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鲟 :鲟科鲟属下的一种淡水定居型鱼类

更新时间:2024-09-21 11:38

长江鲟(学名: dabryanus),又名,是的一种淡水定居型鱼类,仅分布于中国长江水系。长江鲟是较古老的鱼类类群之一,在研究鱼类进化和地质地貌变迁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是中国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典型代表,可以作为长江生态保护的关键指示物种。其体形别致,游动时较文静,有“一帆风顺”之意,在东南亚享有“”的美称。由于水电工程的建设、过度捕捞等因素导致达长江鲟的资源量急剧下降,已被列入《》ver3.1-野生灭绝(EW),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附录Ⅱ。

长江鲟形似中华鲟,但个体较小,最长可达250厘米。头呈楔形,吻尖短;幼鱼皮肤粗糙,成体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光滑面。长江鲟栖息于长江上游及其支流水域,一般不进行长距离的洄游,只在栖息的江段上作一定距离的移动;为底层鱼类,怕强光,怕噪音干扰,喜在夜间安静的河床底部活动;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也摄食小鱼以及水生植物残渣。

长江鲟的生存依赖人工增殖放流,长江水产研究所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成功进行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繁殖,从2007年到2018年,约有20万只幼体被放归到长江上游进行种群恢复,2018年约有40只成熟个体被放归同一水域。

形态特征

长江鲟通常体长为100厘米以下,最长可达250厘米,体重通常为5~10千克

体长,呈梭形。幼鱼皮肤粗糙,成体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光滑面。头呈楔形,稍向上翅,背面极粗糙,并盖有6个菱形的骨片。吻较短,前端尖细,稍向上翘,其背部亦有16个小菱形骨片。口下位,横裂,上下唇具有细小的乳突,口前吻部长大于宽。外侧吻须不达口角,吻须2对,其长大于或等于须基距口前缘的1/2,鳃膜附着于鳃峡上,左右分离。鳃耙数目较多。鼻孔大,位眼前方。眼小,均位于头侧中央部。体背及侧面呈青灰色,腹部呈白色,各鳍为青灰色,边缘白色。具一背鳍,后位;腹鳍后短呈凹形;胸鳍位低,位于鳃孔后下方,前部平扁,后部侧扁;臀鳍起点稍后于背鳍;尾鳍呈歪形,上叶较发达,布满针状菱形硬磷,尾较短。全体披有5行骨板,背部正中1行、体侧2行、腹侧2行。

迁徙幼鱼体色呈黑色,沿侧骨板具一浅色线,体色及尾部呈黑色是向顺游迁徙的幼鱼具有的典型特征;家养幼鱼皮肤较光滑,侧骨板以下存在黑色过渡区,在暗光环境下养殖半年以上的鱼,其过渡区黑色变淡,池塘养殖的亲鱼成熟时侧骨板以下颜色接近野生鱼。野生长江鲟驯养过程中,骨板数特别是侧骨板数会发生较大变化。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长江鲟为中国特有物种,仅分布于长江水系。在20世纪中叶前,其存在于长江上、中游及其大支流(如明江沱江嘉陵江等)。

栖息环境

长江鲟常在河流中下层活动,尤喜栖息于流速较缓慢、富含腐殖质和底栖生物的砂质底或卵石坝的河湾或深沱中,这些场所水温范围一般为1~32℃,离河岸10~20米、水深8~10米、流速约1米/秒。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长江鲟怕强光,怕噪音干扰,喜在夜间安静的环境下摄食。

长江鲟的食物种类完全是淡水类型,为杂食性鱼类,主要食物有蜻蛉目(Odonata)、蜉目(Ephemeroptera)、摇蚊科(Chironomidae)、寡毛类(Oligochaeta)等昆虫幼虫及底栖无脊椎动物,也摄食某些维管植物的茎、叶、碎片以及绿藻门硅藻等。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长江鲟摄食植物性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相应有所变化。长江鲟体长100毫米以下时,主要以水生寡毛类昆虫幼虫和浮游动物为食;体长100~200毫米时,则主要以水生寡毛类和小型的底栖鱼类为食;体长200毫米以上时,主要以蜻蛉目幼虫、摇蚊(Chironomidae)幼虫和水生寡毛类为食,除此之外,也摄食各种水生维管束植物。

人工养殖的长江鲟通常摄食丰年虾幼虫、水蚯蚓,并附加一些颗粒饲料等,幼鱼阶段,通常摄食丰年虫幼虫或剁碎的水蚯蚓。

节律行为

长江鲟具季节性洄游习性,但除产卵期外,不做远距离的洄游。长江鲟在有缓流的河道中度过冬季,立春后在江水温度升至12℃以上时开始向河道上游移动,至长江的干支流中摄食并产卵。个别长江鲟可在六天内6天向下游迁徙97千米。

长江鲟胚胎期具灰色或黑色的身体和灰色的尾巴,不进行迁移,在幼鱼时进行迁徙,与其他物种的幼鱼一样,具深色的身体和尾巴。幼鱼只在夜间活动和觅食,其夜间下游迁徙的行为与一下铲鲟属和鲟属鱼类相似。

