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藨子 :茶藨子科茶藨子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2-12-14 20:58

黑茶藨子(学名:Ribes nigrum L.),又名:黑醋栗、黑豆果、黑穗醋栗、黑加仑、旱葡萄、黑果茶藨等,英文名为Black Currant,是茶藨子科茶藨子属一种落叶直立灌木。原产于欧洲波兰德国英国俄罗斯以及北美等地,在蒙古及朝鲜北部也有分布,于1903年由俄罗斯归侨引入中国黑龙江省种植栽培,后来栽培于中国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辽宁等地。多见于湿润的谷底、沟边或坡地的云杉林、落叶松或针阔混交林处。

黑茶藨子植株高可达2米,树龄可达50年,小枝呈暗灰色或灰褐色,枝上无刺。芽呈长卵圆形,顶部锐尖;单叶片互生,呈近圆形,叶基部形似心脏,上部呈暗绿色,下部有短柔毛和黄色的腺体,叶柄常有柔毛,少有稀疏生长的腺体,有时基部有少数羽状毛。两性花,呈绿色,花序下垂,每个花序有4~12朵花;呈披针形或卵圆形的苞片较小,花萼浅黄绿色或浅粉红色;花瓣一般为卵圆形,与雄蕊等长;花药呈卵圆形,有蜜腺;子房有短柔毛和腺体,花柱稍短,花期5~6月。浆果近圆形,熟时变黑,果穗和穗轴较短,果期7~8月。

黑茶藨子的食用、经济、药用价值较高。黑茶藨子的果皮、果肉较厚,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果汁等饮品。黑茶藨子植株的各个部位有不同的香味,其枝上的嫩芽能用于制作香水。此外,从黑茶藨子籽的提取物中提取出的黑茶藨子油(黑加仑油)具有活血化瘀,祛脂消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属痰凝血淤症。

研究历史

名称来源

在古时文献记载中,黑茶藨子常被当作“醋栗”,事实上黑茶藨子就是三种醋栗中最出名的一种。在中世纪,人们将黑茶藨子称为“poyurierd Hespagne”,意为西班牙辣椒。而黑茶藨子最终的拉丁学名(Ribes nigrum)则是由瑞典植物学家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创立的动植物二名法规则形成的。

栽培历史

根据记载,黑茶藨子11世纪在俄罗斯的诺沃拉德和普斯柯夫已经有较多的栽培。另外,黑茶藨子在北欧已经栽培了400多年。其他地方最早栽培黑茶藨子的是法国,在13世纪就有种植,后来再传入德国意大利等地。但对其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的药物杂志中。1611年黑茶藨子首次从荷兰引进英国,1629年再由英国传入美国,1852年美国果树学会杂志上第一次出现黑茶藨子的记录,并在1903年由俄罗斯归侨引入中国黑龙江省种植栽培,在中国的黑龙江省栽培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形态特征

黑茶藨子树龄可达50年,植株高可达2米,冠幅2~2.7米。

黑茶藨子皮孔直线排列,比较规则,呈扁圆形,当年生的枝条呈绿白色,带有紫红色条纹,有短毛;二年生的枝条为黄白色,而多年生的枝条则是紫褐色的;小枝呈暗灰色或灰褐色,枝上无刺,有黄色腺体。芽呈长卵圆形,顶部锐尖。

单叶片互生,呈近圆形,长4~9厘米,宽4.5~11厘米,叶基部形似心脏,上部呈暗绿色,年幼的有稀疏的短柔毛,年老时柔毛会脱落,下部有短柔毛和黄色的腺体;有3~5片掌状浅裂,裂片呈宽三角形,顶部的裂片较长,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叶柄常有柔毛,少有稀疏生长的腺体,有时基部有少数羽状毛,长1~4厘米。

两性花,开花时的直径有5~7毫米,呈绿色;总状花序长3~5(8)厘米,花序下垂,每个花序有4~12朵花;花序轴和花梗有短柔毛,一些长有稀疏的黄色腺体,花梗长2~5毫米;呈披针形或卵圆形的苞片较小,长1~2毫米,顶端锐尖;花萼浅黄绿色或浅粉红色,有短毛和黄色腺体;萼筒似钟,长1.5~2.5毫米,宽2~4毫米;萼片舌形;花瓣一般为卵圆形,长2~3毫米,宽1~1.5毫米,与雄蕊等长;花药呈卵圆形,有蜜腺;子房有短柔毛和腺体,花柱稍短,花期5~6月。

果穗和穗轴较短,浆果近圆形,由花托膨大而成,直径8~10(14)毫米,熟时变黑,疏生腺体,约4.5厘米,果皮、果肉较厚,果期7~8月。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黑茶藨子原产于欧洲波兰德国英国俄罗斯以及北美等地,在蒙古及朝鲜北部也有分布。

