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鉴 :清朝吴贻棠所著经典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4-09-20 21:23

我国古代一部经典言情小说,《风月鉴》一书,系清代吴贻棠所作。吴贻棠,字荫南,号爱存,河南弋阳(今河南光山县)人。该书刻本称其为吴贻先。我们根据书前作者自序及书后其寄男方钰的跋文,可以约略的知道他的经历。其生活于乾嘉年间,“为人好脱略,性豪迈”,曾“仕长芦”。且余之才,夫何敢与骚人文士驰骋而较邪?若风月佳话,余则有闻之古人者,有见之今人者。余固非钟于情者,窃欲以深情者、过情者、缠绵于情不可解者,又有用情而迷于情、伤于情者,余置之以供余之闲情。

小说简介

我国古代一部经典言情小说。该书有刻本和抄本两种。嘉庆刻本,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均有收藏,半页六行,每行十六字,第十三回有半页残缺。抄本第十三、十四回均残,版式与刻本相同,今藏于浙江图书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曾以残抄本为底本,用刻本第十三、十四回加以补配,作为《古本小说集成》的一种影印出版。本次点校,即以影印本为依据。

关于作者

此书不题撰写人。但据序与跋可以推知为吴贻先。贻先字荫南,号爱存,弋阳县的世族。生活于清代乾嘉年间,曾仕长芦,后回乡为人馆师,其嫡配伍氏,续娶周氏。著有《可是梦》等书。书的回目不同传统的章回小说以七字对偶为题,而是二字语,在通俗小说中可为仅见,颇类弹词或戏剧目。分别列于“投胎·解笑”、“幻梦·刁宴”、“戏墨·误宴”、“乱艳·寻芳”、“巧遇·重访”、“假佣·真骗”、“花归·珠还”、“递书·泣卖”、“诉情·探病”、“迹骂·春愁”、“闺谑·离别”、“写春·来凤”、“香消·月圆”、“课艺·题图”、“迎秋·染病”、“梦觉·情释”。

关于版本

存世有爱新觉罗·颙琰间刊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山纪念图书馆,是刊本起首有序,序后署有“嘉庆庚辰(1820)夏仲爱存氏自书于茹芝小堂”。下有“弋阳吴氏”阴文。接下有“风月鉴目录”,再接下有图像八页,都是半为图像,半为画赞。正文卷端题“风月鉴”半页六行,每行十六字。书未有寄男方钰跋。另有抄本,藏浙江图书馆

文章宗旨

图书的宗旨可于第一回“投胎·解笑”见出:“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而成,然古来圣贤之阅历无非多尝艰苦,履霜坚冰而后始成一代伟人,未闻有从温柔乡里欢乐场练出。”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对沉迷于欢乐场持否定的态度,书最后亦写由此而觉以得悟,然全书实为写才子艳福与利益仕途兼而得之的故事。

文章内容

书叙南京雨花台附近住有一户人家,户主常兴,乃明初大将军常遇春之后,因此世代袭荫,家道殷富。其父为山东道台,自己娶了郑氏女。虽然夫妇俩乐善好施,但是常兴年至六十,却没有子嗣,夫妻俩因此心中特别难受,多方求子也无得。一天两人到西湖法镜寺求子,遇一和尚死,恻隐之心又大动而葬之。这和尚本为异人,死前告诉他们的心愿能够得偿。回家后不久,郑氏果然怀孕,足月而生下一子。因视子为宝贵,怕其夭折,所以为儿子取了个女孩名——嫣娘。而且把他当作女孩般的养。

