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窝镇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辖镇

更新时间:2023-09-22 18:34

龙窝镇,隶属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位于紫金县东南部,距紫金县城28公里,距汕头-湛江高速公路紫金东出口13公里,东邻五华县,南接惠东县,辖区总面积422平方千米。2020年,龙窝镇常住人口为40783人。截至2020年6月,龙窝镇下辖3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 

龙窝镇是广东省定中心镇,历来是紫金县南路各镇的商贸和经济中心。龙窝镇人文底蕴深厚,历史上曾涌现出诗人黄迁、花朝戏创始人之一黄亚亮等名人,有国家级非遗项目花朝戏、  广东省级非遗项目木偶戏、浦米制作技艺以及县级非遗项目龙舞、狮舞和嶂下七月十四田园节。龙窝镇下辖的桂山村入选广东省古村落名录,境内有清嘉庆年间始设的“桂山文明书舍”、桂山石楼、龙窝天主堂、牌楼村节孝牌坊等文化遗迹。龙窝是革命老区,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区之一,蒋中正、周恩来率军国民革命军东征驻龙窝圩,民国十六年(1927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四师曾在此会师。 

2020年,龙窝镇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亿元,农村人均年收入达16396元,完成税收1954万元。

历史沿革

解放后,建政属紫金县第三区。

1958年,建龙窝人民公社。

1983年度,社设区。

1986年冬,撤区建镇。

2003年,撤销洋头乡,并入龙窝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龙窝镇下辖3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龙窝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位于黄洞村的腰婆咀为境内最高峰,海拔816.2米。

自然资源

龙窝镇矿产资源有钨、锡、水晶、金沙等。

人口民族

2018年末,龙窝镇户籍人口为85941人。

2021年6月,紫金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布,截至2020年龙窝镇常住人口为40783人。

经济

2020年,龙窝镇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亿元,农村人均年收入达16396元,完成税收1954万元。龙窝镇是典型的农业经济镇,2020年龙窝镇农业总产值增加至8.84亿元,同比增长6.2%。

文化

地名由来

据传,约五百年前,该地刚建市集,有一客商投宿,嫌弃客栈肮脏,戏言“狗窝”,店主不悦,不给住宿。后客商改盲美称“龙窝”,不得留狗。龙窝由此得名。

方言

龙窝话属梅县区客家方言体系,龙窝境内客家话分属紫金客家方言紫城腔和南路腔。

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朝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源于紫金县乡村的“神朝”祭祀仪式,用客家话演唱,流行于广东省东部客家地区

花朝戏的传统剧目题材多取自民间传说,大都宣扬惩恶扬善、忠贞爱国、婚姻自由等积极主题。客家人所崇尚的儒家思想及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等人文观念在花朝戏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花朝戏在民间文学民俗音乐、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花朝戏已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省紫金县木偶戏属于悬丝傀儡,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1885年由龙窝镇宝洞村邓木村等人从福建省引入,并成立荣华堂戏班。至清末民初,当地有荣华堂、崇华堂、新艳华等8个木偶戏班,活跃在紫金县乡村,以及周边的五华县惠阳区陆丰市等地。

龙窝镇木偶

紫金提线木偶戏用客家方言演唱,唱腔音乐由粤剧、花朝戏唱腔、民间小调、山歌曲调衍生而来,有20多种曲牌,自成一格。瑞安鼓词、道白自然。舞台语言典型化,通俗易懂,大量运用客家的俚语、歇后语、双关语,并通过插科打浑、一问一答、一唱一和以达到特有的艺术效果。伴奏由管弦乐和打击乐组成,指挥由司鼓担任,管弦乐部分由唢呐领奏,二胡高胡扬琴伴奏,打击乐部分由鼓、木鱼领奏,斗锣、小锣大钹小钹等伴奏。

紫金提线木偶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风情,在传统戏剧、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紫金悬丝傀儡戏的剧本唱词中,反映了地方社会文化的变迁,为研究客家地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重要佐证材料料。

旅游

桂山村

贵屿山村,广东省古村落,原称埔巷,约在1685年前出过举人等有功名的读书人,当地人认为该地出贵人,又因木樨多,故改名为桂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客家古村落,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一年四季可耕可种,现村中居民以廖姓居多。

廖姓先祖来自中原河南,由于历史原因,逐渐由黄河流域迁到江西省福建省,后至广东省地区平远县,再迁至永安市。桂山村廖氏开基始祖廖叔,墓碑所立时代为明朝万历年间。

桂山石楼

桂山石楼,又名“长春楼”,位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桂山村,距龙窝圩镇5公里,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历时四五十年建成,主楼平面为长方形,占地约300平方米,高六层、20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楼平面为长方形,占地约300平方米,高六层、20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一、二层用花岗石条石砌筑,墙厚1.5米;三至六层用以明规格的火火砖砌成,墙厚50~60厘米。主楼前面是正屋,三进共41间,两侧横屋共70间,门前为石砌池塘,外围加筑斗方、围墙,连成一座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的建筑群。

桂山石楼坐落于村中心位置,桂山石楼前后左右共130余间房舍连成一片,是河源市清代中华民国保留最高、最庞大且基本完整,具有典型客家民居特点的古建筑群。

1999年1月,桂山石楼被列为紫金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桂山石楼被公布为河源市第一批受保护古建筑名单。2014年,桂山石楼被列为河源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