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镇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01:44

马头镇,隶属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地处太康县东北部,东与商丘市城县伯岗镇毗邻,南与朱口镇接壤,西与杨庙乡高朗乡相连,北与转楼镇睢县平岗镇为邻。镇人民政府地距太康县城25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06.5平方千米。

1958年,成立马头公社。1981年,改为马头乡。1983年,撤乡建镇。截至2018年末,马头镇户籍人口为92560人。截至2020年6月,马头镇辖5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后坡村。

2011年末,马头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150元。2018年,马头镇有工业企业11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6个。

历史沿革

1950年,为太康县十二区。

1958年,成立马头公社。

1981年,改为马头乡。

1983年,撤乡建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马头镇辖后坡、马东、张庄镇、沙沃张、孙化、渠庄、刘楼、刘城、阎庄、马北、王庄集镇、任屯、前坝王、后坝王、小彭、后杨、刘店镇、蔡洼、陈集、李伯敬、袁庄、湾子桥、前坡、吴振岗、后庙、余园、草寺、增福庙、柳岗、游庄、袁桥、马西、郭寨、王寨、大王店、河沿张、小王店、张堂、宋屯、马庄、柳河、潘路口、东坡、彭楼、薛庙、四所楼、刘庄、大孙店、小孙店、邱庙、大吴、舒屯、丁庄、贾庄、后寨55个村,下设28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马头镇辖5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后坡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马头镇地处太康县东北部,东与柘城县伯岗镇毗邻,南与朱口镇接壤,西与杨庙乡高朗乡相连,北与转楼镇睢县平岗镇为邻。镇人民政府地距太康县城25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4.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3.5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0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马头镇地处豫东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坡降1/6000;全镇最高点袁桥村,平均海拔41.9米。

水文

马头镇境内主要河流有铁底河、潘河乡、马河、运粮河、洪河。

自然资源

2011年,马头镇有耕地面积10.3万亩,人均1.2亩。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马头镇辖区总人口8.70万人。总人口中,男性4.46万人,占51.3%;女性4.24万人,占48.3%。2011年,人口出生率10.5‰,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4.5‰。

2017年末,马头镇常住人口为49309人。

截至2018年末,马头镇户籍人口为9256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马头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150元。

2018年,马头镇有工业企业11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6个。

农业

2011年,马头镇农业总产值4.2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西瓜、棉花、蔬菜。

2011年,马头镇有大型农业机械230台(辆)。

工业

2011年,马头镇工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

金融

2011年,马头镇财政总收入423万元,比上年增长0.9%。

交通

2011年末,马头镇镇境内县乡公路6条,村公路55条。

2011年末,马头镇镇区有客运站1个,公交线路1条,公交车30辆;年客运量10万人次。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马头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1260人,专任教师145人;小学34所,在校生5400人,专任教师56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5%;初中3所,在校生2900人,专任教师26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马头镇有文化站1个,各类图书室55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马头镇有卫生院1所,村级一体化诊所60个。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4440人次,出院病人1166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7.8万人,参合率89.6%。

社会保障

2011年,马头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9户,人数266人,支出56.40万元,比.上年增长28%;月人均176.7元,比上年增长37.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545户,人数4070人,支出349.66万元,比上年增长24%,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5人,支出3.5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94人,支出49.4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医疗救助18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519人次,共支出2.595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临时救济312人次,支出5万元,比上年增长1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58人。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马头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55个,乡村通邮率100%。固定电话用户5000户。

供电

2011年末,马头镇镇区变电站1座,用电负荷1万千瓦。

文化

地名由来

北宋运粮河经此,村东设码头,得名马头。

特产小吃

马头牛肉豆腐干

村镇建筑

马头火星阁

火星阁座落在马头集的南街正中。火星阁碑记云,该集南端,原有小阁一间,门外无住户。据载明万历年间,为建关防,又扩重建,此阁背坐向北,南开通关大门,可通来往。平台之上,虽分两个阶段,实属一体建造。南建一楼,高数丈,楼北间是长方形大厅一所,四隅挑角,高五尺,全是木工雕刻而成;四角之下,四个风铃,风吹铃摆,响彻云霄,厦面筒瓦覆盖,钉有桃丁,厅内梁柱隔行扫描,斜依互搭,朝东向西,两面门开,前四柱之间,有栅板隔离,两厢板壁,门楣之上,精工绘画栩栩如生;门外台阶,曲折而下,台阶终点,复有东西对面两门,离地面约有二、三尺,人们从此上下。厦檐刻有二龙戏珠与其它景物,五彩缤纷,甚是华贵。平台东西两面,垒有围墙,围墙顶端,再筑垛口,威严壮观,堪为马头一绝。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虽有保护文物之法令,奈当地执事者少于文化,此阁竟于1953年毁于一旦。

