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潭镇 :湖北省天门市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08:23

黄潭镇位于天门市西郊,东与天门市城区相连,南与白茅湖棉花原种场交界,西与渔薪镇相望,北与石家河镇毗邻。镇政府驻地为黄潭村,归黄潭居委会(社区)管辖,距天门市城区6公里,因政府驻地离天门河200米处的河北岸有一大片呈黄色的浅水河滩,河滩常年受天门河一条支流——北三河水冲击,形成河中心处有一深潭而得名。

全镇国土面积75.46平方公里。农业种植以棉花为主,兼种油料、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养殖项目涵盖了肉牛羊、旱乌龟、甜玉米、连片鱼池等多个种类。主要农特产有戴克森黄花菜、酱鸡酱鸭、鳖科,黄嘴树莓,万场黄金瓜,义河蚶,格莱兹烤鱼,三汊河苔干菜,黄潭米粉等。

2014年,黄潭被评为“工作实绩考核先进单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被评为“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被评为“先进单位”,荣获一等奖,同时被评为打击“两非”工作先进单位,万场西甜瓜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光荣称号。

历史沿革

1992年,镇政府多方筹资,建起了自来水厂,日供水量500吨,结束了黄潭居民饮用河水的历史。黄潭建有电力管理站。2000个。国家投资480万元,对农村电网进行了改造,每度电价下降了0.10元。

1998年,在国家民政部募捐委员会、省民政厅、市民政局支持下,镇政府自筹资金130万元,在镇西建起了一造型仿古、别致的福利院。占地面积2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有老的公寓、办公楼、理发师、娱乐室、健身房、花坛、假山、凉亭。有服务人同9名,收住老人63名,整个院区宽敞整洁、古朴典雅,“黄潭福利院”院名,为湖北省民政厅厅长张牢生题写。1999年,省民政厅授予该院“百强农村福利院”称号,同年荣获“天门市一级农村福利院”称号,同年荣获“天门市一级农村福利院”称号。

1949年11月,域内设有岭东乡、徐北乡、前兴乡、新生乡、直河乡、三湖乡、候接乡、朱店乡、黄龙乡、西庙乡等十个小乡(镇)。1956年5月,徐北乡与岭东乡合并为徐黄乡,新生乡与前兴乡合并为新生乡,三湖乡与直河乡合并为三湖乡,黄龙乡西庙乡合并为黄龙乡,候接乡与朱店乡合并为候接乡。1987年10月撤区并乡(社)将候接乡划出。全镇辖34个行政村、1个社区,49440人(2017年)。

全镇国土面积75.49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3739公顷,主要植物有棉花、油菜、小麦、大豆等。

黄潭镇属河湖平原地带,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中的大险性气候,其特点四季分明,雨热风季,光照充足。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6.2℃,年均降雨量1111.6毫米。

黄潭,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属下白湖村下四组(安和里)。请宣统三个属下白湖乡。民国三十五年属马北乡。在抗战期间设过联保处。

新中国建立后的1949年,属徐黄区,1951年属第9区,1952年区机关住址由徐由徐迁至黄潭,改称黄潭区,1956年,属黄龙(黄潭)指导组,1958年为黄潭人民公社社址,1961年为黄潭区公所驻地,1975年为黄潭公社社址。1984年为黄潭区肥所驻址。1987年撤区建镇后,一直是黄潭镇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

原黄潭公社

黄土潭

1.黄潭大队

2.松岭坡大队(原名林牧场大队)

3.向张家咀大队(原名红旗大队)

4.黄咀大队

5.白龙大队

6.阳台大队(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大队)

7.七屋岭大队(原名七岭大队)

8.小木桥大队(原名前进大队)

9.鲁家店大队(原名农科所)

10.新华大队

11.彭湾大队

12.张台大队

13.杨泗潭大队(原名团结大队)

14.丝网湾大队(原名沿河大队)

15.徐马湾大队(原名徐北大队)

16.敖堤大队

17.窑台大队(原名向阳大队)

18.西庙咀大队(原名先锋大队)

19.姚垸大队

20.徐南大队

21.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大队(原名五一大队)

22.黄茅湖大队(原名曙东大队)

23.陈大队(原名立新大队)

24.直河大队(原名直河大队)

25.万场大队

26.公园大队

27.熊家河口大队(原名熊口大队)

28.八湾大队

29.罗口大队

30.前河台大队(原名东风大队)

31.曾巷大队

32.桂花大队

33.友谊大队

34.群力大队

35.接官大队

36.复兴大队(原名庙湾大队)

37.龙咀大队

38.曹湾大队

39.干岭大队(原名甘岭大队)

40.新王大队

41.汪岭大队

42.快活大队(原名快河大队)

