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祖同 :金祖同

更新时间:2023-11-09 15:34

金祖同(1914—1955),字寿孙,回族。笔名殷尘、且同、晓冈,室名:“斋”、“随缘室”。原籍嘉兴市,祖上“庚申(1860)逦地沪城”。为金颂清四子。幼承家学,聪慧过人,10余岁时就与章太炎殷墟论甲骨。郑逸梅称其“美风仪,擅辞令,早年即头角峥嵘,渊博如老儒”。祖父金尔珍系书画家,父亲金颂清乃学者、书商。金祖同聪敏好学,在甲骨学、历史考古、伊斯兰教研究等方面均有涉足,为海上著名学者;他积极参加抗战,是坚定的爱国者。白寿彝中国回族史》为其祖孙三人分别立传。金祖同英年早逝,业绩未张,名声埋没,殊为可惜。

个人作品及成就

1935年----1937年

1935年(民国24年)供职于孔德图书馆,参与上海金山卫戚家墩古文化遗址的考古调查,著有《金山卫访古记纲要》。1936年(民国25年)筹办“吴越史地研究会”。同年3~4月间,他奉收藏家刘体智之命,携其所藏甲骨拓片20册东渡日本,师从郭沫若搜拓流失在日本的甲骨文,成为郭的私淑弟子。郭沫若的《殷契粹编》就是那时在其大力协助下完成的。郭沫若在《殷契粹编》序言中说:“祖同金君,亦有志于契学,而拓墨之艺尤精。渡日以来,于此邦藏家所甲骨,拓存尽,其用力之勤且专,良属后起之秀。本编之成,彼亦与有力焉。”

1937----1949年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民国26年)7月暗中协助并随从郭沫若秘密回国,参加救亡运动。日本当局恼羞成怒,用舆论工具进行污蔑。为了反击日本挑战,祖同将此次归国的详细过程写成《鼎堂归国实录》(后改为《郭沫若归国秘记》),用笔名“殷尘”发表,由上海言行社出版。还在宋庆龄、沈尹默等人帮助下出版《透视》期刊,并参加《说文月刊》的编辑。《救亡日报》在中国书店刊印时,祖同里外照应,积极参与。抗战期间在重庆从事学术研究,在《吴越史地研究会丛书》发表学术论文。1949年2月,以笔名“疾雨”发表了《革命青年领导者郭沫若》。

1949年----1955年

金祖同年轻有为,极富才干。郑逸梅称其“美风仪,擅辞令,早年即头角峥嵘,渊博如老儒。”其妹金德娟女士对笔者说,抗战结束后,二哥祖同吕振羽宋庆龄共事于中国福利会,宋曾亲笔用英文在一本书的扉页上题词“Appreciate your work”,意为“你的工作成绩很好”。并参加了祖同的第二次婚礼,十分器重他。祖同亦通旧诗,1949年辑有《郭沫若鲁迅刘大白郁达夫四大家诗词钞》,署名冈。他为田汉阿英刘大杰、王统照、茅盾等做旧诗词续集的愿望终未实现。

建国后,金祖同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上海图书馆工作。还曾师事卫聚贤、鲍默厂、叶玉森、宣雨苍、顾巨六,于甲骨文卜辞、历史学研究方面颇有成就,收藏高山族文物甚丰。1951年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太平天国石达开所发运粮军米护照一件。金祖同亦治印,编《郼斋宋元押印存》、《郼斋钦印集存》等。郭沫若为其定润的《殷尘篆刻例》刊在《申报》。祖同亦善书法,酷爱欧阳通《道行法师碑》。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与卫聚贤编辑的《说文月刊》可与同时的《制言》、《尚书·禹贡》媲美。

主要著述

著作有《殷契遗珠》、《龟卜》、《流沙遗珍》、《殷契卜辞讲话》、《读伊斯兰书志》、《金山卫访古记》、《台湾的高山族》等。郭沫若亲自为《殷契遗珠》、《龟卜》等作序。除甲骨学著作及本篇言及的8篇著作外,约略统计,金祖同其他编著有《郭沫若归国秘记》、《郼斋金石图录》、《今后回教的教育问题》、《写给郭夫人安娜女士》、《革命青年领导者郭沫若》、《唐代的当铺》、《戏论鲁迅茅盾联》、《吴史疑义举例》、《拟辑唐李卫公集初论》、《唐开元二年西州屯戌烽燧残牒跋》、《唐西域官文书佚存》、《唐西域官文书续辑》、《两粤史地书目介绍》、《学术的人格》、《跋顾藏魏正始石经》、《远留在奄美诸岛的中国文化》、《沈王校道家书叙录》、《青紫轩杂钞》、《蒲氏家谱及其他》、《巴蜀文化专号冠词》、《瓦当文》、《瓦当题跋》等,另有稿本《随缘室日钞题记》、《殷尘序跋文》、《谨书先君严谕后》、《穆彰阿本事序》等。

