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型潜艇 :中国的柴电动力弹道导弹潜艇

更新时间:2024-09-21 10:28

031型潜艇(英文:Type 31 Submarine,舷号:200),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苏联629型潜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G级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基础上仿制的柴电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该潜艇在中国的代号是“6631”型导弹潜艇,简称031型潜艇。

031型潜艇是中国海军发射水下弹道导弹的试验艇,于1982年10月12日成功发射了巨浪-1潜射导弹,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

031型潜艇由中国辽宁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造完成,并于1966年8月交付海军入役。该型潜艇仅建造了1艘,早期曾用舷号1101,改装后舷号200(即远征200号潜艇、又称长城200号潜艇),现已退役。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世界敌 对势力不断的从空中及海上对中原地区进行挑衅,制造事端。当时中国海军力量十分薄弱,经济情况也比较困难,加上大型舰艇建造的技术条件也不够成熟,因此海军发展的重点是“空潜快”,也就是集中力量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潜艇和小型快艇,这样就能够在当时的困难条件下,以有限的资源,尽快地建立起一支能够保卫国家,承担海防重任的海军力量。基于这种考虑,中国开始着手引进和仿制柴电动力常规潜艇

031型潜艇(英文:Type 31 submarine,舷号:200),是中国建造的弹道导弹试验潜艇。该艇实际上最初并不是作为试验潜艇研制,而是中国仿制的苏联潜艇,其原型是苏联海军的629型常规动力导弹潜艇,北约代号“高尔夫”,简称“G”级。该级潜艇最主要的特征是指挥台围壳内安装有3座R-13弹道导弹发射装 置,是全世界第一型弹道导弹潜艇,也是全世界唯一一级柴电动力的弹道导弹潜艇。

苏联629型潜艇,是大型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水上排水量为2850吨,极限下潜深度为300米,水上航速15节,水下航速12.5节,中部垂直布置3具导弹发射筒,内装3枚“P-11фM”型导弹,射程为350公里,采用水上发射。潜艇部4具鱼雷发射管,内装4雷,部2管2雷。629型潜艇于1957年设计完成,首艇于1959年12月服役。

引进苏艇

1953年6月4日,中国和苏联两国共同签订了《关于海军交货 和关于在建造军舰方面给予中国以技术援助的协定》(简称:六四协定)   ,中国先引进了苏联613型潜艇(仿制后称03型潜艇)。这份协定使中国1955年前得以获得苏联移交的6种潜艇的全套器材设备及图纸资料,包括护卫舰、鱼雷快艇、潜艇、猎潜艇等,加上朝鲜战争期间援华的米格-15战斗机和随后到来的米格-17解放军海军建立了一套以飞机、潜艇、快艇为主的“空潜快”近岸防御体系。

1959年2 月4 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正式签订了《关于苏联政府给予中国海军制造舰艇方面新技术援助的协定》(简称:二四协定)。按此协定,苏联政府同意卖给中国海军五型舰艇(常规动力导弹潜艇、中型鱼雷潜艇、大型和小型导弹艇及水翼鱼雷艇)、两种导弹(潜对地弹道导弹和舰对舰飞航式导弹)以及这些舰艇的动力装置、雷达、声纳、无线电、导航器材等51项设备的设计技术图纸资料和部分装备器材,并转让这些项目的制造特许权。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了两种新型号潜艇的建造权及部分器材设备,即苏联633型潜艇北约代号R级)和629型潜艇(北约代号G级)。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031型(G级)常规 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最终于1964年建成,1966年交付海军使用,该型潜艇的国内代号是6631型导弹潜艇(简称031型)。该艇早期舷号1101,改装后舷号是200,主要作训练用。

031型潜艇的建造工作于 1960年4月1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厂内工事编号为“C-601”,不过由于中苏关系破裂,不仅所有的苏联专家被召回,苏方还拒绝提供未到的材料、设备和潜射导弹。在这种形势下,中原地区只好按图纸资料自行研制生产,最终于1964年9月建成下水。1966年8月交付海军入役,舷号1101。

建造历程

任务准备

根据《关于中 国海军制造舰艇方面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援助的协定》(即二四协定),苏联将其在1957年设计,正在建造、尚未服役的最新629型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转让给中国制造(仿制代号6631型,以下简称’'031")。全部设计图纸资料和主要材料、设备均由苏方提供,苏方派出技术专家来华指导建造工作。1959年5月至1961年12月,"031"艇的设计施工资料共13批分别发来中国;1959年7月,苏方专家组来华。

