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眉柳莺 :雀形目莺科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8:37

黑眉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ricketti),小型鸟类,体长9-10cm。上体橄榄绿色,头顶中央自额基至后颈有一条淡绿黄色中央冠纹极为显著,头顶两侧各有一条黑色侧冠纹,眉纹黄色,贯眼纹黑色。翅上有两道淡黄色翅斑,最外侧一对尾羽内羽缘白色。下体亮黄色,两胁沾绿。相似种海南柳莺侧冠纹较淡、不为黑色,最外侧两对尾羽内翈白色;白斑尾柳莺哈氏冠纹柳莺侧冠纹亦较淡,下体白色沾黄,外侧仅一对尾羽内翈白色或仅具白缘𫚐。4-7月是繁殖期。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外形特征

雌雄羽色相似。上体绿色,头顶中央有一条宽阔的淡绿黄色中央冠纹,从额基一直到后颈极为显著,中央冠纹两侧为黑色或灰黑色,形成两条甚为宽阔的黑色侧冠纹,从额基沿中央冠纹两侧到后颈。紧邻侧冠纹有一条黄色眉纹,贯眼纹淡黑色,从眼先经眼到眼后,颊和耳覆羽淡黄色沾绿。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绿色或亮绿色,两翅和尾暗褐色,外缘黄绿色,翅中覆羽和大覆羽尖端淡黄色或淡黄绿色,形成两道黄色翅斑。最外侧一对尾羽内翈羽缘黄白色。下体鲜黄色,两胁沾绿,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沾黄。虹膜暗褐色,上嘴褐色或黑褐色,下嘴黄色或橙黄色,脚淡绿褐色或紫绿色。

大小量度:体重♂6-8g,♀8g;体长♂99-110mm,♀100mm;嘴峰♂10-11mm,♀10mm;翅♂54.7-60mm,♀53-57mm;尾♂38.5-45mm,♀37-43mm;跗♂16-17mm,♀16mm。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山地阔叶林和次生林中,也栖息于混交林、针叶林、林缘灌丛和果园。

生活习性

食性: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所吃食物全为昆虫。

习性:除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也常与其他益鸟混群活动和觅食。性活泼,常在树上枝叶间跳来跳去,或从一棵树快速飞向另一棵树,也在林下灌丛中活动和觅食。鸣声响亮,为近似连续的‘匹啾、匹啾……’或‘匹儿、匹儿……’声。

迁徙:夏候鸟。部分留在广东省南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越冬。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分布于中国、越南老挝

中原地区分布:分布于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湖北、湖南省、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海南岛台湾省等地。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或森林边土岸洞穴中,巢呈球形,全由苔藓植物构成。每窝产卵6枚,卵白色、光滑无斑,大小为15.5-16.5mm×10.5-12.5mm。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发现记录

2022年3月,肇庆鼎湖山保护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在开展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过程中,于望鹤亭一带发现了黑眉柳莺。经确认,该物种为鼎湖山保护区鸟类分布新纪录。

2022年4月消息,厦门市观鸟协会发布厦门市第419种新鸟种记录——黑眉柳莺。

参考资料

Phylloscopus ricketti.iucnredlist.2014-05-11

鼎湖山发现黑眉柳莺.今日头条.2022-03-31

黑眉柳莺首现鹭岛 成为厦门第419种新鸟种记录.今日头条.2022-04-0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