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境内高校

更新时间:2023-02-23 16:47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英文: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龙中医”,是黑龙江省重点大学之一,2021年获批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入选黑龙江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是全国获评“A+”学科的三所中医药院校之一。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前身是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2004年全国首批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2007年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单位,2015年获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8年获批成为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23年获批成为经方与现代中药融合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

截至2024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下设16个学院,27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法等5个学科门类。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全日制在校生20468人,现有教职工4228人(校本部837人),有专任教师1400人,博士生导师136人,硕士生导师651人。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总占地面积1886876.58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43439.34平方米,生均16.71平方米。

历史沿革

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始的前身是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4年由省卫生厅创办,校址在原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市。原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后,同年年末,省卫生厅又继续开办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校址设在南岗区奋斗路马家沟段(即2023年的南岗区人民医院院址),校长由原卫生厅副厅长高仲山兼任。该进修学校一共举办了7期,培养了数百名中医人才,如:孟广奇、杜万春、柯利民、韩伯兴、邹德琛、段富津等。

黑龙江省中医学校

1956年春季,经省卫生厅批准成立牡丹江卫生学校,校址设在牡丹江市铁东区。1958年元月,经省政府批准,牡丹江卫生学校与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合二为一,成立了黑龙江省中医学校,这所学校初步组建了一套中医教学机构,积累了中医办学的某些经验,形成一支中医师资队伍。

黑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

1959年3月14日,与哈尔滨市第一卫生学校、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黑龙江省立医院合并成立黑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下设中医专科,小儿专科、妇产专科、医疗专科和医士助产与护士等专业。

黑龙江中医学院

1959年7月,经中共黑龙江省委同意,黑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以黑龙江中医学院的名义招收中医本科生,学制6年。1959年9月13日,黑龙江中医学院成立并举行开学典礼。黑龙江中医学院成立后同时使用“黑龙江中医学院”、“黑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两个名称。1961年,黑龙江省卫生厅决定把黑龙江省立医院从学院分出来,至此,学院逐步发展成为以中医本科教学为主的中医高等院校。

1962年8月,根据上级的决定,学校由香坊区骑兵街迁至香坊区公滨路东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996年5月3日,黑龙江中医学院正式更名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并入。

2004年,学校通过全国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

2007年,成为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单位。

2009年,晋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18年,学校获批成为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

2021年,获批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2023年,获批成为经方与现代中药融合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同年11月24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当选为东北“三省一区”中医药教育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下设16个学院、12个附属医院(4个直属)、1个中医药研究院、1个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院、31个教学医院和78个实习基地。设有27个本科专业。

学校附属医院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12个附属医院(4个直属)。

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1963年建院,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是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也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国家重大疫情中西医结合救治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截至2023年,医院有编制床位1500张,设有3个住院部、1个门诊部。医院有全国名中医1人,省级名中医39人,校级名中医46人。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7个、省教育厅重点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验室(三级)2个。

附属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康复医学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全国首批现代化中医院建设单位。截至2023年,医院有编制床位1200张,开放床位1701张。设有30个病房、61个门诊诊室。医院有国家中医重点专科3个、国家局级中医重点专科7个、省局级重点专科(专病)15个。有国家局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4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535工程”第二层培养对象1个,省教育厅重点学科3个、省局级重点学科5个、校级重点学科3个。

附属第三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原隶属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1992年10月成立,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2018年12月,转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成为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2022年9月,医院转型升级为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承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教学、实习任务。

