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荣 :黄健荣

更新时间:2024-09-20 23:23

黄健荣,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哲学博士(师从公共政策学家Michael Hill教授),2000年12月应聘到南京大学执教。主要研究方向是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共政策与决策分析、政府决策能力创新、政府管理改革、责任政府与政府问责等。

名家论坛

2014年10月16日下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黄健荣教授做客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为法大学子奉献了一场题为《改善国家治理必须遏止公共政策负排斥》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学、法学等专业的百余名同学聆听了讲座。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刘俊生教授担任主持及点评嘉宾。

公共政策排斥性是黄健荣教授提出的一个新的学术概念,基于该概念所建构的公共政策排斥论是一个新的学术论域。

黄健荣教授认为,没有区分就没有政策,制定和执行一项政策,其旨在实现某种排斥,包括:将某些社会成员或群体排斥于政策受益范围之外;把某些社会成员或群体确定为政策受制者;区分政策受益或受制者受政策影响的不同程度;否定、排斥、遏止某些社会成员或群体的价值或行为。换言之,排斥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之一,通过公共政策排斥论的建构,可以开启政策认知的新界面,有助于深化对政策性质、功能与运行效度的认识,深化对政策运行驱动力、政策相关主体利益关系及政策博弈关系的认识,促进政策正排斥,遏止政策负排斥,促进社会公正与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黄健荣教授认为公共政策的排斥有正负排斥之分,对此,他的定义是:如果一项政策的排斥有利于促进、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持续实现,即为公共政策正向排斥(正排斥);反之,则为公共政策的负向排斥(负排斥)。他从产生原因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公共政策的正向、负向排斥,并着重阐述了公共政策负排斥的性质及危害性,结合具体事例,提出研究公共政策负排斥的重要意义。他认为,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社会生产力愈是落后,人身依附关系愈是紧固的时代,政策负排斥的强度愈突出。反之,社会生产力愈是发展,政治文明愈是进步,社会成员的自由和权利愈是在较高的程度上得到实现的时代,政策负排斥就愈是弱化。即:公共政策负排斥程度愈高,社会愈是背离公平正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对维护自身权利和认识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为明晰,对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因此,公众对各种政策的负排斥现象及其危害,对产生政策负排斥的根源,有更敏锐的感受和更深刻的认知,从而激发更自觉更强劲的对公共政策负排斥的抵制和抗争。关注公共政策负排斥,将使政策研究更多聚焦于遭受负排斥者,有助于破除差等权利观,铲除滋生社会不公正的土壤,有助于整合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黄健荣教授结合当下中国实际,重点分析了当前政府公共政策负排斥的表现、成因与危害,并从破除差等权利观、强化公民权利结构、促进社会与市场力量发展、改善政府决策能力、改善政策协商平台、建立健全政策救济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公共政策负排斥的路径。

讲座最后,黄健荣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个人作品

讲授课程

公共管理模式的嬗变与重构,现代决策理论与决策分析(博士生课程)、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博士生课程)、公共管理研究(研究生课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留学生课程,英语授课)、新公共管理(本科生课程,双语授课)等。

学术专著

2011,《执行公共政策》(译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9月,北京市

2008,《公共管理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北京

2007, 《公共管理典型案例分析》,(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5月,北京

2005,《公共管理新论》,黄健荣 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5月,北京

2004, The 动力学 of China’s Rejuvenation, (《中国复兴的动力》)Palgrave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Hampshire UK, New York USA,2004年5月。本书出版后被美、日、英、俄、荷兰奥地利丹麦南非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大学—包括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台湾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图书馆收藏。

1999,The Applicability of Policy-Making Theory in Post-Mao China, (《决策理论在中国改革时期的应用性研究》)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Aldershot UK,Brookfield USA , Singapore, Sydney Australia,1999年 7月。本书出版后被欧美等地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以及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等在内的近百所大学或政府机构的图书馆收藏。

学术论文

2004,《论问责新政:多维理论之考察》,第一作者,《《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新华文摘》题录

2004,《再论中华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红旗出版社 《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集》(原载《人民日报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2月28日)

2004,《论我国第三部门的成长与社会资本的建构》第二作者,《《学海》2004,4

2003年,《反腐成本考量公共管理制度平台》,《文汇报》文汇时评(中国新闻名专栏),9月9日第5版;红旗出版社 《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集》2004

2002《决策理论中的理性主义与渐进主义及其应用性》,《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2001,《浦东新区建立过程中的政策制定研究》,黄健荣著 胡元梓 编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第6期,收入俞可平,田赛男等主编:《海外学者论浦东开发开放》,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001,《政策、决策及其研究》,《理论探讨》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00,《中华民族复兴的曙光照耀21世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4月8日第8版。

2000,《中华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人民日报》 (海外版), 2000 年12月9日第8版

41、黄健荣:“当下中国公共政策差等正义批判”,《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3年第3期

40、黄健荣:“中国若干重要领域政府决策能力论析”,《南京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3年第1期

39、黄健荣:“Finding breaking through points for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al accountability in Current China”,( 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s 71st Annual Conference,2010,美国第71届公共管理学术年会学术论文),罗宏杰主编《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学术讲座汇编》,第34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38、张华黄健荣:“网络监督面临的政治梗阻困局及其化解路径”,《求实》(CSSCI来源期刊)2012年第5期

37、李强彬黄健荣:《国外协商民主研究30年:协商民主何以须为何以可为》,《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来源期刊)2012年第3期

