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莉 :著名沪剧女演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更新时间:2023-11-03 11:57

马莉莉,女,1949年2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著名沪剧演员。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曾任上海沪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一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60年,马莉莉考入杨浦区艺校沪剧班,次年考入杨浦区戏曲学馆沪剧班,系统学习了传统戏曲基本功。1964年,马莉莉毕业后进入爱华沪剧团,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出演《南海长城》中甜女一角。1973年1月,马莉莉加入上海沪剧团(后来又组建成上海沪剧院),同年,挑大梁演出了沪剧现代戏《红灯记》,搭档老一辈的艺术家王盘声韩玉敏,在戏中饰演李铁梅。之后,马莉莉先后在《洪湖赤卫队》《女儿的回忆》《艰难的历程》《白莲花》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女英雄形象。1979年,马莉莉成功塑造了《张志新之死》中的为真理献身的张志新一角,因此声名鹊起,并赢得了“英雄花旦”的赞誉。

1990年,马莉莉凭借《雾中人》白灵一角获得首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次年,马莉莉推出了能够凸现她创意与个人专长的专场演出,并在北京连演五场,座无虚席。1993年,马莉莉获得全国戏曲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及文化部颁发的“优秀专家”称号。1999年,马莉莉停薪留职,和丈夫一起投资组建了马莉莉文化工作室,随即筹备并主演了现代沪剧《宋庆龄在上海》,并凭借宋庆龄一角获得第五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演员一等奖

2004年4月,凭借《芦荡火种》中阿庆嫂一角获得戏曲现代戏优秀保留剧目展演活动优秀主演奖。2005年,马莉莉再次出演《红灯记》中李奶奶一角后,从舞台上退了下来。2010年,马莉莉出版了自传《灯,总是亮着——马莉莉艺术人生》,并被聘任为上海市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委库成员,之后,她开始进学校下社区作艺术讲座,包括《我的艺术人生》《沪剧的历史、经典、传承、现状》《沪剧经典唱段赏析》《建国70年的红色经典》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9年2月28日,马莉莉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受到父母的影响,爱好戏曲与评弹。1960年,杨浦区艺校沪剧班到马莉莉所在的学校招生,她被选中,最终在其母亲的建议下,开始了沪剧的学习生涯。

在沪剧班,马莉莉最开始学的是《阿必大回娘家》和《白蛇传》中的“盗草”,戏中要完成走边、开打、踢枪,最后还要从两张桌子上倒扎虎翻下等高难度动作,经过刻苦学习,她不仅学会了这两部戏,还演的不错,多次受到老师们的表扬。

一年后,由于国家正遇严重的自然灾害,杨浦区艺校沪剧班被迫解散,随后,马莉莉考入杨浦区戏曲学馆沪剧班,系统学习了传统戏曲基本功,为其后来的艺术道路提供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演艺经历

1964年,马莉莉从杨浦区戏曲学馆沪剧班毕业后进入爱华沪剧团,刚开始时只是打字,打追光,参加合唱,与此同时,她经常站在舞台侧幕仔细观摩,默默揣摩。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爱华沪剧团演出《南海长城》,在表演前,饰演甜女的演员突然声带失声,不能上台,马莉莉临时顶替其上台演出,因她平时就把这个戏看熟了,甜女的台词、唱腔和站位都默记在心,再加上她扮相好,噪音甜,在台上演得像模像样,从此,爱华的演出舞台有了马莉莉的位置。1970年,爱华沪剧团移植京剧样板戏《红灯记》,马莉莉在戏中饰演李铁梅并赴京学习。

1973年1月,马莉莉加入爱华沪剧团和人民沪剧院合并成立的上海沪剧团(后来又组建成上海沪剧院),其在团里向丁是娥石筱英等表演艺术家学习讨教。同年,马莉莉挑大梁演出了沪剧现代戏《红灯记》,搭档老一辈的艺术家王盘声韩玉敏,她在戏中饰演李铁梅。之后,马莉莉先后在《沙家浜》中扮演阿庆嫂、《洪湖赤卫队》中扮演韩英、在《女儿的回忆》中扮演陈芳芳、在《艰难的历程》中扮演赵七嫂、在《白莲花》中扮演白莲花,在沪剧舞台上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女英雄形象。