1960年1月,第一机械工业部(简称:一机部)召开关于“031"艇的会议。原拟定‘`031"艇由渤海船厂建造,但因处在兴建中的渤海船厂尚未形成生产能力,短期内不具备开工建造的条件,会议又建议改由上海江南船厂承造,但该厂因正在建造“033”艇而无暇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参加会议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领导主动提出承担"031"艇的建造任务。同年2月,大连厂领导专程前往广州市,向海军有关部门和国防工办详细汇报了情况,表示有能力完成好建造任务。随后,苏方专家组也认为由大连厂建造最为合适。1960年2月15日,一机部召开的“6631型转产会议”确定“031”艇改由大连厂进行装配和建造。2月27日,一机部正式下文批准。

接到任务后,大连造船厂全厂上下动员,短时间内对组织机构、人员、技术和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整和部署,为顺利开工建造做好了各种准备。1960年3月3日,"031"艇开始图纸 放样;3月7日,大连厂制订出《6631产品试制措施方案》,决定成立建造领导小组,任命了总工程师、总工艺师、总监造师、总检查师等,并指派一名副厂长专职总负责,抽调一定数量的人员成立新产品工作室;3月26日,厂部组成船体放样检查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放样检查把关工作,确保先期船体放样的质量万无一失。全厂上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031”产品生产体系。

1960年4月1日,建造“031”型潜艇的开工命令正式颁布,厂内工事编号为“C-601"。5月,为提高建造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大连厂分别举办了机加工,焊接,热处理,特殊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试验等技术的专业培训班,重点对从苏联发运来的AK-25, AK-27钢板的加工、焊接及不锈钢焊丝的使用等方面组织工人进行实践性技术训练,并请苏方专家按工种、专业讲课,传授经验。

苏撤专家

正当大连厂全面进行“031"艇试制工作时,中苏两国 关系突然恶化。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单方终止合同,宣布停止援华项目,撤走全部在华专家。面对这样的情况,大连厂召开动员会,决定组成强有力的班子,要求凡是与苏联专家直接打交道的各对口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抓紧机会,选好课题和关键技术。利用苏联专家撤走前的短暂时间,千方百计地获取他们的工艺技术知识和经验材料,领会他们对“031"艇建造特别是技术方面的口头、书面意见或建议。苏联专家在撤走之前回答了厂方提出的有关“031”产品生产方面的问题,并把发射装置CM-60的方框图及有关资料转交给大连厂技术人员。1960年7月28日至8月10日,大连厂的苏方专家分三批全部回国。尽管此前厂里采取了许多补救措施,但刚刚开始的“031"艇建造进度仍被迫放慢。

自力更生

"031"型潜艇是苏联50年代末设计的产品,中国也是第一次 建造这样大型的带有弹道导弹发射装置的潜艇,根本没有经验。虽然苏方提供了一定的图纸资料,专家们也留下了部分资料和多项建议,但还是残缺不全,尤其是工艺方面的资料一份也没有。

首先,工厂与701所共同协作,分析、整理和鉴别了苏联提供的部分图纸资料及专家留下的资料和建议,然后加以消化,对短缺的图纸资料进行补充,结合现状确定了“031”产品建造中焊接、探伤、热处理、船体装配等144项技术关键。工厂还多次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到上海江南厂学习掌握“6633"艇的船体装配,各种仪器设备安装及其配套材料、设备等方面的技术知识,为确保“031”产品的顺利建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加强“031”潜艇的建造工作,1960年9月,刚成立不久的潜艇设计研究室从上海市搬迁到大连市,海军从事潜艇研究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合并进来,组成了24人的潜艇专业工作队伍。

艇体建造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031”产品进入建造阶段,要求首先 确定建造和下水的方案问题。苏联采用的方法是坞内建造,来厂的苏方专家也曾建议在坞内建造。但是,考虑到在坞内建造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大连厂又要利用船坞完成十分繁重的修船任务,长期占用船坞势必影响正常生产,其经济损失太大,因而经过认真分析和论证,厂里决定从实际出发,提出用分段装配、船台合拢、利用6组浮筒下水的方案,取代苏联的船坞建造法。

