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天池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火山湖

更新时间:2023-05-22 21:22

长白山天池又称为“白头山天池”,位于中国吉林省东南部,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长白山天池坐落在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端,是由1702年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口积水而形成的,形状略呈椭圆形。天池水面平均海拔为2189.1米,因为位置较高,所以被称为“天池”。

长白山天池属于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是中原地区最深的湖泊,平均水深为204米,湖泊最深处达到373米,南北长约4400米,东西宽约3370米,水面面积约为9.82平方千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天池水从长白山上流下,形成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大水系。长白山天池水资源丰富,除了天池本身,由天池发源的乘槎河和长白山瀑布也是重要景点。

长白山天池是全球最高火口湖,其所在的长白山是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2000年,长白山天池获得“最高海拔火山湖”吉尼斯世界纪录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28°02'~128°05',北纬41°59~42°02'之间。

天池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东南方向,距离长春市550千米,距离延吉市210千米,距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城仅有150千米。截至2023年,已建成连接天池西区和池北区的铁路,连接天池西区和池北区的鹤岗—大连公路,以及连接天池西区的302省道。此外,长白山旅游机场的建成也将使得从长春至天池西区、白山市至天池西区、以及从延吉至天池北区和敦白客运专线的正式通车成为可能,长白山保护区与外界的交流也将变得更为方便。

气候

长白山天池为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春季大风干燥,夏季凉爽而短暂,秋季常有多云多雾现象,而冬季则寒冷漫长。

天池每年平均气温在-7摄氏度到3摄氏度之间,7月份的平均气温不会超过10摄氏度,1月份是天池最为寒冷的时候,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最低气温曾经达到过-44摄氏度。

天池年降水量在700毫米到1400毫米之间,6月份到9月份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至70%。由于天池位于长白山之巅,温度较低,所以终年有雪。且在冬季积雪深度一般可达到50厘米,个别地方可达70厘米。

天池多霜多雾,且常年有大风。天池无霜期非常短暂,仅有60天左右,一年之中有165天可以看到雾凇,265天是雾日。年均日照数只有100天左右,不超过2300小时。年之中8级以上大风的天数可达到269天,年平均风速为11.7米/秒。

形成原因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目前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锥体是由多次火山岩浆喷发物叠加而成。山活动经历了造盾、造锥和全新世喷发3个发展阶段。

在中晚更新世时期,大量富含碱性的粗面岩熔岩从天池喷发并漫延而出,覆盖在军舰山第四纪玄武岩上。这些岩石在天池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了天池火山锥,并在晚更新世期间,在粗面岩熔岩喷发的间歇期间,锥体子火山爆发。这些子火山散布在天池火山锥体的斜坡上,由玄武岩熔渣组成,包括老虎洞期玄武岩。

中、晚更新世,大量碱性粗面岩质熔岩以天池为中心漫出,盖在军舰山期玄武岩上,在天池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天池火山锥体。晚更新世,天池火山锥体子火山在粗面岩质岩浆喷发的间歇期喷发,天池火山锥体的斜坡上形成了由玄武岩质熔渣构成的子火山。

全新世,天池火山发生爆炸式喷发。在天池火山锥体及玄武岩平台上,形成了空降堆积物和浮岩流堆积物。

长白山天池是玄武熔岩台地上的巨型火山锥体。它的产生是因为大量火山物质的喷发,导致火山体内的物质空洞,内部的压力突然下降,失去了对其周围和顶部岩层的支持能力,最终导致火山口和周边岩石向中心塌陷,形成了一个漏斗形的火山口,使附近的山体表面的水汇集其中,与地底的泉水混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泊“天池”。

地质

长白山处于东亚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远在两亿年至七千五百万年的中生代以前,就曾经过多次地壳变迁活动,形成古老的岩层。中生代经历上亿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一系列山间盆地。到了新生代,变成了一片波状起伏的具有残丘散布的准平原。随着新生代喜马拉雅山脉造山运动,伴有火山的间歇性喷发,地壳发生了一系列断裂、抬升,地下深处的岩浆大量喷出地面,构成玄武岩台地第四纪到来之前,地壳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活动时期,火山活动趋于活跃,由原来裂隙式喷发转为中心式喷发,喷出的熔岩和各种碎屑物堆积在火山口四周的熔岩高原和台地上,筑起了以天池为主要火山通道的庞大的火山锥。

