鲉形目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下的目

更新时间:2023-09-22 18:13

鲉形目(Scorpaeniformes)是脊椎动物亚门辐鳍鱼纲中的一目,包括了中小型的肉食性鱼类。这些鱼类的体形多为粗钝、笨重,体平扁或圆形,有些呈纺锤形。它们的头部多凹凸,具棘突和皮瓣,有的头部或头体均具骨板。许多种类的鳍棘或头部棘突具毒腺,刺伤后会引起中毒。鲉形目因眶下骨突后延,在颊部形成骨甲,故又称甲颊类。本目下分为7个亚目,但其分类归属尚无定论。

形态特征

鲉形目物种体通常侧扁,头部有发达的棱、棘或骨板。第2眶下骨向后延伸,与前鳃盖骨连接。前鳃盖与主鳃盖上往往有棘剌。若有鳞,一般为栉鳞

背鳍第1或第2鳍基,由鳍棘部和鳍条部组成,其中多有深的缺刻。臀鳍,有l~3枚鳍棘或消失。

胸鳍多数呈圆弧形,有或无游离指状鳍条。腹鳍胸位或亚胸位,有时可愈合成吸盘。

尾鳍后缘一般圆弧形。上、下颌齿通常细小,犁骨、腭骨常具齿。全球有26科279属1477种,内含淡水种60种。我国海洋鲇形目有19科100余属210余种。

缺乏适于高速游泳的深叉形或新月形尾鳍,而为活动较差的圆截形或凹形尾鳍;胸鳍下部鳍条较粗而不分枝,有些种类更发展为指状游离鳍条,用于在水底爬行翻掘,索觅食物;有些种类腹鳍连合成一吸盘,吸附于石上;有的胸鳍长大如翼,在水中滑翔。由于不活动的底栖生活,其呼吸条件不利。本目鱼类具假鳃,辅助呼吸;胸鳍宽大圆形,拂水调节氧气;鳞片趋向于从栉鳞转化为圆鳞,最后退化至光滑无鳞,或代以绒毛状突起,或鳞片转化为骨板或骨肿瘤状突起。无鳞的种类,皮肤常具呼吸功能。多数种类口和整个头部显著地增大,以利于捕捉食物。因主食无脊椎动物,牙齿较细小,鳃耙粗短。某些活泼游泳或深水种,头部棘突和眶下骨突减弱或几乎完全退化。

分布范围

本目大部分种类分布于北太平洋和印度-西太平洋,大西洋种类较少,少数种类产于北冰洋南冰洋。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的冷水性和冷温性种类有细棘杜父鱼科八角鱼科、软鳍海盗鱼科、六线鱼科、光盖鱼科、吻杜父鱼科、杜父鱼科、圆鳍鱼科狮子鱼科等;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的暖水性和暖温性种类有绒皮鲉科毒鲉科黄鲂鮄科棘鲬科红鲬科、红科、鲬科和鲉科的大部分以及豹鲂鮄科

此外,贝加尔湖鱼科和胎生贝加尔湖鱼科为贝加尔湖的特有科。中国鲉形目鱼类的区系有分成南北两大部分的趋势,南部种类主要分布于南海东海南部,包括鲉科的大部分、毒鲉科、绒皮鲉科、黄鲉科、棘鲬科、短鲬科、红鲬科、鲬科和豹鲂科;

北部种类主要分布于黄、渤海和东海北部沿岸以及北方淡水水域,包括八角鱼科六线鱼科杜父鱼科、圆鲉鱼科、狮子鱼科鲉科的小部分。中国鲉形目鱼类以暖水性和暖温性种类占绝大多数,冷温性种类为数不多,冷水性种偶有见到。

南海和东海南部的鲉形目鱼类属于印度 -西太平洋暖水性和暖温性的区系范畴,东海北部和黄海的鲉形目鱼类区系为西北太平洋冷温性区系的一部分。

生活习性

鲉形目鱼类一般生活于沿岸底层岩礁石砾或沙泥环境中,有些潜入深水,如狮子鱼科、鲂鲉科和胎生贝加尔湖鱼科的某些种可潜入1000~4000米深水,有些常浮于上层,如六线鱼科和贝加尔湖鱼科的种类。本目鱼类游泳大都比较缓慢,常潜伏,不大活动或埋身于沙土中、而六线鱼科和平鲉亚科的种类较善于游泳。极大部分种类生活于海洋,不作远距离洄游,一般在春夏季节游向近岸,秋冬季离岸游入较深水域;少数进入或定居于淡水水域。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小型游泳生物为食,鲉属有周期性的脱皮现象,摄食愈剧烈,则脱皮次数愈多,有时甚至1个月脱皮2次。生殖季节一般在春季和初夏,六线鱼科和部分杜父鱼科在秋季或初冬生殖,八角鱼科狮子鱼科贝加尔湖鱼科的某些种类在冬末或初春产卵。多数种类为卵生,卵径约0.7~4.5毫米。许多种类产沉性卵,常由雄鱼护卵。圆鳍鱼科的幼鱼利用吸盘附着于雄鱼体上而得到保护。鲂鲉科鲬科及部分鲉科产浮性卵。平鲉亚科、大杜父鱼属和胎生贝加尔湖鱼科等为卵胎生鱼类,受精卵的孵化期一部分或全部在雌体内进行。

经济价值

在鲉形目鱼类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鲉科、鲂鮄科、鲬科、六线鱼科、光盖鱼科、圆鳍鱼科和杜父鱼科等。鲉形目在中国经济价值较大的种类有无鳔黑鲉褐菖鲉短鳍红娘鱼绿鳍鱼大泷六线鱼和鲬等。

动物学史

鲉形目(Scorpaeniformes)全球有26科、279属、1477种。其中60个为淡水种类。具眶前骨,第二眶下骨后延为1骨突,与前鳃盖骨连接。头部常具棱、棘或骨板。体无鳞,或被栉鳞圆鳞、绒毛状细刺或骨板。上下颌齿细小。背鳍1-2个,由鳍棘部和鳍条部组成。尾鳍圆形。臀鳍或无鳍棘或具1-3鳍棘。腹鳍胸位,员1鳍棘和2-5鳍条,鳍条有时连合成吸盘。胸鳍宽大,或具指状游离鳍条或无。

蚰形目的分类地位仍存在争议。国外有学者建议将蚰形目作为鲈形目Perciformes的1个亚目。Nelson在他的《Fishes of the Norld》(2006)也认同这一观点;但他同时也指出在没有更多的研究结果前,还是建议保留该目。

下属物种

须拟鲉,形态特征:背鳍Ⅻ-9,臂Ⅲ-5,胸鳍15-18,腹1-5,尾鳍20-24。体延长,侧扁。头部棱和皮瓣发达。吻宽圆。下颌稍突出,具3小皮须。上颌具一大皮。上下颌、犁骨均具绒毛状牙群,腭骨无牙。舌大面厚,尖形,前端游离。前盖骨具5棘,盖骨具2棘。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假鳃发达。体被栉鳞,胸部和腹部均被圆鳞。侧线斜直。体侧及侧线鳞后侧上方常连一皮瓣。背鳍起点在孔上角稍后方,具一缺刻。臀鳍起点在背鳞第十二端下方。胸鳍宽圆。基底上方具一大的肱棘。尾鳍圆截形。背鳍和胸鳍常散具细小皮须。体红色,体侧及头部散具不规则斑纹和斑点。各鳍具云状条纹和点纹背鳍鳍棘部后部常其一大黑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