郭老家柏树林

郭老家距马头一里许,该村东面有片坟墓,是郭姓之祖莹,坟地有参天柏树22株。据传此树为清代所栽,至民国建立已经壮大,枝干外表,呈螺旋状,自根到梢拧劲往上长,多暴深沟痕迹,甚为古怪。此树粗者三、四抱,细者两、三抱,高约三、四丈,枝叶疏落,树枝曲折如龙蟠,张牙舞爪;叶状如针,稀稀落落寄生于歪斜枝上,枝干有的偏斜,有的耸立,顶巅之上,多有枯木外伸,形状如钩或如龙须、苍鹰、筑巢枝上,鸣于其间,大有乔木故国之风貌,古墓松林之风趣。1958年烧柴奇缺,公用私伐,看管不住,任它有高洁本色,栋梁之材,也尽丧于无用之途。

马头集清真寺

马头集清真寺,由来已久,初极简陋,只破屋数间,至清光绪十年,教长筱荣贵等筹资捐物建成了礼拜大殿,后回族户数增加,历任教长,对本寺应用房间陆续增添。目前,殿前有南北屋、沐浴室,向东南楼一间,殿后还有临街市房五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之下,马头清真寺日趋繁荣。近期,马头集清真寺正在重建,建成后门面5间,三层混凝土结构,总投资70万元。

谷庄堌堆

刘店大队谷庄东北地区500米处,有座土堆。堌堆呈正方形,长12丈,高8丈,其上蒿草酸枣树棵密布,堆表土色蜡黄,并伴有拳头、鸡蛋大小之沙浆石块。此石块碾碎过罗,加油掺和,太平车,坚固耐用。为此多有人来扒此石块。偶而扒出几个态射,箭头分两部分,前呈三棱状,约四毫米;后箭杆,圆形,两毫米。所扒箭头均为铜制,箭杆则钢、铁滕之类。据查,有人在堌堆附近挖出长四尺,宽三尺之瓦片,表层色为灰褐。堌堆南150米处有人挖井,得刀一口,长三尺,虽表层被腐生锈,但铜质仍十分坚硬,碰则铿锵有声。堌堆西南100米处,人们挖河之时,发现了砖砌的墙壁。砖长二尺,宽一尺,所挖之物,经考古工作者初步鉴定,一说为“商朝废墟”,一说为“龙山文化遗址”。哪种说法确切,尚无定论。

隐藏寺堌堆

丁庄大队隐藏寺村西为一土堌堆。人民在附近翻地耕作之时,发现陶罐、陶坛甚多。据考古工作考鉴定,此物为汉代陶器;土堌堆则为古汉墓群。在拉据战争时期,外地牺牲在此地的几位革命烈士,殡埋在这里,隐藏寺曾一度改为英雄寺。

隐藏寺村有个隐藏寺,归属太康县马头镇管辖,此村也是因此而得名。时光荏苒,记忆也在流逝,村落一直在发展,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逐渐淡忘了这个村庄名号的由来。追根溯源还要穿越到西汉末年的某一天。相传,西汉末年,王莽为了当皇上,一心要杀害刘秀。刘秀前边没命的跑,王莽后边很命的追。刘秀为了逃命,不敢走平川,专门钻山沟。一日,刘秀逃到太康县增境内马头镇西北,身后喊杀声渐近。刘秀被王莽四处追杀,无处藏身,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见前面路边有一破庙,刘秀大喜,“天救我也!”刘秀策马赶到庙前,为迷惑追兵,刘秀倒骑马入庙门,蜘蛛们来帮忙,织网封住庙门。王莽追兵赶到庙前,看到一破庙,门前蜘蛛们来来往往,忙得不亦乐乎。不相信庙里会有人,追兵就没有进庙,直接往前追去了。刘秀得帝后,为感谢真神相助,封此为隐藏寺。命地方官员大兴土木,在村前高岗处建庙宇数十间。有正殿、东西骑楼