附属第四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黑龙江省康复医院)原隶属黑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1952年建立,占地面积25271平方米,是一所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医大等11所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实习基地,拥有“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4个、校级中医药重点专科2个。截至2023年,医院有编制床位500张,开放床位950张。设有群力、太阳岛两个院区。医院有“龙江名医”2人、国家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2人、黑龙江青年名中医3人,校级名中医1人、青年名中医3人。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4228人(校本部837人),有专任教师1400人,博士生导师136人,硕士生导师651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3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五一巾帼标兵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学者6人,青年岐黄学者5人,龙江科技英才2人,龙江学者17人,黑龙江省“头雁”团队5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际一流学科1个,国内一流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2021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2个学科全国获评“A+”学科。2022年,1个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10个本科专业进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另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课程方面,该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有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9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11门、省精品课程2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职工编写的教材中,获首届国家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二等奖1部,首届省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特等奖1部、一等奖3部、二等奖3部;学校两次获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5项。学校培养的博士撰写的学位论文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获得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历教育的资格,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医学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了教育、医疗、科技合作与交流,长期国际合作项目140项,接受国外来访学者500多人,培养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5000多人。学校与英国伦敦伦敦南岸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的世界首家中医孔子学院多次被教育部、国家汉办评为“先进孔子学院”,并成为全球首批“示范孔子学院”。

学校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举办“中俄生物医药论坛”,并联合发起成立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学校与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合作创办全球首家传统医学研究院;与美国中药联商会合作创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美国分校,成为全球首个在海外开设中药学学士学位课程的机构。学校还被确定为中国-匈牙利两国政府项目“中国-中东欧中医药中心”建设单位。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图书馆位于学校综合楼,截至2024年3月,图书馆面积约21000余平方米,设有10个藏阅一体化阅览室、2个大型研修室、4个平台研修区、5个特色空间、1个电子阅览室,共有阅览座位3000余个。图书馆有各类纸质资源150余万册,数据库50余个,同时,还开设“岐黄特藏文库”“杏苑墨香书吧”“经典诵读空间”“杏林博雅书斋”及“读书漂流驿站”等空间,每周开放105小时。

博物馆

黑龙江中医药博物馆也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博物馆总面积5013平方米,设有中医药学史展厅、龙江医学史展厅、校史展厅、中药标本展厅、中医药文化体验厅。馆内藏品已达7000余件,有猛象化石、东北虎骨标本等珍稀馆藏。其中,中医药文化研修与体验基地是中国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中唯一一个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基地,也是世界中医孔子学院院长培训基地。

学术期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编辑出版的《中医药学报》《中医药信息》《针灸临床杂志》均为中国自然科学Ⅰ类期刊,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医药学报》,1973年创刊,月刊,每月20号出版,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共同主办,是国内权威数据库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2003年在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和《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截至2023年5月,期刊(2022版)复合影响因子2.178,(2022版)综合影响因子1.404,总被引频次81194,影响力指数350.761。

《中医药信息》,1984年创刊,单月刊,逢单月28号出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共同创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多次荣获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期刊主要刊登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术论文,反映各学科临床研究进展及科研成果的综述性文章、探讨中医药发展方向的文章。主要栏目有:学术探讨、理论研究、中药研究、临床研究进展中药研究进展、名医经验、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等。

《 针灸临床杂志 》,1984年创刊,月刊,每月20号出版,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办刊、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协办,是国内唯一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学术期刊。该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内权威数据库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主要栏目有:理论探讨、医家针萃、临床研究、临床报道、特种针法、实验研究等。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中心1个、重点研究室3个、三级实验室10个;有黑龙江省工程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11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5个、校企合作工程技术中心2个;有科技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1个,还建有1个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GLP实验室)。

学术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曾先后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4332项,其中国家973项目及课题5项、86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8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88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何梁何利基金奖1项、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项、吴阶平医药创新奖1项、李时珍医药创新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8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中医药国际贡献奖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学校还是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中药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方剂配伍规律、针灸作用机理研究和中医药治疗内科、妇科、肾病等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校排行

2023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位列第36名。

2024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位列第42名。

校园文化

校徽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校徽图案整体为圆形,白色的主基调,双环中是学校的中英文名字,外环寓意地球,内环寓意校园,象征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内环嵌入六边形绿色轮廓,中医药韩玉拼音首字母ZYY,用黄白色组合在一起,黄色的Z象征着中医药在传承五千年中华文化过程中的使命,YY象征中医药人团结协作,寓意中医药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校训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校训是勤奋、求真、博采、创新。

