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里图斯战役 :阿伯里图斯战役

更新时间:2024-09-21 16:50

或称霍林泰雷布朗尼伊会战(英语:Battle of Forum Terebronii)在约251年7月于罗马默西亚行省爆发,交战双方是罗马帝国与哥特人首领尼瓦(Cniva)领导的斯基泰人联盟。罗马人被彻底击败,罗马皇帝德基乌斯及他的儿子赫伦尼乌斯双双战死,德基乌斯成为首位在与外敌发生的战役里被杀的罗马皇帝。

背景

罗马

虽然罗马帝国的危机在战役发生之前的数十年已出现征兆,阿伯里图斯战役仍标志着罗马帝国开始步入政治及军事不稳的时期。

原是前任菲利普在位时期的元老,因受后者器重而得以领兵镇压公元248年反叛的默西亚驻军副将帕卡提亚努斯。但他在此后为士兵黄袍加身,最终于 249年9月的维罗纳之战中杀死其恩主,成为新任罗马元首。

或许是为了显示继承帝位的合法性,德基乌斯在其姓名上增添了"马尔库斯·图拉真努斯"的显赫名字,西比尔预言书对此也奉承道:图拉真之后还有一位君王将会兴旺罗马、在战争中大放光彩,他来自达西亚。

但是与预言书所述相反,尽管德基乌斯在其名字前加上了显赫的头衔,他的才能却难以与那位伟大的征服者相匹配。由于出身罗马元老院,在他登基后,帝国内部仍有许多嫉妒和不满其一步登天的骄兵悍将,叛乱依然此起彼伏。

德基乌斯绝非没有军事能力。248年他平定了帕卡提亚努斯的叛乱,担任默西亚总督之后,马上进行了军队的整顿,解散了一些忠诚度不够的军队,数目上处于劣势的罗马军放弃多瑙河防线,改守面为守点,野战部队改为区域联防。然而,部分被解雇的罗马士兵因为生活没有着落,竟然投向蛮族,并向日耳曼人出卖了情报。

哥特式建筑王奥斯特罗哥塔率领哥特、斯基泰联军号称30万,水陆并进,穿越多瑙河三角洲,向罗马军设在黑海岸边的主营马尔西安堡(在今保加利亚旅游胜地瓦尔纳附近)扑来。大敌当前,德基乌斯镇定自若,他命令部下坚壁清野,使敌人找不到足够的物资来制造攻城器械。奥斯特罗哥塔见久围不下,于是分兵攻击周边小城,也没有得到多少收获。对峙数月后,日耳曼联军终于粮尽撤退,罗马野战部队在他们归途中的山谷里连续伏击,又消灭了相当数目的敌人,把奥斯特罗哥塔一举赶回了多瑙河北岸。此次大捷让罗马将士们对德基乌斯这位文官的领兵才能心服口服,他在部队里的威望大增。不久后,德基乌斯被部下拥立,紫袍加身,于公元249年10月在贝罗卡战役中杀死了阿拉伯人菲利普与皇储菲利普二世,成为新的罗马皇帝。

奥斯特罗哥塔在败给德基乌斯之后,一度面临重大的麻烦:格皮德国王法斯提达看到哥特人的实力已经被削弱了,于是计划起来抢夺东欧的霸权。他先是击败了北方的勃艮第人,然后就向奥斯特罗哥塔宣战,两军在多瑙河下游平原上恶战了一场。结果,哥特人略占上风,法斯提达撤回了喀拉巴阡山脉以西。奥斯特罗哥塔在此后很快去世,可能是在战斗中负伤所致。

德基乌斯在249年登上皇位后不久,野蛮部落随即再次入侵罗马帝国的达契亚行省(Dacia)、上默西亚行省及下默西亚行省。有两个因素令多瑙河以北的地区动荡不稳:第一,前任皇帝菲利普不再跟从皇帝马克西米努斯·色雷克斯在238年的政策,向该地区的侵略部族提供补助;第二,更为重要的是,在亚历山大·塞维鲁统治时期,不断有新移民涌入帝国,德基乌斯在249年又调动在多瑙河前线的军队以废黜菲利普,造成了军事真空使入侵者有机可乘。

哥特人

德西乌斯的对手与图拉真面对的达西亚人(达基亚人)完全不同。哥特人是公认的帝国自接触北方蛮族以来遇到过的最强大的日耳曼人集团。他们最早来自北欧,却在此后逐渐南迁至黑海北岸,并取代萨尔马提亚族裔的罗克萨拉尼人成为当地霸主。这就让他们不可避免地继承了后者与罗马人的征战传统。