生长繁殖

长江鲟性成熟年龄较小。雌性初次性成熟年龄为6~10年,雄性初次性成熟年龄为3~5年。性成熟的雄鱼比雌鱼小,体色也较深。人工养殖的个体同比野生个体提早1~2年,且雌雄都没有生殖间隔期。繁殖周期为1~2年。产卵通常分春季(主要在3~4月)和秋季(10~12月)两种,但以春季为主。一般在流速1.2~1.5米/秒、透明度0.33米、水深5~13米的主河道的石砾滩上产卵。属多次产卵排精类型,绝对怀卵量6万~13万粒,产沉性、粘性卵,卵径2.8~3.5毫米,克卵粒数40~60粒,产卵期一般停食。最适孵化温度为18~20℃。

长江鲟属广温性鱼类,其幼鱼生长需要较高的积温。摄食水温7~32℃,生长适温为17.5~26.2℃,最适生长水温在21℃左右,水温低于13℃或超过28℃,长江鲟的生长速度明显变慢,摄食量也明显减少。

长江鲟的生长速度较快高,1龄鱼平均体长477毫米,体重0.8千克;2龄鱼平均体长607毫米,体重2千克;3龄鱼平均体长736毫米,体重3.25千克;4龄鱼平均体长806毫米,体重6千克;5龄鱼平均体长883毫米,体重8千克。

平均体重617.27克、体长43.28厘米的人工养殖条件下的长江鲟,经过140天人工养殖,平均体重日增长5.44克、体长日增长0.09厘米。

人工养殖

长江鲟个体较小,但性成熟早,生殖力强,能适应大、中、小各类水库及溪河、山塘等水体,并能和鲢、、草鱼等混养,是一种理想的养殖对象。除此之外,从20世纪开始,长江鲟野生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所以,人工养殖长江鲟尤为重要。

在长江鲟亲鱼培育过程中,越冬期要减少投饵量和人为的干扰,越冬过后要加强对亲鱼肥育培育,投喂营养全面的软颗粒饲料,饲料中添加优质鱼油、卵磷脂、鲜活饵料鱼以及高蛋白矿物质原料等,满足性腺发育的营养需求。挑选长江鲟亲鱼时,应选择游动活力强、体表完整、无伤的亲鱼。

长江鲟鱼苗培育期间需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水温稳定(18~25℃时达长江鲟的生长情况较好)、溶氧稳定,每天检测水温、溶氧、氨氮等,饵料投喂结束后及时清理残饵和排泄物等。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20世纪末,长江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2008~2019年,每年有数百条长江鲟被捕获,全部来自人工流放,截至2019年,在野外未找到其自然繁殖或自然种群的记录。

威胁因素

造成长江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主要有:长江葛洲坝、三峡大坝等水电工程的修建,造成长江鲟栖息地破碎化;人类发展造成水体污染(如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河流)、森林砍伐等严重影响长江鲟的生存;长江干流的传统捕捞季节是3~8月,这也是长江鲟的产卵季节,造成产卵种群极容易被捕获。

保护等级

2010年,长江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极危(CR);

2019年,长江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野外灭绝(EW);

2021年,长江鲟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2年,长江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附录Ⅱ。

保护措施

为保护长江鲟,2000年,长江上游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鉴于长江鲟已不存在自然繁殖,1976年,重庆市水产研究所首次进对长江鲟进行人工繁殖,长江水产研究所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成功进行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繁殖。2007~2018年,约有20万条人工繁殖的长江鲟被释放到长江上游进行种群恢复。除此之外,为保护特有鱼类种群,2021年起,长江主干已全面禁止捕捞。

主要价值

长江鲟是一种大型经济鱼类。肉和卵都是美味的食品,鱼肉以鲜食为主,亦可腌制,味甚鲜美。鱼卵呈黑褐色,用其制作的鱼子酱,属水产珍品。鱼鳔和脊索可制成花胶鱼皮可用来制革。

除此之外,长江鲟具有极高的养殖价值。早在1980年代,中国就进行了人工繁殖长江鲟的实验。然而,由于当时技术不成熟,这些实验未能大规模获得幼鲟。直到2003年,野生成熟长江鲟的大规模人工繁殖才取得突破。2007年和2018年分别成功实现了第二代和第三代长江鲟的完全人工繁殖。截至2021年,中国有1000多只第一代成熟的长江鲟。第二代成熟长江鲟达2万条,年规模养殖能力达100多万条。

相关文化

长江鲟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时较文静,被人们称为“一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

物种对比

长江鲟与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同属于鲟属,对其进行简要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

Yangtze Sturgeon.iucn.2023-11-09

Acipenser dabryanus.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03-05

Acipenser dabryanus.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3-03-05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11-09

Acipenser dabryanus.fisheries.2023-03-05

Acipenser dabryanus.中国经济动物志数据库.2023-03-05

Acipenser dabryanus.中国内陆水体鱼类数据库.2023-03-05

Acipenser dabryanus.中国动物志数据库.2023-03-05

..2023-03-05

..2023-03-05

达氏鲟.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09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11-09

附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11-09

达氏鲟.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09

..2023-03-05

..2023-03-05

..2023-03-05

..2023-03-05

Acipenser dabryanu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2023-03-0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