意思是学医、行医者要具备勤劳奋进、求真务实的精神,继承、发扬中医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理论实践中博采众长,不断突破创新。

校歌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校歌是《迎接明天的太阳》。

《迎接明天的太阳》

作词 常存库

作曲 王明喜

来自山南海北,走向四面八方,

桃李满天下,岐黄道业长。

要探寻往古,探寻往古奥秘,

要创造未来,要创造未来辉煌。

从这里起步,从这里飞翔,去迎接明天的太阳。

白雪情深义重,黑土胸襟宽广,

怀抱全人类,魂系黑龙江。

要弘扬祖辈,弘扬祖辈遗产,

要书写时代,要书写时代篇章。

从这里起步,从这里飞翔,去迎接明天的太阳。

校旗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校旗由白、绿(青)、黑、红、黄五种颜色组成,分别对应中医金、木、水、火、土五行,表明学校以发展中医药事业为核心目标。其中,底部的黄色代表土,象征土壤、大地,意为中医药高等教育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中间的绿(青)色代表木,象征自然、生命,寓意中医药学科的自然属性和中医药人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黑色校名写在绿色底色上,象征学校质朴厚重的文化传统;上方的白色代表金,象征着中医药事业的圣洁及人道主义精神;红色代表火,红色反白校徽象征太阳,寓意中医药人对中医药事业永恒的追求和不竭的热情。

校区情况

本校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本校区创建于1954年,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承担着除佳木斯学院外的教学任务,包括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药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基础医学院。

佳木斯校区

佳木斯校区创建于1958年,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光华街53号,2002年10月并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占地面积1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5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3000余人,教职工208人,其中专兼职教师126人,“双师型”达65%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134人。

截至2023年5月,佳木斯学院有医学实验技术、护理学中药制药、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助产学6个本科专业,其中,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注:以上信息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历任领导

注:以上信息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官网

校友风采

注: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5月

校园风貌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楼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楼建于1952年,著名建筑师巴吉赤设计,整栋建筑平面呈飞机前视图形,塔楼顶部有旗杆徽标,具有前苏联社会主义民族建筑风格,已经列入哈尔滨二类保护建筑。主楼集教学、办公、演出等功能于一体。

大医之路文化园

2002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大医之路”文化园建成,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园中建有21尊古代著名中医药学家的汉白玉雕像。

中医药文化浮雕群

中医药文化浮雕群位于图书馆外部和内部,分别展现三皇、孔子老子等圣贤和中医药文化变迁及东西方科技文明的历史变迁。

经方小道

经方小道位于学校主楼与研究楼之间的经方小道,在黑色大理石上,雕刻着中医经典《伤寒论》中113首中药方剂。

学校荣誉

2005年,学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1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后,一直保持此项殊荣至今。

2018年,学校荣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相关事件

2023年11月7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哈尔滨一学校学生寝室楼体开裂,校方让学生转移到同一栋楼对侧的寝室内,并对缝隙进行简单处理。该网友介绍,裂缝的寝室楼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7号寝室楼,共有六层,三层以上出现了裂缝。该网友反映,2021年、2022年,该缝隙处均出现开裂现象。此次哈尔滨出现暴雪天,同一位置再次出现裂痕。根据2022年拍摄的照片显示,裂缝已有两指宽。

2023年11月8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后勤公寓部一名工作人员介绍,7号寝室楼出现的裂缝是伸缩缝开裂,已经将学生转移到该公寓的另一侧居住。为了防止裂缝透风,学校已经采取相关措施。该工作人员还介绍,这栋公寓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投资建设,由于楼体比较长,必须要有抗震的伸缩缝。去年出现裂缝时,医院已经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没有安全隐患。今年再次出现裂缝后,已委托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尚未出具鉴定结果。

事发后,黑龙江省教育厅回应称,2023年11月7日已介入此次裂缝事件调查,已要求校方出具情况说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