1979年,马莉莉出演了《张志新之死》中的为真理献身的张志新一角,为了演好张志新,她跟随该戏编导到沈阳市体验生活,走访了张志新的单位、家庭、监狱、审讯室、刑场等地,还曾在狱中穿上囚衣体验,因此在排练场和舞台上表演时情感一下子就进入了规定情景,成功塑造了张志新的形象,马莉莉也因此声名鹊起,并赢得了“英雄花旦”的赞誉。

1982年春,马莉莉应上海沪剧院院长丁是娥的要求出演曹禺名剧《日出》中的陈白露一角,并成功塑造了该角色,至此,她的表演和演唱艺术也趋于成熟。1983年,曹禺还亲自观看了马莉莉的演出,并连连称赞,随后她又出演了沪剧雷雨》中性格复杂的旧时代女性蘩漪

1986年7月,马莉莉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与陆敬业共同主演沪剧电视剧《屋檐下的白玉兰》,在剧中饰演梅莘一角,同年,参加“王盘声沪剧流派演唱会”,与陆敬业演唱《铁汉娇娃》。1989年,她随《雾中人》剧组全体演员到部队体验生活,穿着军装与战士一起吃住出操射击,1990年,凭借《雾中人》白灵一角获得首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1991年,马莉莉邀请到著名导演谷亦安合作,推出能够凸现她创意与个人专长的专场演出,专场演出新颖别致,着力体现编、导、音、舞、美综合艺术的完整美感,使舞台表演、影视屏幕与节目主持人三者有机结合,并在节目间隙用投影穿插马莉莉的生活掠影,首演便引起轰动,并得到文艺评论界的普遍好评。而后,马莉莉将该场戏曲演唱带到北京,连演五场,座无虚席,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观看了演出,对马莉莉的精彩表演赞赏有加。

同年,马莉莉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马莉莉获得全国戏曲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及文化部颁发的“优秀专家”称号,1995年,参演李九松主演的海派喜剧《老娘舅和他的儿孙们》,在剧中饰演董慧芳一角,次年,她参演的戏曲电视《风雨同龄人》开播。

1999年,马莉莉在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下毅然停薪留职,和丈夫一起投资组建了马莉莉文化工作室,宣传推广沪剧。而后,马莉莉拿到了《宋庆龄在上海》的剧本,被宋庆龄这位伟大的女性所深深吸引,决定出演该剧,但由于工作室刚成立,没有资金,为解决资金问题,马莉莉与家人商量,拿出自己积蓄,另向朋友借了20万元,全身心投入到创作和排演中去。

同年8月24日,其主演的现代沪剧《宋庆龄在上海》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首演,首次将宋庆龄的形象搬上沪剧舞台。11月,马莉莉应邀参加在长沙市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的闭幕式演出,并凭借《宋庆龄在上海》中宋庆龄一角获得演员一等奖

2001年,马莉莉在上海沪剧院排演的 《芦荡火种》中饰演阿庆嫂一角。2004年4月,其随上海沪剧院赴常州参加戏曲现代戏优秀保留剧目展演活动,凭借《芦荡火种》中阿庆嫂一角获得优秀主演奖。2005年,马莉莉时隔四十年再次出演《红灯记》,饰演戏中李奶奶一角,之后,她便从舞台上退了下来。

2007年,从上海沪剧院领导岗位上退下,而后走进书房,开始整理其近半个世纪的从艺路,2008年2月,她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次年,马莉莉受邀在“纪念曹禺先生90诞辰学术研讨会”上做了“我演陈白露蘩漪”的专题发言。

2010年,马莉莉出版了自传《灯,总是亮着——马莉莉艺术人生》,同年起,被聘任上海市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委库成员,之后,她开始进学校下社区作艺术讲座,做评委,辅导群众文艺,其中,艺术讲座有《我的艺术人生》《沪剧的历史、经典、传承、现状》《沪剧经典唱段赏析》《建国70年的红色经典》等。