和多数日耳曼部落不一样,哥特军队不仅包括手持战斧短矛等武器、以肉搏见长的猪突步兵,还拥有一支擅长骑术的骑兵,具备多数日耳曼人无法比肩的机动能力。他们甚至组建了弓箭手部队,战力远比早期日耳曼部落强大。至于其国王克尼瓦,更是极富战术涵养的统帅。我们可以根据德克西普斯的描述:尼瓦围攻腓力庇的过程中,哥特人修建了一个距离敌人不远可以随时监控的营寨。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发起有准备的袭击,但他们严格限制夜间照明,以防敌人发现。显然,对罗马人而言,战胜这样一支指挥有序、实力相当的敌人,绝非一项简单的任务。

哥特人第一次被古典学者明确记载的与帝国的冲突发生于公元238年。当时,他们攻占并洗劫了黑海沿岸的帝国边境小镇希斯特里亚,仅仅由于当地官员的贿赂下方才心满意足地撤走。到了公元 249年,蛮族某部在酋长奥斯特罗哥塔带领下卷土重来,进一步侵袭了多布罗加直至马尔西安诺波利斯的默西亚腹地,他们实际上是被德基乌斯在平叛的同时打得大败。

然而距阿尔冈特入侵时隔不到一年,新一波的入侵蛮族就再次点燃了帝国边境的烽火。哥特人此次联合了卡尔庇人和巴斯塔奈人等帝国的日耳曼老对手,实力强大。其国王尼瓦麾下武士仅哥特人就号称70000之众!

战前

战事过程并不明确。250年,卡尔皮人(Carpi)入侵达契亚行省、上默西亚行省东部及下默西亚行省西部。同时,尼瓦领导的部族联军分为两队越过罗马边界,部族联军当中不仅只有哥特人,一些希腊文献称他们为“斯基泰人”。具有日耳曼及萨尔马特血统的人(如巴斯塔奈人、泰法利人及哈斯丁吉人)和罗马逃兵都加入入侵者的军队。尼瓦确实是哥特人的名字,被认为是可信的。

尼瓦旗下由阿尔加斯及根达里克领导的支队围攻玛西亚诺波里斯(Marcianopolis),但未能攻克,接下来他们可能南下围攻菲利普波利斯(今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尼瓦领导的大军则在伊斯克尔(Oescus)渡过多瑙河向东奔袭诺瓦埃(Novae),他们在那里被当时的行省省长加卢斯击退。入侵者继而向南对尼科波利斯阿德伊斯特鲁姆(Nicopolis ad Istrum)发动掠夺,德基乌斯未能在那里彻底击败他们。蛮人在遭到挫败后继续南进,越过巴尔干山脉,为了确保菲利普波利斯的安全,德基乌斯追击那些蛮人(似乎是通过希普卡山口)。德基乌斯的军队在旧扎戈拉休息的时候遭到突袭,罗马人在随之而来的战斗里大败,德基乌斯只得领导败军撤至伊斯克尔以北,这使尼瓦获得了足够的时间蹂躏默西亚行省,并在251年夏季攻克菲利普波利斯。在尼瓦的协助下,提图斯·尤利乌斯·普里斯库斯(Titus Julius Priscus)自称为罗马皇帝,反对德基乌斯。普里斯库斯得悉罗马人在旧扎戈拉的惨败后大抵认为哥特人会放过他和菲利普波利斯。哥特人攻陷菲利普波利斯后旋即杀掉普里斯库斯。接着“斯基泰人”开始返回家乡,他们载满了战利品及俘虏,当中许多人是罗马元老院阶级的。

同时,德基乌斯重新整合他的军队,组建了号称80000人的大军,意图打败入侵者并夺回那些战利品,他的儿子赫伦尼乌斯及将军加卢斯亦随军出征。

但是,德西乌斯却在出征伊始就犯了第一个致命错误,这支大军在早先的旧扎戈拉之败失去了辅助士兵的力量。后者是罗马投掷远程火力和骑兵迂回的主要保障,一旦在战斗中出现突发情况,缺乏辅助部队将是极为不利的落败因素。遗憾的是,德基乌斯急躁的性格让其等不到及时招募辅助士兵,就匆忙赶赴战场,从而埋下了战斗的隐患。

战役

251年7月(或8月),罗马军在阿伯里图斯附近遭遇“斯基泰人”,双方兵力不明。尼瓦将他的军队分为三部分,其中一部分埋伏在一个沼泽后面,显示尼瓦的战术素质高,并且非常熟悉附近的地形。哥特式建筑史学家约尔丹及罗马史学家奥里利厄斯·维克托指出,赫伦尼乌斯在战役正式开始前的一次遭遇战被流矢所杀,他的父亲德基乌斯向部下发表讲话,表示对于损失了儿子无动于衷,据闻他说道:“你们毋须为此哀伤,一名士兵战死对于共和国来说并非重大的损失。”不过有一些来源指出赫伦尼乌斯和德基乌斯一起被杀,而非死于战前。

