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武 :高德武

更新时间:2023-11-08 23:36

高德武(又名高仇须)是高句丽宝藏王的第三个儿子,武则天侄儿建安王武宜的外甥。699年,他被武周任命为安东都督府都督。历史学家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小高句丽的创建者。

正文

高德武,又名高仇须,是高句丽宝藏王的第三个儿子,为武则天侄儿建安王武攸宜的外甥。被武周任命高德武接管安东都督府都督职位。

生平

699年,武周册封高句丽宝藏王的三儿子,武则天侄儿建安王武攸宜的外甥高德武为安东都督

部分历史学家称高德武在安史之乱后,建立了小高句丽,由于安史之乱和渤海国给唐的压力,唐在原高句丽故地危机重重。在此背景下,高德武宣布反唐废除安东都督府创建小高句丽。小高句丽与渤海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大约在820年,渤海国大仁秀执政期间,小高句丽被渤海国吸收。

这种说法是值得怀疑的,因为“明年,以藏子德武为安东都督,后稍自国。至元和末,遣使者献乐工云”这句话并不能证明自国的是高德武,和高德武从699年—755年都是安东都督。《册府元龟·外臣部·封册二》记载了高定傅(713年)和高文简(715年)担任安东都督的事实,所以高德武并不是所谓小高句丽的建立者。

争议

一些历史学家称高德武在安史之乱后建立了小高句丽,控制了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的地区,这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因为他们根据的只是《新唐书》的这句话“明年,以藏子德武为安东都督,后稍自国。至元和末,遣使者献乐工云”,属孤证(《三国史记》只是照抄此句,再没有其他史料证明所谓小高句丽的存在)。金毓黻的《东北通史》认为“元和末,遣使者献乐工”的高丽,应该是渤海国,误抄《册府元龟》之故。

考证

根据《册府元龟》的这句话:十三年四月,高丽国进乐器及乐工两部

推断迟至元和十三年(818年),小高句丽已经建国,小高句丽是在唐朝的安东都督府的基础上建立的。根据《新唐书·地理志》和天宝贞元年间宰相贾耽的《道里记》 ,在8世纪90年代,仍然存在安东都护府驻于辽东,所以小高句丽建国应在9世纪初。

关于小高句丽何时灭亡以及渤海国何时进入辽东,根据唐太和八年(834年)幽州判官张建章访问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后所著的《渤海国记》,当时渤海国尚未进入辽东。而根据《续日本后纪·卷十一》“日域东遥,辽阳市西阻。两邦相去,万里有余”,渤海国仁明天皇承和九年(842年)已经进入辽东。综上所述,大约在834年—842年,渤海国大彝震执政期间,小高句丽被渤海国吞并。

真实性

高德武建立了小高句丽被多数历史学者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因为他们根据的只是《新唐书》的这句话:“明年,以藏子德武为安东都督,后稍自国。至元和末,遣使者献乐工云”,属孤证。《三国史记》只是照抄此句,两书特别是《三国史记》没有再提及高德武。《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宝藏王》:“徙其人於河南·陇右诸州。贫者留安东城傍旧城,往往没於新罗区,馀众散入靺鞨及突厥。高氏君长遂绝。垂拱二年,以降王孙宝元,为朝鲜郡王,至圣历初,进左鹰扬卫大将军,更封忠诚国王,赐{使}统丹东市旧部,不行。明年,以降王子德武,为安东都督,後稍自国,至元和十三年,遣使入唐,献乐工。”再没有其他史料证明所谓小高句丽的存在。

在《新唐书》的作者宋祁欧阳修看来所谓“后稍自国”,就是高丽取代的高丽,即弓裔建立的[[泰封国——通称后高句丽

《新五代史·高丽传》:高丽,本扶余国人之别种也。其国地、君世见于唐,比他夷狄有姓氏,而其官号略可晓其义。当唐之末,其王姓高氏。同光元年,遣使广平侍郎韩申一、副使春部少卿朴岩来,而其国王姓名,史失不纪。至长兴县三年,权知国事王建遣使者来,王晧乃拜建玄菟州都督,充大义军使,封高丽国王。建,高丽大族也。《元史·高丽传》垂拱以来,子孙复封其地,后稍能自立。至五代十国时,代主其国迁都松岳者,姓王氏,名建。

金的《东北通史》认为元和末,遣使者献乐工的高丽,应该是渤海国,误抄《册府元龟》之故。其实安东都护在高德武之后,还有薛讷王玄志、高震(宝藏王的孙子)诸人。渤海国终其始末,也没有控制以辽阳市为中心的辽东半岛

参考资料

维库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5%BE%B7%E6%AD%A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