嫣娘幼时就非常聪颖,凡所识读皆可过目不忘,但性格怪异,尤喜女孩。他见老妈子就哭,见女孩子就异常高兴。常兴因是晚年得子自然宠爱异常,特地买了四个美丽的丫环:?画姐、娟姐、关关、窈窈伴他。嫣娘得此四女,于读书时都有温柔之趣,故智力就异常聪慧。十一岁时,搬入花园中住。一日,梦见自己被引入一仙山,见此处有无数的奇花异草,到一处,有数美人,嫣娘与她们相谈,极为快乐。浑忘一切。醒来,就一心要去访求美人,但又不敢向父亲提出,怕父亲责怪自己。自此以后,心中常常闷闷不乐。?画姐等四人就故意设宴使用刁钻乖巧的手法,使嫣娘在快乐之中吐出真情。四人于是百般劝慰他。嫣娘看见有此四绮年玉貌又善解人意的美女在眼前,也就暂时将心中的愤闷消释了一些。不久到了府考,常兴带嫣娘赴试,考场中嫣娘自然是游刃有余。试毕,嫣娘得以独自游秦淮河,见河上画舫飘荡,时有笑语清乐传至耳中。感叹此地实不愧为六朝金粉之所在。至孔子庙巧遇宜人。是年宜人年方十二,但生得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并且聪明多艺善解人情。因故被卖为妓,年幼,尚未开始接客。嫣娘与宜人互生倾慕,并打算将宜人赎出火海,保全身子。

府考后接着是院考,嫣娘俩考皆在头十名中。院考完后,常兴因挂念家中就立即逼嫣娘回家,嫣娘想与宜人告别都不得。回到家后,因思念担心宜人,心中更是闷闷不乐。一日,出外闲玩,在静因寺旁的村庄遇上引香、拾香两姐妹。天生情种的他一见到这对美丽绝伦的姐妹,尤其是她们的天然风韵当然不能自禁,因故交接,得与二女共同赏桂,心中喜不自胜。由于时间已暮,不得不辞而归,归后心中念念不忘,时时与四美婢谈起。第二年秋闱,嫣娘又往应试,急急乎去寻宜人,方得解一年的相思之苦。宜人也是日夜盼见嫣娘。因宜人之故,又得以与她的拜妹阿相见。

归时行至三山街,又遇见一个十四岁的美丽丫环,嫣娘睹之顿时为她目眩,但只能用眼光追逐,未及交谈,此女就入了一府中,打听之后知其为府中丫环娉婷,心中羡之,并因而思念不已,百思欲得一见。秋闱罢。嫣娘又高中解元。不久,嫣娘的父亲常兴病故,他办完了丧事后没有了约束。因思念娉婷,就更名为王贵,改妆为小厮进入娉婷所在府中,从而结识娉婷。两人日久生情,但碍于府中,相见虽有时机却多有不便,因而就合计将娉婷弄出府中。一日,他利用娉婷之失而设计让主人将聘婷卖出,然后自己将她购入家中,遂得以朝夕相处,大慰其心。恰好这时节引香、拾香家中失火,无处可居而租赁嫣娘家多余房屋居住,后两女巧遇嫣娘的母亲郑氏,因她们的伶俐聪慧,而得郑氏的喜爱,认作义女,并将她们接入花园中,与嫣娘等住在一处。嫣娘又能得昔日心仪的女子作伴,自然喜不自禁。

这时宜人的年龄已大,且因其长得天姿美丽,早为许多客人垂涎,鸨母自然不愿将这棵摇钱树放弃,因此经常逼她接客,而在院中宜人也不时遭到嫖客的骚扰。为求脱身,宜人求嫣娘相救。嫣娘同鸨母商量,鸨母以宜人和阿粲尚未开苞等为由索要巨资,嫣娘承担了,从而将二女赎出,引入家中。自此花园中就有娉婷、宜人、拾香、引香、阿粲及四美婢等众美女和嫣娘,每日相聚吟咏。众姐妹与他叙起年龄,嫣娘为老五,被称为五娘。

嫣娘的年龄渐渐大了,虽然还在众女中生活,毕竟是该娶亲了。因此郑氏就为其聘娶了富春小姐,而富春恰恰是娉婷昔日的主人。从娉婷那里,嫣娘得知这一情况并知道富春小姐相貌美丽,性格娴淑。洞房日,夫妻俩说不尽的温柔缠绵。只是到此时,富春才知道嫣娘是向日家中的小厮王贵,并明白娉婷出府完全是他们之间的有意而做的。自是富春虽为主母,但待诸女亲如姐妹。