43.朱店大队

44.候口大队

4涂台大队

村镇建设

黄潭镇现有中心集镇4处,分别为:黄潭、徐马湾、罗口、甘岭等;小型村级集镇3个,分别为:七岭、新华、前河等。

黄潭集镇是黄潭镇政府所在地,集镇面积1.05平方公里;总人口52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85人,集镇有10条道路,分别为:黄潭大道、致富路、振兴路、改革路、利民路、市场路、沿河路、新市场路、大桥路、小康路。

2009年12月,对黄潭镇区进行了总体规划,规划期限近期2009年——2013年,远期2013年——2028年。集镇性质为国有,发展规模为2.97平方公里。规划内容为:镇区发展方向主要向东扩展,适当向北延伸;规划结构为“一心、两轴、三区”,“一心”指在改革路与黄潭大道交叉口地段形成镇区的行政、商贸服务中心;“两轴”指在黄潭大道、经六路形成镇区两条主要城市发展景观轴;“三区”指生活区、高效农业区和工业区。

镇区道路长度3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车道3公里,人行道2公里,总面积12000平方米,下水道4000米,绿化带1200平方米。1986年建成的黄潭镇自来水厂,有深水井4眼及净化设施,年供水2.15万立方米,镇区主要大道两侧铺设D500排水管道4000米,供水普及率99%。2011年新建日产汽车公司5000吨的标准化水厂,覆盖周边10个村,4100户,能解决15000多人安全饮水。园林绿化2处,面积达2000平方米;安装街道照明路灯60盏;配置垃圾桶500个,建有垃圾池40个,垃圾处理场1个。

镇内建有码头6个,分别为直河、八湾、徐南、姚垸、罗口、彭湾等。客运站有1个,即黄潭客运站。省道荷沙公路13公里,市道14公里,镇道8公里,通村公路90.6公里,可通100%的自然村。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编辑语音

黄潭,位于天门市境西部,镇政府位于天门河北岸。地处荷沙公路107—109公里外。东距竟陵郡7公里,西距渔薪9公里。

黄潭现辖共34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分别为:西庙嘴、新华、小木桥、白龙、窑台、万场、鲁家店、敖堤、黄潭、丝网湾、杨泗潭、张台、阳台、向张家嘴、七屋岭、黄嘴、水府庙、徐马湾、陈垱、黄茅湖、徐南、姚垸、罗口、彭湾、复兴、八湾、直河、曾巷、新王、甘岭、前河台、危湖、曹湾、龙嘴;黄潭镇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

行政区划

行政管理

集镇包括一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共有1720户,3317人,其中城镇居民1561户,2732人。黄潭老街与天门河平行,东向北拐,西向南折,总长450米均为石板路面,两侧店铺,全系砖木构。1970年,黄潭区公所机关大院从老街迁至荷沙公路北边兴建后,许多单位办公楼、商店和工厂,也相继搬迁至公路两侧,逐步形成了新街区。1994年以来,街区不断改造扩建,建成了长1400米,宽12米水泥路面的黄潭大道,还先后建成了致富路、改革路、利民路和振兴路,道路总长8700米,均为沥青路同,街道路灯、花坛、绿化、下水道等配套设施完善。街区面积扩展到1.1平方公里,开成“一道四路,三横两直”横盘式的新集镇

经济

2013年全镇拥有工业企业62家,实现工商税收过千万,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1425万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4家,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7200万元,同比增长3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69万元,同比增长48%。

科学农业

黄潭是天门市集中产棉镇之一,1997年曾荣获全市“银花杯”奖。现在,村民们在科学植棉夺高产的同时,狠抓了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扩大复种套种面积,栽培早春、延秋、返季节蔬菜,先后建起了罗口、红台、徐马湾、万场等在反季节蔬菜基地。万场村有大棚100休余个。被定为天门市“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基地。黄花菜,是黄潭的传统产品,2000年全镇种植黄花菜3000余亩。其中鲁店村就多达600余亩,亩产200多公斤,总产达120吨。由于产量高、质量好,被定为“中国优质黄花菜出口基地”。全镇果树面积3500余亩,挂果面积2400亩,危湖村果树专业户曹佑喜,有果园10亩,亩平纯收入2500元。黄潭地区花卉园艺专业户20余户,他们栽培的月季、梅花、牡丹、菊花等花卉和培植的各类盆景以及观赏树木,遍及天门市城乡,为绿化环境、美化庭院作出了贡献。

畜牧饲养

黄潭有年出栏肥猪200头以上的养猪场22个,有年出栏肥猪5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149家,生猪养殖业居全市首位。距集镇南1公里的陈垱村村民李杏方,办起了3个养猪场,年底存栏1600头,年出栏肥猪1500头。

