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卦 :《周易》六十四卦之第十七卦

更新时间:2024-09-20 19:07

随卦,为《周易》六十四卦之一,通行本《周易》第十七卦,帛书本第四十七卦。卦辞为:“元亨,利贞,无咎。”象征随从。

随卦,震下兑上,主为震,客为兑。震为雷,象征动;兑为泽,象征说;内动之以德,外说之以言,则天下之人咸慕其行而随从之。卦象虽是相随,但不可盲目,强调以“正”相随,即不论是人与人的关系中的上随下、下随上,己随人、人随己,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朝作晚息、遇事随时,均当不违正道,诚心从善。

历代易学家对《周易》多有注释,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见解。比如关于六二爻“系小子,失丈夫”,程颐、朱熹都把“小子”理解为小伙子,认为此爻是说女子与小伙子相合而失去丈夫,反映因小失大的道理;而李镜池认为随卦是以商旅为内容,“小子”指“小奴隶”,“丈夫”指“大奴隶”,意为小奴隶被抓住,但大奴隶逃掉了。

卦名

“随”字,按照《说文解字》:“从也”。此卦上震下兑,象征内动外悦,含有人愿随从的含义。《周易集解》中引用郑玄的解释说:“震,动也;兑,说也。内动之以德,外说之以言,则天下之人咸慕其行而随从之,故谓之‘随’也。”这里更从君子内外的德与行的方面说明了君子内外兼修才能造成“随”的结果。

北宋哲学家程颐分析卦名,认为“随”有三层含义:一层是“君子之道,为众所随”;二是“己随于人”;三是“临事择所随”。并指出:“凡人君之从善,臣下之奉命,学者之徙义,临事而从长,皆‘随’也。”认为卦中上下象及诸爻的位置都反映出刚下于柔之义,这就譬如“以贵下贱,以多问寡”,因此称“随”。又说“然则卦义所主,在以己随人;至于物来随己,则其效也。若以为物之所随为卦之本义,则非矣。”既从卦象的方面指明随卦象征的处境是刚居于柔的处境,又强调了“以己随人”优于“物来随己”,进一步强调只有奉持“君子之道”才能为“为众所随”。

卦辞

卦辞原文及译文

随:元亨,利贞,无咎。

随:至为亨通,利于守持正固,这样必无咎害。

哲学解读

《周易正义》解释:“‘元亨’者,于相随之世,必大得亨通,若其不大亨通,则无以相随,逆于时也。”所以卦辞首先说“元亨”,是说君子在需要顺从的的时候顺从则能亨通,若没有亨通,则是因为违背时势。“利贞”,《正义》解释:“‘利贞’者,相随之体,须利在得正,随而不正,则邪僻之道,必须利贞也”,因此“利贞”强调相随的时候,必须以正为目的,随从若不正则是邪僻之道;“无咎”,《正义》解释:“‘无咎’者,有此四德乃无咎。以苟相从,涉于朋党,故必须四德乃无咎也”,因此“无咎”则是以正相随的结果。以德相随,所以能够无所咎害。所以,随卦象征随从,总体寓意吉祥,但是是在基于守正的前提之下讲求君子为人处事能够做到守正随从,则能亨通。

彖传原文及译文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彖传》说:随从,譬如阳刚者前来谦居于阴柔之下,有所行动必然使人欣悦而物相随从。随从,大为亨通,守持正固必无咎害,于是天下万物都相互随从于适宜的时机。随从于适宜时机的意义多么宏大啊!

彖传》说“刚来而下柔”,刚代表下震,柔代表上兑,震下兑上,所以说“刚来而下柔”,在下既然能够以柔待人,在上行动则能悦然随从。天下万物随从合宜的时节就是天下万物的亨通、没有咎害。就君子来说,要做到“随时”。这是说此时利于行元亨利贞,做到“可随则随,逐时而用,所利则大”,因此说“随时之义大矣哉”。

象传原文及译文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象传》说:大泽中响着雷声(泽随雷动),象征随从;君子因此随着作息规律在向晚时入室休息。