长白山天池中玄武岩盾形成于上新世,粗面岩锥形成于更新世全新世时期则爆破性喷出碱流质、粗面质火山碎屑堆积物。

地形地貌

长白山是一个年轻的、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锥体三大部分构成。长白山天池是火山锥,属于火山熔岩地貌。

水文

长白山天池水面面积9.82平方千米,集水面积21.4平方千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水面周长13.1千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天池的水一是来自大气降水,也就是雨水和雪水,约占天池来水量的35%。二是地下水,约占天池来水量的65%。天池水无色、无味、透明。水温较低。当气温15°~18℃(8月份)时,表层水温为8~10℃,水深20米处降至4℃,20米以下水温趋向恒定,为3.5°~4.0℃,属极冷——冷水。天池湖水化学组成比较稳定,水中Na⁺、溶解性SiO₂含量特别高,而Mg⁺⁺含量却很低。

长白山天池位于“三江”之源,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二松花江和二道白河的源头。天池南面山脚处的鸭绿江和东面山脚处的图们江分别为中朝两国的界河,全区流域年均径流达240亿立方米。

长白山天池北面的有一处缺口,湖水沿补天石漫出后,流经1250米的乘槎河,在龙门和天裂两座山峰间,以每秒1.25到5立方米的速度,突然坠落,形成了落差高达68米的长白山瀑布

起源传说

相传天池原是太白金星的一面宝镜。西王母娘娘有两个花容月貌的女儿,谁也难辨姐妹俩究竟谁更美丽在一次蟠桃盛会上,太白金星掏出宝镜说,只要用它照,就能看到谁更美。小女儿先接过镜子一照,便羞涩地递给了姐姐。姐姐对着镜子左顾右盼,越看越觉得自己漂亮。这时,宝镜说话了:“我看,还是妹妹更漂亮。”姐姐一气之下,当即将宝镜抛下瑶池,落到人间变成了天池。

重要景点

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之巅,周围环绕着巍峨险峻的十六峰,在天池的北侧由于池水流出而形成了一条仅有1250米的乘槎河,河流流至龙门山和天豁山之间,从悬崖上骤然坠落,形成的壮观的长白山瀑布

天池

天池是1702年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火山口再积水而成的,在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顶端。天池略呈椭圆形。史料记载天池水“冬无冰,夏无萍”,在夏季,的确没有浮萍,但是在冬天,湖面上的冰层往往能达到1.2米,并且持续6至7个月之久。天池内有多处温泉,形成几条温泉带,长150米,宽度达30至40余米,水温一般保持在42度左右,寒冬季节热气腾腾,冰雪消融,因此天池也被称为“温凉泊”。

长白山开放北区、南区、西区三个景区,三个景区皆可到达天池,但观看角度各有不同。北景区是旅游开发较早,设施完善,看天池最为险峻,视角为俯视,但由于眼前的山峰阻挡,看天池角度相对较小。西景区是长白山火山地貌最为壮观、最具典型的地区,观看天池的视野较开阔,可以平视天池全景。南景区离天池最近,此处天池周边地势较为平缓,风势较小,夏季野生花草形成天然花园,十分秀美。天池在此展示得更加完美、恢弘,登顶可见满月形湖面,由于无山峰阻挡,在南景区看天池,侧立面高深、视野宽广,全景天池一览无余。

此外,天池还有一吸引众多游客的一传说,那就是长白山水怪。有关天池水怪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的《长白山江岗志略》,“自天池中有一怪物覆出水面,金黄色,头大如盆,方顶有角,长项多须,猎人以为是龙”。1981年9月21日,《新观察》杂志记者李晓斌用长焦距镜头在天池拍摄了一只巨大的生物。照片前景是一只乌鸦,下面是一个怪物,就像一个翻扣的大锅。为此,有关部门在天池边设立了“天池怪兽观测站”。相关研究人员在天池观察了很长时间,并拍摄了珍贵的资料,证实水中有不明生物在水中游动,但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样的生物。