商业发展

黄潭商业发展较快,现有各类经商店铺278家,从业人员400多人。1992年,在市工商局的支持下,由镇政府筹资50万元,在振兴路建起20米,长270米,钢架机棚结构的农贸市场1个,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内设120多个摊位

文化

名称来源

黄潭原名黄土潭。此处地势低洼,旧名“流口垸”,在老上街处,有一出口水口,名“涝浦嘴”。由于长期流水冲涮,将出水口外的天门河中间冲成了一个大深潭,潭边均为黄土,所以人们称这个地方为“黄土潭”,解放后,简称“黄潭”。

传统小吃

黄潭传统饮食和名菜有:黄潭米粉、干拔才鱼、烩黄鳝粉蒸肉、简蒿蒸菜等。“黄潭米粉”颇负盛名,有100多年的历史,为粉选用优质大米作原料,经过浸泡、磨浆、过滤、揉团、煮团、生榨米粉、水漂等十几道工序,加上精制的油炸鲜炒鱼丝和特别的鳝鱼料汤,遂成粉丝细白,鱼丝酥软,粉汤醇香的名牌小吃。许多外地客人来天门市,也慕名到黄潭品尝。在竟陵及全市各集镇,均有打出“黄潭米粉”招牌的粉馆,以招揽食客。

社会

生活设施

黄潭设有财政管理所、农业银行黄潭分理处、信用社、工商行政管理所、国税、地税分局等机构。

黄潭交通什分方便。荷沙公路过境客运线15条,货物运输更是繁忙,日通车量近2000辆。黄潭设有交通管理站和停车场,本地有在小客货营运车120余辆,以黄潭设有交通管理站和停车场,本地有大小客货营运车120余辆,以黄潭为中心,沥青公路村村相通,总长103公里,中小型客货车可直通各村民小组。黄潭道班多年被省、地市评为先进单位。为方便天门河两岸人车过往,加速物资交流,繁荣黄潭市场,在镇西兴建的“黄潭大桥“已于2002年1月通车。

教育事业

全镇现有初中1所,小学4所,教学点5处,幼儿园10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100%,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2013年中心幼儿园已投入建设。

成人学校

黄潭成人学校,创办于1992年,占地同积3300平方米。以“顺应民心办学,根据需要开班,联系实际上课”的原则向社会、培养基层干部和各类技术人才,开办中等专业学校、电大班,举办缝纫、电工、无线电、食用菌、果树栽培、农业技术等短训班60余期,培养学员近3000人,轮训农村党员9期,500余人(次),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作出贡献,荣获“教育支农先进集体”、“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学校”,“全国100所乡镇先进学校”称号,成人教育成就图片,1996年曾在联合国展出。

文化站

黄潭建有文化站,有1120个座位的影剧院一座,有电影放映队2个,铜管乐队1个,打击乐队40个,花鼓戏班4个,皮影戏班3个,“狮子”40头,“龙灯”16条。集体创编的《丰收锣鼓》被中央和省电视台录用播放。何山作词,吴礼训作曲的歌曲《如今我家富起来》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作对台湾广播节目。吴胜中、王承尚创作的戏剧小品《难姊难妹》获省优秀奖何山创作的小戏剧《治虫新歌》荣获省“百花文艺奖”。1996年,集体创作编排的《龙灯锣鼓》参加了首局荆楚文化节表演。

广播电视

黄潭广播电视站,1995年办起有线电视,开通频道16个镇区安装了400户,农村安装了300户。1999年建了电视差转站,塔高75米,覆盖率100%。有线广播共装高音喇叭146只,覆盖率100%。2000年又兴建了广播电视大楼1座,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1999年荣获全市“广播电视先进乡镇”称号。2010年随着高清数字电视的普及,镇级电视广播发射台已停播。

医疗卫生

黄潭卫生院于1980兴建了门诊住院大楼,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卫生院备有各种现代化检测设备103套,有职工72人,其中主治医师10人,有病房10间,床位45个,设科室13个,较大型手术亦可施行。1987年、1991年,卫生部领导及林佳楣同志,两次莅临视察。世界卫生组织先后两次来院考察。1998年被湖北省授予“示范医院”称号。连续10年被评为天门市医疗卫生先进单位和农村防疫保健先进集体。黄潭农村卫生室实行“五统五定”的管理经验,在《健康报》上登载后,许多省市同行曾到此参观这习。1993年,创建了中医院,占地面积1117平方米,建筑面积1415平方米。有医务人员15人,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学小儿科、理疗科和皮肤科,有设备6台(套)。1999年被市卫生局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黄潭建有计划生服务服指导站,1997年,计划生育工作荣获“计生杯”,1998年评为“合格乡镇”,1999年评为“称进乡镇”。

获得荣誉

2020年8月,被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评为“2019年度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参考资料

2019年度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名单出炉55个乡镇将各获200万奖励.湖北网台.2020-08-2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