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乡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金塔乡

更新时间:2023-09-25 14:17

金塔县乡位于金塔县城郊,全乡总面积116.1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1%,属温带干旱气候,总人口17851人,金塔乡处在鸳鸯池——塔院寺——榆树观和金塔——航天城的旅游黄金线上,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金塔乡位于金塔县城郊,全乡总面积116.1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1%,总面积中:耕地面积4.2万亩,占全县耕地的14.8%,园地面积2162.7亩,占全县园地的12.3%,林地面积1.79万亩,水域面积1.42万亩,居民点占地面积1.76万亩,公路占地0.49万亩,其它面积107.88万亩,地势低平,属金塔绿洲南端,亦称鸳鸯灌区,土壤状况主要是灌淤土类,多称为上岗地或土头地,土壤养分状况是有机质含量低,氮缺、磷少、钾够用。农田灌溉主要以井灌为主,全乡有农用机井254眼,保灌全乡耕地,井灌面积占全乡面积的80%以上。

自然气候

金塔乡属温带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较差大,光照充足,降水稀少,蒸发大,多风沙,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80C,最高月份平均23.60C,最低月份平均100C,全年无霜期141天,主要自然灾害有风沙、干热风、霜冻、冰雹等。

行政区划

该乡辖14个村民委员会,88个村民小组,2个农林场,即;金大村、塔院村、东沟村、边沟村、西沟村、红光村、东星村、四清村、上杰村、建国村、中杰村、营泉村、胜利村、五星村、乡林场共16个生产单位。

历史沿革

解放初期,金塔县设2个区,金塔乡原辖4个小乡属一区,1955年撤区并乡,所辖5个小乡合并改称三金乡。

1958年9月,城乡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本乡原三金乡改为金塔人民公社,下辖9个生产大队:金大大队、红光大队、新合大队、建国大队、中杰大队、营泉大队、胜利大队、五星大队、城关大队。

1961年6月,基本核算单位下放,调整社队规模,金塔人民公社下辖14个大队:金大、塔院、东沟、边沟、西沟、红光、东星、门门、上杰、建国、中杰、营泉、胜利、五星。

注:1966年春,四清运动结束,门门大队改为四清大队。

1983年3月政社分置,改人民公社为乡政府,生产大队为村委会,金塔乡下辖14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民族

金塔乡2001年农户5257户,总人口17851人,其中:男性8803人,女性9048人,自然增长率5.57‰,全乡有6种族别,汉族17815人,占总人口的99.8%,满族4人,占总人口的0.0002%,裕固族20人,占总人口0.11%,回族7人,占总人口0.04%,藏族5人,占总人口0.03%。

经济发展

农业

建国以来,经过40多年的建设,金塔县乡已成为金塔商品粮基地、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全乡人民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全乡建成条田面积达到 100%,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衬砌支渠3条,71.4公里,衬砌率100%,斗渠131条,98公里,衬砌131条,98公里,达到100%,配套农用机井254眼,农田保灌面积42098亩,全乡筹资1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台区农电线路73条,82公里,乡村通电率达到100%,2001年全乡拥有运输汽车30辆,农用三轮车250辆,大中型拖拉机22台,小型拖拉机610辆,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94台,农业科学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精耕细作的传统生产经验相结合,提高了经营水平,一是选用良种,实现了良种化,二是科学施肥,增加投入,提高产量,全乡化肥施用量4170.1吨,亩均施化肥99公斤,三是推广带田种植,大秋粮食作物不单种,四是推广地膜覆盖,地膜面积达到28057亩。五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200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8404.39万元。

(1)种植业:金塔乡2001年粮食总产达4776吨,人均产粮268公斤,商品量1411吨,人均79公斤,粮食商品率为29.5%,棉花产量2010吨,油料总产量652吨,甜菜总产量8656吨,粮经作物种值比例为18:82,种植业产值5744.84万元。

(2)林业:金塔乡现有园地面积2162.7亩,其中:苹果园297.6亩,梨园1340.6亩,葡萄园13.4亩,桃园214.8亩,杏园264.3亩,其它果园32亩。林地面积1.79万亩(人工造林),2001年林业产值达到180.85万元。

(3)畜牧业:金塔乡主要畜禽有牛、驴、马、骡、骆驼、猪、鸡、羊、兔等,1969年组建了金塔乡畜牧兽医工作站,为本乡畜牧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减少畜禽疾病,使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乡大牲畜饲养量3719头,猪存栏1.13万口,出栏率61.8%,羊只存栏2.42万只,鸡存栏5.06万只,鸡蛋产量151.8吨,出栏率75%,全乡办起奶牛场8个,年产鲜奶68.2吨,百头猪场68个,千只鸡场43个,百头羊场76个,养殖专业大户1221户,暖棚养猪达到88%,开展了畜病防治治疗,畜种改良,2001年实现产值2478.7万元。

