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若傈僳族乡 :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下辖乡

更新时间:2024-09-20 11:00

霞若族乡位于云南省迪庆德钦县境东南部,地处国家级白马雪山保护区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腹地,是该县两个民族乡之一。霞若乡是个省级重点扶持的民族特困乡,生活着8000余傈僳族藏族群众,近一半人口的生活处于贫困线以下,多种因素制约着乡里的经济社会发展,但交通是“瓶颈”,不解决道路的畅通问题,当地群众的脱贫无从谈起,可以说霞若傈僳族乡是云南农村、高寒山区、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缩影。

基本概况

霞若位于德钦县境东南部,国家级白玛雪山保护区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北邻本县奔子栏镇,东与本县拖顶傈僳族乡相连,西与本县燕门乡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接壤。

霞若傈僳族乡总土地面积1589.11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91个村民小组,214个自然村寨),邮编:674503,1822个农户,8290人。

乡境内以傈僳族藏族为主体民族,平均海拔为2362.6米,年平均温度在10.7度,年平均降雨量726毫米,全乡现有7个农村党支部与3个机关支部。

霞若傈僳族乡境内藏传佛教基督教、傈僳族原始宗教三种宗教共存,在管理部门的引导下各教派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发展有序。

概况

霞若傈僳族乡位于德钦县东南部。北邻奔子栏镇,东与拖顶傈僳族乡相连,西与燕门乡、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接壤。面积1359(一说1589.11)平方千米,人口8290人(2007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069人:傈僳族4394人,藏族3813人。辖霞若、庐山石耳、夺松、月仁、施坝、各磨茸、粗卡通7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214个自然村。乡政府驻采贡。

地处国家级白玛雪山自然保护区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地形可分河谷台地与山区,由北向南的珠巴洛河与西水东流的施坝河、各么茸河,形成窄长深箐的地形,村落散居于两河沿岸及山腰。藏族多居于河谷台地,傈僳族多居山区。气候垂直分布为暖湿带、温带、温凉带,年平均温度10.7℃;年降雨量726毫米。境内东、北、西部为高山丛林,森林覆盖面占总面积的70%。

乡内公路主干道为拖霞油路。宗教场所主要有藏传佛教粗卡桶村霞归寺、基督教吾斯布顶教堂。民族歌舞主要有傈僳族的阿尺木括、阿哟哟和藏族弦子、锅庄等。景点有施坝傈僳族民居、施坝原始森林生态景观(包括施坝原始森林、施坝温泉、帕姆乃、石月亮、高山湖泊、滇金丝猴、观赏植物、药材)和珠巴洛河流域田园风光等。

沿革

霞若:藏语。霞,岩;若,下;意为岩石下的村庄。因霞若乡原驻地霞若村(霞若村座落在裸露的岩石下)而沿用。1962年建霞若公社,1967年复改区,1987年改霞若傈僳族乡。1997年,面积1341平方千米,人口0.9万,辖茨卡通、夺松、庐山石耳、霞若、月仁、施羬、各磨茸7个行政村。1998年末,面积1589平方千米,人口1756户、8300人,辖霞若、粗卡通、石茸、夺松、月仁、施坝,各么茸等7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

[邮编]674503 [2006年代码]533422205:~201霞若村 ~202石茸村 ~203夺松村 ~204月仁村 ~205施坝村 ~206各么茸村 ~207茨卡桶村

[采贡]乡政府驻地,海拔为2000米,43户、153人,藏族,河谷区。采:游艺;贡:梁。神话传说,该村的山神喜欢唱歌跳舞,故名。

区划人口

德钦县辖2个镇、6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升平镇奔子栏镇佛山乡云岭乡燕门乡拖顶傈僳族乡、霞若傈僳族乡、羊拉乡。共有2个居委会、40个村委会。

霞若傈僳族乡下辖7个村民委员会(91个村民小组,214个自然村寨):霞若、石茸、夺松、月仁、施坝、各磨茸、粗卡通。乡政府驻采贡。

代码 533422205:~201 霞若村、~202 石茸村、~203 夺松村、~204 月仁村、~205 施坝村、~206 各么茸村、~207 茨卡桶村

霞若乡总人口为8290人,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为806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9.6%。乡境内以傈僳族藏族为主体民族,分别为4394人和3813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3%和36%,属云南省195个民族乡之一,是典型的民族特困乡。