"031”艇耐压壳体的制造是重大技术关键。在壳圈制作中主要解决了球扁钢调质处理肋骨压制、壳板加工校正、肋骨焊接和壳圈椭圆度等加工装配工艺问题,节省了肋骨定位器等工艺装备,一举攻克了耐压壳圈制造技术难关。"031”产品的焊接问题也是一大关键。技术人员深入到车间和工人们一起研究,决定改变苏联设计规定,缩小间隙进行焊接。在反复比较中,重新确定焊接隙限制在1-3毫米之间,很好地解决了耐压壳圈自动焊 的渣孔和裂纹问题。在对耐压壳体外肋骨板、导弹发射筒的开闭装置和鱼雷发射管与耐压壳体的球形隔壁焊接过程中,技术人员和工人群策群力,克服困难,掌握了焊接的规律,使焊接变形控制在公差要求之内。在艇体大合拢的关键焊接中,为了确保焊接后不出现质量缺陷,达到良好的外部成形效果,大连厂集中了船体车间最好的焊工,用普通钢板仿制一个艇体,进行全方位大合拢焊接模拟操作训练,正确施行退火焊法,在焊工的精心操作下,艇体大合拢以良好的外部成形和内部质量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装发射筒

1961年上半年,苏联仅供应了3套CM-60导弹发射筒的封头,没有其它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大连厂承担起自制发射筒的任务,并为此成立了CM-60特种装置组。在制造发射筒过程中,最难解决的是筒体机械加工问题,经有关人员反复研究论证,1962年初,厂方决定大胆采用由整体加工改为两段加工工艺。一段为7米,另一段为8米,加工后再采用立式电焊对接成一体,两段筒体分别固定在车床的大拖板上,筒体随拖板前后移动,采用特制的空心撞刀杆加工内筒表面,保证了加工精度,达到了要求。

1962年10月,导弹发射筒进行内孔导轨安装,发射筒内孔壁上需要安装4条间距相等、与筒体长度相同的升降导轨,其技术要求是垂直度 和平行度的误差不得超过土1毫米。最后将CM-60装置全部安装到发射筒上。导弹发射筒安装完工,经检验全部合格。"031”产品的建造过程先后攻克了“8字体”安装,导弹发射舱的水密,主电力驱动装置和导弹指挥仪、控制仪以及带有天文潜望镜的综合导弹系统的安装、调试等技术关键,使船台建造工程进展得比较顺利。

下水试航

1964年9月20日上午,"031”艇采用大连厂提出的六组浮筒 全封闭下水方案安全下水;9月23日,引艇进入干船坞拆除浮筒;11月6日,坞内工事全部完毕。1964年11月,大连厂成立了"031”艇交船队,专门负责试验和交船工作。1965年5月开始系泊试验,对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均采取了相应措施逐项解决,12月系泊试验结束,后于1966年3月17日开始海试。由于当时中国尚未研制P-11M型导弹,暂不具备导弹武器系统试验条件,所以仅使用模拟等效器对导弹发射装置和指挥系统进行检验测试,未进行发射试验。6次下潜水下试验和9次海面试验证明,"031"艇的建造质量和各项性能基本符合要求。1966年8月30日,"031”艇正式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供部队试验和训练使用。“031"艇历时6年时间终于建造完成,为日后中国自行设计研制核动力导弹潜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续改装

031型导弹潜艇原计划首批仿制建造2艘,随后安排“二五”计划期间建造4艘,“三五”计划期间建造36艘。但由于技术限制,再加上当时配套的潜射导弹还没有研制出来,所以并未进行后续艇的建造,只造了一艘。

由于没有配套导弹,该潜艇在很长时间里只能作训练使用。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研制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时,由于需要进行大量的水下导弹系统合练和发射试验,而该艇本身具备发射弹道导弹的能力,于是决定以031型艇为试验艇,由其来配合计划研制的中国国产第一型潜地弹道导弹的各项先期发射试验工作。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会同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弹道导弹试验潜艇的要求对该艇进行改装,改装工程分两期进行。

一期改装

第一期改装工程1968年6月开始,主要变化是将艇上 的3具苏制CM-60型水上导弹发射装置改为2具国内自行设计的“巨浪-1”型导弹水下发射装置(代号7111型)。新型发射装置的核心是将导弹推出筒外、射出水面的导弹弹射装置,跨越潜地导弹第一代压缩空气弹射装置和燃气弹射装置的技术水平,仿照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使用了最新型的燃气蒸汽弹射装置,系统结构简单、导弹发射过载小、弹射推力大,具备了世界一流技术水平。1972年底,该艇首次进行了“巨浪-1”全尺寸模型弹首次真实海情下的潜艇水下30米弹射试验,之后又陆续进行了多次“巨浪-1”模型弹的水下发射试验,为“巨浪-1”型潜射导弹的研制提供了宝贵的试验数据。