娶亲后不久,引香、拾香家已修复,父母接她们回家。但她们不仅难舍众姐妹,而且长期与嫣娘无间相处,已难以别离,姐妹俩人都深爱嫣娘,而嫣娘虽已有众女,却也对二女心生情愫,今二人不得不归,特别难以割舍。因此分别之日,一方是恋恋不舍,另一方是恨恨不已,以为此一相别,虽尚有见面之时却再也难有前此的幸福时光,而且男女有别,自是更多怨恨。富春知道嫣娘难舍诸女,任一女子的离开都不剜掉他的心头之肉,为使众人能长期相聚,她就禀明婆婆,将宜人、阿粲、娉婷、?画姐、娟姐、关关、窈窈、雁奴等都收到房中,后来又收了幺凤,妻妾共十人。嫣娘从此与诸妻妾整日描眉画凤,在温柔梦中,只羡鸳鸯不羡仙。

然天妒红颜,富春突然染病。众姐妹一时纷纷忙乱,百般延医,但富春依然日重一日,不久仙逝,嫣娘夫妻情深,自然悲痛不已。郑氏为解嫣娘的痛苦,又为其续娶为他不时思念的引香、拾香姐妹。慢慢的嫣娘的不快解开,引香于归后,力劝嫣娘不可在众姐妹身上过分用情,耽误了韶华,影响前程。嫣娘明白她的话有理,但与自己的素志不合,想自己用情至深,只愿与诸女相伴厮守,而那些功名富贵只是污浊粪土,岂可与清洁女儿相比,因此心里总觉不愉快,竟因而染上疾病。躺在床上,做了一梦,梦见一和尚,对其言色即空,空即是色,嫣娘顿然醒悟,于是一改往日沉迷女色,只知痴情,而与诸女啸月嘲风,优游自乐,别号大觉先生。

与《红楼梦》

红楼梦》一书又名《风月宝鉴》,本书以《风月鉴》为名就是有意将《红楼梦》作为鹄的。书中也处处模仿《红楼梦》的内容和手法。嫣娘同宝玉一般生活在女儿乡中,整日与众女游戏而不思功名利禄,并同样只见得如水儿般洁净的少女,而对老妈子等庸俗的女人没有好感。书中也设一花园为嫣娘和众女的生活空间,从而为诸人的情愫保持一与世俗相隔离的环境。不仅如此,在许多具体的细节上,本书也是抄袭《红楼梦》,如嫣娘梦见众美女,就是套自“梦入太虚幻境”;而写嫣娘入京赴考一节中的与诸女的难舍难分,一一道别,则是模仿宝玉出就书塾一节。

尽管其有意模仿《红楼梦》,但是书无论是嫣娘这一人物还是艺术成就都无法与《红楼梦》相比拟。嫣娘虽同宝玉一般生于世家,但在休养素质上与宝玉有本质上的不同。他所有的目的就是为寻找美女,而所拥有的美女也是都为了做自己的妻妾,却不是对女性的热爱,更像“土财主小宦官家的公子。”诸女同他的关系也不是如林黛玉薛宝钗等与宝玉间的水一般明净的关系,而是传统的才子佳人的俗套。是书的语言文字没有《红楼梦》中充满诗意的色彩。最后以一男多女为结局的结构更是有违《红楼梦》对人生悲剧的深刻展示,只是为了满足作者和读者的庸俗的阅读要求。

一粟《红楼梦书录》辟有《红楼梦》的仿作一门,列《镜花缘》、《品花宝鉴》等十七种而没有列本书是不很正确的。因为本书无论在主题、人物还是结构和语言上都有意模仿《红楼梦》。

参考资料

风月鉴.书香电子书.2015-07-3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