2020年9月22日,马莉莉在宝虹家园居委会活动中心举办了《沪剧经典唱段解析》主题讲座,2023年10月23日,参与了上海江浦路街道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重阳节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对《罗汉钱》《红灯记》《黄浦怒潮》《沙家浜》等沪剧红色经典名段进行赏析,在说说唱唱中和大家一起重温了多部沪剧经典。同年11月3日,受“戏曲名家讲堂”邀请,为浦江县的沪剧爱好者们带来《沪剧红色经典》讲座,以演艺经历与沪剧历史、沪剧唱腔相结合,与观众一起回顾红色沪剧经典剧目、分享创作心得。

2024年2月10日,马莉莉参加了东方卫视《春满东方龙耀追光·2024东方卫视春节晚会》,并在晚会中与《老娘舅和他的儿孙们》剧组重聚。

主要作品

戏剧作品

资料来源:

参演电视剧

参加综艺

个人生活

马莉莉的母亲特别喜欢沪剧,是一个沪剧爱好者,家里的收音机永远都是在放沪剧,马莉莉耳濡目染,从小就跟着喜欢上了沪剧。马莉莉的丈夫是资深沪剧演员李灵珠。

获得荣誉

资料来源:

艺术特点

马莉莉在表演上受凌爱珍韩玉敏影响较大,后又得到沪剧名家丁是娥石筱英等前辈辅导,唱腔自成特色,创立了沪剧新流派“马派”,其表演稳重大气、端庄大方,唱腔甜美动听,善于塑造各种类型女性形象。马莉莉先后在《洪湖赤卫队》《女儿的回忆》《艰难的历程》《白莲花》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女英雄形象。

人物影响

推广沪剧

在沪剧传承上,马莉莉学习演出了原爱华剧团的《红灯记》和《少奶奶的扇子》,以及丁是娥的著名三部曲《雷雨》《罗汉钱》和《芦荡火种》。马莉莉完整地经历了其中《红灯记》和《芦荡火种》两大经典剧目从原创到移植京剧样板戏再回到原创的过程,其始终抱着敬畏名著、敬畏前辈之心,不在名著上任意涂改,学习老师的表演,唱腔中的咬字、润腔、运气,得益匪浅。

在原创沪剧上,马莉莉原创的主要剧目有《银锭飞转》《洪湖赤卫队》《艰难的历程》《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张志新之死》《白莲花》《日出》《寻娘记》《丽人行》《啼笑因缘》《红伶冤》《雾中人》《风雨同龄人》《人间热土》《宋庆龄在上海》等。1999年,马莉莉与丈夫在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下组建了马莉莉文化工作室,宣传推广沪剧。

保护上海方言

2003年,马莉莉在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时,第一个提案就是关于保护传承地方方言的,建议让孩子从小就接触方言,让孩子在学龄前上幼儿园的时候说方言。到7岁上小学,学校教普通话,但同时也要讲方言,这能够对地方方言的保护起到积极意义。同时支持沪剧进课堂,支持学校创设沪剧特色班,她也强调学习沪剧不会影响学习,沪剧班的学生们声音大,胆子也大,脑子活络,他们会把戏文中的瑞安鼓词用到语文写作上去,很生动,对学习其它知识有促进作用。

人物评价

马莉莉扮相亮丽,雍容大方,戏路宽广,尤其擅长饰演心理成熟的中青年女性形象。她的表演追求真实、自然、细脚,演啥像啥。(丁是娥评)

马莉莉在上海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其扮相优美,声腔迷人,对于全国的沪剧迷来说,谈到她,怎么都绕不过一个字,“美”!(湖北卫视评)

马莉莉扮相亮丽,雍容大方,戏路宽广,尤其擅长饰演心理成熟的中青年女性形象。马莉莉既注意对角度的感情体验和人性性格的刻画,又能冷静、理智地把握分寸,力求使真实、自然的形体动作与沪剧特殊的舞台节奏达到和谐统一,从而传达出沪剧特有的魅力。(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评)

在沪剧西装旗袍戏名剧《啼笑因缘》中马莉莉一人饰演两角,把鼓书艺人沈凤喜和豪门千金何丽娜这两个身份、气质和性格迴然不同的女子都刻画得活灵活现。还有《少奶奶的扇子》中的少奶奶村曼萍、《红伶冤》中的程月春,被她演得生动自然,各具个性。(上海戏剧学院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