“泽中有雷”,《程传》说:“雷震于泽中,泽随震而动,为‘随’之象”。“向晦”即“向晚”,“宴息”即“休息”。所以《象》传说明君子观随卦之象,悟得凡事“随时”的道理,要早出晚入,按时休息。《礼》也说:“君子昼不居内,夜不居外”,《程传》解释此为“随时之道”。

爻辞

卦之初为尾,卦之上为首,阳爻为九,阴爻为六。

初九

原文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译文

初九,思想观念随时改善,守持正固可获吉祥,出门与人交往必能成功。《象传》说:初九,思想观念随时改善,说明初九随从正道可获吉祥;出门与人交往必能成功,说明初九行为没有过失。

说明

初九为阳爻,其上为阴爻,因此刚居柔下。这时候正是无所系应,能够改变思想观念,随时从正的时候。所以此时随正就能获吉,出门交有所获得。

六二

原文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译文

六二,倾心附从小子,失去阳刚丈夫。《象传》说:倾心附从小子,说明六二不能同时多方获取亲好。

说明

六二作为阴爻总要依附阳爻,从位置来说,六二应该依附九五爻,但是它就近依附初九爻,因此说它依从“小子”,失去“丈夫”,比喻因小失大。程颐指出,本爻“戒人从正当专一”。

六三

原文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译文

六三,倾心附从阳刚丈夫,失去在下小子。随从于人有求必得,利于安居守持正固。《象传》说:倾心附从阳刚丈夫,说明六三的意志是舍弃在下小子。

说明

六三爻辞“丈夫”比喻九四,“小子”比喻六二,这里总体比喻这一爻随从九四,离开六二,所以说它“系丈夫,失小子”。在下者即然能够舍弃下志,随从尊上,在上也有阳爻相应,即求有所得,就更加要广修美德,为之后的随从做准备。

九四

原文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译文

九四,被人随从而多有所获,守持正固以防凶险。只要心怀诚心合乎正道,立身光明磊落,又有什么咎害呢!《象传》说:被人随从而多有所获,从九四所处地位这一意义看是有凶险;心怀诚心合乎正道,这是九四光明磊落品德的功效。

说明

九四被下面的六三随从,因此说“随有获”,这个位置需要“守正防凶”,因此说“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句是以正面勉励九四若能体现正道,显明美德,必能没有咎害。所以这一爻虽然有“凶”字,《象》中也有“其义凶也”的说法,但是其中义理未必是凶的,而是可以理解为从反面警戒君子为了防止凶险,首先需要发扬美德,然后可以化“凶”为“无咎”。

九五

原文

九五,孚于嘉,吉。《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译文

九五,广施诚信给美善者,吉祥。《象传》说:广施诚信给美善者而获吉祥,说明九五的位置正中不偏。

说明

九五从位置上说,五爻是尊位,又是阳爻,所以说九五是阳刚居尊,这一爻在随卦中象征着能够以诚从善,善者也能够纷纷相随。

上六

原文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译文

上六,拘禁强令附从,顺服相随,再用绳索拴紧。君王兴师讨逆而在西山设祭。《象传》说:拘紧强令附从,说明上六居位极上而随从之道穷尽。

说明

上六以阴居随卦之极,在极处有不愿随从的危险,所以被九五系住欲使之随从。爻辞后面也是用王在西山设祭、兴师讨逆来比喻强令上六随从。这一爻也说明,“随”与“不随”是相对而存在的,举世都相随之际,对于逆道而行者,就要强令其随。

总论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充分反映这位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虚心向善的美德。随卦阐发“随从”之义,正是集中体现“从善”的宗旨。卦辞“元亨,利贞”,高度赞美“随从”之道;“无咎”,又强调以“正”相随才能无害的观点。六爻寓意,以初、五最为美好;初九处下守正,迁善不己;九五居尊中正,竭诚向善——因此这两爻展示了本卦以“善”为“随”的象征主体,均获吉祥。至于二、三、四、上诸爻,或有失有得,或守正而化“凶”为“无咎”,或受制才勉强从正:各自表现出不同的“随”的情况,但是诚意所发,都不离开“正”字。可见,随卦义理中蕴涵着一项鲜明而意义广泛的“相随”原则:不论是人与人的关系中的上随下、下随上,己随人、人随己,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朝作晚息、遇事随时,均当不违正道,诚心从善。

