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寄居蟹 :软甲纲十足目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7:18

陆寄居蟹,又名陆栖寄居蟹 (英文学名是Coenobita / 俗称Land Hermit Crab),是指不是生活在海里,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一种。据说陆寄居蟹在大约二千三百万年前,从海中登上陆地,其后腹部膜质化,皮肤进化成可以吸取空气中的氧气,并且适应了陆上的生活。陆寄居蟹分布在世界各地。两足略相等或很不等,左螯常比右螯较大。第3颚足基部接近,座节齿脊发达或不发达,附属齿有或无依属而定。鳃13或14对,除长眼属外腹肢无成对的,有4左腹肢在2~5腹节。

分类

域(Domain):真核生物 Eukaryota

界(Kingdom):动物界 Animalia

门(Phylum):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亚门(Subphylum):甲壳亚门Crustacea

纲(Class):软甲纲Malacostraca

亚纲(Subclass):真软甲亚纲Eumalacostraca

目(Order):十足目Decapoda

亚目(Suborder):抱卵亚目Pleocyemata

下目(Infraorder):异尾下目 Anomala

总科(Superfamily):寄居蟹总科Paguroidea

科(Family):陆寄居蟹科 Coenobitidae

属(Genus):陆寄居蟹属 Coenobita

种(物种):灰白陆寄居蟹(Coenobita rugosus) *详见灰白寄居蟹

种(Species):短腕陆寄居蟹(Coenobitabrevimanus) *详见短腕寄居蟹

种(Species):深紫陆寄居蟹(Coenobita violascens) *详见深紫寄居蟹

种(Species):橙红陆寄居蟹(Coenobita perlatus) *详见草莓寄居蟹

种(Species):凹足陆寄居蟹(Coenobita cavipes) *详见凹足寄居蟹

种(物种):紫陆寄居蟹(Coenobita purpureus)

种(Species):澳洲陆寄居蟹(Coenobita variabilis)

种(Species):西伯利斯陆寄居蟹(Coenobita clypeatus)

种(Species):厄瓜多尔陆寄居蟹(Coenobita compressus)

种(Species):红海陆寄居蟹(Coenobita 草海桐属)

种(Species):刺足陆寄居蟹(Coenobita spinosus)

种(物种):红日陆寄居蟹(Coenobita pseudorugosus)

种(Species):Coenobitaolivieri

种(Species):Coenobitacarnescens

种(Species):Coenobita rubescens

种(Species):Coenobitalongitarsis

属(Genus):椰子蟹属Birgus

种(Species):椰子蟹 (Birgus latro)

形态特征

陆寄居蟹的腹部是不对称的右旋(大部分海生的螺壳也是右旋的,所以非常适合陆寄居蟹寄居),而且柔软,表面没有甲壳亚门覆盖(在螺壳中容易进出),所以腹部必须歪向一边以利寄居于螺壳内,而且腹部的尾部附有倒钩(尾节和尾肢),可勾住壳轴,不被敌人拉出。所以陆寄居蟹必须寄居在螺壳里以保护其腹部。另外,它们的第四和第五步足已退化(使身体更能缩入壳内),使它非常适合于背负贝类死后留下的空壳行动,第四和第五步足也可以用作平衡和支撑螺壳。

陆寄居蟹被归类为「异尾类」。陆寄居蟹并非蟹的同类,但可说是和蟹非常相近的种类。它们属于十足目动物,有五对脚(连两对螯脚在内)。第一对脚称螯脚,两者大小不同,左螯脚较大,用来爬行和防卫,当它们躲进螺壳里时,左螯脚也可以作为螺壳的「封口」,这不单可以保护自己,「封口」也可以使它们保存螺壳内的湿度。而较细的右螯则是用来摄食和爬行。

第二、三步足是其步行足,而第四、五步足在正常的情况下是不会露出螺壳外的。所以骤眼看来,陆寄居蟹好像只有三对脚,但其实只是第四、五步足隐藏在螺壳内,支撑着身体,保持平衡。

某些品种(如灰白陆寄居蟹、橙红陆寄居蟹、紫陆寄居蟹澳洲陆寄居蟹、厄瓜多尔陆寄居蟹)的左螯脚上会有一列斜排齿状颗粒(如下图)。

眼睛

陆寄居蟹的眼睛呈四方形或圆形(短腕、西利伯斯和椰子蟹除外,它们的眼睛呈圆形),向上突起,由眼柄支撑。它们的眼和昆虫一样是复眼,复眼太约由2000个六角形晶体(个眼)组成。当它们躲回螺壳里时,双眼便会向下倾而且收藏在两对螯脚中间。

陆寄居蟹的视力意外地十分良好,只要看到数米以外有人的活动,它们便会很快地躲回螺壳内或走到阴暗的地方躲藏。而且,它们好像还能分辨到颜色和看到影像。不过,当我用相机替它们拍照时,它们似乎对闪光灯所发出的闪光没有反应。

