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熙 :钱学熙

更新时间:2024-09-20 13:19

钱学熙(1906-1978)是中国著名英文教授和首席翻译,曾参加板门店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工作。此外,他还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代表作品包括《英文文法原理》。

简介

钱学熙,1906年出生于无锡市新渎娇(今阳山镇),家庭世代书香。他父亲钱六箴,是无锡早期日本留学生,诗文兼善,颇具才名。他儿子钱绍武,是新中国初期的苏联留学生,我国当代著名雕塑家。祖孙三代,唯独他没有上过大学,也没留过学,而是走了自学成才之路。

生平经历

1917年,钱学熙随母亲许同英到了苏州市。他母亲以工读的形式进博习医院学医,他稍后进了苏州一家教会学校桃坞中学读书。受母亲刻苦求学精神的影响,钱学熙读书十分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以后他喜爱上了英国文学,自学钻研更加刻苦,往往废寝忘食,以至患了神经官能症。16岁初中毕业后,只得回家调养。这时,他母亲也已学成回锡,在城里正式挂牌开业,是无锡历史上第一个专治妇科学、眼科的女西医。钱学熙在家仍坚持自学,手不释卷,甚至连一日三餐也离不开书本。几乎是一口饭“吃"一页书,连菜都由家人代夹。日积月累,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以惊人的毅力和记忆力,竟然把一部几寸厚的英国韦氏大辞典都背熟国文学和哲学名著,以及中国古典文学和古典哲学,并旁及“三教九流”。唐诗宋词及诸子百家的许多名篇,都能背诵如流.成为一个饱学之士。

1932年,钱学熙同妻子焦君梅一起,在无锡城里开了振英补习学校,自任英文教师,并编了《英文文法原理》一书,深受学生欢迎,先后曾再版五次。1935年,经表弟许恩远介绍,为“联笔社"用英文翻译了《韩非子全集》和《明夷待访录》,以后又为北大教授熊十力翻译《论老子道德经》。由此,得到北大清华的汤用彤吴宓等教授的赏识,1937年,抗战军兴,他随熊十力去四川省,在壁山中学任英文教师。1938年,在昆明市遇汤用彤、吴宓教授,经介绍,钱学熙至光华大学任教。两年后又回锡办补习学校。1942年冬,经吴宓介绍,辗转数月,于1943年7月到达昆明,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讲师,后北大加聘,讲授英国文学批评。用英文写了《文学评论十讲》,作为教学讲义。受到朱光潜教授的赞誉和推崇。1944年升任北大外文系副教授。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北大师生到了北京市。先后写了十多篇关于英国文学理论的文章,在《学原》等刊物发表。其时,钱学熙积极支持学生运动。解放初,支持大女儿和小女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团,并在大会上作为家长代表发了言。1950年,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前后共8个月。同年,升任教授。1951年夏,经周培源教授介绍,参加了中国九三学社。同年任北大西语系代理主任。他热心校务工作,任北大工会候补委员和中苏友好协会北大支会总干事。与沈从文朱光潜冯至卞之琳等过从甚密。

1952年,奉调赴朝鲜,参加板门店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工

回国后,任学校工会总干事。1954年调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工作,曾发表过多篇文艺理论文章。1959年,重回西语系。编写文学史。1960年后,担任研究生指导工作,经他指导的研究生杨周翰、罗经国等,后来都成为西班牙语系主要骨干并担任过西语系主任。而钱学熙本人,则由于没有上过大学,也没留过学,被同事们戏称为地地道道的土教授。

“文化大革命”期间,钱学熙也受到冲击,曾去江西鲤鱼洲干校参加芍动。此时,他已患有精神分裂症,由其妻陪同,照料生活。1970年7月提前回校,仅能参加一些翻译工作,后逐渐失去工作能力,1976年退休回到无锡。钱学熙曾先后写过多次入党报告,留下了不少日记,反映了一个正派正直的知识分子不断追求进步的努力,及其拳拳爱国之心和对事业的忠诚.

1978年7月10日,钱学熙病逝于无锡。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