自然条件

气候

霞若气候差异不大,四季较分明。年平均温度10.7℃,年降雨量726毫米。气候垂直分布为暖湿带、温带、温凉带。

经济概貌

2005年,乡党委、政府立足霞若乡情,确立了生态环保立乡、科学教育人才兴乡、特色产业强乡、旅游文化富乡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以养蜂、野生药材、核桃等为主体的种养产业。2007年全乡生产总值达904万元;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413万元,实现财政收入9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8元;粮食总产量达2889457公斤,人均有粮358公斤;大小牲畜25334万头(只)。霞若傈僳族乡2006年底的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203万元,其中出售产品收入350万元,牧业收入275万元,农业收入460万元,林业收入199万元,运输业收入19万元,建筑业收入4.2万元,商饮业收入21万元,服务业收入15万元,其他收入209万元。农村外出劳务收入31万元,全年农村经济总费用399万元,经济净收入804万元。农民全年所得总额及可分配净收入835万元,农民人均所得1046元。

基础设施

霞若傈僳族乡加大交通建设投入力度,通过采取下向群众集资(投工投劳)、向上级各部门争取项目资金等办法多方位筹集资金,确保了村社道路工程的全面实施。

交通

霞若乡主干道为拖霞油路, 拖霞油路于二00三年初开始动工,油路里程为19.85公里,总投资600万元,其中省公路局投资到位资金500万元,州级配套资金解决100万元,工程于二00四年底完工,至此霞若成为全县第一个不在国防线上通油路的乡镇。乡以下所辖7个村委会的道路均为林区路和凸凹不平的土石路,逢雨季常因泥石流出现不通车。村下村组除个别村组通农用车道外,几乎不通公路。

通讯

经过乡党委政府领导的积极争取,群众的大力支持,以良好的施工环境营得了施工单位的认同与肯定。现有施坝河和香多河四级电站将要在2007年12月28日进行施工。通信、有线电视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移动信号覆盖全乡7个行政村,打破了无手机信号的历史,开创了霞若乡信息工作新局面,为该乡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起到了锦上添花的重要作用。2000年底,霞若实现了电话自动交换网络,程控电话覆盖全乡绝大多数村委会;2001年底霞若开通移动电话,移动电话用户620 户。2005年始开通联通,至此,霞若通讯事业已上了一个新台阶。

电力

被列为金沙江主要支流、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珠巴洛河,由北向南纵贯霞若乡境,1997年10月20日霞若乡利用珠巴洛河丰富的水资源建起了霞若乡第一座电站:霞若电站,该电站装机容量为2×1000千瓦。2006年县政府又将珠巴洛河水资源开发作为全县重大项目,积极引进外资修建各么茸、施坝二座电站,至此,珠巴洛河水利资源得到了空前的利用和开发。

资源条件

河流

珠巴洛河是金沙江流域的主要支流,起源于白茫雪山北麓,河流流程90公里,河面宽15米,河域面积1835平方公里,最大洪峰流量60立方米/秒,最枯流量12米/秒,年平均流量26.7米/秒。

植物

霞若境内东、北、西部为高山丛林,森林覆盖面占总面积的70%,林木主要有高山松云杉冷杉属、栎、杨。经济林木有核桃、生漆。盛产羊肚菌属松茸黑木耳、松香。乡境内野生药材资源丰富,主要有当归、茯苓、天麻、木香、胡黄连秦艽

动物

乡境内野生动物有滇金丝猴、熊猫等16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矿藏

乡境内矿藏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金、铁、铜、铅、锌、石棉。但均因处于保护区内而严禁开采。

旅游

浓郁的傈僳族风情和独特的旅游景观令霞若风景秀丽,景色迷人,发展旅游业极具潜力:霞若傈僳族风情最为浓厚的数施坝傈僳族,施坝傈僳族民居、农作物的种植、服饰、传统手工艺品、宗教、民间文化艺术、民俗音乐、舞蹈、历法、特色饮食、节日活动等独具特色;施坝原始森林生态景观(包括施坝原始森林、施坝温泉、帕姆乃、石月亮、高山湖泊、滇金丝猴、观赏植物、药材)和珠巴洛河流域田园风光,使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让世人停留驻足、留恋忘返。

