沿有许多敌人的尸体,心里暗自高兴起来:从敌人身上取子弹。他正琢磨着怎么通过敌人的封锁取到子弹时,李家福已熟练地把打坏的两挺机关枪拼成一挺,举起来说:“司号员,你看,这不又是一挺好机枪吗?”郑起把到敌人尸体中间去取子弹的想法告诉了李家福,让他掩护,然后爬出堑壕,迅速地向前奔跑。他的出现,惹来敌人机枪的好一阵扫射。他赶紧蹲到就近的一个炮弹坑里,机灵地截断一根树枝挑起了自己的军帽。军帽一露出弹坑,敌人一阵密集的机枪射击,把帽子打得左右摇晃。他趁机一跃而起,从一具一具敌人尸体上搜集弹药,一下子抱回10条子弹袋和一大堆手榴弹。不一会儿,敌人又发动进攻了,炮击延续了半个小时,漫天的烟雾、尘土,小山上什么也看不清,又有4名战友牺牲了。到了黄昏,阵地上只有7个人,大家又渴又饿,弹药再一次严重短缺。郑起鼓励大家说,现在是战斗的关键时刻,我们已坚守了一整天,绝不能在最后的一刻让阵地丢失。就是拼刺刀,也要把敌人拼下去!郑起把干粮袋中的最后一点干粮给大家分了,然后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英军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6辆坦克参加了向高地上的冲击,而步兵人数是前面数次进攻的几倍。等到已经能把英国人的钢盔看得很清楚了的时候,郑起发出了开火的命令。阵地上仅剩的七名中国士兵几乎是同时站起来开枪了,并扔出手榴弹。郑起一边打一边喊:阵地是同志们用血换来的!不能让敌人夺去!

敌人离前沿越来越近了,战士们的子弹全部打光,轻重机关枪都不响了。英军士兵已经拥上阵地,所有的中国士兵都端起了刺刀,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这时的郑起,多么希望能找到一件迎敌的武器呀。他的手摸到自己心爱的军号。他心想:我就是牺牲,也要让首长和战友们再听一听我的号声。嘀嘀哒嘀嘀嘀……郑起跑向阵地上最高的地方,站在那里,举起了自己的小钢号。站在被打塌了的堑壕上,挺起胸膛,忍着伤口疼痛,用尽力气,吹起了冲锋号。嘹亮的号声在釜谷里上空震荡。就在这时,稀奇的事情出现了,眼看就要到达山顶的敌人,一听到这震撼人心的军号声,疑惑了一下,突然停止了射击,急忙掉转过头没命似的往山下跑。在347团指挥所一直紧张地观察这个高地动向的人也迷惑不解,这军号声是什么意思?到底发生什么事了?郑起一遍一遍地吹,吹得嘴唇出血,敌人一直退到公路上。郑起站在山上一看,公路上已经起了大火,英军的汽车在347团主力的打击下开始燃烧,只有一辆空车突出了火网,一大群英国鬼子在后面狂叫着追赶……郑起知道他们跑不掉了。当团长李刚和政治委员任奇智登上阵地时,看见的是7个衣衫被刮成碎片、满脸烟尘遍体鳞伤的士兵。谁在这里指挥战斗?司号员郑起!郑起立正敬礼。团长政委大恸,和7个士兵热泪交融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被击溃,两个连被全歼。

回国受毛主席接见

釜谷里的战斗结束一年以后,郑起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观礼。在北京参观了几天之后,9月30日,郑起接到了一个红色请柬,上面写着:谨请光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中南海的怀仁堂。毛泽东宴请200多名各界来宾。毛泽东主席所坐的桌子是一百号,郑起坐的桌子是六十六号,由于排列的原因,郑起和毛泽东主席仅仅相隔一张桌子。郑起端着一杯酒,走向毛泽东主席。他说:“敬毛主席一杯酒。”毛泽东主席问:“是志愿军的代表?”郑起说:“是,从前线来。”毛泽东主席放下酒杯,拉起了这个年轻士兵的手。郑起回到朝鲜的战壕后,对他的战友们说,毛主席的手热热的,又厚又软。

荣誉奖项

人物生活

离休后,郑起始终为传承红色基因的行动。几十年来,即使身患疾病,他仍坚持在党政机关、部队和院校进行爱国主义宣讲上百场。2019年,郑起受邀回到老部队北部战区陆军某旅作报告。看到荣誉室里新增的一个个荣誉,郑起告诉官兵:“以前打仗是‘钢少气多’,如今‘钢’强了,‘气’更要足,英雄部队的血脉才能永远传承下去。”生活中,郑起始终保持着一名老党员的本色,朴素节俭,不以功臣自居。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在行动不便的情况下,郑起让妻子代表他向所在党支部交纳了一笔特殊党费,表达一名老党员对党的一片深情。在病床上弥留之际,他还嘱托家人不要给组织和单位添麻烦。

后世纪念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一把军号。它长33厘米、宽10厘米,金色号身上布满了绿色的铜锈。为馆藏一级文物。因为它是决战时刻冲锋陷阵的精神指引,更是生死关头转危为安的制胜法宝。这把军号的主人是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

参考资料

永远的冲锋号——追记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郑起.云南网.2024-03-13

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的军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2024-03-13

一把军号退敌军——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郑起的故事.中华魂.2024-03-24

永远的冲锋号.中国军网.2024-03-24

抗美援朝老兵记忆 | 郑起:吹响冲锋号,吓退敌军一个营.央广网.2024-03-13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与军号的传奇故事.人民网.2024-03-13

文物|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的军号.中国军网.2024-03-13

观文物 学军史丨7名战士坚守阵地,他用这把军号吓退敌军.中国军网.2024-03-1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