相关村镇

柳岗村名

柳岗村村名由来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在汉永始年间(公元前16年),殷姓人在此居住,因村后有一南北向土岗,其形状似柳叶,以地形为村名,叫柳叶岗;

第二种说法:是因土岗上长满了簸箕柳因树而得名叫柳叶岗,日久天长,人们将叶字省略,称柳岗村至今。

第三种说法:据袁氏家谱记载,袁氏始祖弟兄二人自山西洪桐县迁往太康县,老大住铁底河东,村名留耶岗,其弟居河西袁桥村。明初此处称留耶岗,与汉朝王莽赶刘秀传说有关,传说刘秀曾在土岗村丛中躲藏过,因是皇帝爷在此停留过,后来人此地为留爷岗,至于留爷岗变为家谱记载中为留耶岗,又演变为今日之柳岗,应该是天长日久,记载以讹传讹,故今天演变成柳岗。

大孙店村

孙氏先祠

孙氏仙祠座落在大孙店村街中央,座北朝南,占地面积400平方米,走马门楼插花兽,门楼高15米高大威武。五脊排山,房上边有小跑子栽头鱼,青砖白灰八砖扣顶。正房三间,东西偏房各三间,大门口外立两杆旗杆,据谱载旗杆是咸丰四年恩科进士孙宪先所立。它标志着孙氏宗族的两名进士,第一位贡生康熙8年隆,第二位贡生是咸丰四年宪先。孙氏先祠是咸丰四年所建。两根旗杆上边是锡封顶太阳一照反射的光耀眼夺目,大门口两旁各有一只高1.5米的青石狮子,由于年代久远,狮子被人摸的明光发亮,大门口下边有一块长三米宽八十公分的青石条,经过两边的门墩横铺在下边,门口上边悬一块黑色木扁,扁上楷书“孙氏仙祠”四字,大门口两边各有两个小门,门口上边刻有“耕读为本业务农桑”字样。

一进大门,在一个水平位置的正偏三座大殿是三座大殿外出厦,出厦两头各有棬门,通过棬门可以环绕成一个U字形。正殿是木框架结构,九八搭,前后有走廊,中间一间有暧阁,暧阁内装有神台,神台上供奉着始祖和先祖的牌位,暧阁门口上边悬一块横扁,扁上透花刻有“木本水源”四字,扁的周围刻有五条滚龙,暧阁门外竖挂一块扁,上书“恩贡生宪先”,下边落款咸丰四年岁次甲寅,大殿内明柱与明柱之间,上方用木刻花木相连,花木上刻有百鸟朝凤,正殿前两侧各有三间外出厦偏殿,偏殿是砖结构,同样是八砖扣顶,青砖白灰。上边有小跑子、栽头鱼。明柱与明柱之间用木刻花木相连,并在花木上刻有百鸟图。可惜这一古老建筑在“文化大革命”中虽遭部分损坏,但大部分保留了下来。不料,孙氏先祠在1976年却惨遭被拆毁的厄运,从此,孙氏仙祠灰飞烟灭不复存在。

望京楼

望京楼位于大孙店村中央,孙氏祠堂后边,传说明朝时期,大孙店村有一郡马,在朝为官,后郡马带郡主归家隐居,天长日久,郡主想念京城亲人,不断涕哭,于是郡马就安排能工巧匠建造高楼,起名望京楼。望京楼遗址建成后,每当郡主想起京城亲人,便上楼去眺望,以蔚思亲之苦,据传说站在楼上能看见京城。

天长日久,此楼年久失修倒塌,现大孙店村中央有一处高岗,群众盖房时,从下不断挖出残砖断瓦,据说此处就是望京楼遗址。

李伯敬村

李伯敬古屋

据李伯敬古院现主人李景彬介绍,此古院是院主李伯敬的祖父建造,李伯敬,明朝武举,名震一方。李姓先祖原居住在马头集北三里张轱轮村(今北李庄),世代相传熬糖稀技术,制造麻糖棍,糖稀麻片,麻糖礼糕等为业。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6-2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