科教文卫

教育

霞若傈僳族乡辖区内有1所初级中学,29所小学和一所圣爱特殊福利学校。二中现有14个教学班级,在校生总数达401人,专职教师32人;小学在校生75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9%。教育、文化、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大“普九”宣传力度,利用标语、墙报等形式,深入农村宣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到2008年为止我乡(包括二中)共有在校学生1159名,教职工95名,校点29所。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9.69%,初中生入学率达到了101%。2008年上半年,我乡共举办2期农业科技培训班,受益农民共300人,增强群众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提高群众农业生产的技能。

计生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始终坚持“三为主”的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完成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

卫生

卫生事业是该乡一个最薄弱的基础环节,在完成各项任务指标的同时还要进行紧急救助工作

。人员少、战线长,加之设施薄弱,卫生事业建设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齐心努力下使我乡医疗卫生事业运转正常,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呈良性发展的趋势。以行政村为单位实现了村村建有卫生室的目标,培训了21名农家卫生员,基本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问题,农村合作医疗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逐步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宗教

霞若境内有藏传佛教基督教、自然宗教和原始宗教,藏传佛教主要属德钦县影响较大的格鲁派——由奔子栏寺分管,主要活动场所在粗卡桶村霞归寺,全乡在册僧人39人,尼姑7人,基督教自1991年从维西传传入霞若境内,信徒主要为傈僳族,乡境内分布着10个教点,其中吾斯布顶教堂为中心教点,教徒1200多人。基督教协会由夺松村委会主任余继才担任,处理协会日常事物。自然宗教在本地称傈僳“尼扒、尼玛”。一直以来各教派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多宗教共存共荣。

歌舞

乡境内流传的歌舞主要有傈僳族的阿尺木括、阿哟哟和藏族弦子、锅庄等。傈僳族“阿尺木括”为自娱性歌舞,意为“山羊的舞蹈”。“阿尺木括”亦是迪庆傈僳族在长期的不断迁徙历史中,形成了互相团结、粗犷而细腻、奔放而深沉的民族性格。“阿哟哟”是主要的山歌调工之一。

特色产业

霞若傈僳族乡是德钦县天然林覆盖率高、面广、生态系统环境及保护比较完整的乡,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积极争取和落实好支农、惠农政策,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的,不断扩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模。 (一)种植业发展以核桃等经济作物为主,以大力引进栽植新优品种和高枝嫁接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产量。调整中药材种植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中药材。

(二)养殖业生产继续以土鸡、猪、牛、羊养殖为重点,培养重点户、专业村和发展规模养殖小区,搞好品种改良,落实防疫措施,扩大养殖规模,并在全乡境内大力发展养蜂业。

(三)菌业生产要按照“推广松茸菌、开发羊肚菌”的发展思路,使这项产业能够继续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霞若傈僳族乡落实退耕还林面积4600亩,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培育花椒、木瓜、清香木、眠江柏、女贞等苗木30万余株,为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工业原料林建设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林业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成为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科技兴农霞若傈僳族乡自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在茨卡桶村和各么茸村推广养蜂项目,通过近两年的实施,现建有蜂箱。在乡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全乡推广了玉米定向栽培、地膜栽培、小麦条播、脱毒种薯等农业新技术,培训了一批脱毒种薯和农村兽医学技术能手。

社会保障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扎实推进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我乡对外知名度,鼓舞广大干部群众的干事热情。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严格依法办事,实现政策管理规范化、法制化。要深化政务、村务公开,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三、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扎扎实实做好化解矛盾、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发生。要巩固扩大社会主义法纪教育成果,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正当渠道解决合理诉求,形成依法有序的信访秩序。要以“平安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全面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做好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生活无着落人员的救助工作,解决好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

五、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要进一步夯实计划生育基础,强化管理措施,努力争创计生一类乡镇。要落实优抚政策,继续巩固和扩大双拥工作。要进一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各层次教育教学质量。要着力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要深入开展环保、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保证全乡生态建设安全。

参考资料

霞若傈僳族乡.行政区划网.2016-06-1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