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润霖 :民国教育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8:52

陈润霖(1879年-1946年),字夙荒,号立园,湖南省新化县人,教育家。早年潜心经世之学,19岁为县学生员,20岁入长沙求实书院,后被选送日本东京弘文学院攻读师范科。1906年学成归国后,任常德府中学堂学监。陈润霖认为教育应从小学开始,于1906年在长沙市创立楚怡小学校,校址先在长沙营盘街,后迁储英园,最初仅有学生7人,后增至数百人。辛亥革命后,出任湖南教育司司长,数月后引退。不久,创办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该校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合并后,1914年又创办楚怡工业学校于稻谷仓,分社机械、土木、矿冶三科,并建实习工场,开湘省私办工业学校的先河。汤芗铭督湘期间,陈润霖被迫出走外省,汤逃离后,仍返湘办学。1918年,当选湖南省教育会会长,延请何叔衡在楚怡任教,并热情支持毛泽东、何叔衡等所进行的革命活动。次年6月,和徐特立朱剑凡等发起组织健学会,以输入世界新思潮,共同研究,择要传播为宗旨。后受教育部令,赴上海市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清光绪五年(1879年)生。早年潜心经世之学,19岁为县学生员,20岁入长沙求实书院,不久被选送日本东京弘文学院攻读师范科,与同县陈天华等相结交。

建校任教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学成归国后,任常德府中学堂学监。认为教育应从小学开始,因而在长沙市创立楚怡小学校。

辛亥革命后,出任湖南教育司司长,数月后引退。不久,创办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民国3年(1914年)又创办楚怡工业学校于稻谷仓,分设机械、土木、矿冶三科,并建实习工场,开湘省私办工业学校的先河。

汤芗铭督湘期间,他被迫出走外省。汤逃离后,仍返湘办学。

民国7年(1918年),当选湖南省教育会会长,他延请何叔衡在楚怡任教,并热情支持毛泽东、何叔衡等所进行的革命活动。次年6月,和徐特立朱剑凡等发起组织健学会,以输入世界新思潮,共同研究,择要传播为宗旨。后受教育部令,赴上海市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

民国13年(1924年),在长沙市又增办楚怡中学及幼稚园,从此四部联合,贯通一气,形成楚怡三校一园的新体制。

民国20年(1931年),鲁涤平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时,邀他任教育厅厅长,仍坚辞不就。他将心血倾注于楚怡三校一园,学生最多时年达2000人,毕业生总数逾万。

民国27年(1938年),日军侵逼长沙。楚怡幼稚园、中学被迫停办,小学迁湘潭炭塘子,工校迁新化白沙洲。其时,他出任湖南省参议会副议长,历时4年,呼吁抗日,出力不小。

民国35年(1946年)赴新化县搬迁,行至筱溪,病发逝世。

主要成就

教育

楚怡小学是陈润霖最早创办,付出心血最多,并一直延续至今的一所完全小学。楚怡小学在教学方面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善于学习国外经验,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早在1919年以前,就亲手翻译了《葛雷式教育》和《比利时之新学校》两部国外教育著作,并按照书中关于发展学生自动、自学、自治精神的理论,参以欧美新教育学方式,进行教育改革。派教师黄德安到苏州市等地学习一些先进教学方法。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楚怡小学特地聘请北京师大毕业的高材生匡互生等人来楚怡工作,编辑新的教材。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楚怡小学还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陈润霖还在全省小学高年级中率先增设英语课,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参考资料

娄底历史名人:陈润霖.新新网.2013-01-10

陈润霖.长沙名人.2022-01-1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