著述介绍

《流沙遗珍》

金祖同《流沙遗珍》刊布一部分珍稀的吐鲁番市文书。19世纪末,在敦煌市文书被掠的同时,吐鲁番文书也难逃厄运。吐鲁番当时出土数量和完整程度远逊于敦煌,藏家秘不示人,除个别文书作书法作品发表外,罕为世人所知。金祖同是最早重视,并开展整理和研究的中国学者。1936年金氏东渡随郭沫若研习殷墟,。在日本收藏家中村不折的“书道博物馆”,金氏发现这批吐鲁番文书,并发表了《流沙遗珍》,主要是唐朝西州即吐鲁番文书及《书道博物馆所藏经卷文书目录附解说》。唐长孺是隋唐史大家,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雷说:“唐师对吐鲁番市文书的接触,据我所知,早年是通过王晋卿的《新疆访古录》、金祖同的《流沙遗珍》等。”孙继民《敦煌吐鲁番所出唐代 军事文书初探》的《前言》曰:“有关唐代军事和兵制的内容,很早以来就成为敦煌学学者们研究的对象。金祖同先生《流沙遗珍》所载40年代初期撰写的有关西州差兵等文书的跋语和《唐开元二年西州屯戍烽燧残牒》一文,是国内学者较早涉及军事文书内容的研究成果。”《流沙遗珍》所刊吐鲁番文书对文字、书法的研究亦有意义。教育家马叙伦《石屋续渖》、梁继《颜真卿对民间书法的借鉴——以敦煌、高昌遗书为例》均提到。张凤在该书序中称:“金君此稿可为研究此种古代官文书之红蓝本矣。”金氏《流沙遗珍》已被列为学术研究单位与图书馆推荐书籍。

《台湾的高山族》

抗战胜利后金祖同赴台湾,在台湾大学任教。他将搜寻到的日人撰写的有关高山人的书籍辑译,并结合自己考察研究的情况,编写成《台湾的高山族》。其著书宗旨为:“台湾沦亡五十年,五十下人恐都不知有高山人者,将赖是书为之绍介”。该书1948年9月由亚洲世纪社出版发行,全国各大书店经售。该书分“总论”、“信仰和性情”、“社会制度与习俗”、“生活状况”四章,包括地理、种族分布、人口、宗教信仰、祭祀、心性、团体、土地占有与狩猎、家、丧葬、服饰、蕃社内的制度,及达雅、耶美等7个民族的生活状况,等等共25节。并配以“达雅族的男女”、“蒲能族的居屋”、“耶美族的部落”、“拔旺族的运搬法”等12幅照片。书首为李秋生序、金祖同自序。金祖同《自序》云:“日人所谓高山人来自南洋马来,予不之信,盖其所据者为语言,宇内语源都同,偶有巧合,非确证也。日人于民族之学亦研究有素,非不之知,其故作是言者,配合帝国主义之南进政策而已。”他说:“我谓高山人仍是京族,”“文化起自东南”。大陆和台湾高山人“其间脉络相通”。并呼吁“诸君子可信我言”。他在沪上名医、文物收藏家丁惠康博士大力支持下,1948年将采集的实物标本、书籍、照片在上海孔德图书馆举办高山族风俗艺术展览。1949年金氏协助丁惠康携展品赴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展览会”,并将所藏高山族文物书籍500余种捐赠广西民族大学。在《台湾的高山族》之前,金氏还写过介绍高山族的一个简单小册子。

《读伊斯兰书志》

1935年,金祖同居住沪东,与小桃园清真寺之孤儿院近在咫尺。他常去请教马达五阿衡,“不足则往来函,相与赏析”。不久,金氏撰《墨子为回教考》,载卫聚贤编《古史研究》第二集。此年夏,金氏研读大量汉文伊斯兰书籍,一一作札记,并汇编成册,名《读伊斯兰书志》。内容包括三部分:1、序言。2、分别为25部著作作读书札记。3、附录。札记一般包括书名、著者、目录、要义及金祖同自己的读书心得。金氏《读伊斯兰书志》载上海市19世纪30年代伊斯兰刊物《人道》第1卷6、7期合刊至第11、12期合刊。其中对伊斯兰教书籍、伊斯兰教的认识不乏精辟之论。《读伊斯兰书志》被收入《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金氏最早采取读书札记的方式,专门整理汉文伊斯兰文献,向教内教外介绍。这在我国近代伊斯兰论著中乃开先河之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