乡镇企业

金塔乡的乡镇企业发展1958年只有2个企业,(北山煤矿、农具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办乡镇企业,又出现了户办企业,2001年全乡企业单位数达675个,从业人员3205人,其中:乡办3个,从业10人,村办30个,从业799人,个体办642个,从业2396人,主要从事建筑、运输、商业、修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制作等行业,实现总产值13130万元,其中:乡办实现18万元,村办实现2131万元,个体实现10981万元。

财政

金塔乡财政所组建于1985年,收入来源有乡工商税、农业税、牧业税、农林特产税、契税等收入,2001年乡财政收入461.4万元,比93年增加338.4万元,增长5.6倍,实现了财政自足,保证全乡各项事业的正常运转,全乡村级积累达到2400万元。比93年增加1965万元,增长5.5倍。

人民生活

金塔乡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534.39万元,比1993年增长5.4倍,年均增长54.7%,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7539.84万元,比93年增加13911.84万元,年均增长47.9%,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72元,比93年增加2545.4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25%,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电视机普及率达到100%,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2平方米,砖土木结构住房比重达到100%,全乡社会保障人口比重达到100%,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3年,安全卫生水普及率达到99.7%,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量38.3公斤,经省、地、县小康验收,综合评分100分,实现了小康乡目标。

基础设施

该乡镜内有省级公路1条约20公里,县级公路4条,(金梧公路、金星公路、金大公路、金羊公路),境内公路养护总长约60公里,乡村道路用沥青、水泥硬化路面的有26个村民小组,24条,20公里,铺设居民点台沿85个组,4400户,57.2公里,全乡通车道路100%,本乡有客运车5辆,大型汽车33辆,拥用各种农用机动车辆942台,程控电话已通到了全乡14个村,全乡有程控电话2700部。

社会事业

公益事业发展

主要建筑有1989年修建的面积为1400平方米的乡政府三层办公大楼,先后扩建或翻建了乡卫生院、乡供销社、乡畜牧站等单位,93年投资修建了乡财政所,96年修建了乡道管所,99年修建了乡中学教学大楼,2001年边沟小学教学大楼,卫生院门诊楼、2002年投资修建了乡中学公寓楼、西沟小学。全乡建起教学大楼4座,建筑面积5820平方米,办公及文化活动中心大楼2座,建筑面积2180多平方米,砖混结构校舍13所,教室367间,修建农村文化活动中心15所,建筑面积12750平方米。修建了西沟、五星、东星、四清、塔院等五个村委会,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文化、教育

全乡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乡有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所,村农技校14所,初级中学一所,全日制小学14所,现有教师196人,14所小学办起了幼儿班,近几年用于改建和维修校舍资金达6180多万元,乡上投资75 万元,为乡中学购置了电教设施,新修了食堂、餐厅,美化了校园,硬化了学校场地,各村也先后投资168 万元,购置了电教设备,农村小学全部达到“一无两有”、“六配套”、“六达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全乡青壮年劳动力中,大专以上学历124人,高中(中专)1348人,初中5621人,农民技术员728人,全乡于九四年达到了基本扫盲标准,14个村办起了文化活动中心,办起歌舞厅9所(乡办1所,村办8所),定期开展活动,并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跃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旅游资源

金塔县乡处在鸳鸯池——塔院寺——榆树观和金塔——航天城的旅游黄金线上,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金塔的象征塔院寺处在本乡境内,而且在本乡五星村八组附近,还有以古汉墓群和陶窑遗址闻名的双古城,更使旅游资源巨有很大的挖掘开发价值,旅游产业的兴起,必将成为带动全乡乃至全县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

支柱产业

草畜产业

狠抓了胜利、五星、西沟、营泉4个万只肉羊专业村和四清等5个5000只养羊村建设,引进无角道塞特等良种羊4210只。新发展养殖大场23个,大户140户,养殖大场大户累计为167个和1100户,肉羊8万只,肉牛1600头,奶牛186头。

设施农业

以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为主,引进温室种植新技术3项(有机型无土栽培、穴盘有苗和托鲁巴木嫁接),全乡1416亩温室种植瓜类50亩,蔬菜1366亩,实现收入850元。

二三产业

共完成投资946万元,新上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项目18个,其中50—100万元的8个,100万元以上的6个,使固定资产5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达46个。全乡新增个体工商户100户,累计达到707户,转移劳动力5500人。全乡二三产业总收入达9680万元,乡财政收入来自工商税收比重达到78%,农民人均收入来自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5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