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连金 :陶连金

更新时间:2024-09-21 16:06

陶连金,男1964年出生,1996年获东北大学博士学位,1998年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学科部主任、桥梁与隧道博士点首席责任教授,2002~2003年皇家路大学访问学者。1999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和北京市优秀跨世纪人才工程,获得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优秀教师等称号。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攻关等20余项科研项目,参加完成了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近20篇被SCI、EI、ISTP、GeoRef等检索,获得2项专利。2004年当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理事,兼任成都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世界地震工程》编委,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和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学会(IGS)会员。指导培养硕士生44名、博士生10名,博士后出站2人。

研究方向

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造技术

2.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方法

3. 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加固

4. 城市地下工程风险评估

学术兼职

1.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 理事 2008-2012

2.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09-2013

3.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 TC3技术委员会委员 2009

4. 中国岩石力学学会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2008至今

5.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会员2005

6.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会员 2005

在研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型地下洞群在地震和地下水共同作用下的稳定性

2.广东省公路局:S223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加固研究

3.北京市教育发展基金:基于共同作用的地铁车站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4.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车站抗震设计研究(横向)

5.北京市科委:邻近地铁建筑物的振动测试及其环境影响研究

科研成果

1、崩滑地质灾害模拟预测理论及其应用,2004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2、强震区地铁震害评价方法与对策研究,2005北京市科委

3、地下开挖诱发地表沉降预测与防治措施研究,2005北京市科委

4、土工合成材料在黄土地区道路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2005,交通部西部重点项目

5、石灰岩地区公路高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与加固,2003

6、节理岩体中大型地下洞室地震动力响应与稳定性研究,2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大型地下洞群在地震和地下水共同作用下的稳定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

8、 S223公路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加固技术研究,广东省交通厅重点项目,2009

9、浅埋大型地下空间开挖诱发地表变形的预测与控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05

10、地下开挖导致邻近古建筑物损坏评价及其保护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09

主要学术

1.工程岩体动力稳定性分析

采用野外调查、实验室物理模拟试验以及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复杂工程岩体的动力响应与动力稳定性。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博士后基金和国家专业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资助。开发出通用离散元程序DDEM,该程序可以与动力边界元耦合,可以进行节理岩体动力响应分析及动力稳定性分析,研究地震波在节理岩体中的传播,可用于岩质边坡、地下工程等的动力分析。有关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水电、边坡工程、地铁建设中。出版了一部学术专著《复杂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的方法与实践》。

2.节理岩体的渗流模拟

提出了根据实际岩体的节理网络直接进行数值模拟的离散元法,并编制了计算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很好,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节理岩体的渗流计算问题。该研究得到了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和国家专业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资助。有关成果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水电工程和长江三峡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3.大轨道倾角煤层岩层综合数字技术

在国内首次采用了现场实测、试验模拟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大倾角煤层开采的矿压显现及其控制问题。提出了采场老顶的岩层“传力拱”结构模型,并系统地提出了包括采场和回采巷道在内的岩层控制技术,开发出大倾角煤层开采岩层控制的决策支持系统。出版了学术专著《大倾角煤层开采矿山压力显现及其控制》。

4.回采巷道岩层控制技术

提出了以位移监测及围岩松动圈测试为基础的反馈分析与设计方法,建立了锚杆支护计算、测试、安装的成套解决方案,扩大了锚杆在复杂回采巷道中的适用性,取得显著经济和技术效益,获得2项国家专利和多项科技奖励,得到现场单位的欢迎。

5.浅埋地下结构的抗震对策

通过用非线性大变形的数值方法再现了日本阪神地震对地下建筑的破坏作用机制(主要是地铁),论述了对浅埋地下建筑的震害评价及抗震对策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试图寻求我国浅埋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依据。研究思想和方法得到了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该项研究被列入“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同时得到了北京市科技骨干基金的支持。项目被列入到中国建设部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合作研究”项目中,现正在与美国Wayne州立大学土木系Kagawa教授以及日本长崎大学土木系进行合作研究。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