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凯 :全国甘蔗品种鉴定委员会副主任

更新时间:2024-09-21 05:40

陈如凯,教授、博导,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第八届科技委委员、农业部甘蔗首席专家、农业部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学委会主任、国家糖料改良中心福州甘蔗分中心主任、全国甘蔗品种鉴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作物学会甘蔗协会三、四、五届常务副理事长、全国作物审定委员会(糖料)主任委员、福建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农业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全国甘蔗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引进选育并通过国家审鉴定甘蔗优良新品种15个。培养博士后和博硕士研究生47名,发表论著130篇。

承担课程

作物遗传育种、数理统计学甘蔗产业与科技发展战略

研究方向和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甘蔗育种与栽培、种质创新和与育种技术、甘蔗数量遗传

主要承担课题

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甘蔗体系首席科学家)

2)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开发”(主要执行人)

3)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示范与应用”(首席专家)

教学科研成果

1)甘蔗品种的资源鉴定、利用及新品种选育,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95 第一

2)甘蔗品种的引进、鉴定和利用 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93 第一

3)甘蔗引进品种的评价和推广利用 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 第一

4)甘蔗抗旱机理研究与抗旱品种选育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 第二

5)编码甘蔗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的核酸分子与其应用,授权发明专利 ZL2004100371243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4第二

6)甘蔗斑茅杂种的脱氧核糖核酸鉴定方法,授权发明专利,ZL03138821.3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5第二

荣誉称号

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省优秀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模、省劳模、福州市劳模等荣誉称号。

代表性论著。

1)《现代甘蔗遗传育种》,北京市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

2)《现代甘蔗育种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3)《作物抗旱分子生理与遗传改良》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

4)《甘蔗产业与科技发展战略》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

5)自由基清除的保护作用与甘蔗的抗旱性,作物学报,1994

6)与甘蔗抗黑穗病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筛选,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4,10(3),甘蔗耐盐生理研究 IV NaCl胁迫对甘蔗多胺代谢影响,作物学报,1995

7)甘蔗高糖育种中亲本的配合力与野生血缘的利用,福建农学院学报,1989

. 前进中的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1、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概况:成立于2008年。首席科学家为陈如凯教授,陈教授是农业部科技委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优秀专家。从事甘蔗研究50年来获得建国以来糖料界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其它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撰写5部专著和200多篇论文,培养了40多位博士和近百位硕士。

2、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科研项目:“九五”以来,主持国家攻关、“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攻关先导项目、国家“948”行业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财政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跨越计划、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等有关甘蔗的所有基础性、公共性、战略性的重大科研项目。

3、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科研团队:学校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甘蔗所的建设与发展,从人员配备、设施建设直到后勤保障都给于大力支持。目前甘蔗所有26名专职科研人员,其中正高7人,副高9人,10人具博士学位,9人具硕士学位,形成梯队合理、富有活力的学术团队,2006年荣获全国创新团队。博士生导师:陈如凯、林彦铨张木清、许莉萍、邓祖湖;硕士生导师:袁照年、张华、陈平华、罗俊、徐景升、高三基、阙友雄;其它骨干:林庆良、郭晋隆、黄国强、王恒波、高世武、傅华英。

4、快速发展的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依托单位:1996-2008年:快速发展时期,成立国家甘蔗分改良中心、农业部甘蔗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甘蔗及制品质检中心和农业部转基因成分检测中心。主持“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甘蔗育种攻关、863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甘蔗行业科技专项、国家948行业重大项目等所有涉及甘蔗产业的重大科研项目,荣获国际、国内各项科技奖励5项。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