36、黄健荣胡建刚:《公共危机治理政府决策能力的反思与前瞻》,《南京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2年第1期

35、黄健荣徐西光:《政府决策能力论析: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决策之视界》,《江苏行政学院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12年第1期

34、2011:《中国政府决策能力评价及其优化研究——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例》,黄健荣,钟裕民,《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

33、2011:《论权力的内涵、形式与度量》,杨占营,黄健荣,《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32、2011:《论现代政府合法性递减:成因、影响与对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31、2010:《政府决策注意力资源论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30、2010:《论现代政府合法性递减:成因、影响与对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16日在线优先出版

29、2010:《中华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载于刘德海主编,《价值》第4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心主办),南京市: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28、2010:《论当下中国公共治理中的网络话语表达》,李玲,黄健荣,《《探索》,2010年第4期

27、2010:《论当代地方政策移植:内涵、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向玉琼,黄健荣:《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2期

26、2009:《论现代社会之根本性和谐》,《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25、2009:《论我国地方政府问责制之建构:问题与对策》,黄健荣王勇,《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24、2009:《论政策移植与政策创新》,黄健荣向玉琼,《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3、2008:《公共政策执行应当承受之重》,《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2期题录

22、2008,《政策执行之意蕴:公共治理的视界》,《读书》2008年,第9期

21、2008,《当代中国政策议程创建模式嬗变研究》,第二作者,《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第3期

20、2006,《知识公务人:政府官员角色跃迁的新愿景》,第一作者,《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第4期;《新华文摘》题录

19、2006 《对柳州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再审视》,《当代广西》2006年第19期

18、2006,《不完全公共契约与民主国家政府的责任制困境》,第二作者,《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1期

17、2005,《协商民主中的公共治理》,第二作者,《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9期;《新华文摘》题录

16、2005,《论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时代性及其它》,《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第3期,《新华文摘》题录

15、2005,《论中国治道变革与建设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5年第二辑

14、2004,《新公共管理批判及公共管理的价值根源》,第一作者,《中国行政管理》第2期,《新华文摘》题录

13、2004,《论公共管理与宪政》,第一作者,《《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新思路》2004,3;《新华文摘》题录

12、2004,《建构问责制政府:我国政府创新必由之路》,第一作者,《《社会科学》,(上海市),2004年第9期

11、2004,《论问责新政:多维理论之考察》,第一作者,《《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新华文摘》题录

10、2004,《再论中华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红旗出版社《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集》(原载《人民日报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2月28日)

09、2004,《依据法治理念加快建构政府问责制——与南京大学教授黄健荣谈政府问责与人大监督》人民日报记者专访,《人民日报》,2004年7月7日第16版

08、2004,《论我国第三部门的成长与社会资本的建构》第二作者,《《学海》2004,4

07、2003年,《反腐成本考量公共管理制度平台》,《文汇报》文汇时评(中国新闻名专栏),9月9日第5版;红旗出版社《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集》2004

06、2002,《中国治道变革的动力和方向论纲》,“转型中的中国政治与政治学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汇编(2),2002年7月, 120-130页。

05、2002《决策理论中的理性主义与渐进主义及其应用性》,《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04、2001,《浦东新区建立过程中的政策制定研究》,黄健荣著胡元梓编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第6期

01、2000,《中华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 年12月9日第8版

科研项目

2006.1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子课题负责人。

2006.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与政府决策能力研究(基金项目批准号:06BZZ001),主持人。

2006.5-,南京大学“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项目:研究生核心课程《公共管理研究》,主持人。

2006.2-8,广西柳州市政府课题: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参与提供咨询。“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办证服务创新研究”项目,主持人。

2005.3-,南京大学“985工程”二期项目:双语教学课程设《新公共管理》,主持人。

2005.3-,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研究基金项目:建构我国政府问责制:动力、机制与运作方式研究,主持人。

学术交流

2007,9, 国际学术研讨会“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研究与教育”(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China Today), Shanghai

2005.11,国际学术会议“转型社会中的公共政策与治理” (Changing Governance and Public Policy Paradigm Shifts: Asian Perspectives),广州市

2004.5,第二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变革世界中的公共管理:挑战与机遇”(Public 管理学 in the Changing World: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北京市

2002.12,国际学术会议“亚洲治理:文化、伦理、制度改革与政策变化”,Goverance in Asia: Culture ,Ethics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Policy Change),香港特别行政区

2002.7,国际学术研讨会“转型中的中国政治与政治学发展”(Political Science and China in Transition), 北京。

2002.6,首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公共管理与治道变革”(Transi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Governance ),北京市

获得荣誉

2006,12,学术专著《公共管理新论》获江苏省高校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6.2,学术专著The 动力学 of China’s Rejuvenation, (英文版,ISBN 0-333-92051-1)(《中国复兴的动力》获得南京大学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4.7,论文“反腐成本考量公共管理制度平台” (《文汇报》文汇时评,2003年90月9日第5版;红旗出版社 《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集》ISBN 7-5051-0978-2, 200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优秀论文奖。

2004.7,论文“再论中华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红旗出版社 《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集》ISBN 7-5051-0978-2,200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优秀论文奖。

2002.2,学术专著The Applicability of Policy-Making Theory in Post-Mao China (英文版 ISBN 1-84014-883-7)(《决策理论在中国改革时期的应用性研究》)获南京大学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