二期改装

为了改进高海况下导弹发射的能力,该艇紧接着又 进行了第二次改装,1978年11月完成改装后,其舷号由原来的1101,改为200号(即长城200号,沿用至当下)。改装完成后的200号潜艇长98米,宽8.6米,高6.6米,水面排水量2300吨,水下排水量近3000吨,最大潜深300米,装有3台柴油机和6台电动机,航速水面17节,水下13节,最大航程6000海里,战斗定员86人。为监测导弹系统的运行和发射,艇上还加装了400多台专用设备,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弹艇协调技术测试。该艇于1979年成功进行了多次高海况条件下的“巨浪-1”模型弹水下发射试验。

技术特点

总体结构

031型潜艇艇体采用双层壳体结构。全艇共分8个舱室,从艇艏至艇艉,分别为艏鱼雷舱,艏蓄电池舱,指挥舱,导弹舱,艉蓄电池舱,柴油机舱,电机舱和艉鱼雷舱。艇体增加了一个带有3个导弹发射装置的约12米长的导弹舱,取消了备用鱼雷和鱼雷装载舱口,改为从鱼雷发射管前盖位置装填鱼雷。

031型潜艇增加了导弹发射筒,为了不全面扩大耐压艇体直径,同时为了降低导弹的重心和保持上浮时潜艇的稳定性,它的的耐压艇体采用了“8”字体设计,主要上部圆柱体(直径约5.8米)和下部圆柱体(直径约4.8米)在支撑平台处相交,这一段占潜艇的全长约三分之一。导弹 舱的底部向下突出,超出基线约2.55米,潜艇的耐压指挥室、升降装置以及超出耐压艇体的导弹发射装置都用又高又长的指挥台围壳包络起来。从外形看,潜艇底部是不平的,有一个“大肚子”,与后来的战略核潜艇的“龟背”成对照。

为了能安装9米长的潜望镜天文航海潜望镜,031型潜艇将耐压指挥室的高度增高,做成双层形式,上层用于艇长指挥以及使用潜望镜,下层布置了钢索式潜望镜升降机。为了降低潜艇模振幅和增大横摇周期,以便在航速15节,4-5级海情下能在水面发射导弹,潜艇设有龙骨

艇载武备

031型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装有3具SS-N-4潜射弹 道导弹发射器,导弹长9.5米,弹径880毫米,射程 350千米(后改为2具“巨浪-1”导弹发射筒)。艇首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尾有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鱼雷为53-56型。艇上配有天文航海、定位稳定、导弹发射控制和指挥器具等当时较为先进的设备。1982年“巨浪-1”导弹研制成功后,就由该艇首先进行发射试验。据悉,该艇还有可能改装发射新研制的“巨浪-2”潜射导弹

性能数据

031型潜艇数据参考:

服役动态

1964年9月20日,031型潜艇下水,1966年3月17日开始海 试,1966年8月30日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入役。

1968年6月-1978年11月,031型潜艇先后完成了两次作为弹道导弹试验潜艇的改装。

1979年,200号潜艇成功进行了多次高海况条件下的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模型弹水下发射试验。

1982年10月12日,200号潜艇水下首次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潜射导弹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

1982年成功发射第一枚潜射弹道导弹之后,200号潜艇继续承担大量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以及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的试验任务,为中国潜射导弹的研制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后3次被中国海军评为先进舰连标兵,3次荣立二等功,2009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先进基层单位。

2010年8月1日(一说8月4日),200号潜艇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水下发射试验先锋艇”的荣誉称号。

2010年,200号潜艇退役。

总体评价

031型潜艇的成功建造使中国海军第一次有了能够发射 潜射导弹的舰艇,使中国初步形成了弹道导弹潜艇的研制能力,特别是形成了一整套导航、射控、雷达、指挥仪器的科研生产力量,为以后自行研制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工艺经验,培养了一批建造潜艇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031型潜艇自建成改装以来长期担负中国海基战略导弹试验任务的水下发射平台,挑起了历史重任,完成了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的各项试验,创造了海军潜艇史上服役时间最长、发射导弹最多等多项纪录,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为中国核潜艇由攻击型演变成战略型探出一条路子,使中国核潜艇也具备了核打击能力。尽管它已退出现役,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永远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作为一艘试验平台,031型潜艇主要负责测试新型导弹。然而该型艇的水下排水量不到3000吨,容纳不下体积越来越大的导弹和数量众多的测试人员;同时,该型艇服役时间过长,艇体老化严重,已经不能满足新型潜射导弹的试验要求。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中国高层才下决心发展032型潜艇。

参考资料

中文:深度:浅谈中国导弹试验潜艇发展 032型可射防空导弹.新浪网.2017-01-23

中文:“水下发射试验先锋艇”.中国军网.2017-06-1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