斯基泰人”的策略最终获得成功。德基乌斯的军队虽然击破了敌军的前线,但是他们为了追击敌军而进入了沼泽,犯下了致命的错误,这正是克尼瓦所希望对手犯下的错误,因为他的真正目的,乃是引诱敌人进入伏击圈。

事实上,与罗马军团初期激烈交战的三列哥特军队并非尼瓦的主力。他们仅仅是引诱罗马人的钓饵,其与后者激烈的搏斗,也是为了让罗马指挥官误以为自己是哥特人的殿后部队。目的在于掩护尚处战场后方的国王主力,从而促使上当的敌人继续追击。

尼瓦真正的主力,则埋伏在沼泽地四周的低矮草丛之间。德基乌斯的军队中伏溃败。

瞬息之间,原本作为追击者的罗马军队就自动转换为被动挨打的靶子。士兵们发现自己被困在很深的淤泥中,既无法站立又不能前进。他们身披的重甲和携带的剑盾不仅无法发挥应急作用,反而因重力让身体陷入泥浆更深。习惯于沼泽作战的蛮族,却能十分自如地在正确的着力点间行走跑动。

更糟糕的是,哥特人装备有一般日耳曼部族没有的强劲弓矢,足以从很远的距离上给敌人造成沉重的伤害。即使那些处于沼泽边缘的军人,也无法逃脱此难。德基乌斯并未及时补充辅助部队的恶果此时终于爆发出来。罗马人因缺乏远程火力而陷入毫无还手之力的境地。他们陷入了泥潭,并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蛮族袭击,几乎无人生还。德西乌斯作为带头领兵的统帅,同样也落得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按拜占庭历史学家佐纳拉斯所称,他的尸体再也没有被找到。

这是罗马帝国史上最为惨烈的失败之一,德基乌斯战死。学者佐纳拉斯生动地描述为:“德基乌斯、他的儿子及他们的军队陷入了沼地,他们全都在那里死亡,他们的尸体被泥浆淹埋,再也无法找得到。”

4世纪早期的基督教护教士拉克坦提斯(Lactantius,德基乌斯发布了迫害基督教的诏令,他因而痛恨德基乌斯)将德基乌斯的逝世描写为:“他突然被那些蛮人包围,他和他的大部分军队都在那里被杀。他不能风光地举行葬礼,而是身无一物、一丝不挂地被鸟兽吞吃,这是与上帝为敌应得的下场。”

罗马帝国历史学家索西穆斯所述,加卢斯行为险诈,他向哥特人通风报信,指示他们对罗马军团发动总攻,但是这个说法不被当今史学界接受。罗马军队不可能让一个引致这么多士兵死伤的背叛者成为皇帝。在加卢斯返回罗马后,他收养了德基乌斯的幼子霍斯蒂利安,更使加卢斯背叛这个说法更为不可信。

伊万诺夫·泰奥菲尔在考古发掘之后于1969年和1971年发布了成果,解决了长久以来对交战地点阿伯里图斯(位于今拉兹格勒以东1公里)的争议。

影响

德基乌斯死后,加卢斯继承帝位,他在胁迫下与哥特人议和,哥特人得以带同战利品返回多瑙河对岸。加卢斯或许同意向哥特人输贡,以换取哥特人尊重罗马帝国领土主权。这个丧权辱国的和约,加上当时瘟疫流行带来的毁灭性影响以及东方萨珊王朝入侵带来的混乱局面使罗马帝国晚期的史学家对加卢斯都有负面的评价。不过,作家大卫·斯通·波特认为,在阿伯里图斯战役发生之前,罗马军团的形势不是坏到不能打败入侵者,德基乌斯应该为他的错误决定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负上责任。无论如何,加卢斯在当时的环境下只得尽快摆脱哥特人

古罗马史学家阿米阿努斯认为这是罗马帝国在他那个时代最严重的一次军事挫败之一,可与条顿堡森林战役马可·奥勒留马可·奥勒留)统治时期发生的马科曼尼人入侵(马科曼尼人战争)及阿德里安堡战役(Battle of Adrianople)相提并论。

271年,罗马帝国皇帝鲁奇乌斯·奥勒里安努斯决定性地击败哥特式建筑人,哥特皇帝战死,那名哥特皇帝可能就是在阿伯里图斯击败德基乌斯尼瓦

基本信息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