中国分布

黑茶藨子于1903年由俄罗斯归侨引入中国黑龙江省种植栽培,后来栽培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辽宁等地,在新疆主要分布在天山昆仑山脉等山区。

生长习性

黑茶麃子多见于湿润的谷底、沟边或坡地的云杉林、落叶松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处。黑茶藨子喜光,耐光力较强,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光照,适宜在2200℃的有效积温内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17~20℃,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的微酸性或中性的腐殖质壤土中。黑茶藨子的生长还需要充足的水分,水分不足的植株落花落果严重,果实品质变差。

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

插繁殖

黑茶藨子的扦插繁殖一般在秋季进行。扦插一般选用良种母本植株的强壮基生枝。扦插后需要浇水并把土壤附近的土壤压实。插条于次年早春放芽前即可开始生出幼根。若在扦插前对插条进行处理,可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压条繁殖

黑茶藨子的压条繁殖一般在春季进行,将二年生的基生枝压在植株四周的沟里,枝条压入沟渠后需要覆土压实,有助于扩大枝条的生根范围,到了秋天需要修剪植株的根,截断露出地面的部分,然后培育一年即可出苗。

分株繁殖

黑茶藨子多由根状茎处的基生芽长成基生枝,每个基生枝下部都长有不定根。在春季将株丛挖出,分割为若干个小株株丛分别种下,其植株成活率可达95%以上。

栽培技术

栽培管理

整形修剪

黑茶藨子的修剪一般采用丛状整形,在春季定植时需要短截全部枝条,每条枝上保留一定数量、发育良好的芽,于当年秋季形成定量的一级枝条,从侧枝开始萌发花芽。而有的株丛则从根茎部发生基生枝。在培养枝条的过程中,为保持良好的光照条件,需要修剪过密的枝条,及时更新衰老的枝条。

肥水管理

养护黑茶藨子可以在春秋季节施用基肥,主要以氮、磷、钾肥为主。以条施和环状沟施为主。除了施肥外,还需要定期灌水。灌水主要在春季和生长前期进行,可采用沟灌或穴灌的方式。灌水时要浇透黑茶藨子的根系分布层,灌后要将土耙平保。

病虫防治

病害

白粉病是黑茶藨子主要的病害。防治白粉病要以预防为主,在植株发芽前可喷施石灰硫黄合剂进行防治。

虫害

小透翅蛾和黄刺蛾是黑茶藨子的主要虫害,一般对成龄的园林危害较大。防治虫害需要及时剪除被害虫侵扰的枝条,集中深埋或烧毁;也可以用吡虫啉喷雾进行防治。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黑茶藨子的果皮、果肉较厚,酸甜可口,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富含花青素、原花青素、维生素c多糖氨基酸等物质。尤其是黑茶藨子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绝大多数水果,其含量高出苹果、桃子和葡萄几倍甚至上百倍。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果汁等饮品。

经济价值

茶藨子植株的各个部位有不同的香味,其枝上的嫩芽能制成香水。此外,黑茶藨子籽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酚鲨烯、甾醇、生育酚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抗疲劳、抗衰老、调节免疫力等保健功能,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医学行业。

药用价值

从黑茶藨子籽的提取物中提取出的黑茶藨子油(黑加仑油)具有活血化瘀,祛脂消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由高脂血症属痰凝血淤症并发的胸闷、胸部刺痛、肢体沉重、麻木等症状。

物种对比

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在中国东北地区有一种名叫乌苏里茶藨子(Ribes ussuriense)的植物与黑茶藨子相近。两者区别在于乌苏里茶藨子的花是苍白色或带有黄色,而黑茶藨子的花是绿色的;乌苏里茶藨子的萼片直立,但黑茶藨子的萼片呈舌形,疑似两者为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名称。

相关研究

抗氧化研究

通过对黑茶藨子花色的抗氧化功能的研究表明:黑茶藨子花色苷提取物能减轻心肌细胞膜的损伤,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脏的功能,能提高心肌细胞抗氧化的能力,对大鼠离体心脏I/R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有望应用于医疗领域。

组织培养技术

有学者用黑茶藨子休眠期间被分割的芽作为初始外植体进行诱导,同时,在室温的实验室条件下另外建立一个无菌培养基,并对无菌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将黑茶藨子的芽放入进行培育。成功获得了黑茶藨子组织培养壮苗,而黑茶藨子苗对这种环境的高适应性也让黑茶藨子能迅速地、高质量地生长发育,实现快速繁殖。这项研究有望推动黑茶藨子的组培快繁生产及其相关研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