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嘴栗啄木鸟 :啄木鸟科噪啄木鸟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11:45

黄嘴栗啄木鸟(黑枕黄鹂普通亚种:Blythipicus pyrrhotis)。体长30厘米。识别特征为体羽赤褐具黑斑,形长的嘴浅黄色。与苍头竹啄木鸟区别在体羽具黑色横斑。雄鸟颈侧及枕具绯红色块斑。与栗啄木鸟的区别在于横斑更显浓重,嘴为浅黄色。海南亚种的背及臀部无黑色横斑。虹膜红褐色;嘴淡绿黄色;脚褐黑色。叫声:沙哑的嘎嘎声。高声大叫 keek, keek-keek-keek, keek, keek音频稳但音程回落,恰似八声杜鹃

普遍罕见,栖息在海拔500-2200米的常绿森林。指名亚种云南省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亚热带地带的留鸟海南省亚种仅见于海南,华南亚种在华南及东南部。分布于印度和东南亚各地区及国家。中原地区见于四川省、云南、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广东省福建省、海南。

形态特征

黄嘴栗啄木鸟科身长约30厘米,是体型略大的啄木鸟。识别特征为体羽赤褐具黑斑,形长的嘴浅黄色。与苍头竹啄木鸟区别在体羽具黑色横斑。雄鸟颈侧及枕具绯红色块斑。嘴黄色,嘴端呈截平状。体羽大都栗色,上下体均有横斑。上体大都棕褐色,下背以下暗褐色;自枕下至颈侧及耳羽后有一大赤红斑;头顶羽具淡色轴纹;背、尾及翅具黑横斑。下体暗褐色,胸具淡栗色细羽干纹。雌鸟颈项及颈侧均无红斑。幼鸟头上羽干纹较粗,下体较暗褐色。嘴长而粗壮,鼻孔暴露。圆翅,初级飞羽稍长于次级飞羽。后趾发育完全,第4趾较第5趾略长。

雄鸟虹膜棕红色,雌鸟虹膜灰褐色;嘴黄,基部沾绿色;跗和趾淡褐黑色,爪角绿色。

大小量度:体重♂120-160g,♀102g;体长♂252-319mm,♀256mm;嘴峰♂39-43mm,♀38-42mm;翅♂140-156mm,♀130-156mm;尾♂80-114mm,♀87-100mm;跗蹠♂24-29mm,♀24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普遍罕见,主要栖息于海拔500-22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冬季也常到山脚平原和林缘地带活动和觅食。

生活习性

黄嘴栗啄木鸟指名亚种云南省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亚热带地带的留鸟,鸣声为沙哑的嘎嘎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繁殖期间叫声粗厉而噪杂。多在树中上层栖住和觅食。有时也到地上和倒木上觅食蚂蚁。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病原线虫和其它小形无脊椎动物。高声大叫 keek, keek-keek-keek, keek, keek音频稳但音程回落,恰似八声杜鹃

啄木鸟科却有极为高超的捕虫本领,它的嘴强直而尖,不仅能啄开树皮,而且也能啄开坚硬的木质部分,很像木工用的凿子,它的舌细长而柔软,能长长地伸出嘴的外面,还有一对很长的舌角骨,围在颅骨的外面,起到特殊的弹簧作用,舌骨角的曲张,可以使舌头伸缩自如,舌尖角质化,有成排的倒须钩和粘液,非常适合钩取树干上的昆虫及美国白灯蛾。每天清晨,它们就开始用嘴敲击树干,在寂静的林中发出“笃,笃……”的声音,如果发现树干的某处有虫,就紧紧地攀在树上,头和嘴与树干几乎垂直,先将树皮啄破,将害虫用舌头一一钩出来吃掉,将虫卵也用粘液粘出。当遇到虫子躲藏在树干深部的通道中时,它还会巧施“击鼓驱虫”的妙计,用嘴在通道处敲击,发出特异的、使害虫产生恐惧的击鼓声,使害虫在声波的刺激下,昏头转向,四处窜动,往往企图逃出洞口,而恰好被等在这里的啄木鸟科擒而食之。它们一般要把整株树的小囊虫病彻底消灭才转移到另一棵树上,碰到虫害严重的树,就会在这棵树上连续工作上几天,直到全部清除害虫为止。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旅鸟:中国香港。

繁殖方式

黄嘴栗啄木鸟的繁殖期为5-6月。通常营巢于森林中树上。由亲鸟自己啄洞营巢。巢多选择在树干内面腐朽、易于啄凿的活树或死树上。每窝产卵2-4枚。卵白色,大小为27-33×19-23毫米。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参考资料

Blythipicus pyrrhotis.The IUCN Red List.2014-09-1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