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百子桥 :贵州黔南州都匀市的桥梁

更新时间:2024-09-21 15:00

都匀百子桥,位于都匀市广惠路南端。都匀百子桥因桥为乡绅唐文升独资修建,又名“唐家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竣工。都匀百子桥位于剑江河上,东西向,长140米,宽8米,高11.5米,单孔净距10米,矢高3.5米。唐文升后代唐明德于桥心建“耸翠亭”,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战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剑水暴涨,冲坏桥基,唐树衡五次联合族人维修。都匀百子桥1944年为阻止日军前进,被炸毁,后由地方修复,1986年,都匀市政府又在桥上修建了歇山和瓦顶两层桥屋。1983年都匀百子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历

都匀百子桥,因当地唐姓家族筹建也称唐家桥,建于当时城北的剑江河之上,桥长140米,宽8米,高11.5米,结构为七孔石拱桥,因为历史悠久并且多次扩建装饰成为都匀大桥的典范,故都匀当地有一顺口溜“都匀大桥头”便是说这百子桥,用当地话说朗朗上口,却也能成为为难那些不熟悉本地话的访客的玩笑,可见百子桥已经深深融入都匀市人生活之中。

百子桥位于鹅翅膀北,架于柴河之上。传说年老夫妇周维丙与妻洪氏,年近五十,膝下无子,为方便柴河两岸行人捐资修桥。一年后,两人年龄加起来一百岁,喜得贵子,所以人们称此桥为“百子桥”。

古代

百子桥为郡人唐文升捐资创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当年唐氏已过半百,膝下无子,欲架桥以求继嗣。唐家祖上耕读为本,但却认为“积田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种;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积德以遗子孙,子孙长享太平之福”。唐文升秉持“家训”,独资建桥,历时五载,于爱新觉罗·弘历五十六年(1791年)落成。时任都匀市知府孙廷相题赠“功半洛阳市”匾嘉其善举。其后,唐文升的后代在桥上添建“耸翠亭”。著名清代史学家、贵州省学政洪亮吉曾登亭四眺,并作《登剑江耸翠亭望西北诸山》诗:“沿流都有鹭鸟飞,空翠时时沁客衣。忽讶危崖突人影,似惊鸣镝启山扇。回潭西去绿氵云氵云,一角楼台上夕曛。倾耳却闻空际响,入山云斗出山云。”。

咸丰五年(1855年),耸翠亭毁于兵燹。光绪十一年(1885年),唐泽芳修复桥亭,时任都匀知府罗凤仪题赠“缵绪宗功”匾。清末,剑江连年暴涨,桥基多处受损,唐文升六世孙唐树衡与族人倾力维修。

当代

1944年底,日寇进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守军炸桥溃逃。其后复经修葺。

解放后,仍作公路桥用,并于桥面两侧增建人行道和铁护栏。20世纪80年代,另建公路桥行车,百子桥退位,遂于桥上修建歇山顶桥屋,两端修建六角攒尖顶桥亭,桥头安置石狮,广种竹木,使百子桥的社会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当初唐文升修建百子桥,为的是积德求子。其后裔世代维修百子桥,出于“缵绪宗功”。而如今的百子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成了都匀市人民休息娱乐的文化活动场所,同时还是买卖民族民间工艺品的特殊商场。

历经沧桑的都匀百子桥,由于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于1983年被都匀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识之士建议,利用桥上建筑,举办桥梁展览,浓缩展出市内各种新老桥梁的照片、模型、图纸等相关资料在“桥城”都匀的龙头桥上筹建别具一格的桥梁博物馆,为贵州南线旅游增加一个亮丽的景点。

参考资料

我们一家终于团聚了,警察同志你们辛苦了.贵州法制网.2024-08-31

韦昌国《都匀文峰塔》.黔南组织工作网.2024-08-31

都匀:古桥换新颜 百子桥修缮完工.黔南州人民政府.2024-08-31

史海钩沉∣都匀百子桥.黔南州纪委官方微信公众平台.2024-08-31

都匀百子桥,原来藏着那么多秘密!.黔南文旅官方微信公众平台.2024-08-31

黔南最美地名故事——百子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政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2024-08-3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