争议

随六二

易学家对《周易》多有注解,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见解。如随卦中六二爻,六二爻爻辞原文为:“系小子,失丈夫”,《象》传曰:“系小子,弗兼与也”。朱熹《周易本义》认为:“六二既是阴柔,不能独立所处,必近系属初九,故云‘系小子’;既属初九,则不能往应于五,故云‘失丈夫’也。”这里把“小子”理解为小伙子,“丈夫”即阳刚丈夫。“小子”象征初九,“丈夫”象征九五,六二都能与之阴阳相合,但是两者不可兼得。六二本与九五正应,但是它就近和初九相合,因此说女子与小子相合失去丈夫。引申的哲学道理是在随从之际,若优柔寡断,必将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李镜池周易通义》持不同看法,他认为随卦是以商旅为内容,卦中主要指商人结伴相随出门做生意,因此解释六二爻中“系”是“绑”的意思,“小子”指“小奴隶”,“丈夫”指“大奴隶”,六二爻整句解释为:“原来商人是贩卖奴隶的,旅馆出事的时候,奴隶们逃跑了,有的小的给抓住,但大的逃掉了。”

随上六

易学家对随卦中上六爻的解释也有不同。上六爻原爻辞为:“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朱熹认为“拘系”、“维”代表“随之固结而不可解”,说明他认为上六爻仍然是符合“随从”之意的。而《尚氏学》持不同观点,尚先生把“亨”理解为“宴享”,认为“西山”比喻隐居之所,认为“六穷于上,五恐其去,拘系之,从维之,或即其隐居之处而宴享之。言六无所随,而五必随之也”。这是认为上六爻无所随的说法,与朱熹相反。

当代学者陈鼓应偏重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解读随卦卦意,因此对随卦上六爻上也有独特的解释。他把“维”解释为解开系结的工具,因此“拘系之,乃从,维之”就解释为“最初拘执系缚,后来又将其解开”。这就可以用来比喻君王对臣民最初系缚使之跟随自己,之后解开束缚使之随人。“王用亨于西山”句,陈鼓应认为“亨”同“享”,代表享祭、祭司;“山”象征安泰,所以古人祭山以祈天下安泰祥和,天下安泰祥和所以祭山以告谢之。所以这句话进一步引申为王既然能够顺随天下人之性,则臣民亦随己,所以可以祭祀西山以祈告天下祥和。

出处

《周易》

随卦出自《周易》通行本第十七卦,帛书本第四十七卦。《周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与《连山》《归藏》合称为“三易”。其实《周易》并不是一本书,而是殷末周初的人用来占卜算卦的方法,只有蕴涵数理逻辑的卦画而已。在长期的演绎过程中,人们以阴阳符号为“爻”,每三爻成一卦,形成了八卦,再以八卦“观物取象”,以八卦代表世间的诸多物象。之后,又通过八卦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并产生了解说这些卦形所寓哲理的卦爻辞。

卦爻辞的出现使《周易》成为卦形符号与语言文字相结合的一部特殊的哲学著作。自此就形成了汉代易学家称之为《周易风水》的部分。到了汉代,又将《易传》并入,最后才形成了《周易》。现存《易传》共七种十篇,又称为“十翼”,即《系辞上》《系辞下》《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序卦》《说卦传》《杂卦传》。十翼的创作宗旨均是在解释《易经》的大义,但各有侧重点或特定的角度,故《易传》是研究《易经》的重要资料。

今本《周易》是经由王弼注释过后流传至今的版本,也是目前广泛流传的版本,其文本在战国时代完成。今本《周易》包括卦象、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等显性内容,同时也包含经卦、筮法、占法、卦序等隐形结构内容。西汉时刘向校皇家书籍时所校《周易》以及晋朝发现的汲冢书《周易》,均与今本文字基本相同。该书蕴含丰富哲理,建立起了中原地区早期较为成熟的思想文化体系,对中国哲学、数学、文学、医学、经济、法治、美学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随着近代对《周易》文本的研究和传播,其在东南亚、欧美等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全球读者关注的重要中国文本之一,国际学术界对于《周易》的研究已基本覆盖传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