乘槎河

在天池的北边,龙门山和天洞山之间,有一个低洼的地方,叫做“门”,大约有二三十米宽,是池水唯一的出口,池水从闼门流出形成了一条天然的河流,即乘槎河。“乘槎”二字,指的乘木筏上天的意思。在古书、古体诗中都有大量的描写。《博物志》的卷三上就有记载:“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乘槎而去。”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在《海客》一诗中写到“海客乘搓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乘槎河全长只有125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短的河流。河流“头”连接着天池,“尾”与长白山瀑布相连,奔腾在在高耸的长白山上,故又被称之为“天河”。

长白瀑布

长白瀑布位于长白山天池北侧。在天池北侧有一缺口,称“U形门,天池水由此流泻而下,流经1250米的乘槎河,以从龙门山和天豁山之间,以每秒1.25至5立方米的流速,骤然坠落,形成了落差高达68米的长白瀑布。

长白瀑布终年不断流。这在海拔2100多米、北纬42°的高纬地区十分罕见。冬天天池湖面结冰,但湖水从冰层下面溢出来,进入乘槎河,河床坡度大,地势险要,水流湍急,不易结冰,所以长白山瀑布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是川流不息。

长白瀑布是中国东北部最大的瀑布,是松花江的源头。

长白十六峰

在长白山天池四周有巍峨陡峻的山峰,这些山峰是由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物质堆积在火山口而形成的,它们环抱着天池,被统称为十六峰。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5月28日,刘大同受命查勘长白山。1909年,他成为安图县第一任知事。他带领着5名测绘员、16名士兵,一行25人,历时四年之久,曾先后四次踏查长白山三江之源,踏遍长白山的山山水水,为长白山天池周边16峰命名,并编著《长白山江岗志略》一书。他以形状来命名这些山峰,分别是白云峰、芝盘峰、天文峰、华盖峰天豁峰龙门峰、紫霞峰、铁壁峰、观日峰、玉柱峰、冠冕峰、梯云峰、卧虎峰、孤峰、锦屏峰白头峰。这些山峰海拔在2600米以上的有5座,其中以白云峰最高,海拔为2691米。

长白十六峰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05年,吉林省对长白山地区的实际发展进行了深入调查后,成立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推动了长白山综合旅游管理体系形成,这也是长白山地区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开始。

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推动下,吉林省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引资,2012年吸引万达集团与其他六大民间企业,总投资额超过230亿元,建成“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推进长白山由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转型。

2017年长白山旅游转型升级已被政府列为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包括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构建立体交通体系、提升文化品牌内涵以及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这一举措旨在加强长白山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四季旅游发展和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同时拓展大区域旅游发展格局。以此,长白山旅游将逐步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观光型景区转型为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

保护

1960年4月,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根据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提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工959)林经川字第54号指示精神,建立了“吉林省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62年12月,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转林业厅的报告,重新划定了自然保护区的分区。

1968年12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被撤销,所有的管理站都划归到了安图县,长白和抚松县

1972年12月,吉林省革委会撤销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其划归到吉林省林业部门,由吉林省林业局直接领导。

1982年8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决定取消绝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之间的区别,统一称为“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1988年11月9日,《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获得了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七届六次常委会的批准,为该地区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合法的基础。

2005年,吉林省委为促进吉林省旅游事业的发展,加强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使各部门、单位统一配合,实现了长白山的统一保护、规划、开发和管理。同年在第七次吉林省委会的批准下成立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1年,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提出保护火山地貌景观,对游客进行宣传教育,在重要区域和旅游线路旁设置警示标志,提示保护火山地貌景观的注意事项。严禁游客攀爬或从悬崖顶部向下推石滚石,向水体或谷物乱扔杂物,严禁在火山地貌景观中实施非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在保护工程建设和建设旅游栈道时,应尽量避免重要的火山景观,以免破坏其原貌。

影视作品

2020年央视网播出了《美丽中国自然》长白山系列之天池的纪录片。

2020年电影《长白山天池水怪》上映,这部电影是用吉林省地域文化打造吉林电影IP,影片立意生态环保,用软科幻表达长白山,播放量达到2200多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