触须

陆寄居蟹的双眼以下长有两对触须,长的那一对触须称为第二触角,用来感觉所接触的东西。而短的那对称为第一触角,用来感应气味,利用其嗅觉来寻找食物。

呼吸

陆寄居蟹利用鳃以及腹部的皮肤来呼吸,从空气中吸取所需的氧气。所以,足够的湿度对它们相当重要,天气太干燥和湿度不足的话,它们便会减少活动、躲到阴暗处,甚至死亡。

性别

从外表很难分出陆寄居蟹的性别,除非是抱卵的雌性而且卵团露出于壳口外,所以一定要把它从螺壳中取出才能分别性别。雌雄陆寄居蟹最大的分别是雄性生殖器长於第五对步足的腰节;而雌性生殖孔开口则在第三对步足,并且在腹部长了三对细小的抱卵腹肢(False Leg),用来抱卵直至把它们放出海里

各种陆寄居蟹的雄性生殖器均有不同,下图是雄性短腕的生殖器

雌性

生活习性

陆寄居蟹分布在世界各地,由热带温带地方的海岸,或由海岸线至离内陆不远的地方都可找到它们。陆寄居蟹以爬行为主,通常栖息于沿岸陆地之丛林、岩石旁,习惯夜间出没,除非有需要换壳或产卵繁殖,否则它们甚少返回大海。

在白天,大部分陆寄居蟹在这段时间也在休息,到了傍晚才开始活动。为了觅食,它们会在夜晚从比较内陆的地方慢慢走到沿海边的地方寻找食物。

种类

紫陆寄居蟹

日本独有的寄居蟹品种,体色通常为紫蓝色、紫色或者蓝色。紫陆寄居蟹的眼睛呈四角形。除体色外,和灰白陆寄居蟹十分相似。螯脚、胸足的关节明显呈黄褐色。左螯背侧排列着斜形颗粒,会发出“吱吱”声。紫陆寄居蟹年幼时是乳白色的,但随着成长,紫色的部分会渐渐增加,最后身体完全变成紫色。

凹足寄居蟹

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它们那一对鲜红色的触须。它们的体色有多种变化,由栗色到灰褐色或是多色混合都有,但是它们的触须通常都是红色的。它们的眼柄有轻徵的弯曲,这是其他寄居蟹所没有的。凹足寄居蟹的个性比较害羞,所以经常躲入海边的浅滩中,在夜间才出来觅食活动。

草莓寄居蟹

是陆寄居蟹,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海域,通体鲜红,并且散布着白色斑点,很像是草莓。这种寄居蟹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但是它们无法远离海岸生活,因为产卵幼体的这一部分生命周期必须在海中完成。在草莓寄居蟹的生活中,它们需要经常补充胡萝卜素来维持鲜艳的体色。草莓寄居蟹同样有群居的习性,需要脱皮、换壳,一般其野生可以生存5~30年。

种群现状

总体来说数量众多、无灭绝危险。但是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大肆遭到人为捕捉,灭绝风险正在增加。

椰子蟹遭到大量捕杀,在部分地区数量锐减,在毛里求斯已区域灭绝;在中国大陆以及南海北部自80年代起已无法捕获。

保护级别

在日本被列为「绝灭危险IA类 / CR」(在不久将来绝种的危险性十分高):紫陆寄居蟹

在日本被列为「绝灭危险II类 / VU」(绝种危险性正在增加的品种):橙红陆寄居蟹,深紫陆寄居蟹,短腕陆寄居蟹,椰子蟹

在日本被列为天然纪念物:橙红陆寄居蟹,深紫陆寄居蟹,短腕陆寄居蟹,灰白陆寄居蟹,紫陆寄居蟹

禁止出口的品种:橙红陆寄居蟹(澳大利亚),紫陆寄居蟹(日本

台湾列为保育类野生动物:椰子蟹

人工繁殖

虽然成年的陆寄居蟹在陆上生活,但其幼体是在海里生活的。陆寄居蟹交配后会把卵产在螺壳中,依附在附肢「假足」上,卵很快便会成熟,变成蚤状的幼体。

据资料所知,陆寄居蟹成长后两年便会成为成熟的雌蟹,大约长得像拇指第一节那样大便能够产卵,陆寄居蟹蟹群大约会在6月至8月期间聚集在海岸附近的森林,在满月潮涨的夜晚到海边放出蚤状幼体(放幼),它们可以放出50,000颗幼体。

成年的陆寄居蟹因不习惯长期沉在水中,所以在放幼时很容易溺毙,甚至被海浪冲走,这个时候对它们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它们会小心翼翼爬向海中,然后以后退的爬行方式离开水面,途中会改变方向,面向陆地,背向水面,把海浪的冲击减低,然后放出幼体。还有些雌蟹会攀着石头或崖边放下幼体。放出蚤状幼体的时间大约需要5至10秒。孵化后,幼体会暂时过着浮游生物般的生活。蚤状幼体经过数次脱壳后,便会成为接近成体样子的大眼幼体,再经过一次脱壳,便变成幼蟹。此时便会登陆海岸(上陆),寄居在螺壳里生活。

截止2015年已有灰白陆寄居蟹、橙红陆寄居蟹、深紫陆寄居蟹、紫陆寄居蟹、澳洲陆寄居蟹这5种陆寄居蟹人工繁殖成功,凹足陆寄居蟹、西伯利斯陆寄居蟹也有成功孵化但未成功上岸的案例。

参考资料

Coenobita.marinespecies.2015-08-08

什么是陆寄居蟹.陆寄居蟹研究室.2015-08-08

品种介绍.陆寄居蟹研究室.2015-08-0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